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的《陶渊明记》,桃花源村的朴实着实令所有人向往,我们要让桃花村的美丽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桃花源的桃花永远在我们心中盛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桃花源记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最新桃花源记写成记叙文(精选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题记
晋太元中,战火纷扰,民不聊生。一渔人幸得机遇,入桃花源,感世间少有之美好,令陶郎唏嘘不已,却又羡慕非常。
公元20xx,吾入初三,无声硝烟四起,周围作业漫天,吾幸得一机遇,拥有“桃花源”,永存于心。若陶郎在世,定会感叹“桃花源再世”。
自小,我就有许多幻想。幻想有一天,我可以“乘风归去”,与嫦娥共舞,伴玉兔捣药;幻想有一天,我可以“长风破浪”,同李太白共谱华彩诗篇;幻想有一天,我可以“梦回吹角连营”,随辛郎共赏沙场点兵……年少的幻想烂漫却虚无渺茫,如天边的彩霞,虽终究会消逝,却也留下过一片赤忱和温暖。这些最珍贵的童年记忆,化作日记上的龙飞凤舞,记录着我从小的荒诞和天真。可以说,日记是我的“桃花源”。
而现在,被大人强调了无数次“已经初三”的我,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天都是“宿舍、教学楼、食堂、操场”四点一线的生活,时间排得满满的,但心里总觉得少些什么。
我好像更孤独了,这种孤独源于灵魂深处对知己的渴望。日记不再添新页的两年来,我一直向前跑着,似乎是跑快一些,就可以更快到达终点。可我错了,人生没有尽头,每一段旅程都有它应该花费的时间。我跑得太快了,在我享受冲刺的满足时,却错过了许多风景,也不经意间弄丢了许多人。以前的好友如今形同陌路,误解和诋毁纷至沓来……这一切使我痛苦,让我迷茫,我好像掉进了一个无穷的黑洞,越陷越深,四壁黢黑,看不见光。
直到在一个深夜的梦中,李太白执卷邀我作诗,嫦娥端杯引我舞蹈,我才明白,孤独不是外界带来的,而是取决于内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創造另一个世界。”
我的“桃花源”从实景走向灵魂深处,在我心深处,住着一个璀璨的世界。
“信念决定一切。”只要心中有“桃花源”,便处处是“桃花源”。我重新打开日记本,那笔端的“桃花源”又回来了!并且会永远停留在我的灵魂深处,永不磨灭。
我认为《暗恋》是悲剧,因为它正经严肃有淡淡的忧伤;《桃花源》是喜剧,因为它夸张搞笑有轻轻的喜感。而《暗恋桃花源》是悲喜剧,因为它悲喜交加。但我这样说不对,它们就是戏剧本身。它们是在模仿人生,人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只有《暗恋》不行,只有《桃花源》也不行,《暗恋桃花源》才是人生。它们让我们可以看到古今,可以看到悲喜,可以看到爱情与婚姻,还可以看到大不同。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的冲撞才是其中最精彩的。戏剧是需要矛盾的,而《暗恋桃花源》中最大的矛盾是《暗恋》和《桃花源》两种差异巨大的价值观的交锋。这种伟大也是极难模仿的。
《暗恋桃花源》以“寻找”为主题,两出剧中剧人物的寻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寻找还有戏里戏外的导演对戏剧中人物感觉的寻找,演员对角色的寻找,观众对戏剧的寻找。但这些伟大的“寻找”与那个无名女孩对刘子骥的寻找相比都太肤浅。
“刘子骥,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骥”,马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人都是在寻找刘子骥的人,但在一片迷茫和混沌的时光中,不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清楚,不是人人都可 那个女孩,她穿越了魏晋,穿越了民国,在那一年的台湾,她在寻找着哪一个时代的谁?
在起初开篇的时候我还不懂《暗恋桃花源》是个怎样的故事,现在我懂了。《暗恋桃花源》讲诉的是在每 此生很荣幸能够看到这出剧并且能够喜欢上它。
已是深夜11点多了,安然才刚刚写完作业。放下笔,静静地望向窗外。天是乌黑的,看不到一点光,时不时传来风的呼呼声。这样的天已经持续很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安然有些怀念蓝天白云,和风明月了。习惯驱使,安然上网查看了天气:阴天伴有沙尘暴天气,降温还有5~6级的西北风。安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之后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这是一片嫩绿又广阔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绽放其上,伴着徐徐微风,都能闻到淡淡的、沁人心脾的花香。安然慢慢睁开眼,却发现自己躺在这片净土之上,身边的小草是只有在动画片中才能见到的那般洁净自然空气中浮动着暗香,还有几只艳丽灵动的蝴蝶。这一切都仿佛是仙境中的画面。太美了!
安然慢慢地站起来,深呼吸,像是个见到糖的小孩子,贪婪地吮吸着一切。再环顾四周,发现西边有几棵老垂柳,还有几只黄鹂落在树上轻唱。树下是一块碑状石,上面刻着“桃花源”。安然一阵莫名的激动,朝着石碑奔去。再顺着石碑正面的朝向望去是朝阳的缓缓升起,还有朝阳下闪着耀眼光芒的一片桃花林。
安然心里的喜悦难以言明,自己竟然意外地来到了陶渊明最最神往的桃花源。正是这样想着,脚步就已不自觉地加快,奔向桃花林了。安然身旁无时无刻不跟随着一两只蝴蝶,它们上下翻飞,带着阵阵清风,伴着声声鸟鸣,一同飞入桃花林。桃花含笑枝头盛放溪水浅唱蜿蜒前行。安然放慢了脚步,仔细地观察,一片密密的树林,看不出它的形状,置身其中,只有满腹幽香。一条蜿蜒细流穿梭其间,一眼望不到尽头。
小溪中流水撞击石头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像是一句从不停息的密语引着安然向前。安然在如此美丽又壮观的景色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再看着不见去向的溪水安然决定听从这自然对她的召唤,开始追随着溪水向前。这一路清幽的氛围,深深的吸引了安然,透过朦胧的月光向远望仿佛前方有层层神秘的面纱等待她去揭开桃花上仍停驻的露珠折射出绚丽的光芒。向前,再向前。安然仿佛那一瞬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一片真正的净土,一片真正的天堂!
安然奋力向前,却感觉那光源已离自己远去,花香也渐渐淡去,那两只蝴蝶也不知何时就不见了踪影。一丝不安在安然的心头缠绕,越来越浓。这是怎么了?安然越是加快速度,光源就飞得更快。忽然就一脚踏空,安然惊醒。
安然起身发现自己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刚刚的一切美好景象不过是美梦一场。可安然多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啊!拉开窗帘,看到窗外灰朦朦的天,安然心中也是一阵叹息。曾几何时,我们的世界也如世外桃源?又要到何年何月,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片清澈的蓝天?
周六早上,我们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桃花源。
当我们走进大门时,我们看到了三个字“桃花源”。当我们走进桃花源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桃花林,树枝上盛开着朵朵桃花,仿佛在欢迎我们。微风吹在我们的脸上,一阵桃花香,仿佛下过桃花雨,美极了!
走在山路上,我们来到了方竹林。这里的竹子很奇怪。它看起来是圆形的,但感觉是方形的。这个发现让我很惊讶。我问:“为什么这些竹子是方形的?”还有人说:“不知道。”回家我会在网上咬一口,了解一下。
带着这个问题,我的`桃花源之旅结束了,但是桃花源的美好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初过秦谷,扑入面前的是层层叠叠的绿色,青石板叠成一本厚实的书,我用足尖翻开,用足跟阅读,一页页,一张张,耳边是汨汨的溪流声,眼前是流淌着的绿,流着、流着,洗去了身上的劳累。
路渐渐窄了,忽然就没了路。正自奇怪时,忽见石壁上有一个小洞,从洞口入,洞中是漆黑一片,蜿蜒坎坷,行了数十步,仍不见出口,心中不由地有几分淡淡的恐惧,洞顶不高,在黑暗中更显得压抑与沉重。我心中有了几分退意,正欲返回时,忽然看见一束微光透入,再上前,视野一下子宽阔了,之前的压抑一挥而散,这就是渔人的“豁然开朗”吧。我突然想。
眼前浮现出一幅悠然的田园村居图,嗅着泥土新翻的气息,我小心地迈入这个世界。泥砌的小屋架在水上,清波荡漾,几只小巧轻便的乌篷船泊于水上,小路旁开着不知名的小花,田刚刚犁过,老人搭着满是泥泞的双脚闲坐在竹椅上,捧着茶碗与邻人拉家常。
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心中也漾起了圈圈涟漪,耳目也渐渐清明了起来。我明白,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
出了桃源,我从一个老爷爷那儿买了一只草编的虫儿,到了夜深人静时,虫儿立在窗台上,仿佛又唱起了秦时的歌谣。
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净土,是他处于茫茫尘世中心灵的慰藉。而生活于忙碌喧嚣城市中的我们,也应寻一片净土,洗涤心灵,询问内心,让自己“知来处,明去处”
其实处处都有桃源,处处都是桃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乐观向上,那么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发现大自然的足迹,发现属于自己内心的桃源。
【游桃花源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