观看后,我被“时代楷模”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深深打动。团队中,那拼命创新的劳模精神、不畏艰苦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不震撼人心。
榜样9人物介绍及事迹精神心得体会(精选4篇)
以上5篇观后感均从不同角度对《榜样9》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阐述,展现了观众对节目中榜样人物和事迹的深刻感悟和受到的启发。
范振喜,满族,1962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新中国成立60年“三农”模范人物等。
1987年,他从部队退役回乡,两年后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周台子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村集体欠债8万多元。为治穷,他把自家人的矿点收归村集体,为村集体经济赚得“第一桶金”。他身患重病仍拼命工作,带领村两委班子创业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村庄改造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村里发展储备人才资源;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公益共有、福利共享、红利共分”;推行集体集中养老,年满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年有6000元生活补助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老年服务中心。他还探索建立“村内重大事项逐户征求意见”制度,对村民最关心的财务收支,实行村两委、村监委成员“十三联签”制度,保证支出有序、入账有据。每年“七一”带领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以“农民铁人”宣传报道范振喜的先进事迹。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9》专题节目,讲述了范振喜、钱素云、覃大清、陈清州、刘小京等共产党人和基层党组织一心为民、砥砺奋进的动人故事。 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榜样故事”,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前行力量。在实际行动中见贤思齐,将榜样力量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誓把赤诚献给党,忠诚是共产党员永恒不变的底色。无论是陆军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把“卫国戍边”的誓言镌刻在雪山之巅,还是让党旗在世界一流港口高高飘扬的山东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党委全体党员……不同的故事却讲述着相同的“一心向党为国”的坚定信仰,生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崇高理想理念。广大青年干部要涵养家国情怀、胸怀强国之志,自觉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奉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几次与病魔斗争但 广大青年干部要秉持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自觉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见实效,努力变“基层呼声”为“群众掌声”,确保群众关切“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勇建强国之功。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覃大清为了我国水电装备的“三峡梦”“百万梦”,几十年如一日在一线攻克了多项世界级前沿技术难题;刘小京扎根在野外台站,经过5年科技攻关,为环渤海地区良田改造、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一次次难题攻克的背后,是奋斗者过硬本领、铁肩硬脊的彰显。广大青年干部要以千斤担当万斤挑的干劲,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不畏艰险、不怕艰苦,在多钻“矛盾窝”、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中不断锤炼强国之技,让青春在苦干实干、能干会干中闪闪发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榜样9》专题节目让我深刻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节目中的榜样人物,如扎根乡村教育的教师,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退缩,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乡村孩子铺就知识的桥梁;还有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攻关的路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了几十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榜样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用平凡书写伟大,用行动诠释信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