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的视频,生字卡、词语卡。
2.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学生准备: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搜集汉字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们带给你哪些快乐。
2.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
3.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②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随损财
翘舌音:珍饰赚
多音字:漂
3.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提示“甲骨”一词两个字都是三声,注意“甲”的变调。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钱财赚钱赔钱购买贫困
4.自学反馈。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5.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出示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认识“甲、骨”;出示由贝壳做的饰品,认识“饰、品”;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2)归类识记。“财、赚、赔、购、贫”都是贝字旁的字。
(3)利用熟字识记。“甲、币”两个字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曰—甲、巾—币。
(4)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品”字可以对比熟字“晶、森、众”记忆。
(5)组词识记。如:
随:随身、随手、随从;
类:人类、分类、种类;
珍:珍惜、珍爱、珍宝;
贫:贫苦、贫穷、贫困。图片也可巧记“贫”:“分”发宝“贝”。
6.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7.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到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会写字”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注意“贝、甲、与、币”是独体字,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3.本节课指导书写“贝、甲、与、币、关”。
(1)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2)甲:“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挺拔有力。
(3)与: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4)币:起笔是撇,“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5)关: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故事。
设计意图:作业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2.导入: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甲骨文:
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图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字的甲骨文图片图片图片(“十”的变形,握柄)+图片(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出示字源边讲解“骨”的演变。
“骨”的古文字形“图片”,上部“图片”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图片”像肉,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图片教师可指导学生讲述“贝”字的故事,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让学生动手查字典,指出读音并组词,如:piào,漂亮;piāo,漂流;piǎo,漂洗。图片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并巩固它的3个读音。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引导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财、赚、赔、购、贫、货”。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讲解“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④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⑤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3.本节课指导书写“壳、骨、钱、财”。
(1)壳:上面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2)骨: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
(3)钱: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
(4)财:“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些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中国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身边的人分享,是对所学知识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1.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我安排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结合本课特点,在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后,我出示“甲、骨”的简笔画,学生既加深了对甲骨文的理解,又能够高效识记生字“甲、骨”。同时,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随文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学生书写指导到位。
2.词语理解多元。
学生对“甲骨文”一词很陌生,但是,甲骨文作为汉字的起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却是学生应该了解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讲解什么是甲骨文及通过简笔画讲解“甲、骨、贝”的汉字演变,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中感悟到词语的意思。“饰品、漂亮”等词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视频,生字卡、词语卡;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教师)
2.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收集汉字小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贝”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
2.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
3.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带给你哪些快乐。
4.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要求: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在词语中画出生字,读好整个词语。
(3)想想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随、损、财
翘舌音:珍、饰、赚
多音字:漂
5.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容易、钱币、钱财、赚钱、赔钱、购买、贫困
6.反馈自学情况。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7.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如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根据字形来识记“类”:大米。
根据规律分析记住“财、赚、赔、购、贫”都有贝字旁。
8.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我会写”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3)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五个字:贝、甲、与、币、关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
贝、甲:
(1)第二笔都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2)“贝”字下部的撇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甲”字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写得挺拔有力。
(3)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4)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与:
(1)书写时,竖折折钩略向左倾斜,钩要短小有力,整个笔画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币、关:
(1)同桌间观察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学生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3.导入: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的主要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骨文的“甲”字是:(“十”的变形,握柄)+ (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骨”的演变。
甲骨文“骨”的字形“ ”上部“ ”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像肉“ ”,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
(“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让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赚、赔、购、贫”。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导学: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④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书后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四个字:壳、骨、钱、财
3.重点指导。
钱、财:
(1)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两个字中的“撇”都要写得短小舒展,“点”的运笔要由轻到重。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壳:
(1)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圆润有力。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骨:
(1)同桌间观察这个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中国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喜欢的人分享既是幸福也是对所学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3、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
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学生观看有关汉字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预习检测
1、学生认读词语。
贝壳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赚钱 赔付 购买 贫困 甲骨文 随身
2、带拼音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识字游戏,捡贝壳
四、随文识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随文识字,借助图片,实物理解“甲骨”“贝壳”两个词语。学写“骨”字。
3、学习“贝”字的由来与演变。
学生观察学习甲骨文、隶书、楷书的“贝”,通过贝字字形的演变,更加深刻地识字“贝”字,了解汉字文化
4、学写“贝”字。
5、拓展视频了解“木”“月”“火”字形的演变。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1)、贝壳在古代有什么用处。
(2)、为什么贝壳在古代用作钱币。
2、学生回答问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3、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认识“赚、赔、购、贫、货”。
给这几个字组词,认识这几个字,并了解它们的字义与钱财有关。
4、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到哪些带“贝”的字。
5、联系以往知识,学习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2、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3、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学生观看有关汉字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预习检测
1、学生认读词语。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容易损坏钱币
钱财赚钱赔付购买贫困甲骨文随身
2、带拼音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识字游戏,捡贝壳
四、随文识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随文识字,借助图片,实物理解“甲骨”“贝壳”两个词语。学写“骨”字。
3、学习“贝”字的由来与演变。
学生观察学习甲骨文、隶书、楷书的“贝”,通过贝字字形的演变,更加深刻地识字“贝”字,了解汉字文化
4、学写“贝”字。
5、拓展视频了解“木”“月”“火”字形的演变。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1)、贝壳在古代有什么用处。
(2)、为什么贝壳在古代用作钱币。
2、学生回答问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3、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认识“赚、赔、购、贫、货”。
给这几个字组词,认识这几个字,并了解它们的字义与钱财有关。
4.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到哪些带“贝”的字。
5.联系以往知识,学习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2、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贝”的故事》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来用一个课时只讲讲“贝”的故事、说出形声字特点、指导写田字格生字即可,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和对祖国文字博大精深的自豪感,同时拓展更多的形声字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的认识,我认为本课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新加课时。
通过老师讲造字的故事,抛砖引玉,引导孩子回家认真读配套《主题丛书》,像学习讲“贝”的故事、“万”的故事、“水”的故事等有趣的汉字故事一样,把造字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同时,我把集中识字当作本课重点,通过同座互读、开火车读、捡贝壳、摘苹果争当“识字大王”、放飞汉字气球等游戏,不但兼顾到对孩子们长时注意力的吸引,还兼顾到对每一个孩子的认读能力的锻炼,既注意到培优,又照顾到了每位孩子的知识积累。
作业超市的设计与导课及课中练习呼应,使得重难点首尾相照。孩子只需要收集比如:三点水或言字旁的一类字,然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不仅减轻了孩子的作业负担,更有利于孩子们在交流中语言组织、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无定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和本班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 cái qián jiǎgǔ bèiké huài bì guān
与 财 钱 甲骨 贝壳 坏 币 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特点:珍贵、不容易坏 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 赔 购 贫 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yǔcáiqiánjiǎɡǔbaikãhuàibìɡ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①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②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
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4、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5、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贴、街、扫”等9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流、泪、河、江
(2)说、话、记、读
(3)树、杨、李、林
(4)购、货、赠、赚
2、说说你的发现。
生1:第一组的字都是“氵”,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生2:第二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生3:第三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生4:第四组的字都是“贝”,贝字旁的字都与钱有关。
3、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贝有关的课文。
4、揭示课题:“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2)有困难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有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看看有不会的吗?如果有不会的,同桌互相教读。
(2)出示有困难的生字,强调:
A、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B、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C、品、贫都是前鼻音。
D、漂是多音字
piāo()
piào()
(3)去掉拼音读一读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词语宝宝中再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有关
容易损坏钱币钱财贝壳样子可以
(5)说说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注意:要把生字读准确,不能添字,不能漏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贝”的由来,以及由贝组成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由观察,提醒大家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导书写贝、财用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学生:贝出现的位置不同,最后一点的长短有所不同。
4、指导钱字的写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扩词。
珍()()币()()财()()
赔()()贫()()购()()
2、近义词
漂亮——()珍贵————()
损坏——()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装饰品、佩戴、钱币、购买、偏旁、钱财、携带、富贵、货物、样子、可以、有关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由于贝壳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书上例举了一些例子。
赚、赔、购、贫、货
3、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请同学们让字典帮忙)
三、细读课文,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读课文,用横线勾出贝字的由来。
2、精读细读,用波浪线勾画出贝的作用及特点。
3、讲一讲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贝”的故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猜一猜:我还知道哪些字与什么有关。
如:
(1)铜镜与什么有关?
(2)珠宝与什么有关?
五、作业。
1、将“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观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4、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5、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贴、街、扫”等9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一、激趣引入。
1、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流、泪、河、江(2)说、话、记、读
(3)树、杨、李、林(4)购、货、赠、赚
2、说说你的发现。
生1:第一组的字都是“氵”,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生2:第二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生3:第三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生4:第四组的字都是“贝”,贝字旁的字都与钱有关。
3、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贝有关的课文。
4、揭示课题:3、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2)有困难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有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看看有不会的吗?如果有不会的,同桌互相教读。
(2)出示有困难的生字,强调:
A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B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C品、贫都是前鼻音。
D漂是多音字
piāo
漂
piào
(3)去掉拼音读一读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词语宝宝中再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有关
容易损坏钱币钱财贝壳样子可以
(5)说说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注意:要把生字读准确,不能添字,不能漏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贝”的由来,以及由贝组成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由观察,提醒大家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导书写贝、财用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学生:贝出现的位置不同,最后一点的长短有所不同。
4、指导钱字的写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扩词。
珍币
财赔
贫购
2、近义词
漂亮----珍贵----
损坏----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装饰品佩戴
钱币购买偏旁钱财携带富贵
货物样子可以有关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由于贝壳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书上例举了一些例子。
赚、赔、购、贫、货
3、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请同学们让字典帮忙)
三、细读课文,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再读课文,用横线勾出贝字的由来。
2、精读细读,用波浪线勾画出贝的作用及特点。
3、讲一讲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贝”的故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猜一猜:我还知道哪些字与什么有关。
如:(1)铜镜与什么有关?
(2)珠宝与什么有关?
五、作业。
1、将“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观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恰当的停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字教学。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东西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
师: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现在可以当作很多汉字的偏旁,而且组成的新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将从《“贝”的故事》中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魅力。(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贝、壳”。
(课件出示):“贝、壳”的动画笔顺图
师点拨:
“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壳”:上窄下宽,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的舒展。
(1)教师范写生字,并再次提醒学生书写要领。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书写强调。
(3)指名上黑板写,点评优缺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3、小组比赛读,生评价。
三、学习认读生字
1、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甲骨类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加—加:日+丨=甲米+大=类
减一减:滑—氵=骨
(2)介绍“甲骨文”。
师:古人看到了贝壳之后,怎么把它记下来呢?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把它画下来。
(3)给学生介绍“贝”字的写法演变。
(4)出示: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指名读,生评价)
认识多音字:漂加一加:氵+票=漂换一换:飘—漂
语境识字:珍:珍惜、珍爱、珍宝
出示贝壳做的饰品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饰品”。
给学生讲解“饰品”的意思。
学习生字:饰品
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5)出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请同桌2人一起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随易损币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语境识字:随:随身、随手、随从
加一加:日+勿=易扌+员=损
利用图片识记: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6)出示:所以,用“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学习生字:财、赚、赔、购、贫、货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加一加:赚=贝+兼购=贝+勾贫=分+贝货=化+贝
赔=贝+咅(读pu,义同“呸”,表示斥责或唾弃。)
2、出示会认16个生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归类。
品字结构:品
独体字:贝甲币
上下结构:骨类易贫
上中下结构:壳
左右结构:漂珍饰随损
财赚赔购
开火车认读16个生字
四、出示词语,每组5号领读。
五、再次朗读课文,指名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恰当的停顿。
六、拓展:认一认这些字,大声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贝、壳”。
2、熟读课文。
3、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八、总结: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贝壳
加一加:甲类漂易损财
赚赔购贫货
换一换:飘—漂
减一减:骨
猜字谜:品
利用图片记忆:贝壳饰品币
语境识字:珍随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小故事。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贝”的来源和它发展演变过程。第二自然段讲述了“贝”的字义来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规律。旨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认识生字,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并借助规律来认识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节课是这篇识字课文的第二课时。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有关汉字文化的小故事,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观察贝壳的形状,了解“贝”字的演变过程,进而了解到什么是甲骨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忆和了解,我还让学生看了“马”“鱼”这几个字的演变,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接着通过给学生讲解贝壳由于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让学生知道贝在古时候的作用。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多大与钱财有关,从而引出生字“赚”“赔”“购”“贫”“货”,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带贝字旁的字的含义,也学习了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在方便记忆的同时,更深刻记住了这些字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我适机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贝”字旁的字。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镜、珠”等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拓展《甲骨文的故事》。
这节课上,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对汉字的起源了解的更清楚,对汉字的兴趣更加浓厚。
比较成功的地方:这节课,通过讲解“贝”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学生不仅在音、形、义这几方面很好地掌握了“贝”字旁的生字,而且也对汉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探究的兴趣。
不足之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太到位与及时;指导书写上还需要更加细致;应该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多进行一些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重难点]
1、识记字词,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贝壳是什么。你喜欢它们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
(2)小组合作拼读词语,互相正音。
(3)小组合作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出示会认字。
(1)抽读生字。玩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教师正音。
(2)学习词语。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3)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识记:田—由—甲品—晶巾—币
同偏旁识记: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漂(piào漂亮)(piāo漂浮)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1)贝壳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出示甲骨文汉字图片)
(3)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饰品)贝壳可以做成哪些饰品?为什么它能作为饰品呢?
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2、出示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话,指名朗读。
(1)贝壳还有什么特点?(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因为这个特点,所以贝壳被当作钱币。(课件出示以物易物的交易图片)
(2)根据这个特点,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与钱财有关)
(3)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贝”字旁的字呢?(学生查字典回答)
3、课堂小结:贝壳容易携带,不容易损坏,被当作钱币。现在看到“贝”字旁的字,就知道它大多与钱财有关。3、读课文,完成填空。
(1)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是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戴在身上,还把贝壳当作。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讨论分析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珠宝(王字旁与玉石有关)
3、请你写几个带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还知道哪些形旁表义的字?课后大家一起小组讨论。5、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汉字。
贝()()()
钅()()()
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将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独体字:贝、甲、币、与上下结构:关、骨
左右结构:钱、财上中下结构:壳
2、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进行易错字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识字课的重难点是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从“贝”字的起源、贝壳的特点和作用三个方面,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又利用课后习题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形声字的认识更清晰、具体,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课文简析。
本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并用四幅图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以及让我们了解了用偏旁猜测汉字意思的方法,感受到了汉字的特点。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保护: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珍贵:是指价值高;意义大;宝贵;珍爱,重视。饰品:用来装饰的物品。携带:意思是随身带着,照顾,帮助。
五、近义词。
保护——保卫、张开——打开、漂亮——美丽、珍贵——宝贵、喜欢——喜爱。
六、反义词。
保护——破坏、张开——合上、漂亮——丑陋、珍贵——普通、容易——困难。
七、多音字。
漂:[ piāo ]漂流、漂浮。[ piǎo ]漂白、漂洗。[ piào ]漂亮。骨:[ gǔ ]骨头、骨肉。
[ gū ]骨碌、花骨朵。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写了“贝”字的由来,是根据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第2自然段,写了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九、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甲骨文、张开、样子、可以、钱币、贝壳、动物、有关、钱财、比如。
2、比一比,再组词。
贝()见()财()材()坏()怀()
巾()币()与()写()关()送()
3、课内阅读。
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句话。
(1)选段共()句话。
(2)古人根据贝壳的特点,把贝壳当作()戴在身上,还宝贝可当作()。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
4、读一读,记一记。
珍贵、珍惜、钱币、纸币、财富、财产、
赔本、赔礼、购买、采购、贫苦、贫穷。
分析:这6组词语分别由:“珍、币、财、赔、购、贫”6字组词构成的。
珍惜:重视爱惜,对待某个事物特别的爱惜。
财富:对人有价值的东西。
财产:是指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
采购:是指企业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保证企业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贫苦:指贫穷困苦。
5、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珠宝
(1)镜:古代的镜子是由铜制成的,“钅”字旁的字,表示与金属有关。
(2)珠:古代的珠宝大多由玉石制成,所以“王”字旁在汉字结构里面又被叫做“玉补”,很多和玉的意思有关的字都是王字旁的。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你喜欢它们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自由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抽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学习词语。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田—由—甲品—晶巾—币
同偏旁识记: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漂(piào漂亮)(piāo漂浮)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讨论下列问题。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3.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
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饰品)
(2)出示第二、三句话,举手朗读。
①第二句话告诉了我们贝壳另外的特点是什么?(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因为这个特点,所有贝壳被当作(钱币)。
②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与钱财有关)
③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学生查字典回答)
课堂小结: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讨论分析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珠宝(王字旁与玉石有关)
3.请你写几个带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还知道哪些形旁表义的字?课后大家可以一起小组讨论。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将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独体字:贝、甲、币、与
左右结构:坏、钱、财
上下结构:关、骨
上中下结构:壳
2.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生易错字指导。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恰当的停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字教学。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东西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
师: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现在可以当作很多汉字的偏旁,而且组成的新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将从《“贝”的故事》中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魅力。(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贝、壳”。
(课件出示):“贝、壳”的动画笔顺图
师点拨:
“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壳”:上窄下宽,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的舒展。
(1)教师范写生字,并再次提醒学生书写要领。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书写强调。
(3)指名上黑板写,点评优缺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3、小组比赛读,生评价。
三、学习认读生字
1、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甲骨类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加—加:日+丨=甲米+大=类
减一减:滑—氵=骨
(2)介绍“甲骨文”。
师:古人看到了贝壳之后,怎么把它记下来呢?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把它画下来。
(3)给学生介绍“贝”字的写法演变。
(4)出示: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指名读,生评价)
认识多音字:漂加一加:氵+票=漂换一换:飘—漂
语境识字:珍:珍惜、珍爱、珍宝
出示贝壳做的饰品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饰品”。
给学生讲解“饰品”的意思。
学习生字:饰品
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5)出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请同桌2人一起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随易损币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语境识字:随:随身、随手、随从
加一加:日+勿=易扌+员=损
利用图片识记: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6)出示:所以,用“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学习生字:财、赚、赔、购、贫、货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加一加:赚=贝+兼购=贝+勾贫=分+贝货=化+贝
赔=贝+咅(读pu,义同“呸”,表示斥责或唾弃。)
2、出示会认16个生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归类。
品字结构:品
独体字:贝甲币
上下结构:骨类易贫
上中下结构:壳
左右结构:漂珍饰随损
财赚赔购
开火车认读16个生字
四、出示词语,每组5号领读。
五、再次朗读课文,指名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恰当的停顿。
六、拓展:认一认这些字,大声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贝、壳”。
2、熟读课文。
3、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八、总结: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贝壳
加一加:甲类漂易损财
赚赔购贫货
换一换:飘—漂
减一减:骨
猜字谜:品
利用图片记忆:贝壳饰品币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每天都要上的就是识字课,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的识字课很容易就变得枯燥而低效,我总是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高兴地识字学字,学习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在备课、研究教材的过程中,二年级下册识字课第三课《贝的故事》让我眼前一亮,这课通过“贝”字演变的过程,渗透了汉字的'字源字理。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做了教学设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精心打磨,为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识字课。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识字课有很大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的识字课堂加入了字理识字,引入了许多汉字故事,在学“寒”字时,我将寒字的金文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寒”就是屋子里有个人光着脚踩在冰上,说明天气很冷,旁边放着一些稻草取暖,但是仍然无法御寒。说明天气真的很冷。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寒字的意思、记住了字形,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生字的热情。
同学们一边学习生字,一边了解了这个生字形与义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记忆了它的字形与含义,更明白了蕴含在汉字背后深远的文化含义。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在课下也学着自己去查阅资料,和家长一同学习汉字故事。同学们慢慢喜欢上了学生字,学语文,学语文氛围很浓。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每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爱汉字就是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祖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从小爱上汉字,了解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文化传承发扬是我们语文老师光荣而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课讲述的是“贝”的故事,实际上是汉字来历和演变的故事。本文的故事性并不强,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贝”的由来,以及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吸引大家关注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适当拓展内容,讲解一些汉字的故事,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掌握本文。比如“休”“日”这些汉字,“休”是会意字,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日、月”是象形字,指的是太阳,古人多采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所以,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一般与时间有关,如“时、晨”。讲故事目的是懂得汉字的来源和演变,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识字和写字,因此,在教学中,将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扎实的辅导和练习。
节课 我指导孩子们说识字方法时,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学过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而是在随文识字中让孩子们先找出要认的生字,然后利用“语境识字”“利用图片记忆”“猜字谜”等多种方式,尽量给孩子们创设有趣的识字氛围,比如出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多从生活中去识字,懂得学以致用。
当然,我感觉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不足之处有:
1、对于课外拓展还是没有做到位,让学生多查询“贝”的生字,并能够有条理的说出“贝”的故事。
2、整节课上的有点仓促。教会认的16个生字的时间有点仓促,不论是在读生字,还是说识字方法上,时间都有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