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原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知识点 1

生字组词:

桨:船桨 划桨 摇桨 螺旋桨

榕:榕树 榕城

纠:纠正 纠缠 纠纷 纠结 有错必纠

桩:树桩 木桩 打桩 桩子 一桩事

涨:涨潮 涨水 涨钱 涨价 水涨船高

塔:宝塔 铁塔 水塔 塔楼 灯塔

梢:末梢 树梢 辫梢 喜上眉梢

暇:无暇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眉:眉毛 喜上眉梢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抛:抛弃 抛到 抛锚 抛头露面 抛砖引玉

多音字:

数:shǔ数落 shù数字 shuò数见不鲜

禁:jìn情不自禁 jīn禁止

形近字:

桨(船桨) 奖(奖励)

榕(榕树) 溶(溶解)

纠(纠纷) 叫(喊叫)

桩(树桩) 脏(肮脏)

涨(涨价) 张(张开)

塔(铁塔) 搭(搭档)

梢(树梢) 悄(悄悄)

暇(无暇) 瑕(瑕疵)

眉(眉毛) 肩(肩膀)

词语解释:

簇: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规律:原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指有一定的节奏、节拍。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近:靠近;接近。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统计(数目)计算,形容数量非常多。

反义词

天堂——地狱 缓缓——急促

静寂——喧闹 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近义词

纠正——更正 逼近——靠近

展示——展现 照耀——照射

光明——光亮 热闹——喧闹

兴奋——高兴 留恋——依恋

陆续——连续 继续——持续

词语搭配:

(灿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缓缓)地移动 (兴奋)地叫着

几(只)小船  一(株)榕树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成千上万

课内问题:

1、“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答:“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2、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间去的?

答: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

3、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答:(1)这株大榕树很大,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这株大榕树很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3)农民不许人去捉树上的鸟。

课后习题答案: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参考答案: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作者看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2

【教材内容】

《鸟的天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⑵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2、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

天堂

提问:“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板书:

鸟的

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

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四、总结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鸟的天堂》原文 3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课文原文 4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 ”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齐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鸟的天堂课文原文 5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仿佛"呢?

师:你读书真仔细!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提出来。同学们,请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学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想一想"仿佛"这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陆续举手。)

生:我认为当时有鸟儿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在这句话中用了"仿佛"。

生: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儿在扑翅膀。这是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急切地想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仿佛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某个人时,眼前就会浮现这个人的形象,耳旁也会响起他的话语。所以,我认为"听见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是作者的错觉。这是作者用上"仿佛"的原因。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看到鸟,不敢确定是否有鸟;另一种可能是当时鸟儿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其实也反映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反映了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一个"仿佛"竟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他治学态度的严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细细体会,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每个词,把作文写生动。

【评析】

本教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读、思、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1)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本教例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吗无形中也激励其余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

(2)指导解词方法。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3)发展学生思维。由于教师延迟评价,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思维由单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规性走向创造性。

(4)渗透作文教学。最后,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6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贵曲忌直,本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撼,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全文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归功于文章的气韵贯通,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下面的一段,则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一文,自然朴素而又细致周密,看似平常中,显示作者娴熟的技巧,奏响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附:《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7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