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弟子规演讲稿【合集26篇】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通用26篇)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

先治国,先修身,先修身。

这本书《弟子规》是基于第一任老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其次,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语行为都要谨慎,尤其是信用方面;那么就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平等,对世间万物善良,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也要主动亲近仁人,向他学习;最后,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学好其他有用的知识。

我们90年代的孩子,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性格。有时候,我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根本不会告诉父母。有时候,当我们回到家,我们会走进房间,根本不告诉父母。其实幕后的父母是极度担心的。孩子在外面,他担心自己是不是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的'焦虑,只能自己玩,想不到别人的感受。爱父母的时候要“出门告诉父母,但一定要面对”,也就是出门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回来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有一次和哥哥姐姐们相处,可能是因为我们玩的太好了,所以我总是直呼他们的名字。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他们也不当真。我的兄弟姐妹们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任何抱怨。但其实他们背后可能有一些怨言,但他们不会对我说什么,也许是怕我尴尬。我爱我的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应该“叫他们长辈,不要直呼其名,要叫他们“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因为他们是长辈而尊敬他们。

我喜欢不分大小和长辈说话。有时候,当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时,我总是大声争论,不分等级。有时候他们会教训我一顿,但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置之不理。其实他们心里也很不满意,但是不会严厉的骂我,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当我们爱长辈的时候,要“先压低声音,再尊重长辈”,也就是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声拒绝。虽然他们不会给他们一个非常严厉的教训,但他们实际上内心很难过。

我们经常喜欢“敲门”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我们根本不用。其实别人的房间不是你随意进出的。有些人可能不在乎,但有些人在乎别人进入他的假期。但是,进别人房间之前不敲门是个坏习惯。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要“入门问救哪一个”,也就是入门之前,要敲门问“有人吗?我能进来吗?”不要冲进去。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则是大三学生应该有的规则。我们应该遵循《弟子规》给我们的优秀品质指导,努力学习,继承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道德在当今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一定要学习《弟子规》的优良品质,才能扎好德育的根。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文明,这是一个我们大家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校园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把培养同学们的文明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这学期,我们不仅创编了实验小学文明礼仪三字经,还在理解背诵《弟子规》的基础上,开展了“弟子规,我践行”的德育实践活动。

《弟子规》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儒家经典,是华夏子女传统文明礼仪美德的精华,是教我们如何保持高尚的人格,以及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让我们在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既能了解古文化知识,又能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弟子规》教诲我们,幸福的源泉在于以一颗感恩的心,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舟才会划向幸福的彼岸。因此,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应该迅速投入到力行《弟子规》的热潮中。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就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融入到一点一滴中。

我相信《弟子规》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这也应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就让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弟子规》为模范,为成为一名文明的实验学生而努力吧!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想必这段文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们会读,会写,会背,可是我们真的有用心去体会过这些话的意思吗?"孝"是我们作为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则孝"的意思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

"入则孝"这一部分都是规范我们在家里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态度不能专横无礼;说话时要和颜悦色;冬夏季节要让父母舒适,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好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也应孝顺父母。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在心里想着父母。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此为报。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才是学习"入则孝"的意图。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永世难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回报父母。父母在世时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母;父母去世后我们要守孝三年,三年里,应杜绝酒肉,居处住所要固定。"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他们不知道我们干嘛去了,就会担我们,让父母担心,也是不孝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父母就能把我们把好处想,会替我们加油,这很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许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要把"孝"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孝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我们可以在学校认真听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父母看见我们那一张张认真听讲的脸,一张张成绩优异的卷子,也会十分高兴。这也算我们对父母的小小的回报。

孝,其实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是长辈和小辈之间爱的交流。它的范围非常广,然而,究其本质,孝,就是要做到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事事顺心,为父母虑,替父母忧。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又怎能是滴水?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只是沧海一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

20xx年xx月xx日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4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增城市郑中钧中学高一:凌韵仪只要天真_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弟子规,从小做起,从孝做起。这是我学习《弟子规》以来最深刻的感受。

讲到孝,任何人都不会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亲和母亲如今已是天命之年。二十七年前,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龄,他们相知、相爱,一直相守到现在。他们没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的付出;父亲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爱护着他们的孩子,我和弟弟;他们从来都是关心我和弟弟认为是最简单,并且重复了一千遍、一万遍的问题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出门多加些衣服、不要感冒了…………;但他们却从来不让我们担心他们的身体,每次也总是重复同样的话我们用不着你们担心,你们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到现在,母亲和父亲还在为我和弟弟劳累奔波。我和弟弟都清楚地知道,我们无法,也不可能让父亲母亲为我们放下心来,因为无论我和弟弟有多么的听话,更或是有多么幸福的生活,但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儿子,永远是他们心目中最难割舍的,长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父亲和母亲头发已经花白,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和奶奶。外公今年已经84岁了,奶奶也刚过了第78个生日。父亲和母亲,包括外公和奶奶所有的儿女对两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顺,他们的晚年过得都非常的幸福。外公最近腿脚不好,父亲和母亲虽不在身边,但非常关心老人家的身体,经常寄钱、打电话询问外公的情况,幸好外公的腿病已经慢慢地好起来,奶奶身体一直很好,这是我们一大家人最感欣慰的事情;深深地感谢我的父辈亲人赐给了我和弟弟这一代后辈们如此仁孝、和谐的家庭环境,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幸福的生活。你们不仅是我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后辈也会像你们孝敬外公、奶奶一样尊重你们、报答你们、爱你们!

我伟大的父亲,我善良的母亲,我和弟弟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你们的养育之恩,也不敢忘记你们的谆谆教诲,我们将用一生来履行对你们的诺言,用一生来孝敬你们…………

爸爸、妈妈,我和弟弟爱你们!

谢谢大家!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6

曾几何时,我们都伫立路口,遥望千年的岁月,而心灵仿佛无所适从。而今,踏上这条心灵的归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首孝悌"。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国人是最讲孝道的,所以古往今来我们对于"孝"的解读极为深入:我们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更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这与"孝"同为重要的"悌",却如灰姑娘一般,被我们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以及对长者的敬爱、对幼者的疼爱。所以悌是敬爱,是友爱,是疼爱,悌讲的是人性的博爱。

大家可知道,在中国古代,古人视"孝"与"悌"同等分量,"悌"的含义亦被古人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古人眼中,为了"悌"为了兄弟姐妹,纵是放弃生命,放弃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俨然成了那个时代一种翩翩君子的风度与品质。人们仰望她,追求她,尽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华的仙苑琼花,经久不息的绽放。

而今天,我们遗憾的看到,这朵琼花败落了,在经历了物欲与贞洁的激烈斗争后黯然失色。它在人们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

对于父母,古人是"父母命,应勿缓",今人更多是"子女命,应勿缓";对于师长,古人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人更多是"三年为师,路遇侧目";对于友人,古人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今人更多是"同窗整三载,口角时时在"……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是我们的本性不如古人了吗?其实,在我看来,这不是人性的变化,而是对于传统美德的漠视。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悌"的种子就会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最终枝繁叶茂。见到师长,我们不妨深鞠一躬,道声亲切的"老师您好";跟同学相处,我们不妨少一些自我为中心,多一些善解人意的.体谅;与朋友发生矛盾,我们不妨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点宽宏大量。再细致一点,当行色匆匆却看到别人手提重物上楼梯时,我们不妨自觉让开一条通道;当饥肠辘辘排队打饭时,我们不妨多一份耐心等待,止住蜂拥而上的念头;当熄灯休息后,住在楼上的同学不妨体谅下住楼下的同学,自觉放轻自己的脚步……

看,这些是不是其实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着平凡?非也!你可知道,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进步的一大步,而每个人的这一小步却能促成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悌不难,只要我们试着去改变自己一个小小的细节,去尝试一种新的举动!

当你这样做着的时候,你会发现天变蓝了,大地变宽广了,周围的人变得友善了,朋友越来越多了,烦恼越来越少了,身边的废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学们,希望从今天起,我们的心里都埋好一颗"悌"的种子,让我们用心的温度来深深呵护,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锦,小树发芽的时候,我们也就真的成长了!更希望我们能在《弟子规》这条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弟子规》漫长生命中行路的游览者,而不只是匆匆过客!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7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去自学国学知识,建议我们先去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家文》、《千家诗》这些国学典籍,今天,我就来说说我背弟子规的体会吧。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写的,主要讲的是要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言行谨慎,做人要诚实守信,对他人仁慈博爱,还要多学习,多读书,向圣人学习。《弟子规》中有一段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意思是读书的方法是要注重心到、眼到和口到,要专心致志,一本书开才始读,不要又想看别的书。

而我读书时,总是忘了做到这三到,有时看书时不够专心,一边看书,一边想我家养的两只小白兔怎么样了?它们爱吃的萝卜吃光了没?它们现在是在睡觉还是在抢东西吃?想到这,我就坐不住了,忍不住要去兔笼边瞧瞧,结果,什么内容也没记到脑海里。

读了《弟子规》这段话后,让我更加体会到读书不专心,效率就很不高,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结果仍学不好,今后我读书时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以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我学习《弟子规》后的一点体会。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模具101班的黄胜思。下面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典。

我喜欢看《弟子规》弟子规则,顾名思义,是学生的常态。它是中华民族数百年礼仪的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弟子规》增加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面对它,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真诚待人的优良传统,自古有之,家喻户晓;打开《弟子规》,仿佛置身于文明的氛围中,在做人的道路上,去阅读。

俗话说;所有美德中,孝顺是第一位的。孝顺是作为孩子的天职,但我们往往以做大事来重视孝顺,却从不重视渺小。《弟子规》只是告诉我们,孝要从小做起,孝要一直做,而不是一时的念头。古人云:“得一滴水,以泉还之。”。只有感恩,才能提升自己,感动别人。

古时候《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现在影响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他教我们如何做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生活的表象,而是生活的本质。人生最重要的是人品。想做一件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灵魂的永恒阳光!

学了《弟子规》,被它深刻的内涵打动了。这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儿女。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写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基础。就像一棵大树,只有当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壮成长。做人也一样。只有建立起最基本的道德,一个拥有谦虚、恭敬、善良、仁爱之心的人,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己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学习《弟子规》一样,背起来应该很容易,但是要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弟子规》,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贯彻圣人的教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阅读和记住《弟子规》吧!我深信,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一个提升自己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升华自己思想的过程。一个人成长是非常必要的。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成为和谐社会,世界才能成为美好的世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9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背经典书籍《弟子规》,我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难背,但是,背着背着,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被弟子规中的读句深深地吸引了,它默默地向我讲述着应该如何考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友爱,与人如何交往,如何讲诚信等,使我也看到了自已的优点和缺点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

书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待你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以前父母叫我,一遍两遍的,我装着听不见,拖拖拉拉,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有时父母说的事情自己也老是听不进去。过去的人们都知道要考敬父母,听父母的话,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我今后一定要改一改。

“用人物,须明求;尚不问,即为偷。”意思是想要是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这让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私自占有。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下课铃刚一响,同学们都纷纷地往教室外跑,我刚要站起来就看到对面的课桌上放着一本《笑猫日记》,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并且书上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就情不自禁地拿了过来看了起来。读了这段话,才使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通过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随意乱拿的,再小的事情也要注意。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系,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这让我想到我上学时穿的校服要干净整齐,自己的书包也要干净整齐,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给人的印象也很重要,要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要学习的也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镜子,又像一位好老师,使我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一定要读好它,读通它。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0

巍巍章山脚下,悠悠石亭江畔,矗立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什邡市实验小学,她是我的母校。五年前,我读一年级,一踏入校园,最醒目的就是学校教学楼的根根石柱,上面刻满的字,我好奇的瞅着,只认识其中的几个字。从那时起,每天沐浴着清晨缕缕的阳光,我们就开始咿咿呀呀的吟诵那些柱子上三字一顿的《弟子规》了。

一晃五年过去了,那些柱子上的句子早已倒背如流,铭刻于心。我爷爷是个喜欢读书的老人,鹤发童颜,髯白且长。他常常让我和他背诵接龙《弟子规》。我们背得那样顺畅,背完后,爷爷总会和我说很久的话。有的话至今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爷爷说:“《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闲暇之余,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细读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体味那也许需要一生去体味的意蕴。渐渐地,我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予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予我们

衣食的人、感恩给予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我知道,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有人曾这样说过: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弟子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弟子规》,育好品行。

自20xx年以来,我校积极响应文教局发出的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活动,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我认为学习践行《弟子规》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就如何用《弟子规》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坚持诵读,激发兴趣

为了既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又减轻学生背诵负担,我采用了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具体做法是:1、每天早上七点开始,负责诵读的班长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十分钟。2、充分利用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在每节课的预备铃响之后,由诵读班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3、每天放学的时候,提倡学生背着《弟子规》出校园。这样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减少了学生的吵闹。4、及时进行成果检测,我把全班分成五组,每天抽查一组里一名学生进行背诵,一周下来,对每一组进行评价打分、评比并适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我会引经据典,用古人教诲、名人轶事或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解含义,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使学生理解,我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读《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我就给学生讲了古代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当看到学生写字歪歪扭扭,不认真时,我就会说“字不敬”,大家就会随口答出“心先病”,背出来了,手下的笔也用力了;当看到教室地面有纸屑时,我就说“房室清,墙壁净”,同学们会主动朝自己身边看去,捡起纸屑;当看到学生中有几个人陆续新添了几件衣服时,我意识到学生有了虚荣的攀比心理,我会说“衣贵洁,不贵华”,买新衣服的同学立刻减少了;当同学们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矛盾时,我引导他们去读“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盖”,几遍之后,他们就承认错误,化干戈为玉帛了。

1、前一段时间,我班的书本摆放出现了一种现象,非到大课间才摆放的比较整齐,其它时间摆放都不理想,特别是下午摆放就更不好了。于是,我让学生把“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几句抄在黑板右下角,每天下早自习,午自习就由诵读班长带领连读三遍这句话。坐下之后,学生就主动摆放起书本,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取消了这次活动,书本摆放到现在一直很好,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

2、还有一件事给我很大的震动,让我记忆深刻。我班一名女生,平时表现一直不错,是班内前十名的学生,可是有一个星期一,竟然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没交作业,她一口咬定是交了,我让她找,她把一份没有姓名的试卷拿来说是她的,而那根本不是她的笔迹。我把试卷拿到班里,尚欧美认定是自己的,又找她,告诉她那是别人的,不是她的,但她仍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我告诉她说:“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然后我打开《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那儿,让她读了之后告诉我感想。当我再次问起时,她眼含泪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感叹道:“《弟子规》的力量真是巨大呀!

3、一位家长在家校联系卡上反馈回来说:我感觉近半年来,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家长分担家务了,懂得父母的辛苦操劳了,感谢老师教育有方。我知道这都源于《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样我将《弟子规》纳入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并与学生的规范、学校的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当学生之间发生了小矛盾;当学生触犯了校纪班规时,我引导学生将现象与《弟子规》的要求进行比较,鉴别,引导学生去辩论、去分析、出结论、提高认识。

自从开展《弟子规》学习后,班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卫生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在班级,同学们更加注意集体团结、注重班级荣誉,互帮互助的班风悄然形成。《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爱护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弟子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习惯。许多学生都在生活中有了很大的改进。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对于《弟子规》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在重在落实践行,将《弟子规》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自觉的将《弟子规》简洁的文字内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学会用《弟子规》的内容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让我们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接受灵魂的洗礼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践行《弟子规》!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说: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许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地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弟子规》中又讲到: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说: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点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弟子规》中还讲到: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意思是说:事情虽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诉父母和老师;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大人偷偷地藏起来,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起来很简单,看似平常无奇,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从这个月开始,我校将开展《践行〈弟子规〉,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节能环保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集体的好习惯、爱护公物的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将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同学们,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去践行《弟子规》,修养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3

闻弟子兮传佳音,圣人训兮力弥求。

既有亲兮奉孝始,感孝言兮涕泗临。

谨而信兮泛爱众,亲以仁兮正吾行。

余力有兮跋扈扬,学以文兮致精诚。

――题记

当我们翻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更是有许多沉重,古朴而典雅的深沉智慧,向我们人生投射巨大的力量。《弟子规》,无疑是其精采辉煌的一页。

不要浅于表面的理解,这无疑是对人们身心修养的经典概述。学习《弟子规》,我也找出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

我读《弟子规》,读出了竭忠尽孝。父母给予我生命,我一直都在其庇护下成长,没有过多忧虑。然父母终日操劳,含辛茹苦,我们却无动于衷。"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人伦物衰,担当竭力。江夏黄香未曾忘。"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缓。"虽无文王晨昏定省之功,亦有令伯乌鸟之情。"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古有忠君,今有爱国,标明节义,立德立行,才是孝之终也,即使忠孝不能两全,也要竭尽所能。

我读"弟子规",读出了浩然正气。世上纷扰,流俗功利,但须保持一颗圣洁的心,留出一片澄澈,去评判是非。接人待物,要谨慎而为。"步从容,立端正"就是坐立行走,也要讲究礼法,有些气度。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之心,向往者甚多。然淡泊名利者,胸怀正气,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易出口,但信守非易。有季布一诺,有浣女投江。"奸巧语,污秽词"时,人听之就甚感其愤。语言粗卑不堪,故曰"市井气,物戒之".对于自己犯过的错"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及时纠正自己的言行,也算善莫大焉。万勿像曹阿瞒那样,欺瞒他人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同是人,齐不类,流俗众,仁者希",行正道扬正气,不与同流合污,可谓一腔正气。

我读《弟子规》,读出了勤学勉进。"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 学习乃终身长久之事,人生无处不学习,无人不学习。读书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 读书要用心,万不能"好读书,不求甚解。"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 滞塞通。"读书要勤勉积极进取,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者,皆可作为例证。好读书让我明白了学习的乐趣,人之一生,学无止境。即使是垂暮之年学习仍在继续,丝毫不减。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精神与灵魂仍始终处于制高点,去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弟子规》给我们的灵魂点亮了一盏灯,即使不能消除阴暗,却能使正义更加光明!品读《弟子规》能使我们获得无穷的启迪。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4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在姐姐的指导下,我渐渐体会到了《弟子规》的意义。我发现人生有很多规矩,“弟子”也有“规矩”。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定要有纪律,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来说说看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行时的孝顺,主要是教我们孝顺父母和亲人。《弟子规》里有这么一句话“亲爱的我,孝难,亲亲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孝,尊重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恩情。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中国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不和谐,父母应该担心你。和谐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牵挂,相当于孝敬了父母。

我们应该永远小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没有规则能造就方圆。穿衣服要扣好扣子,摆正位置,整齐,与自己的身份相符;适量饮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对了,一个故事:过去著名诗人王安石,当时是国家的重臣,但是他有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他参加了全国会议。就像国王在会上公然对王安石说话,一只虱子从他脖子爬到他脸上,会上的大臣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成了千古笑料。所以要吸取教训,不然可能会变成别人的笑话。

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亲人、朋友、同学……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有多少是“仁者”?我自己做了一首小曲:“亲仁真好,好日子来了,坏日子少了。”我们要努力!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但不能光知道,要学会去做。怎么才能做到?学习知识。怎么学?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别人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就学,不该学。

这是我看完的感觉。我觉得《弟子规》会对我们的一生有帮助,我想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5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说: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许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地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弟子规》中又讲到: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说: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点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弟子规》中还讲到: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意思是说:事情虽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诉父母和老师;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大人偷偷地藏起来,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起来很简单,看似平常无奇,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从这个月开始,我校将开展《践行〈弟子规〉,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节能环保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集体的好习惯、爱护公物的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将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同学们,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去践行《弟子规》,修养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6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富校园文化,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号召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在我校开展。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师生诵读、学习的过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礼与教育。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这样的经典为他们指路、引航,让他们从心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真正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质。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圣人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会为人处事的根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学习、解读、实践这一经典,使圣人经典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福建省柘荣县城关小学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读弟子规,做文明人》。

我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我觉得《弟子规》就是一部播撒种子的中华典籍,一部中华礼仪美德的范本。

《弟子规》,顾名思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规范。它是中国古代圣贤的良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精髓。它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它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进行了概括和揭示。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做事情不要慌张,不要畏难;“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讲的又是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子女。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弟子规》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让中国传统美德再放异彩!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8

大家一定都读过,读过,甚至背诵过《弟子规》,因为《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最基本的启蒙读物。从孩子的安全、卫生、礼仪、道德品质、精神修养、学习方法等等,我们都被千方百计的讲解过,所以《弟子规》是我放不下的经典之作。从流利的阅读到透彻的背诵,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比如从“父母来电,不要耽误;对于“父母的责任,你必须服从”的意思:父母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要迟迟不答;父母有事吩咐你做,你马上去做,不要偷懒拖延;父母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听;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要耐心接受。这一节对我很有启发。

以前爸爸妈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总是慢吞吞的答应,如果有什么需要,我的动作不够快。自从《弟子规》看了这一节,我做事就不再拖泥带水了。相反,我已经用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做到了。以前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是不能谦让的接受的,有时候会反驳,会和他们吵架。现在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我会耐心的接受。会把孝放在第一位,一切美德孝放在第一位。要有礼貌,听父母的话。不要让他们伤心和生气。懂得做人,从小养成认识规则,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弟子规》说的去做。

这是我从《弟子规》学来的。当然,我应该学到更多。我会继续阅读和学习经典。

《弟子规》成了我最喜欢的经典。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1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跟着读起来。这是我已熟读的《弟子规》的总叙。

我喜欢读《弟子规》。“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规范。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

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它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以前的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对我百依百顺,凡是我提出的比较合理的要求,都会想方设法满足我。我总是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有时父母关心我,多叮嘱几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有时父母要我做些事,我总是拖拖拉拉,尽量避过,即使做,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们至少要做到《弟子规》所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才能不辜负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这就是文明。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0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想必这段文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们会读,会写,会背,可是我们真的有用心去体会过这些话的意思吗?“孝”是我们作为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则孝”的意思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

“入则孝”这一部分都是规范我们在家里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态度不能专横无礼;说话时要和颜悦色;冬夏季节要让父母舒适,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好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也应孝顺父母。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在心里想着父母。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此为报。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才是学习“入则孝”的意图。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永世难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回报父母。父母在世时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母;父母去世后我们要守孝三年,三年里,应杜绝酒肉,居处住所要固定。“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他们不知道我们干嘛去了,就会担我们,让父母担心,也是不孝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父母就能把我们把好处想,会替我们加油,这很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许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要把“孝”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孝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我们可以在学校认真听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父母看见我们那一张张认真听讲的脸,一张张成绩优异的卷子,也会十分高兴。这也算我们对父母的小小的回报。

孝,其实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是长辈和小辈之间爱的交流。它的范围非常广,然而,究其本质,孝,就是要做到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事事顺心,为父母虑,替父母忧。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又怎能是滴水?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只是沧海一粟。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七(5)班的旗手代表。今天我们迎着培英学校和谐的春风相聚在一起,盼来了又一个新的学期。记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校高喊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口号,全面开展了《弟子规》学习。一路走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践行《弟子规》的活动在我校得到了更加成功、深入的开展,校风校貌焕然一新,文明礼貌蔚然成风。如今,我们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了《弟子规》学习、语言文字推广和德育示范学校。学习、践行《弟子规》,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是培英人的成功创举!

回想当初我们学习《弟子规》,念着“弟子规,圣人训…”仿佛回到了“三字经”的那个年代。可是细细品味,我们体会到《弟子规》中培育人的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们学到了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的智慧,懂得了如何孝心孝行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就要践行《弟子规》,而且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弟子规》(入则孝)中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尤其是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说到这里,我感触颇深,以前我总觉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千叮咛万嘱咐实在是太多余,甚至有强烈的代沟之感。犯了错误,不但不思悔改,而且还要编造美丽的谎言,企图掩过饰非。现在从《弟子规》中领悟了家庭伦理孝心孝行的人生哲理后,我感到十分愧疚与悔恨。

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决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践行《弟子规》中的处事、待人的哲理,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合乎新时代文明礼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2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3

今年十一长假,我和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去旅行,妈妈给我安排了经典国学的课程,其中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经熟记于心,它是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弟子规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 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 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 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而衣服和饮食上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产生攀比心。“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穿的整齐干净就可以了。“对饮食,勿拣择”告诉我们不可以偏食。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我们小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因为掩饰凡下的错误就说谎,又犯下了另一个错误,会错上加错。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识,我会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4

引导语:当代社会,还有必要弘扬《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有什么意义?我们通过下文的学习了解。

人生一世最难得的是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正确的行动方向,也就是良好的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导儿童,启蒙养正,实在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工作。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前途。

真正贤明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懂得在孩子幼小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给予最好的教育。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或任其发展,是在害他。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行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小的成长阶段就培育出很多圣贤的智慧德能,那么,他未来的人生定会是幸福的人生,造福人民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神有无穷宝藏。《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幼儿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无过于圣贤的智慧经验,这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

人生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没有。人生需要智慧,需要谨慎的态度,去走好每一步。有人说,我摸索了几十年的社会经验,只不过是《弟子规》的两句话而已。(这人还算幸运,摸索对了,有些人,洗礼糊涂了一辈子,也没明白到底该怎样做人,所以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可见《弟子规》是我们处世的法宝,我们一定要珍惜。

学校落实《弟子规》的好处很多,现列举一些,谨为抛砖引玉。

一、让同学们不要再过“忙(心*亡),盲(目*亡),茫(迷*茫)的人生,要赶快觉“悟(心*吾)”找到人的本心(爱心)——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一切快乐,幸福的根源。

二、帮助同学们管理好自己,力求做最好的自我。只要读诵和落实《弟子规》定能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心中明明白白,从而改掉以前的坏习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仁慈善良的心性,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三、学会与周围的人(物)和谐友好相处“凡是人,皆须爱”。学会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朋友……,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由爱而生敬,由敬而生礼,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在互助互爱中得到许多助力,人人都更容易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四、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恭敬心,真诚心,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我们能有这个生命和能够平安幸福的生活,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无私的付出。所以我们活着,不能只顾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身体和智慧回报亲人和众人,也就是要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

一个人的福分就在一言一行中积累形成。当一个人在付出的时候,能力在提升,人缘在酝酿,福分在增长。而逃避付出的人,能得便宜吗?真诚多付出者,才是有福之人。

生活在感恩报恩之中的人,才会感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内心的欢乐幸福。

五、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和感受能力。因为《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古圣先贤们只会的结晶,只要我们用真诚心去学习去实践,就能感受到圣贤们对后世子孙们至诚至爱的存心,就能借助他们的智慧去做人,做事,少走许多人生的弯路,少留许多人生的遗憾和悲剧。(不要有傲慢心,以为我们比圣贤们强,许多地方,我们跟他们的智慧差得很远)

六、可以让同学们知道“规矩”(公理)的重要性。世人制造千条万条“规矩”,无非是为了两条:1、不要只顾自私自利,而不去替别人着想,乃至损人损己,损公肥私。2、鼓励,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人。

天下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情,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因为损害别人就是给自己种下了怨恨和灾祸(定时炸弹)。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要用爱、感恩、祥和的心态。代替所有怨恨,不满和愤怒的心态,心态一遍,则我们的生活就改变了。因此一个人只要能爱敬存心,助人为乐,就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守规矩的人,愈按规矩做事的人,愈自由,快乐,幸福,若不知不守规矩,则一起心动念,一言一行就会出错(违规),就会时时处处碰壁,给别人带来烦恼,给自己也带来痛苦。

七、可以让我们理解孝道和师道的重要。父母给我们身命,老师给我们慧命。而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又有多少孩子认识到知识和智慧的重要?又有多少能自觉、主动、快乐的学习?又有多少知道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孝为百善之先。一个不孝的人肯定是一个无德之人,这样的人最好也无才,不然才能越大,作恶越多。所以教育孝道,培养美德是教育的首要责任。“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总能找到最好的老师,得到许多“仁者”的帮助。

八、早晚坚持认真朗读《弟子规》,可获一举多得之妙。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听力,定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修辞能力等,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化在大脑中,学生会越懂规矩,越能主动学习。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会越来越好,而老师的教学反而会轻松,正是“师逸而功倍”。

九、可以改善学校的人文环境和卫生环境。若学生都能爱敬存心,礼貌待人,助人为乐,那么同学们定会生活在安定、欢乐、互助互爱之中;若同学们都知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定能爱护公物爱护一纸一笔,一草一木,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环境卫生定会不治而治。

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最大的收获者,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尤其是体会文中的道理后,会深切向往敬仰圣人的大智大德,很多句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当一个好的导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修养的提升,其职的改善是非常显著的。同时,为人处世的能力也会提高,看事情的深度,广度会更深远广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誓”真诚希望广大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奉献自己成功的经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以得到更多更切实际的教法,学法,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5

《弟子规》的礼仪标准是做人的基础。就像一棵大树,只有当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壮成长。做人,只有建立最基本的道德,一个有谦虚、尊重、善良、博爱之心的人,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如果一个人的愿望是武断的,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会幸福。在学习了《弟子规则》后,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传承这一文化瑰宝。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每一点做起,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在中国的每个人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毕竟是一个不断传递的过程。就像一个语文老师说的“不管是贵族子弟还是山里的村民,不管是懂一点字还是一个字都不会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修养”。这句话,我感觉越来越深。一个观念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哪里不受影响?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遭受了许多灾难,但她在中国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将是我们的基础,它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和强大。

有关弟子规演讲稿 篇26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弟子规》,那时候的我就像顺口溜那样一下子就背出来了,但里面的意思,我却不懂。上小学了,老师教我们背《弟子规》,还耐心的给我们讲意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上六年级了,我自己钻研《弟子规》,这时的我,不仅背得熟,还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众所认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就有永恒价值的精品。书可以让我们陶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替移默化的作用。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变得知道尊敬长辈,老师,关爱小朋友……

《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使我受益匪浅。而感受最善的则是出则悌这一篇章。其中“兄道友,弟道恭,”给我的感受最深。原来,我经常和弟弟抢电视,抢零食,抢玩具,经常闹得不可开交。而读了《弟子规》后,我就做什么事都让着弟弟,而弟弟也对我十分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弟弟又哭又闹的说他要看动画片,我不想给他,为什么都要让着他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里面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于是,我说:“给,你看吧!”弟弟兴高采烈地拿着遥控器,脸上突然从阴转晴了。还巴结的说:“姐姐真好,姐姐真好!”我心想:原来谦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让我得到了家人们的夸奖和赞赏,也让我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原来我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别的事,只想着自己,可看了《弟子规》后,我在做各种事的时候,都让这长辈,和小辈,它们都夸我懂事了,长大了,成为了一个懂得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大女孩儿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弟子规》这本书正是证实了这句话。让人类的品性在道德中升华,让生命变得更具有价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