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今天,我们一家看了2020新年贺岁片——《囧妈》。这部电影说了母亲鲁小花和儿子徐伊万在旅途中,从不断争吵到相互理解的故事,写出了父母亲对孩子们的爱是无限的,也写出了一个人不可能与你想的是一样的,要想完全改变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反而会使那个人越来越讨厌你。
为了去俄罗斯演出,徐伊万的妈妈鲁小花不知为什么,坐了车票比飞机票还贵而且要慢的多的火车。本不喜欢与母亲相处的伊万原本要去美国,可是因兜里的几块小白兔奶糖,决定陪妈妈去俄罗斯。
火车上,徐伊万的母亲对伊万很好,一会儿给他吃鸡蛋,一会儿给他吃小番茄,就连他打电话时都还往他的嘴巴里塞东西,还说什么吃大白兔奶糖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可是伊万一点儿都不想吃,把小番茄一颗一颗扔到了窗外,母亲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无论什么都要管,使他对自己的母亲十分的不耐烦……也许母亲眼中的儿子永远都长不大吧!
路途中,他们俩不小心把一头熊给惹怒了,小花为了不让大熊吃她儿子,就大喊吸引熊去追她,在大熊正要吃她时,是一使外国阔佬谢尔盖救了他们,伊万这才知道母亲是多么的爱她。
最后母亲的表演非常成功,观众们很喜欢,母亲终于实现了梦想。后来,她们被邀请去很多国家表演,伊万的母亲、妻子和他都反省了自己,都知道了自己不好的地方并改正。
看完电影我想了许多,每个人都想改变别人,这造成了种。种矛盾与冲突。当你意识到这种思想很难实现时,要多与对方沟通交流,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先理解别人,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暑假里,我细细品味了一遍《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读完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主要讲了:鲁宾逊不顾父母的劝阻,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活,几次险些丧命。有一次,他乘坐的商船触礁沉没,全船只有他一人幸存,被海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近三十年漫长艰辛的孤岛生涯。后来,他救了一个被水手背叛的船长,共同夺回了船只,终于重返已阔别三十五年的故乡。
看了鲁宾逊的漂流故事后,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看这本书之前,我好多事都不敢尝试,常常依赖父母,事后才懊悔不已;读这本书之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妈妈做饭时,我都帮她打下手,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有一次,妈妈做拉条吃,我帮妈妈的忙,可我手里的那条面似乎很顽皮,和我玩起了游戏——我一拉,它就断。因此,我常常一条还没拉好,妈妈已经拉好四五条了。我丧失了信心,也有垂头丧气的感觉了,妈妈见状,鼓励我说:“没事儿,这有什么垂头丧气的?谁学一样东西是一下就学好的?我教给你技巧,掌握了技巧,你不就会了吗?”妈妈边说边做的,让我会熟练的拉了。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也许是我的一个改变� 父母也会离开我们,身边的任何人或许都不能陪伴走完人生的“生命圈”,只有我们自己,能陪伴我们一生。因此自强不息的精神,挑战自然的信心,我们要时刻具备。鲁宾逊,他虽非真人,但他的精神——自强自立——早已家喻户晓了。
《鲁宾逊漂流记》是我们终生受益的一本书。
多么风光或多么糟糕的事情,一天之后,便 所以,何必太在乎呢?你的风光或你的失意,只有自己记得最清楚,能够放开怀抱,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读书时很爱演话剧。那时候,花了好几个月筹备和彩排一个戏,结果,只演一场。戏演完了,我们彻夜在剧院里收拾东西。那一刻的感受无限寂寞。做了那么多准备工作,投入了那么多的心血,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一夜之后,灯火依然阑珊。
后来,不再喜欢演话剧了。
这些年来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第一次,都很在乎成果,很在乎自己的表现。那么紧张,自然会给自己和身旁的人很大的压力。渐渐的,我发现我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联想到一生一世。我以后怎么见人?我这辈子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其实,除了你自己之外,有谁更在乎呢?快乐或失意。一天之后,已成往事。
张小娴的这篇《一天之后,已成往事》伴我度过了多次低谷时期。每每感到烦躁时,我会拿出来,细细品位其中的寓意,便会释然许多。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并非像想象中那样顺利,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可能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也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峰回路转。每个人都有难以释怀,和无法忘记的事情。如果真的很在意,也应该放下。没有必要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去苦恼,历史不会重演,时光也不可能倒流的。
生活仍要继续。你需要做的就是总结经验或教训,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避免了。
看到陆焉识在自家门口,妻子在门内他在门外但他不敢敲门也不敢出声气的情节就泪奔了。之前在一本书里看到木心的访谈,具体细节没记得了但说的是他那个时期的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很有天分也上进,所以导师就很照顾他,但后来导师被抓去,那个平时受她很多照顾的学生被那把他整得特别惨。那学生歇斯底里般边哭边打他说你平时处心积虑对我那么好到底安了什么心看到那段时心里觉得特别荒凉,从那样经历里走来的人得有多隐忍与坚强?
归来,两个相爱的人在荒诞岁月中的深情。冯婉瑜是个中学老师,爱人陆焉识是教授,因试图逃跑未遂被抓,抓回去后可能陆焉识要被枪毙,冯为了爱人而找了作风败坏的方师傅。试想一下一个女人在那样的环境背景中为了让自己男人保住性命什么苦都吃什么事都忍受,脑补一下都知道有多不容易,更何况她还有一个那么要强又作得不行的女儿。所以后来没过几年她就精神出问题了,正如大部分剧情那样这时候男主归来了,但精神有问题再加20多年没见,冯婉瑜硬是觉得归来的陆焉识不是陆焉识,连家都不让他进。陆焉识为了让冯婉瑜记起他做了很多事都未果,以她生活边缘人的身份做他的帮工,念信员,车夫一做就做了一辈子,而冯到最后还在等待她记忆中的陆焉识。前半辈子是冯婉瑜的深情等待后半辈子是陆焉识的深情守候。
看到冯婉瑜把陆焉识信纸当圣旨般听从,果真把拒在门外女儿接回家的。情节心里感动得一塌糊涂。望你现在在爱着的那个人,在经历世间薄情残酷现实后还能深情相爱,不离不弃。
我读过许多书,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本叫做《小飞侠》的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彼得·潘的小男孩,他不想长大,但他听说人人都要长大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飞到了一个叫做“永无岛”的岛上,成为一群被大人丢弃的孩子们的队长,还和小精灵小叮当成了好朋友。
于是一个有着一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可爱的小男孩形象,就这样深深地在烙在我的心中了。
一来到永无岛的时候,他以为永无岛上没有危险,可以一直快乐地生活下去。但他不知道,岛上有一个叫做胡克的海盗,他阴险毒辣,面目丑陋,而且非常霸道,想让自己成为岛上的主人。但是他怕一只鳄鱼,那只鳄鱼老跟在他后面,因为彼得·潘把胡克的一只手给砍了,喂给了鳄鱼,鳄鱼觉得很好吃,就像跟屁虫一样,胡克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胡克还在断了的手臂上装了一个可怕的铁钩子,这样看上去比以前更残暴了。
在一个迷人的夏夜里,彼得·潘飞到伦敦,趁达林太太不在家,诱使她的小女孩温迪带着两个小弟弟跟他飞回永无岛。大家推举温迪做母亲,从此过上了童话般奇妙的生活。他们一起做了许多英勇的事,彼得·潘带领孩子们与诡计多端的海盗头子胡克决一死战,最后,胡克终于被彼得·潘消灭了!
读完这一本书,我想:胡克为什么一定要做岛上的头儿呢?如果他不那么霸道,变得善良一点,不那么随意杀人,或者下场会好一点呢?
但是我觉得彼得·潘也不�
难得的阴天,窗外吹来潮湿的风。轻轻倚靠着车窗,慢慢的,想起了《loverletter》的内容,一年前的这时候,我才刚开始看这本书,这场电影。那时候只感到淡淡的哀伤在心上缭绕。回忆着书里的情节,一帧一帧的回放当时的记忆,从灰暗的天,飘落的雪,银装素裹的村落,到博子的忧伤,藤井树的墓。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美,像博子绽放的笑容。心思飘到博子与阿树的信来笺去,从一个时空回到另一个时空,从一份爱恋看到另一份爱恋。
风变得躁动不安,回忆一次次出现断层,结局却变得越来越清晰。冰封的蜻蜓,像藏在角落里的秘密,好奇的同时又害怕着。找到真相的博子回到藤井树出事的雪山,在雪后初晴的群山之间对藤井树述尽最后的思念。大难不死的阿树收到了博子寄来的最后一封信,也看到了藤井树留在书后的讯息。
我想起了电影开始从冰雪中苏醒的博子,也或许,她是阿树。我不懂的很多,但我知道,故事从这一瞬间开始。
很多人看中藤井树对藤井树的那份隐藏多年的感情。看过许多人关于《情书》的读后感,观后感,慢慢的记住了这么一句话:藤井树小姐,我喜欢你,喜欢到整片森林都倒了。博子最初得知另一个藤井树存在时, 可是,慢慢的我觉得,藤井树对博子和阿树的感觉是不同的。我想,对藤井树来讲,阿树始终是那个他年少时没有勇气说出的梦,而博子是那个他曾想共度一生的人。如果所谓的爱情,只是一副皮囊便可取代,那么得失又有什么悲喜。
本片主要讲了:小学生小亮亮是个飞机迷,他的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染上了毒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挣来的钱也全都用来买毒品了,最后进了戒毒所被强行戒毒,但它竟想到了自杀,由于警察及时发现才挽救了她的生命。最终卖给她毒品的毒贩子在亮亮的报警下被绳之于法了,她的妈妈才得以挽救。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片中的人物演得形象逼真,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吸毒后的百般丑态。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何亮的妈妈毒瘾上来时的表情,全身颤抖,大口喘气,大汗淋淋,至今历历在目,那面目狰狞的表情,那被摔的东西,让我心中充满了恐惧。
联想到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一 离婚、吵架固然痛苦,但也不是吸毒的理由,它只是借口,只是一张披在恶魔身上的纱网。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舞厅里的人们摇头晃脑的跳舞,听老师说那是吃了毒品摇头丸的饿后果。最终害了自己。说到吸毒,比吸毒者更可恶的就是制造和贩卖毒品的人了,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是最可恶的人。如今,他们已经把魔爪伸向了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没有自控能力,一旦上钩,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青少年中有57%的人 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只要一沾上毒品就很难会戒掉,正像片中亮亮的妈妈那样,即使从戒毒所中出来,毒瘾还是会经常发作所以千万勿以小恶而为之。毒品不是好东西,它使许多人迷失其中不能自拔,一旦染上再戒就难了,我一定不沾一点儿毒品,做个真正的“五好小公民”。
最后,我想劝告那些难以忍受住毒品诱惑的人:不要为了一时精神上的快感而毁了一生的幸福,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吧!
吸毒的人们快些醒悟吧!
看完电影《战狼》之后给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剧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剧中有一段话这样描述:“狼,群体动物。一头狼,打不过一头狮子或一头老虎。可是,一群狼,可以天下无敌。要团队合作,而不是一个人逞英雄,炫耀个人能力。”
从上面这一段话中,我们应该不难理解,结合我们现在的工作实际情况,我们的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是有序的。我们每个部门的工作看似是相互独立的,但却是相辅相承的。我们每个个体之间,每个部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
公司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看似都是个人行为,其实都是关乎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形象的。战狼中队的座右铭是:谦虚。我想我们大家应该也应时时刻刻以谦虚的心态做好我们的工作,不要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我们要时时刻刻在工作中找问题,找不足,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我们也应该感到欣慰。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狼一样的强者,而不是去做温顺的小绵羊,我们要有群狼的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或许才能接近完美无瑕。
观《战狼》有感
通过观看《战狼》这部影片,让我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一头狼的力量再强大,它也打不过一头狮子。但是一群狼,它们的力量是无所畏惧的。”
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团队是力量其实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工作靠的是凝聚力,是发挥每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使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而不是单单的几个人的优秀、突出表现就能体现我们团队的力量。
观看战狼的另一个感想就是集体荣誉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必须要做一个爱国的人,一个爱集体的人,换句话说,有过才有家,有了我们的公司,才有我们的工作。为了我们的公司更好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全力以赴的工作。
七月是党的生日,重温党的辉煌历程,党组织号召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学习老一辈共产党革命战士的英勇战斗、不畏艰辛、坚定信念的精神。记得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村里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也曾经历上甘岭战役,印象深刻,故此选择重温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这场鏖战持续了43天,在此期间美军对3、7平方公里的阵地投掷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而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在这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我们的军队---八连严重缺水缺粮,但是一个苹果却没有人舍得吃,每个战士都觉得别人比自己更需要。电影的这个细节,让人深深为战士们这种先人后己,舍身忘我,团结有爱的品质而打动,如今在平日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身为党员更应当要保持这样的优秀品质去面对和解决。
电影的另一个细节就是当卫生员唱起我的祖国,伴随着美丽的祖国风光与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词引人共鸣。志愿军为了保卫祖国,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不畏任何艰难困苦,视死如归,据资料介绍此役志愿军伤亡人数达到1、15万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装备优良的联合国军对战,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打出了国威军威。从电影中我们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守护美好的生活,是许多革命先辈的牺牲所换取,如今除了要珍惜安稳的生活,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为祖国发展与强大而努力,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奋斗。
暑假和爸爸约好,13号到书店买书的。
我一向喜欢黑鹤的作品,所以只要看到他的书,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坐在书架前看个半天。
继【鬼狗】之后,我买到了【黑狗哈拉诺亥】。
兴冲冲地看了大半本书之后,我又被之后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整本书都大概讲述了两只幼小的牧羊犬在地洞中吃掉了其他七只幼崽之后,成为幸存者的成长旅途。它们都有着同样的梦想——成为真正的牧羊犬,延续牧羊犬高贵的血脉。令人感到不满的是,两只同母的狗崽,却是不同的命运与结果。
哈拉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和属于自己的牧场。它像闪电般扑杀野狼,挣断铁链扑向行骗者,解救主人,它在暴风雪中就活冻僵的行人。成为了一头真正的牧羊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诺亥却被只能转贩卖,在城市里饱受饥渴,暴打,最终在一座屠宰场被屠杀。
诺亥死的那一刻,远在草原的哈拉感到了心灵的震颤,仿佛听到了远方兄弟的呼唤,回忆起儿时玩耍,扑咬,打闹的情景,哈拉纵情嚎叫……
这本书以人类的角度去描写了两只生活在生存争斗的牧羊犬,面对恶劣残酷的环境,并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它们,牧羊犬生来狂野与自由的天性,使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实自己顽强的生命与尊严。
这部作品,源于对正在消失的荒野文化的追忆,对动物的热爱,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身在何处,面对何种的困难,不要畏惧前方的阻拦,尽管去迎接命运的挑战!
您看过《芬芳》这部电影吗?您知道生命因何芬芳吗?您又知道怎样的生命会芬芳吗?还是先从《芬芳》这部电影说起吧——
2010年的一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泥石流吞噬了整个舟曲县。这场灾难中,孩子失去父亲,妻子失去丈夫。老人失去子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就此支离破碎……
当然,在这场灾难中也有幸运儿。虽然他们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却失去了最亲爱的家人。多吉就是这些幸运儿中的一个。
一夜之间,多吉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妹妹——他的全部家人。巨大的打击让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电影中,多吉新学校的两名老师——江老师和周老师,试尽一切办法,试图让他走出自己的世界,但都是徒劳。
后来,直到两位老师带多吉重返故土,让他真切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这才让他彻底的走出了黑暗。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道:“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路,有逆风,也有急转。”“低头可以看到脚尖,抬头能看到整个世界。”这是《芬芳》中的金句。
一场洪流,带走的不只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还有尚且年幼的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其实细细想想经历这场灾难的每一个人,哪一个不是经历了生离死别,哪一个不是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朋友呢?
灾难固然不可完全避免,也许你会失去亲人,失去活下去的动力,但是只要心中有希望,这场苦难熬过去了,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也不过如此罢了。
花儿般的年纪就该绽放出花儿般的风华,当绿色曼陀罗重新在这片土地上盛开,迎接他们的将是美好的世界!
我不是很高,不是很胖,不是很壮,但我有35公斤的希望这句话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格雷古瓦说的。
这本书的主人公格雷古瓦,是一个,不爱上学,一闻到粉笔末的气味就会要让他的肚子疼,老师和同学总是嘲笑他,体育课简直是他的噩梦,回到家,爸爸妈妈也总是吵架。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他的爷爷老莱昂是他唯一的支柱,爷爷的储藏室是让他唯一感到最幸福的地方。但是当格雷古瓦再一次留级的时候,爷爷不再安慰他了,再也不当他的避风港了
在这时,老莱昂病倒了,格雷古瓦为了自己的爷爷,给格朗尚中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我不是很胖,我有35公斤的希望。出人意料的是格雷古瓦竟然被录取了。格雷古瓦虽然在学习方面不是很好,但是在创作和劳动方面上确实游刃有余,就连创作老师有时也要让格雷古瓦当老师,给大家讲。在一个体育课上,老师让多多(格雷古瓦的小名)去攀绳结,他攀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他的大腿开始渗出血,但他仍然继续攀。读到这里我深深的感动,多多那时是多么的辛痛苦啊,体育课是他的噩梦,但他在攀绳结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坚持,他的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想说,我真应该向格雷古瓦学习,在爸爸妈妈每天争吵,同学和老师都嘲笑他的时候他能做到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继续朝前进,这值得我们学习。这本书还告诉了
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本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