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新鲜事作文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6篇家里的新鲜事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

家里的新鲜事作文 篇1

媒体:借你的镜头告诉世界

一颗卫星搅动了世界。3月16日,朝鲜宣布将发射本国研制的“光明星3号”实用卫星。4月13日,朝鲜发射卫星,却未能进入预定轨道。4月16日,安理会就朝鲜发射卫星问题通过了主席声明。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节点上,世界总会掀起一片声浪。可这并不影响朝鲜,其内部总是保持着平静,按着既有的节奏向前推进。现在回过头看,会发现在朝鲜的外交棋局上,射星不过是个热场舞:要请你们参加的,是另一场盛宴。

与此前不同,朝鲜为了证明其和平利用太空的目的,并显示其透明、开放的姿态,在宣布射星的同时,邀请全世界的媒体和技术专家赴朝采访。对于媒体来说,能名正言顺地进入“神秘的国度”朝鲜,还能采访到有关射星的第一手新闻,这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于是,100多名来自世界各大知名媒体的记者云集平壤,进到了火箭发射场。

但实际上,来朝的外国记者,用来采访射星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被安排了参观其他的项目。在朝期间,恰逢“四月之春”艺术节,又赶上了朝鲜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阅兵式,于是很多记者拍到了朝鲜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首次亮相,也获得了一次深入了解朝鲜社会民情的机会――而这正是活动组织者所期待的。

近年来,朝鲜官方对外国媒体的态度越来越开放。早在2010年10月,朝鲜劳动党成立65周年之际,就曾邀请路透社、美联社和共同社的记者到朝鲜拍摄阅兵式及其他一系列纪念活动。同年12月,则批准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平壤设立记者站。2011年又批准美联社在平壤开设了分社,朝中社和美联社还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实际上,美联社早在2006年就在平壤开设了音像部,但没有向平壤直接派驻员工,而是由当地的朝鲜雇员负责采集图像画面。有类似业务的还有凤凰卫视和日本共同社。此次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后,美联社向朝鲜境内派驻了文字和摄影记者,这是一次大的突破。因为此前,被允许常驻平壤的外国文字和摄影记者只有四人,两人来自新华社,一人来自《人民日报》,还有一人来自塔斯社。

朝鲜最大的通讯社是朝中社,它与世界几十家通讯社有着业务往来和定期交流。朝鲜党政军等各界的重要消息,大都是通过朝中社发出。虽然朝鲜外务省、驻板门店代表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等都设有发言人,但从来也没有人看到他们本人的形象,于是发言人就成为了朝鲜的一个符号,它的存在就是向世界传递朝鲜官方的立场。

音乐:打开通向西方世界的一道门

就在朝鲜宣布射星的前两天,朝鲜的一场音乐会登上了各大国际媒体的显著位置:应法国爱乐乐团的邀请,朝鲜银河管弦乐团与法国广播爱乐管弦乐团在巴黎的普莱耶尔剧院举行联袂演出。

演出分为两部分,上半场为银河管弦乐团的专场演出,主要曲目有管弦乐《荡秋千的姑娘》、民族器乐二重奏《维伦三千里》、管弦乐《倾倒》、无伴奏小提琴独奏《尼尔利呀》和管弦乐《新阿尤》等朝鲜曲目,另外还有少部分西方曲目。下半场为银河管弦乐团与法国广播爱乐管弦乐团的联合演奏会。第二部分的曲目有勃拉姆斯第九协奏曲第一至第四乐章,管弦乐《阿里郎》和《卡门组曲》等。

朝鲜银河管弦乐团是隶属于朝鲜血海歌剧团的一支现代管弦乐团。在以民族音乐为主流的朝鲜音乐界,银河乐团的演员们特别擅长演奏西方曲目,这也是该团被选派到法国的重要原因。每年元旦,必会观看该乐团的演出,而在节目表上,俄、英、德的歌曲、乐曲差不多占了一半,甚至还有咏叹调。

此次朝法两国演员的同台演出,并不仅仅是一次艺术交流,还是一场高规格的外交盛宴。法国文化部长弗雷德里克・密特朗、法国广播电台台长让・吕克、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兰等政界、文艺界、学界、舆论界人士以及音乐专家纷纷到场。而在背后推动这场外交盛宴的,则是韩国首尔市立交响艺术团的艺术总监郑明勋。郑明勋是韩国著名指挥家,今年初曾访问朝鲜,希望促成朝韩两国音乐人的合作。不过,在朝韩关系极度紧张的节点上,音乐也受到了政治的掣肘。既然无法在平壤或首尔举办,就只能移师巴黎。这是因为朝鲜人喜欢法国,在朝鲜的外交外事机构中,有不少人学习法语并到法国留学,第一家在平壤挂牌的西方文化机构也是“法国合作及文化事务所”。

正如中美关系是小球转动大球一样,朝鲜也曾试图用音符打开朝美关系的大门。2008年,纽约爱乐乐团曾赴朝鲜演出,成为朝鲜建国六十年来接待的第一个美国交响乐团。应美国一家民间团体的邀请,朝鲜国家交响乐团将可能于今年5月回访美国。

歌剧:走近中国的怀旧

和“四月之春”一样,朝鲜的涉外演出并不仅仅着眼于文化交流。朝版《红楼梦》就是按照的指示、为庆祝中朝建交60周年而特别重排的。2009年10月,总理访朝期间,《红楼梦》首次公演。有了《红楼梦》的成功演出,朝鲜再一次复制了“艺术加外交”的模式。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在的亲自指导下,又推出了朝版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该剧于2010年10月24日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前一天在平壤大剧场首演,观众是和访朝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当月底,《梁祝》剧组赴华巡演,其热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朝版《红楼梦》。

朝鲜艺术团的这些演出还促进了两国的官方交往。《梁祝》访华演出团团长权赫峰,是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红楼梦》、《梁祝》等剧的排演都是由他主抓。该剧在北京世纪剧院演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前往观看。前文中提到的朝鲜银河管弦乐团访法时,也是由权赫峰率领。由一位党的高级干部亲自率艺术团出访,是朝鲜“文化外交”的一个独特做法,也可以说是在政府外交功能不足的情况下的一种有益补充。

“四月之春”:与世界沟通的舞台

四月是平壤最美的季节,在每年4月15日朝鲜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诞辰日前后,朝鲜都会举办“四月之春”艺术节,除了本国艺术家之外,每隔一年组委会还会邀请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团、舞蹈团、杂技团以及海外侨胞艺术团来访。

今年是第28届“四月之春”艺术节,也是金日成诞辰100周年。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法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个艺术团体齐聚平壤。其中包括中国人民总政歌舞团、柴可夫斯基莫斯科国立音乐大学合唱团、法国阿尔贝里克・马尼亚尔室内乐团等,美国一家合唱团也应邀在朝演出。多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和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了本届艺术节。

朝方对这场国际性文化艺术盛会非常重视,将其视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筹委会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布置了富有特色的开闭幕式,精心营造艺术节气氛等。各剧院、会馆、音乐堂也修整一新,专门制作了特别的艺术节奖状和奖杯,印制了五彩缤纷的宣传画。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还为前来参加艺术节的团体举办了盛大宴会,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杨亨燮、艺术节组委会委员长、文化相安东春和多位朝鲜政府官员出席。很多艺术家在别的国家从未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在接受朝鲜媒体采访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普通朝鲜人是朝鲜对外交往的一张张名片,他们在欣赏节目时,会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特别是在演出结束时,会一次又一次地以热烈掌声感谢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只要大幕不拉上,绝不会有人提早离开座位。

对于资讯闭塞的朝鲜民众来说,“四月之春”就像是一道文化大餐,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些许异域风采。“四月之春”是朝鲜向世界展示本国文化艺术、促进国际交流、宣介政策理念的绝好舞台。

除了“四月之春”外,朝鲜还有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每年夏季,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平壤,欣赏这一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万人大汇演。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韩国总统金大中等很多访朝的贵宾,都曾在的陪同下观看过《阿里郎》。2009年总理访朝时,朝鲜在《阿里郎》演出别加入了《友谊阿里郎》一章,将中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编排了进去。特别是,在该章序曲中用了“国际歌”的曲调,终曲则用了“中朝友谊如鸭绿江水”,给外界传递出朝方重视朝中友谊的强烈信息。

餐饮:打动你的味蕾

朝鲜菜正在走向世界,最先是到了中国。目前,共有50余家朝鲜人经营的餐馆在中国生根。中国食客们耳熟能详的有“海棠花”、“玉流馆”、“木兰峰”、“平壤馆”、“柳京饭店”等,在望京还有一家朝鲜咖啡屋。这些餐馆很少是私人投资的,大多是一种半官方经营。按中国的话来说,在中国的朝鲜餐馆都必须“挂靠”朝鲜国内的一家政府机构或部门,并上缴一定的外汇利润。

朝鲜餐馆在中国的营销定位是很成功的。一是走高端路线。朝鲜菜相当贵。二是特色服务,服务员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餐厅的装饰大都画着朝鲜名山大川的风景画。

近十几年来,朝鲜将更多的餐馆开到了柬埔寨、泰国、老挝、印尼、越南、孟加拉国、尼泊尔和迪拜等地。1980年代的时候,朝鲜在莫斯科和海参崴也分别开有餐厅,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两家餐厅因营业额不断下滑而关张,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张。

家里的新鲜事作文 篇2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唉,怎么回事,家里怎么会有友谊舞的舞步声。难道是爸爸妈妈……

好奇心驱使我从房间走出来,声音是从客厅里传来的,我一看,“啊,不会吧,爷爷…奶奶…你们………”我不禁喊出声来。

“欢欢呐,快来呀,你看爷爷奶奶跳得好吗?”奶奶边跳边招呼我过去。“爷爷奶奶,你们都60多岁了怎么又学起跳舞来了?”我不解的问。奶奶笑着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谁不想长寿呢?要想长寿啊,就得多锻炼,老头子,你说是不是?”“是的,是的,听说跳舞可以锻炼身体,咱邻居王奶奶年轻时就跳交谊舞,你看她现在都70多岁了,身体还那么硬朗。”“就是,就是,她看上去比我们还年轻。”爷爷的话还没说完,奶奶就在一旁打岔。唉,快瞧,他们俩那正经样。“我先说,我还没说完呢!”爷爷说道。“你不知道女士优先啊,应该让我先说!”两人吵起来了,看着这场景,我情不自禁的笑了。

…………

“我去写作业了。”为了让他们停止争吵,我朝自己的房间走去。“别走啊,欢欢,我们跳交谊舞给你看。”说完,奶奶和爷爷又跟着舞曲跳了起来,看上去十分大方。

只见奶奶的左手搭在爷爷的右肩膀上,手指微微向上翘起,她的右手放在爷爷的左手心里。快看爷爷,右手轻轻搂着奶奶的腰,左手紧紧握着奶奶的右手。一会儿奶奶的左脚向前进,爷爷的右脚向后退,爷爷的脚没被奶奶踩到,这说明效果还不错,看上去,不仅行动自如,而且大方潇洒,很迷人的场景。他们俩的手也不停摇摆,脚也跟着前移后退。“喂,奶奶当心!”奶奶做出危险的动作,惊慌的我大喊大叫。我不得不为奶奶捏一把汗,这么危险。原来是爷爷的右手紧抱奶奶的腿,左手握着奶奶的右手往上抬起。爷爷边跳边说:“没事,这就是叫锻炼呢!我们私底下练了好几天呢,天天都要做这个高难度的动作!”说完,又来了一个。“哇塞!”我惊呆了。奶奶不仅不害怕,还摧爷爷将脚步加快一点。爷爷奶奶的神情都很投入,那优雅大方的舞姿是我连声叫好!

这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我家的新鲜事!

家里的新鲜事作文 篇3

[关键词]《鲜花》;新疆民族艺术;电影艺术;刻板印象

新疆本土电影《鲜花》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性导演谢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的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鲜花》则主要描写了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和伊利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世界,哈萨克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哈萨克的传统音乐——阿依特斯。哈萨克民族生活在边疆草原,然而冬不拉和阿肯、厚厚的雪、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的鲜花点点、策马、扬歌……则给予我们对西北草原所有的梦幻向往,展现了全新的异族风光,并在优美的风光中讲述着现代与传统的侵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以及一个女阿肯对传统的坚持。

一、民歌音乐的主旋律

《鲜花》这部影片在展现故事脉络时,穿插了数十首草原民歌,如睡摇篮、挽歌、挽联歌、谎言歌、阿肯歌、哭嫁歌等,哈萨克风俗都在影片中以歌曲的形式鲜活表现。国家电影审查会专家郑洞天赞誉《鲜花》是“迄今为止国内描写草原山川最美的一部影片”,还有一些学者评价说“这是中国哈萨克版的《音乐之声》”。(一)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生命的长河直直弯弯,时而平静,有时波澜。珍惜生命的人啊,才能跨过万水千山……”这首曲子环绕了整部影片,从一开始的铿锵悠扬,伴随冬不拉的弹唱,影片将受众拉入了哈萨克族这个陌生又神秘的民族,在高亢的歌声中,女主人公鲜花也在古尔邦节的音乐中降生,这也预示着鲜花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鲜花》的主题曲如泣如诉缓缓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伴随着鲜花的成长,从一开始的小哑女,爸爸在做家务揽入怀中的低声浅唱,到受欺负后点着小鼻尖的宠溺之唱,再到后来捕鱼归来雪橇上的嘹亮歌唱……在音乐中,鲜花长到了五岁,但意外发生,爸爸不幸去世,再也没有人对鲜花吟唱着充满智慧、充满记忆的歌曲了。但音乐却永久地存活了下来,它诉说着爸爸的期许、爸爸的智慧和古老哈萨克族的人生哲理。而且鲜花在爸爸去世的时候由小哑女奇迹般的开口就能吟唱,吟唱的就是这首主题曲,道出了不尽的凄切与思念,令人泪下,但也暗示着小鲜花受到了爸爸的智慧、哈萨克族智慧的传承,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然而生命的厄运再次降临,亲爱的丈夫再一次不幸离世,主题曲再次以哭唱的声音传出帐篷,颤音凄惨,绵延整个草原。最终女主人公鲜花走出悲痛,并最终成为哈萨克族的杰出女阿肯,教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下一代阿肯,将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智慧传承下去。(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最擅长的就是刻画人物的内心,表达无法直观感受到的情感。好的音乐将会与画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鲜花》更是将此条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幼年鲜花陪着爸爸去捕鱼时,欢乐的心情溢于言表,配合的音乐也是欢快灵动的,父女之间的快乐幸福不言而喻;当卡德尔汗与女主人鲜花对情歌时,欢快迫切的内心跃然脑海之中;鲜花不能抛弃年迈的母亲而与卡德尔汗不得不分手,悠扬的背景音体现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徘徊、踌躇、不舍与无奈;当鲜花的老公苏里坦离开之际,呜咽低缓的音乐,凄凉幽怨更体现出了鲜花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心如死灰般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渲染气氛,声画合一当然正如上段所说,优秀的电影音乐将与画面相切合,形成声画合一,音乐将参与画面表达,更加深化视觉效果。而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在《鲜花》这部影片中不胜枚举。快乐时候的欢快推进,幼年的无拘无束,父慈母爱,青年的时候被才华迷倒的卡德尔汗,爱恋嘻嘻,后来遇到真心喜欢自己善良的年轻医生苏里坦,都配以欢快的音乐,节奏明快欢乐。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当鲜花真正接纳了卡德尔汗,两人在大草原上,以天为盖,大地为床,白云为被,鲜花野草为装饰,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和舒缓的音乐声中,隐喻表现了二者的融合,使受众感叹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然而随着剧情的需要,当爸爸、爱人离世的时候,音乐的交叠、低沉、悲鸣,则与绵绵的大雪,一望无际杳无人烟的荒芜相对应,一片荒凉的场景与沉闷的背景音,更体现出主人公的悲痛欲绝。(四)连贯镜头,推进剧情发展本部影片以回忆的手法叙述了主人公鲜花的一生,如果事无巨细在95分钟的电影中则根本无法呈现,那就需要关键的时间镜头配以逻辑的剪切编辑,音乐也起到了连贯镜头的作用。不同的镜头切换,配以连贯的音乐,则完整了剧情。影片中还以音乐来作为影片的结构,将主人公的每段成长都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音乐是没有国界,不分种族的,这样的概括既通俗易懂,又将民族歌舞文化融入其中,在美妙的音乐中推进故事的剧情发展,新颖而又巧妙。如“摇篮曲”代表了鲜花的童年生活;“挽歌”代表了鲜花从童年到少女的蜕变;“谎言歌”则代表了鲜花梦窦初开初尝爱情酸涩;“哭嫁歌”则昭示了婚姻生活的悲喜变化;最后的“无声”则是无声胜有声,则也将是鲜花真正的成长与成熟阶段,她也作为一名女阿肯的音乐教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民俗与信仰的深邃

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的电影,《鲜花》并不像其他大部分的少数民族电影成为挖掘民族历史和曝光民族生活的无差别纪录片,而是通过对影片多方面包括民俗、宗教、信仰、生活等等相结合后整体把握创造,流畅而又自然地向我们介绍了哈萨克族的几个重要代表性的民族风俗和文化信仰。首先,就是哈萨克族繁琐隆重的丧葬习俗。影片有两处涉及到丧礼,一次是小鲜花五岁时爸爸的突然离世,另一次是鲜花成年后丈夫在为她买琴弦的路上不幸遇难。因此影片展现了两次丧葬习俗,但是第一次则相对浓墨重彩一些,第二次则采用了侧面反映,各具深意,截然不同。对于鲜花爸爸的去世,导演比较细致地展示了哭灵歌、送葬、入土等过程,并采用长镜头抒情的展示了送葬时的情景。皑皑白雪,四面八方来的马拉雪橇聚集在一起只为送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阿肯,高山的耸立,一望无际的厚实的白雪,伴随低鸣的悲吼,众人纷纷相聚一起,为这位老阿肯送葬,这也不仅体现出鲜花爸爸在这片地区的德高望重,更是表现出了其作为老阿肯的人生价值,阿肯作为哈萨克族古老传承的艺术价值。而对于青年医生鲜花丈夫的去世,则更多是采用侧面烘托,例如扯断的琴弦、悲痛的昏厥等,这样既避免了情节的重复,又进行了情感的延伸。其次,是哈萨克族的还子习俗,也就是新人夫妻婚后会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南方的爸爸妈妈,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那么本来的孩子则与父母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这种习俗不论在外人看来多么荒诞不可理解,但这就是民族的习俗,存在即合理,而且应该受到尊重。导演就是抱着这份尊重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习俗。最后,就是推进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节日,古尔邦节。哈萨克族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而古尔邦节则是其相当重要的宗教节日。在这一天会进行宰牲、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项目,别具一格。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豪迈等的风情一览无余,也成为了其最好的名片。在节日中,更令青年男女向往的则是阿肯对唱,弹奏着带有新疆特色符号的民族乐器冬不拉,男女青年利用情歌对唱传达爱意,互诉衷肠。阿肯对唱也是哈萨克族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由生活在辽阔草原,雄伟高山,奔腾江河流域的哈萨克族人,以奇特的智慧和饱满的情感用音乐诉说着人生百态。这种即兴弹唱启迪智慧,传播思想,这也是阿肯备受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电影对话的哲理性

哈萨克民族世代依山傍水,以游牧为主,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虽然不常有固定的局所,只在冬季毛毡房短暂居住,但这不妨碍其仍是一个富于智慧的民族,生活的语言处处充满哲理。例如小鲜花的爸爸,德高望重的老阿肯对年幼的鲜花说,“人在幸福的时候流的眼泪才有价值,痛苦悲伤的泪水就是几滴咸水水一样,没什么用”“小羊羔,别把纽扣大的事情看成骆驼”,这些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反映出大量的哲理,使人折服。而本片片名《鲜花》既是主人公的名字,又代表了草原的一代代儿女,更象征了草原中鲜花所蕴含的意义,诚如影片最后主人公的一句话草原上的鲜花如此美丽,正是因为花蕾中积攒着风霜雪雨,之后留下的则是坚忍不拔,最终灿烂的绽放。

四、唯美的自然景观

印象中的新疆除了小时候动画片中的阿凡提,再就是初中课本中所描绘的一排排的胡杨树和一望无垠的沙漠,以及落后与贫瘠的刻板印象。然而真实的新疆呢?大多数没到过的朋友肯定无从知晓。本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献给我们一幅大自然美轮美奂的画卷。影片中处处皆景,巍峨的高山,广袤的草原,点缀的鲜花,纯洁的白雪等,不同的季节更有不同的韵味,俨然一副世外桃源,令人神往。我想会有多少观众像我一样,在被影片内容牵动的同时,又被如此纯净的自然景观所征服,期待能有幸走出城市,来到新疆一览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当地哈萨克居民的风土人情。因此这部影片也成为了新疆的一张最好的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了解这里,喜欢这里。整部影片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爱情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所有的生活习俗也都孕育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净土赋予了哈萨克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对大自然报以崇敬、敬畏,古老的民族孕育出丰富的哲理,大地母亲以其无限的包容与恩赐,养育了这片草原人民,呵护了哈萨克族人民。

五、思考与总结

《鲜花》这部影片带给受众太多的惊喜与启迪,不仅仅打破了少数民族电影给大家那种枯燥无味,新疆地区贫瘠落后的刻板印象,更加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比如说还子习俗,比如说古尔邦节,再比如说冬不拉乐器和阿肯对唱,非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才使得我们祖国更加丰富繁荣。鲜花的初恋情人,则代表了外来文化的浸染,他本是当地阿肯到城市发展,新的事物冲击年轻的一代,也使他们迅速接受与改变,林中嬉戏大块播放机里放的是迈克杰克逊的流行歌曲,这是新事物的刺激,更是现代文明的侵袭。后来他对鲜花的失信,他想接鲜花到城市发展,放弃游牧生活,其实更暗含现代文明与传统游牧文明的对话与对接。鲜花也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的代表,不仅拒绝了他的初恋,更是另一种身份守护者传统的民族特性,并在经历磨难之后成为了一名女阿肯教师,延续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孕育了游牧民族的接班人。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含义:所谓的全球化、全国化,是否应该保持所有民族的多彩性、不一性?多民族多文化独立存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是否才是未来社会与民族发展的最终之路呢?

参考文献

[1]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挺。新疆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木子凡。电影《鲜花》新疆“绽放”[N].中国电影报,2010-05-06.

[4]谢诗思。哈萨克族电影《鲜花》简析[J].戏剧之家,2012(7):68-68.

家里的新鲜事作文 篇4

“KK是什么?狗吗?”我紧拉着她的小手,在后面跑着。“对!”表妹带我到花园里,停了下来。

天气十分炎热,骄阳似火,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树上的蝉无休无止地唱着同一首歌,每个人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滑落,还真像个正在融化的冰激凌。

“姐姐!在那儿!小声点,不然它会不生的!”表妹大眼一眨,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压低了声音。我悄悄地走上前,看见在花园的一角,有一个半米多高的纸箱子,里面躺着一只棕色的母狗。也许是因为听觉能力超强的关系或者是闻到了生人的味道,母狗忽的张开眼睛,嘴里发出“呜噜呜噜”的声音,像是在警告我不要走近。我吓了一跳,连忙摆手笑道:“嘿嘿,嘿嘿。”见我离开,母狗又闭上了眼睛。刚才还真是吓得我的小心脏嘭嘭地跳,惊魂啊!我不敢轻易上前,只得等它安全生下小狗再说。“姐姐你刚才看见KK生了没?”妹妹眨着大眼睛,疑惑的看着我。“啊?我、我、我不知道?”我心里“咯噔”一声,紧张地回答。哎,可总不能回答你老姐我胆子小,被那只狗一瞪吓掉了魂儿,根本没看着吧?“哼哼唧唧”的声音传来,我和表妹识相地走到玻璃门后面看。一只全身都有血的小狗躺在母狗旁,母狗的肚子一伸一缩,好像还有小狗。“看!”妹妹欣奇地指着,母狗又产下一只小狗,比刚才的小狗大一些,,看来是在母亲肚子里抢足了营养,胖嘟嘟的,甚是可爱。又过了十五分钟,母狗产下了第四只小狗。“还有不?”我问道。看那母狗精疲力尽的样子,怕是生完了吧?可它又伸缩着肚子,艰难的产下第五只小狗。第五只小狗个头最小,还不到第二只小狗的二分之一,看来是抢不到营养的可怜娃。母狗舔着五只小狗,我走近纸盒,母狗只是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舔着。这一次,我在它的眼中看到了丝丝柔情和淡淡的警告。我退出,从桌子上拿了碗牛奶放在母狗旁边,它吮吸着牛奶,看样子是累极了。我和妹妹相望一眼,笑了,悄悄走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长。

家里的新鲜事作文 篇5

我的妈妈外出上班,下班回来干家务,可以说是一个优秀妈妈,偶尔看看韩剧,可是这几天……

我的妈妈干起家务有样有行的一套一套的。但是玩电脑却是一窍不通,就会开机和关机,连电脑网线都不会接,更别说上网冲浪了,我妈就是一个电脑的“门外汉”。

这几天我发现妈妈这些天是欣喜若狂,那些天忧愁万千,还时不时的给以前银行的同事打电话。更可疑的是我妈竟开始玩电脑了。

原来我妈在银行养了一只“大肥鸡”前几天这只“鸡”竟长了37%,足足又多长了只“鸡腿”。我就不卖关子了,其实是我妈在银行买的基金,我妈每天晚上八点,打开电脑,接上网线,开开网,登录天天基金网,看她的基金,动作如些熟练令我就震惊。

前几天大盘下践26%,我妈一看竟不知如何是好,该卖该转还是再等等,我妈便买了一盒脑白金去请教她姐姐的舅舅的儿子的姑妈……(由于太过复杂就不说了)那位养“鸡”高手说:“等。”我妈便开始等:“大盘下降19%”“大盘下降12%”我妈有点害怕,便问我:“等还是卖。”我说“等”“大盘下降7%”我妈按耐不住便卖了,刚一卖两分钟,“大盘上涨9%”“大盘上涨42%”别说了,我妈都快郁闷死了。

这几天,我妈总是说:“早知道听你的了。早知道听你的了。在上次“鸡腿”战役失利,在基金战场上胜败乃买家常事,我妈也从养“鸡”新手变成了“养鸡”高手。我妈养鸡短短一周,竟有如些佳绩,可喜可贺。

我妈最近赚了一些把她乐的,我妈正从“养鸡”高手往“养鸡”老手进发,看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绣娘兰馨》呢,你说这新鲜不新鲜。

家里的新鲜事作文 篇6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新鲜事物,有现在发生的,也有过去发生的,这些事让人们想到便会感到有趣、有意义。最近,我家就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那天放学回家,只有妈妈在家,我好奇的问:“爸爸去哪了,这么晚还没下班吗?”妈妈听后说:“你爸爸买菜去了,他说,今天他要亲自下厨做饭!”我听后,心想:这可真是新鲜事呀!平日里只负责洗洗碗和吃吃饭的爸爸竟然要做饭,真是有趣呀!这时,爸爸回来了,只见他手中拎着两条鲜活的大鲤鱼,我疑惑的问:“爸爸,今天您不是要给我们做鲤鱼吃吧?”爸爸一脸自信的笑容,笑答道:“那是!今儿让你们瞧瞧我的手艺!”说完,他便进了厨房,准备晚饭去了。

我也去写作业了,可我一直在想着爸爸所做出饭菜的味道。不一会儿,厨房里便传出了“噹噹噹”的切菜声,又传来了“吃啦啦”的炸鱼声,空气中又散发出炸鱼的清香味与花椒大料下锅所散发出的浓香味。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爸爸叫道:“开发了!”我马上把手中的笔丢到一边,一下冲到餐桌前,妈妈也坐到了餐桌前,这是,只见爸爸端着一个大鱼盘从厨房里走了出来,他把盘子放到桌子上,我一看,哈!是平时里我比较喜欢的红烧鱼。只见两条原本活蹦乱跳的鲤鱼,已经变为了红烧鱼静静“躺”在那里。热气不断地向上飘,空气中散布着鱼的香味。妈妈见后,说道:“看上去还可以,不知道味道如何!”爸爸边盛饭边说:“你可以尝尝,包你满意!”妈妈笑着说:“如果你做的好吃,我就让你独吃一条鱼!”我早已等不及了,用筷子夹下一大块鱼肉,我先仔细看着这块鱼肉,淡白色的鱼肉被深黑色的鱼皮紧紧包裹,上面还淋着红黑色的酱汁。我把它放入嘴里,细细品味起来。这鱼很嫩,很入味,香浓的汤汁已被锁在肉里,鱼一点也不腥,完全没有鯹气味,而且香气浓郁。真是太好吃了!我马上又夹了一块鱼肉“塞”入口中。妈妈尝后笑着说:“还真不错,味道可以!”爸爸却说:“我早就知道味道不错,今天,我要独吃一条鱼了!”家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晚上聊天,妈妈问道:“平时你也不做饭,可一做饭还真不错,怎么回事呀?”爸爸走近厨房拿出一本有关厨艺的书,说道:“我能做好饭,都是因为这本书。”

这次发生的新鲜事让我明白了,书可以教会我们许多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看书来丰富知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