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
【关键词】 中等师范 班主任 班级工作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81-01
近年来,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底分学生,不言而喻,不容乐观。但作为中师教师,只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把他们培�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至关重要,班主任在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中作用极大。那么怎样当好中师班主任呢?
1 发挥好班主任所起的表率作用
通常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最密切的也是班主任,班上五十多名学生的一举一动班主任都必须知道。因此,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就必�
1.1 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榜样
古人说言传身教,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会留给学生良好的印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相反,如果一个班主任不仅没有做好榜样,还在学生面前做出一些损坏自己形象的事,将会给学生心里留下终身的阴影。搞好班级工作,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声望是班
1.2 班主任应具备的号召力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威。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例子告诉我们:“权力要有,却最好不要滥用。”所以班主任要养成较强的号召力,不能以威严命令的方式来推进,而需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对班主任认同,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班主任的号召力,应能率领全班学生前进班。
1.3 班主任应做好级舆论导向
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是班级的文化,而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舆论导向的建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班级举足轻重,言论有影响力。班级舆论如果正确,就可以引导班上所有同学的行动。
要对班级舆论做调� 例如建立班级目标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用终身”,那么每个同学的生活、学习、观念都可以按照这个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同学们也会在每件事情上都以这个目标位为前提。
2 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是班级建设的有效手段。班级是学生的班集体,班干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工合理使用。
2.1 实行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
班级实行五级管理。一级管理:团支书、班长、班委,如:学习委员督促课代表的工作,卫生委员负责督促值日组长的工作等;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科的学习情况;四级管理:各职责长,负责各小范围的工作,如“灯长”、“门长”、“扇长”、“窗长”等;五级管理:“监督长”,未任前四级“干部”的都任此职,分别具体地监督“四级”干部中某人的工作。如此,全部学生都是“官”,人人参与管理,学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2.2 正确引导,管理有道
班干部应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班干部是学生中相对优秀的人,但他们毕竟是学生,不能苛求、指责,特别是在他们工作失误的时候,班主任要教给班干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班主任还应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方法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工作的要点,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风气。
3 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
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熏陶。
3.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师学生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放任自流,得过且过,长期的失败和挫折进一步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但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在班级建设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也许要艰苦的付出,积极的创造条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出身社会“传道、授业、解惑”而发奋学习。
3.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不是凭空养成,也不是班主任提倡、老师号召就能形成,班主任必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把班级的荣誉看成自己的荣誉,愿意为集体的荣誉主动付出。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黑板报评比等。从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3 建立优秀的班级体系
要使班集体能够良好的运作,就必须要有一套大家都认可、都接受并且愿意遵守的班级纪律体系。对于这样的体系建立我们可以在最开始借鉴他人或网络上一些优秀的班规班纪,再根据实际整理出新班级的班规班纪,并可随时间修改。做好以上工作后就可以让全班来讨论遵守的原则。比如让量化考核、奖励发放原则、评优评先原则与之挂钩,并也随新情况的出现调整。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本教育;走向
执教几年,越发觉得班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很多老师往往重教学研究,轻班级管理。他们似乎觉得教学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能力,教得好,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带班管学生,有什么可说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其实,这才是一门最复杂、最深奥的学问。
人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高级动物,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思想情操、喜怒哀乐各不相同,要把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的特点琢磨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家长一辈子连一个孩子都不一定能管好,一个老师要在三年内(甚至一年内)要将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吃透,非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教育专家不可为也。因此常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们,更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教育”运用。
一、何为人本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教育承担着开启人智能的责任。在这一方面,从最初对智能的单一理解(语言——逻辑智能),到20世纪中期加德纳等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往后数十年间进行实践,人类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在智能开发上探索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然而人之为人,除了智能的开发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灵魂的塑造。一个智能发达的“个体”能对世界有所裨益,然而灵魂重量的缺失,将使生命丧失其特有的灵动和丰盈,流于纯智能的寡淡和单薄。
在思想史上,人本的哲学取向其源可溯至普罗塔哥拉“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断。普罗塔哥拉的论断乃是基于认识论的,它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从“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本”,核心的理念就从“人是认识的主宰”转向“人是实践的目的”。因而,“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就演化为“人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席勒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认为:“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 ”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在其中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
人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最终极的目标应是培养“人”。这样的人,不仅在智能上得到全方位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属于他自己的灵魂。纵观中国当代教育。在智能的开发上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灵魂的唤醒”更似渺渺无期。然而诚如一位教育者所言。我们无力凭己之力改变这个教育体制,但我们可以宣扬一些合乎教育本质的理念,用以感染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获益。具体来说,人本教育就是要在一线的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智能开发的同时唤醒沉睡的灵魂。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智力启迪的同时不放松对其灵魂的塑造,这才是一个好老师应该做的。
二、当下教育的非人本现象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总觉得我们还处于一种原始的低层的管理水平,我们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在现实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非人本”教育的现象。
非人本的教育重共性、划一而非个性、差异。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之属性,可以理解为人所共有的属性,也可以理解为人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非人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并非是以单个对象的属性为其出发点,而是以对象的共同属性为出发点。它试图将复杂的教育对象归结为简单的整齐划一,其结果是差异的消除。抽象导致无差别的划一,而对抽象划一性的追求,则必然是抹杀个性和差异。教育的计划要求是这种划一的宏观表现,而班级授课制则是这种划一的微观形式。而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只见到抽象的“人”,而看不见一个个活生生具体的人。有情有感的生命的人。我们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成份太少,总是企图以这样的制度、那样的纪律去制约学生。我们常常习惯于以多少个“不准”,多少个“严禁”来要求学生,但我们却很少考虑学生这时候都想些什么,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有时候学生的要求不一定过多,不一定超越了现实,但由于我们的疏忽,我们的不理解,常常让学生失望。试想。那些常常带着失望情绪的学生能对你的那些“不准”、“严禁”心悦诚服地去遵照执行吗?有的大打折扣。有的置之不理,有的还要“顶风违纪”。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与学生形成了对立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正确要求都难以贯彻落实。
因此,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的论述中,还是在教育实践的言说中,学生是作为“对象”而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作为对象的学生是一个总体性概念,而非是一个具体性概念。总而言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抽象性的和划一性的人。划一性和抽象性成为真实的存在,而差异性和个别性则成为被排斥被压制的对象。当代教育所面临的真正矛盾和症结正在这里,
三、人本教育的走向
实践“人本”教育,首先必须要在人的观念上取得突破,从本质主义的人性观转向生成主义的人性观,把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差异性的而非划一性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只有在尊重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人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人的主体意义也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尊重人的差异性意味着,教育只是人的存在。它不是与人的发展相分离的,而是人自身发展的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充实,更是完整人格的培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没有人本精神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破坏性的教育。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去教育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老师、校长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我们以往的悲哀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这实际上是“师道尊严”的余毒还在作祟,一个老师放不下“师道尊严”这个包袱永远不能与学生为伍。让学生听令于自己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要因袭旧制,抱残守缺,实在到了该伤筋动骨,清洗脑髓的时候了。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
“班级管理控制”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结合企业管理控制理论提出来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借鉴企业管理控制经验,并采用各种手段影响班级成员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企业管理控制理论中,“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影响人们去改变其行为。” 教育管理的性质目标与企业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但管理争取最大成效,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在“影响人们去改变其行为”这点上,企业的管理控制理论对教育的管理控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班级管理控制失效的成因,并对照企业管理的经验,就如何提升班级管理控制成效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失效的成因
1. 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高中班级管理控制体制缺乏活力。完善合理的管理控制体制是企业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应试教育依旧是高中教育主流的情况下,高中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这势必让高中班级管理目标、衡量指标单一。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以单纯的成绩作为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教育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控制体制就会机械化、程式化,缺乏应有的活力。
(2)高中班级管理控制缺乏人文关怀。当高中班级管理成效考量标准主要是升学率的时候,必然会导致管理控制过程的内容、手段简单化甚至粗暴化,缺乏人文关怀。而事实上,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管理成效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考量的重点指标,人文关怀也应该是班级管理控制的重要原则。在企业管理中,从把管理对象看作是“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也反映了即使在企业管理中,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仍然是管理的重要理念。
(3)高中班级管理效益欠佳。美国管理实践家、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企业发展首先要寻找“第一流的工人”。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由于班主任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倦怠,欠缺相应的待遇激励等因素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欠缺专业技能和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致使班级管理工作滞后,从而弱化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
2. 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失效的成因
(1)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缺乏方法论指导。对于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来说,其研究重心基本上是在教育管理科学这个层面上。也是说,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研究的是对学校管理活动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模式、过程。但这些具体的管理理论往往有很大的时效性,还不能恒之有效和富有规律性。因此,“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哲学上的方法论研究,才能提供最根本、最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控制中,控制论的思维方法尤其值得关注。除此以外,价值观的探讨,如为何而管?为谁而管?等等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研究的核心问题。
(2)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缺乏心理学指导。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决策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生活和工作经验去进行判断和采取行动。而在这些活动中,常常出现违背心理规律的现象,影响了管理的成效。比如,有一个班主任,在梅雨天到来的时候向学生讲,大家要注意心灵保� 这本来是很善意的教育管理提醒,但这位班主任却忽略了,这种教育其实是对心理脆弱者的一种极为不当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得善意的管理控制成效几乎为零。又如,有的学校为了惩戒学生不戴校章回校,在学校门口拦截学生检查,要求学生写下姓名班别,于是时有报假名和假班的现象。其实这也是违背心理规律的。因为在困难面前,逃避是人的天性。如果这些管理控制活动仅仅从道德层面理解学生,那么这种管理控制也会是失效的。
3. 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缺乏研究方法和专业支援
教育是管理社会中的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工作更需做到与时俱进,时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班级管理控制必须保持长期的科研状态。但是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让班级管理控制工作常常处于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的情况,这势必让管理控制成效大打折扣。
二、提高级管理实效的对策
1. 参照企业管理控制经验,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控制要注重5种管理策略,分别是监督、程序、素质、标准和沟通策略。高中班级管理控制也应该从这5个方面考虑,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办事程序方面,应该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程序意识。曾经有一个班�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能不能请假,学校有明确规定,只要该班主任根据程序办事就行了。但偏偏这位班主任没有走程序,反倒跟该名艺考生争辩起到底要不要请假去参加培训,培训对于艺考有无帮助的问题。最后让该名艺考生及其家长对班主任的做法产生极大的反感,因此也不配合该班主任的工作,让班主任的管理控制完全失效。
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高管理者素质
以人为本已�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理解一切管理控制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发展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如果班主任没有理解这一管理原则,必会导致管理控制失效。比如,有一位班主任,在学生缺席的情况下,直接奔到该生的住所,叫醒正在睡觉的学生开门后,直接冲进学生房间的睡床上,翻开棉被找寻手机,以证明该学生昨夜玩手机而误了今天的课程。表面上看,该班主任的行为让人觉得他很“负责任”,但事实上,该班主任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受到了伤害。如此的管理控制行为,失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提高管理者素质,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提升班级管理控制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整理典型案例,提升管理成效
在现阶段高中教育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稍有空闲的时候,教师的时间几乎又被各种各样的行政任务所消耗。而提升管理控制成效的主要方法还是案例研究,这就像法院的判案一样,典型的案例示范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和误判。高中管理控制成效,应?在不断的案例分析研究中得到提高。
4. 搭建家校、社会沟通桥梁,给予管理控制工作以专业支援
论文摘要:在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班级管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文章介绍了中职生在班级管理中学会自我教育的措施,以期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已经具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能力。这些都为中职生展开自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1从引导中职生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入手,培养中职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中职生的自主精神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中职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中职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引导中职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以此来培养中职生的自主精神。引导中职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可以使班级管理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化为中职生的自觉行动,增强中职生班级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为中职生开展自觉有效的自我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1.1共同确立班级总目标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确立班级管理目标时,既要使所有的中职生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让他们明确,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目标要制定得比较合适,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要做到高而且可攀,只要经过努力就会实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到既有挑战又有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1.2引导中职生制定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可以分为常规目标和应急目标。常规目标涉及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这些目标都要予以量化,变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定期进行对照,不断激励自己。为了让中职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的态度,可以在寝室与寝室、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竞赛,以挖掘发挥中职生潜在的能量。应急目标主要应对一些临时性的活动,如运动会前1个月,组织中职生讨论运动会的目标,发扬人人为班级争光的精神,充分挖掘每个同学的潜力。在制定班级阶段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每位中职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阶段目标,使每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每一场考试,争取发挥自己最佳状态。
2构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培养中职生的管理能力
只有把中职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实现中职生自我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创设多种岗位,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服务同学、锻炼自己、展现风采、提高能力。
2.1制定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也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依据。班主任应把制定班规的主动权交给中职生,这既是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同时也让中职生知道班主任对他们的想法的尊重。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集思广益,制定班规。由于班规是共同制定出来的,中职生在思想上就会认同,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一旦有同学违反班规,大家一致谴责,而违反班规的中职生,发自内心地感到不安和自责,能自觉地改正。通过中职生参与班规制定,较好地实现了中职生自我管理,使中职生从“要我做什么”变成了“我要做什么”,外在的约束变成了内在的自觉意识。当然,班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时时根据实施情况作适当修订。实施一学期后,要对一些不合理的条款进行修正,同时根据班级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增添一些新的条款。
2.2实行班干部竞选制
中职生负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对于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要不断向中职生传达这样的理念:若想在班级中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实践是最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推行干部轮换制,给每个中职生一个舞台,锻炼他们的能力。干部轮换制可以这样来逐步推行:组班之初,先通过毛遂自荐或他人推荐,班主任面试后组成临时班委,任期1个月。1个月后,也就是同学们彼此了解的时候,采用演讲竞选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新一轮的班委成员,任期1个学期。此后,每个学期重新竞选1次,确保班委有新鲜血液加入。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可以使有管理能力和锻炼意愿的中职生走进班干部的行列,既保证了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干。
2.3推广值日班长制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仅靠班主任和班干部,很难兼顾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只有激发全体中职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应该推行了值日班长制。具体做法:班上每位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按学号顺序轮流,1人1天。值日班长的职责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职责范围包括纪律、卫生、两操、仪表、课外活动出勤、寝室卫生等方面,并认真填写好《班务日志》。值日班长配合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值日班长制后,每一位中职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为细致有效,而中职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班级管理,逐步形成了共识,即“我是班级的一员”“班级是我们大家的”,认识到个人的言行、自制力对于集体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值日总结对中职生的能力锻炼和自我教育非常有效。
总而言之,构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使中职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中职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当然,强调中职生自我管理,决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和点拨。班主任要经常跟班干部沟通,经常找中职生们聊天,及时掌握班级的动态,从而发挥班干部的“火车头”作用,调控班级管理机制的运转。
3创造健康竞争的氛围,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让中职生参与竞争是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更应增强中职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中职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使中职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建立班级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让每个中职生适应竞争的环境,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意识。可以让中职生相互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比收获,把竞赛结果公布出来,每学期期末或下学期开学初对表现优秀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竞争中,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中职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职生的主体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和谐发展。
4结语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开展中职生自我教育,培养中职生主体意识,其效果是真切实在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中职生为本,发挥中职生的自我管理才能,努力提高中职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中职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谷荣茂。论以自我管理为主导的班级管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16-117.
[2] 李佳。“依法治班”——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09(9):17-18.
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正是着力于劳动者劳动技能夯实、素养提升、水平拔高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面向世界”是教育发展的空间目标。教育只有把准人才发展的世界脉搏,才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发展的时间目标,面向未来、设计未来是当代教育的职责之所在。教育只有真正重视人才与未来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切实培养出更多有真才实学的、有实际价值、有用武之地的人才。由此可知,“三个面向”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发展系统,它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适应世界竞争、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专门型人才;它因其独具前瞻性、指导性等重要价值成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带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
二、高职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小平同志历来重视培养、使用、提拔技术人才,主张多途径办职业教育,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根本措施。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时展浪潮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而迅猛的发展,而相应的高职班级管理任务也日益艰巨。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来看,高职班级管理并未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和管理的盲区。
1、心放“两头”,力减中间
伴随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低坡度招生门槛使高职班级人数剧增,招生质量参差不齐,班级管理难度增大。在日益壮大的班级队伍中,有喜欢钻研、好学务实的“种子选手”,也有自律性差、自我效能感低的“问题学生”。当然,大多数还是成绩平平、表现平平、性格特征不鲜明的普通“百姓”。在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使工作成绩突出,大多数辅导员、班主任会选择把培养、激励的重心放在班级极具潜力和发展势头的优秀学生身上;另外,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迟到、旷课、漏宿、晚归的学生
2、重考核,轻教育
由于班级人数增加、管理难度加大、加之绩效考核等原因,部分高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在工作中“走捷径”,为应付学校的各项考核、盲目为达标,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来管理班级,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部分老师因缺乏教育机智,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引导不到位。
3、重视技能夯实,忽视素质提升
高技能型人才只有在高素质的铺垫下才能更有效的发挥能量,更长足的发展进步。一个技术能力再强、业务水平再高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和明确的是非观,他不仅不能成其为人才,甚至可能成为危险品。部分高职班级管理者片面理解了高职教育的属性,一味强调学生技能的重复和训练,而忽略了班级人文环境的创设和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从而使学生陷入“高技能低素质”的泥潭。
三、高职班级管理与三个面向的结合
针对上述问题,为使高职教育的功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使高职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高职班级管理必须迈开科学化、合理化的步伐。重温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将“三个面向”与高职班级管理相结合,将开创高职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新格局。
1、高职班级管理着眼于“现代化”
(1)现代化的高职班级管理应该是制度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是“制度管人”而非是“人管人”。让学生从学生时代开始了解、接触、适应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方式也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基础。高职班级的学习管理制度可参考优秀企业的工作管理制度,广泛听取来自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班级学生的可操作、能落实、见成效、有生机的班级管理机制。(2)现代化的高职班级管理应该是人性化的管理当然,制度管理并不是一味的“依样画葫芦”,“爱”和“成长”是班级管理永恒的主题。制度不是完全冰冷的,制度的执行更应该是人性化的。高职班级管理要“爱而有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统一”,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人性化的管理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没有有色眼镜、没有绿灯也没有盲区,能施与每一个学生阳光与温暖。其次,人性化的管理应体现理解和信任,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能给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最后,人性化的管理应充满关爱和激励,能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热情,能奠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和前途。(3)现代化的高职班级管理应该是管理方法、途径多样化的管理顺“网”势,创设“虚拟班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第四媒体日益成为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另一个活动空间,是广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主要媒介。“虚拟班级”是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作用下,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为班级内的每一个成员提供理论学习和各种信息的平台,是营造情感交流与展现自我价值的学生自主管理和维护的虚拟环境。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积极作用拓展和深化班级内涵、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督控和引导学生思想动态。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道德教育,减小网络对少数分辨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负面影响。高职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善于在大学生的网络交谈中捕捉倾向性、苗头性的信息,及时分析,并加以引导,杜绝一切不良倾向的滋生和蔓延。跟趋势,融入企业化管理模式。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就业市场,以企业需要为教育教学目标。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模拟企业管理模式,设立“经理-主管-员工”岁月171的管理架构;在班级评价机制中引入企业员工评价体系,完善班级学生评价体系;还可以引入模拟工资制,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实施班干部和奖、助、贷等的评选,让每位学生如同在企业一样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并引导学生能够将压力变成竞争动力。在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上,模拟企业办公环境,设计张贴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标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另外,还可以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到班级给同学们做报告、指导班级管理、沟通交流等,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自然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当中。
2、高职班级管理着手于“面向世界”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高职教育要培养能与世界水平平衡的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在教育管理的意识和方法上,就必须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高职班级管理创新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时刻牢记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管理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独具卓识,能提出新创见,作出新发现,实现新突破,要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如通过取班名、设班徽、制班训、写班歌等实现育人环境的创新;通过企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增设岗位、定期轮换等实现班级运作机制的创新;也可以在改变后进生的方法上创新,在班级活动上创新……不一而足。总之,高职班级管理者思想要活跃,要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独创格局。
3、高职班级管理着力于“面向未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潮流下,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如何构建和谐班级,除要实施和谐的班级管理、发展和谐的学生个性、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外,加强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学习的革命》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遣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马克思也讲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性格的好坏,完全决定于环境与教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教师: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
到底什么是良好的班级文化呢?通过我们班主任的探讨,我们认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是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带领下,班级成员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是对于大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并且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因此建设高职院校良好的班级文化尤其要讲究其个性和策略。
一、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无声中接受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我们知道:在整洁、明丽、温馨的环境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性情、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于无声处彰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因此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两个性:一是思想性。我常常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寄语的征集、评比活动,并将获奖寄语装贴在教室前面。通过激励性的标语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上进心,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专业性。把握我所带班级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标语,开辟专业栏,让学生时刻关注自身专业动向和专业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投身于自己的专业。
在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所突出的这两个特点既体现了专业特色、张扬了学生个性、注重了育人功能、辅之了艺术气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收到了无声育人的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规则中培养规范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就是要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和谐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的理想境界: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从“保姆式”的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
1、构建学生自我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立管理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实施学生的主体性管理。通过大学生学习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
2、建立班级理事会,努力构建学生自我监督模式。
在班级中总有一定的管理思想,有议政能力的同学,平时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但有号召力的学生,但班干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同学,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制定工作方案,没有顾及班级整体的情况,讨论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设置“班级理事会”的组织机构,从而在班级管理上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由班委负责,班级理事会督促、协调,学生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努力使班级管理达到和谐、平衡状态。
3、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建立班干部用人机制。
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采用班级岗位轮换制、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竞争上岗制等方式来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既培养了大学生他们的个性和能力,而且又让学生自己知道当班干部不仅仅是荣誉、满足,更多的是责任、义务和锻炼机会;同时通过竞争,更能体现当代大学生个性和能力的价值。
三、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精神引领下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体现在班级师生的精神面貌、班风学风、集体舆论和班级精神等方面,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
1、班级目标的确立。
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共同憧憬的愿景就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每个同学的积极向上的目标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动力;在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里,只有每一个同学有一个共同憧憬的愿景和积极向上的目标,努力发挥出自己全身心的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才能实现大学生个体的目标和群体的愿景。实践证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集体中每个同学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是共同的班级目标。
2、班级舆论的形成。
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并对班级每个同学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并且能够聚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3、班级精神的凝聚。
大量的研究表明:要想把规范的道德准则变成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果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经历和体验是不可能的。我班经常以多彩活动为载体,拓展德育教育空间,凝聚班级精神。如我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内、省内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还在班内精心设计各项比赛、文体娱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增强感性认识;在活动中丰富积累自己的道德素养;在活动中唤醒自己反思自己;在活动中感悟领会运用。通过绚多彩的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和发展和谐的班级精神,并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充分展示了班级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
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在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收获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景安琪。浅谈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2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