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狐狸和乌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带生字的词语,看拼音多读两遍。)

1.检查自学情况。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wō),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对乌鸦说: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chà)多了,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jǔ))吧!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唱起歌来。哇(wà)她刚一张嘴,肉(ròu)就掉(diào)下来了。

2.抽读生字、生词卡片。(先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

窝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几句掉下来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语: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段读讲课文,重点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

有条件的班级,可带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理解寓意。思考: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三、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24题作业,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狐狸

乌鸦

写字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4个独体字,复习独体字的笔顺及笔画名称。

2.比较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变化,观察独体字做偏旁时在田字格的位置。

3.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体字和合体字。

抽读字卡:1.女、舟、西、雨

2.始船要露

二、观察比较:(由扶到放)

1.两组字相比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发现了什么?(第一组都是独体字,第二组都是由独体字所组成的合体字。)

2.请同学们观察:女始。始的左偏旁和独体字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女字做偏旁时,第三笔横要改为提。)

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第三笔由横中线下往上提。始右边的台上下大小差不多。口要写得上宽下窄。(请同学们照写、仿写、默写各一个)

3.用上面的方法,观察比较后三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字能力。)

(1)舟是船的左偏旁,第四笔横要改为提。书写时,船左边第一笔起笔略高于右半边。

(2)西做西字头,第五笔竖弯要改为竖。要书写时,下边是女字,不是女字旁,上边西字头要写得略扁。

(3)雨做偏旁时,第三笔横折钩变为横钩。露上边的雨字头要写得略扁(占全字的三分之一),下边的路,要写得左窄右宽,整个字要写得紧凑。

要求:各照写、仿写、默写一个合体字。同桌二人,互相评价每个字的优点与不足。

三、课堂练习。

1.书写比赛。

2.填字、组字游戏。因班而宜,自行设计。(略)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2

《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8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分别是说乌鸦和狐狸是近邻,乌鸦给孩子找到一片肉,狐狸想吃乌鸦叼着的肉;4至7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讲狐狸为了骗到肉,对乌鸦说奉承话,使乌鸦最终上当受骗的经过;第8自然段讲狐狸的骗局得逞。

教学本课,除了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外,重点是以找准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指导思想,用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的方法,达到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不但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我的教学设计是:

一、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在《教师教学用书》里规定三个课时完成,而且建议第一课时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讲解乌鸦受骗上当的经过;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内容,指导朗读,记忆字形,完成作业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和严谨,第一课时松,第二课时容量相对较大。而我把讲读课文安排在第一课时。导课后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这一工具自读课文,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感知,并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抓住乌鸦“叼”肉和狐狸“叼”走肉的两个“叼”字,重点让学生理解乌鸦受骗上当的原因和经过,再利用一节半课的时间完成其他教学任务。剩下半课时,可以从《自读课本》中选一篇与本文结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相似的一篇文章来指导学生阅读,以达到深化教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习惯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标 和教材特点,适当加大安排各课时的教学内容,使每一节课不但训练目的清楚,而且训练的密度大,必然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词句训练。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本课在低年级阅读课文中篇幅比较长,共有8个自然段,而且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如果不抓住重点进行教学,采用“平推式”,由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到课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提一些琐碎的、缺少思维价值的问题,既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了发展思维、锻炼思维,从阅读当中来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

那么,如何摒弃故事情节平推式的提问讲解呢?那就必须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强化词句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文字训练。

《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和经过,即4至7自然段,在教学中应抓住重点词和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

如:第4自然段,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是狐狸装出一副笑脸,向乌鸦表示问候,在这句话中,“笑着”、“您”、“亲爱的”这几个词是重点词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我又设计了一句话:“狐狸想了想,就对乌鸦说:‘你好,乌鸦’。”用小黑板将这句话写出来,让学生读读,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通过读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装笑脸,对乌鸦表示亲热,实际上是想骗到那片肉。这样讲解,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教学就有深度,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对课文的认识也必然深刻。

三、抓住课文语言描写生动和拟人化的特点,强化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和思维训练。

在《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读讲法”为主,从初读到精读、熟读,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第一步,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反复读,并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即可,而不要求一上来就让学生读出感情。

第二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通过读,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文章的第6自然段,写狐狸对乌鸦极力吹捧、奉承。我先让学生读读狐狸说的话,问学生:“狐狸共说了几句话?”再读第一句话,问:“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然后让学生读读第二句话,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读。接着问:“乌鸦的羽毛漂亮吗?谁听过乌鸦的叫声,请站起来学一学?”通过读、思、议,让学生认识到乌鸦的羽毛不漂亮,叫声不好听,这是狐狸对乌鸦说的好听的话,奉承的话,目的是想让乌鸦张开嘴,把肉骗到手;对狐狸说的第三句话也是先读,理解,再读。总之,对整个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先读读,再理解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第三步,在总结全文时,也要朗读。要读全文,通过读全文,让学生整体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这样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原则,而且恰当地回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领会。我认为这样教,才是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训练中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自读能力,特别是培养其自学能力。

另外,这篇课文是则寓言,采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学生喜欢读,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对狐狸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狐狸心里的想法: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对乌鸦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乌鸦心里的想法:愿听好话,虚荣心强。所以,我多次设计了“狐狸、乌鸦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想象思维的训练点。如:“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心里会怎么想的?”“乌鸦听到狐狸问候它的孩子,会怎么想?”“乌鸦听到狐狸赞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动听,它是怎么想的?”等,并启发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地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强化了读的训练。而且在训练中注意了训练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另外采用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大胆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量的训练。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对课文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因此就达到了发展语言与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 。

四、充分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性质,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说明的道理是本文重要的思想教育目标。按照小学语文“文道统一”这一性质、特点,我采用了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先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再按自然段循序导读。注意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抓住了狐狸的三次话和乌鸦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加深认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经不住奉承,受骗上当的缘故。最后再设计问题:“你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到这一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思想体会,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狐狸和乌鸦》一课除对以上四个主要方面教学设计外,我还在导课时,设计用简笔画的方法,渗透了狐狸和乌鸦的邻居关系;初步学习了“窝”和“洞”两个生字。这样教,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抓住重点,强化训练”是我的教学指导思想,省时、高效地完成本文的所有教学任务是我的教学目标 。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3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整个故事简短有趣,文本通过狐狸的三次说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文中;怎样上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怎样上才能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成了我从备课,乃至到了课后仍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整节课的备课通过同组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我准备了五遍,通过这五遍的备课,和最初教案与最后教案的比对,我深刻体会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合作伙伴,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是我的第一次导入: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出示画面1----乌鸦叼着一片肉站在树枝上。)

这是一只什么鸟?它长得什么样?请注意,说话要完整!(这是一只羽毛黑黑的乌鸦。)

你听过乌鸦的叫声么?是怎么样的?(很难听)

师: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出示画面2----狐狸抬头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

这又是什么动物? (这是一只毛黄黄的狐狸,它很狡猾)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教师边说边写):

(1)“狐狸”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反犬旁)反犬旁的字与什么有关?(与动物有关)

(2)题目中还有两个形声字谁发现了?(狸、鸦)

(3)那么“乌”容易与哪个字相混呀?(“鸟”字。)

师:那么谁能把课题读好?(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狐狸”一词,强调“狸”读轻声。)

反思:以上是我最初订立的导入,起初我认为很有必要在解题时加上形近字的分析,后来,我找到魏会清老师,她告诉我这些分析,其实是应该在第一课时就完成的!第二课时,就应当简单明了,直接导入正题。听了魏老师的话以后,我将导入改为这样:

导入: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出示画面1----乌鸦叼着一片肉站在树枝上。)

这是一只什么鸟?它长得什么样?请注意,说话要完整!(这是一只羽毛黑黑的乌鸦。)

你听过乌鸦的叫声么?是怎么样的?(很难听)

师: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出示画面2----狐狸抬头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

这又是什么动物? (这是一只毛黄黄的狐狸,它很狡猾)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教师边说边写)

师:齐读课题。

反思:这次,我把分析的环节去掉了,又拿给崔苏醒老师看,崔老师看过我修改的导入后,她认为这样的导入更像是在讲第一课时,于是,最终导入改成了这样: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出示图画)

生:狐狸和乌鸦。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和乌鸦》。齐读课题!

反思:这次的导入简洁明了,直点中心,不啰嗦!

导入的问题解决了,最重要的教学部分也出了问题。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部份:第一部分——狐狸的第一次说话:

(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文章读熟了,下面呀,请同学们再来自己读一读文章,读的同时数一数文章有几段。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谁来说一说文章一共有几段?(6段)

师:你能用一到两句话来说一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狐狸说好话,骗走了乌鸦嘴里的一片肉。)

师:你说得太棒了!那么狐狸一共说了几句话?找一找?(3次)

师: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一次说话内容?

师:有一个描写狐狸神态的词语,谁找到了?(眼珠一转)

师:眼珠一转,说明狐狸在思考,他在思考什么呀?(怎么骗乌鸦嘴里的肉)

师:是呀!第一段里告诉我们,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看到乌鸦嘴里叼着肉,馋得“直流口水”。为什么狐狸“直流口水”?(太饿了)

反思:“直流口水”在试讲的时候为了能说到,我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就像上面,本来已经要讲第二段了,结果却又退了回去,后来崔老师说不用再讲这个地方了,属于节外生枝。我就删掉了此处!直接改为提问第一次是怎样对乌鸦说话的。

师:那么乌鸦站在树上,叼着肉,神气么?看着馋得“直流口水”的狐狸,它的心里会怎么想?看着那么鲜美的肉,饿坏的狐狸便开始想坏主意了!咱么看看他是怎么骗乌鸦嘴里的肉的。

反思:魏老师提出,不需要探究这样的问题,为中心服务的意义不大,只会旁溢斜出!我就删掉了!

师:首先,他是怎么称呼乌鸦的?(‘亲爱的’、‘您’)

师:好亲切呀!他是真的很喜欢乌鸦么?是真的想问候乌鸦么?(不是)

拓展:

师:那么,你觉得狐狸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狐狸好虚伪!这句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好?自己练一练!

师:找人来读一读!

师:乌鸦的反应怎样?(乌鸦没有回答)

拓展:

师:乌鸦为什么不回答?它心里会怎么想?

反思:崔老师说这不属于拓展!

(二)

师:乌鸦没有上当!狐狸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它又开口了!谁来读一读?

师:这次,狐狸连面部表情都变了,是什么样的?(赔着笑脸)

反思:两位老师都认为,应当由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而非由教师来说,于是,就改成了:狐狸是怎么对乌鸦说话的?

师:这个笑脸和我们平时开心的笑脸一样么?(不一样)

那这是怎样的笑脸?(假笑,*笑)

反思:魏老师要求我更深的引导孩子理解“赔着笑脸”,于是,我加入了这样的引导:狐狸不喜欢乌鸦,却还不得不对乌鸦笑,心里不想,脸上还要热情地笑着,谁来学一学?

好!谁来做个“赔笑脸”的动作?

师: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呀!你看看,它不仅变了表情,还换了问候对像!他现在问候的是老乌鸦么?(不是,是老乌鸦的孩子)

反思:魏老师说这样不能体现学生探究和主动学习,全成了教师在说,提议我当场找“小狐狸”问一问:“你为什么问候乌鸦的孩子?”

为什么改成问候老乌鸦的孩子了?(因为问候老乌鸦老乌鸦不理他;因为孩子在母亲心中很重要,他问侯老乌鸦的孩子,那老乌鸦当然很开心!)

反思:这样,这句话当然就不需要老师说出来了!

师:乌鸦的反应怎么样?(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乌鸦上当了没有?可是和第一次比,乌鸦的态度有变化么?(看了狐狸一眼)

拓展:

师:这次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它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讨论一下,一会找个同学来说一说。

师: 现在,乌鸦已经开始有一点放松警惕了。可是,狐狸是真心问候乌鸦的孩子么?那么应该怎么读狐狸的话?读出假惺惺的语气来。

反思:同样的,两位老师也提依我用采访“小乌鸦”的形式来引导孩子自己说!

(三)

师:狐狸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咱们来看看狐狸第三次说话!谁来读一读?

师:这次狐狸又摇了摇尾巴。大部分的动物都通过摇尾巴来表示自己的友好,可是狐狸摇尾巴是这个意思么?(不是,是为了套近乎,使乌鸦放松警惕,更快达到自己目的)

反思:“摇尾巴”这个动作不应由教师提出,让孩子说!

师: 麻雀和乌鸦到底谁漂亮? 乌鸦其实是很丑的,狐狸说他漂亮,是不是说了极好听的话啊?你们觉得乌鸦的叫声好听吗?从文中找出描写叫声的字,读一读。(哇。)这样的叫声能算是歌声么?你喜欢听么?那狐狸还说“谁”都爱听!你们看狐狸他多会说好听话呀,而且一次比一次好听,一次比一次虚伪。那谁来读出这种感情来。

反思:“麻雀和乌鸦到底谁漂亮? 乌鸦其实是很丑的,狐狸说他漂亮,是不是说了极好听的话啊?你们觉得乌鸦的叫声好听吗?从文中找出描写叫声的字,读一读。(哇。)这样的叫声能算是歌声么?你喜欢听么?”崔老师说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引导,太啰嗦了。后来我就删掉了。

师:我们都能听出来狐狸是骗人的,可乌鸦听出来了么?一齐读第四段!

师:乌鸦听出来了么?(没有!)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乌鸦的心情怎样?在这一段中找出来四个字(非常得意)什么是“得意”?(骄傲)

师:谁来读读这一段,读出乌鸦得意的心情。

反思:都是多余的话。改为:乌鸦上当了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采访:小乌鸦,许立说了那么多好话你都没有上当,这一次怎么就上当了呢?

这样一改,直接明了,意图明显,通过孩子的口表达,更加体现孩子的课堂体

性。让孩子自己说,更利于孩子理解!

师:乌鸦之所以得意是因为它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狐狸的花言巧语面前失去了判断力,狐狸正是抓住了乌鸦这个缺点,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那么最后怎么样了?(张嘴唱歌,肉掉了。)

反思:崔老师说,这也是毫无意义的话语,罗嗦极了。后来,我就改为:找一只小狐狸来夸夸这只乌鸦!找人上台表演。李娜老师又提议趁此加上对乌鸦的提醒,请台下的孩子来教育台上的“乌鸦”。我觉得特别的好!创设情景,让孩子在情境中说更能加深理解!

师:结果,我们一齐读最后一段!

拓展:

师:狐狸的目的达到了,看到狐狸根本不听它唱歌,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可怜的乌鸦,现在它会怎么想呢?谁来扮演这只乌鸦来表达一下被骗后的感想?

师:狐狸现在得到了肉,它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它心里会怎么想?

反思:最后在此处,崔老师提醒我加上了莎士比亚的话:“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也并不都是好话!”这是练习上的话,体现了教材的联系!

(四)

师:狐狸说了三次虚伪的好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师:乌鸦最终上当,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填词:(狡)(猾)的狐狸

(愚)(蠢)的乌鸦

反思:此处未作修改!

总 结

改了五次,每次都有新发现,也有新思索!两位老师都说前三次听我的试讲觉得整节课全是我在说,孩子只有回答“是”与“不是”的份儿。孩子没有任何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第四次试讲过后,两位老师都说课堂完全改变了!我也不再罗嗦了!最终在达标课上,我顺利进行了教学任务。老师们都很善意的给我意见和表扬。徐主任也提出了我还有许多的不足,我印像最深刻的是:徐主任说我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乌鸦其实并不笨,前两次他都能对狐狸保持警戒心,说明它还是很聪明的,只不过因为狐狸夸了它,她经不住好听话[]的诱惑,最终上当!说到底,它也只不过是一只“爱听好话的乌鸦”!而我则把学生引入到了“乌鸦很笨”的狭义理解上来。

通过这次达标课,我又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我感谢老教师对我的帮助和爱护,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的教学道路刚刚起步,教师生涯刚刚开始,我将以最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4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舒展个性创造必要条件。本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生动,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乐意阅读的童话故事,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认为,读完课文孩子们悟出什么,明白什么,启发多少,甚至对故事角色有何种情感,都应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刻意追求教材书中的唯一标准答案。我想,尊重我们眼中每一个成长的生命,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 设计特色

尊重学生个性,将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抒真情、悟实感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揭题入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对邻居——狐狸和乌鸦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或阅读课外书中所获信息,谈谈自己对狐狸和乌鸦的了解。然后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 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

2、 讨论: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进入情景,自由感悟

1、 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并非出自真心实意而讲这些话的?——除了课文第三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接写到的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去说。如:从狐狸话的本身进行分析。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看看麻雀的羽毛,听听乌鸦的叫声。进而体会狐狸一次比一次更讨好乌鸦,目的就是为了那片肉。用羽毛不美甚至可以称得上丑的麻雀与其比美,来恭维乌鸦,更体现了狐狸的奸诈狡猾与虚伪。两者的性格特点也形成鲜明对比。

2、 你能揣摩每次狐狸说话前后及乌鸦听话时它们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通过自由感悟角色情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鼓励与小结。朗读训练随机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认为当时情景中角色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与神态说,就怎么读。)

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 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分旁白、狐狸和乌鸦练习朗读课文。

2、 合作伙伴再自由合并成几个活动小组,将文中的故事编一编、演一演。

(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并给予指导,但活动中谁编、谁导、谁演何种角色,应由学生独立决定。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了朗读的水平,编排表演课文故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独立创造的能力。)

设计训练,发散思维

( )( )( )的狐狸

( )( )( )的乌鸦

(自由说,能说几个说几个)

读写结合,续编课文

1、 假如狐狸用同样的办法去骗其他的小动物,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次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精彩呈的答案,而无须强求一致性。)

2、把你想对狐狸或乌鸦想说的话写下来。

《狐狸和乌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进行表现。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3、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乌鸦的外形及嗓音特点。

2、课件、作业纸、故事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唤起经验。

提问:图上有什么?狐狸看见了这块肉,想干什么?

狐狸吃到肉了吗,它是怎么得到肉的呢?

2、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狐狸是怎么得到肉的?

3、剖析角色,引导幼儿生动表达、形象表现。

(1)提问:狐狸先说了什么话?乌鸦理它了吗?为什么不理它?

小结:乌鸦想,我一张嘴肉就掉了,我才不理你。

(2)提问:狐狸看乌鸦不理它,又说了什么?它是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狐狸怎么说的?表情怎么样?

小结:乌鸦有点动心了,看了狐狸一眼。

(3)提问:狐狸一看乌鸦有点动心了,马上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

小结:狐狸边说假话边做动作,乌鸦上当了,肉丢了。

(4)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表现角色。

4、激发想象,引导幼儿记录并创造性讲述。

(1)提问:乌鸦的肉就这样白白的被狐狸骗走了,乌鸦能甘心吗?它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办?

(2)幼儿记录自己所想的办法。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小结:如果乌鸦像你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把肉要回来。

5、装订成书,共同分享。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记录的内容装订成书,为书起名,共同欣赏。

附故事:

狐狸和乌鸦一只狐狸来到了树林里,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又肥又大的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陪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摇了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音真好听,您就唱几句吧!乌鸦一听,就得意地唱了起来,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就跑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