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 开放 有序 创新
——《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
三、创设情景 导入 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 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 的布置。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二零零五年十月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 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⑴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⑵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⑶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⑴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⑶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学习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5.略6.略7.元方,语言和行为8.守信用、讲礼貌。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和蔑视。13.略
22. 《世说新语》二则——乘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一、 教学目标: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华歆huà:
俱:一起(与时俱进 与日俱增)
欲:想要(随心所欲)
辄:当即(浅尝辄止)
难:感到为难(同《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舍:shě扔掉 ,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 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
本:原来,先前
所以:……的原因
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耳:罢了
宁:难道 nìng
邪 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遂:于是,就
拯zhěng:救助。
古今异义:
依附:古义: 顺便借光; 今义:附着、依赖、从属。
贼:古:作乱的人,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结果
耳:古:罢了;今:耳朵
宁:古:难道,今:宁可
可以:古义:可以因为;今义:表示同意、许可。
一词多义:
之:歆辄难之:它:指这件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相当助词“的”
此: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指代后贼追至;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指代上面所述的事
三、 课文朗读:
四、 课文导语:
五、 常识(分发)
六、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对比
2、能不能具体给大家分析讲解一下是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
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第一次 :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 歆携拯如初 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救人救到底 王朗轻诺寡信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华歆?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义,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七、 中心思想: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八、 课文引申:——名言等
君子一言 , 驷马难追。
九、 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十、 习题讲解:
十一、 作业设计:
1、 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二、 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十三、 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 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五、 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 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七、 提供的图片:
十八、 音频选择:
十九、 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二十、 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 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 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三、 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四、 文言文翻译:
《乘 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二十五、 佳作选登:
二十六、 课文附文选读。
二十七、 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八、 推荐讲解。
二十九、 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
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