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9篇二年级秋天的课文内容,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课堂教学中的“扶”与“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案例
《北大荒的秋天》是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令人遐想,表达了热爱的真挚情感。笔法细腻,色彩绚丽多姿。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环境,我主要通过读读、说说、议议等方法,并且恰当地利用网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语言文字、实物美景、描摹联想之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理解、感悟的创新能力。
课堂实录
……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可以,也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
师:读了几遍(2、3遍)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吗?读得同学认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从学生的评价纠正了:几缕、血红、绛紫、五彩斑斓等读音)
师:谁愿意再正确地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呢?
生:读第二自然段。(2人)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接下来还要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样的景色。
生:自由朗读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聆听。
生1: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彩多。
生2:写的是北大荒秋天天空是一碧如洗,到了傍晚西边的天空会有几缕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变成了好多种颜色,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生3:我认为写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丽。
师:这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法各不相同,请你再仔细听听老师的问题辨别一下,哪一位同学说得格外好呢?老师问的是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样的景色?
生4:我觉得生2说得好,特别完整。
师:哦,那把整段说下来不是更完整吗?你们觉得呢?
生5:我觉得生3说得好,说得很清楚,也不罗嗦。
师:你们觉得说得有道理吗?(有)对,要概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要说得清楚,又要说得简洁。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慢慢渗透学习方法)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那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试着用文中的词句来说明。你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生:自由阅读、圈划,然后交流。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美“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你觉得它写得美在哪儿呢?
生2:这些流云在落日映照下,颜色有很多种,一道银灰,一道橘黄……,所以我觉得很美。
师:(指图)是啊,天空中有一道像银子一样的灰色,像橘子一样的黄色,像血一样的红色,还会有哪些像什么一样的颜色呢?
生1:像草一样的绿色。
师:那叫…… 生:草绿
生2:还有粉红。(金黄、葡萄紫、梨黄、玫瑰红、天蓝、雪白等)
师: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3: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色俱全、五彩斑斓等)
师:天空中有这么多色彩,你们觉得美吗?(美)那谁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生4:读。
(这里的课文出现了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如:“一碧如洗”、“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等。这些颜色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这些纷繁的色彩,学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和着音乐轻轻的集体读,有富有感情的个人读,有自由地大声朗读等。通过让学生朗读,把自己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了。其次,我又通过网络,将学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实的场景之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屏幕上显示的是“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等画面。这样,将色彩与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使得色彩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态内涵。学生在认识、领悟色彩美的过程中,不只是盯着色彩,而是关注其所处的整个环境,无论是语言的,还是画面的。学生面对这多姿多彩的景物,对各种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胜收了。)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除了写色彩多,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5: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流云是五彩斑斓的,还像锦缎很美。
师:在作者眼中那些美丽的流云像锦缎,那在你眼中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图)
生1:像彩虹。(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阶梯)
师:说得真好,听老师读读这句话,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转眼间,四个一道)
生2:这些流云的颜色变化很快的,原来天空是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转眼就变出了许多颜色。
师:作者还写了四个“一道”,(看图)这些颜色是不是像五颜六色毛线混杂在一起的?
生3:不是,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乱的。
师:很有层次感的对吗?你们觉得是混成一团美,还是这样美?
生:有次序的美。
师:刚刚有同学说像孔雀的羽毛是不对的。孔雀的羽毛颜色就是混在一起的。
师:大家讨论得很认真,透过简单的语言文字,我们品味出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将感受到的读出来,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感受。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1:配乐朗读。
师:现在提高点要求,请你来当当北大荒的小主人,将家乡的天空介绍给我们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自己准备一下吧!
生:准备,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
反思:
这是我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怎样使整个教学流程浑然天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利于学生大胆地“放”。“放”就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学习热情会越来越淡薄,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能力也越来越差。与其我们老师去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不如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放手让学生去说,教师别急着去肯定或否定,让学生在相互地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获得学习的技能。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要求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时,根据多位学生的回答,请学生来判定哪位学生说得好,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建构出概括段意的要点。教学实践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学习成果,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帮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落实。也就是“变先教为先学”。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扶”在目标的达成上。“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点之处,“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学生细细品味作者写的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何处时,教师在学生自品感受不深时,运用范读、举例、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色彩美、层次美、变化快。另外,“扶”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可以是读懂课文的方法等。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引导学生结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总结出“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美”的学习方法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让学生学会,会学。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北大荒的秋天教材分析和备课】
一、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突破: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
1.强化初读:简介北大荒后,让学生带着“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色”这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各段分别写了北大荒的什么景色,再引导学生谈谈对北大荒的印象,从整体上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
2.第二至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学时可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之美。特别是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然后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体会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3.注重感悟,学习写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天空、小河、原野”感受景色优美,从文章的构段上,让学生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练读有关句子,体会语句的准确及形象。
4.活记乐背:指导背诵第二段,可让学生记住每个自然段开头的一句,即“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要一边背,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这样不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三、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描写色彩的词语,自己再写几个。
2.仿照第四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两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一、教学准备:
老师:北大荒的相关图片、《秋日私语》配乐、多媒体。
学生:朗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难解的词语、上网和课外书上搜集北大荒的相关资料。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四、板书设计:
天空
景色优美 小河
北大荒的秋天 原野
物产丰富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秋天是一首诗;在画家眼中,秋天更是一幅画;而在农民眼中,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它不仅有迷人的景色,更有丰收的喜悦。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我国东北的一个名叫“北大荒”地方。
2、请学生介绍北大荒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师问:北大荒过去是什么样子呢?如今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家长还帮孩子用纸打印出来,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给孩子好好呈现,我想明天的课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走上讲台,要不就会挫伤孩子搜集资料的兴趣)
3、板书:5、北大荒。(点拨荒字的书写:看老师写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有个草字头,“亡”表示什么也没有,能给荒组个词吗?
(这个地方师傅交待过要板书,结果时间仓促,紧张得忘掉了,非常后悔,导致最后的第一课时,居然没有留够给孩子的写字时间,本来的范写也没及时示范)
二、初步感知。
1、师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吧!
生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正确,读通顺。
思考: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荒的秋天。
师生交流: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这个地方学生完成的很快,也能及时找出课文中心句)
2、扫除生字词障碍:
①锦缎 明镜
铃—岭 荒—茫
②哗啦啦 乐呵呵 沉甸甸
③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五彩斑斓
(这里课后陈特指出:我的提问指向性不明,我的提问是:“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呈现的三组字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站起来有的提到读音,有的提到字形,我的无效设问,导致孩子们的回答有的都达不到重点,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他提到我可以提示孩子第一行抓住读音和字形,第二行是构词方式,第三行的让孩子说出这些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孩子们在三上是不容易答出的)
3、指导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点拨:转是多音字
师问:句子中的银灰、橘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转的读音和银灰、橘黄、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理解和举例,孩子们基本完成很好,但是在后面的写话中,我想提前让孩子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去描绘他看到的天空,可是我没有和孩子讲构词方式,橘黄、银灰都是前面是是事物后面是颜色,如果告诉孩子了,孩子可能能够联想到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也不会在后面理解天空时卡壳了)
4、指名分自然段读,理清课文,把握脉络。
师问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景色优美的?
师点拨:
景美: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个地方景色优美的地方是孩子们能快速找到的地方,但是在物产丰富,我没有仔细分析学生情况,刚刚三上的孩子是无法说出这四个字的,后来听课的张老师也提到,可以给孩子,但是带着孩子理解,去看看丰收时的农作物在一起时,学生就应该可以理解了。)
5、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灰”字先写两点,再写撇
“燃”、“烧”火字作偏旁点变提
(这里是我最遗憾的地方,没有留够时间,我把过多的时间都浪费在无效设问上了)
二、品味天空的美。
1、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秋天的北大荒天空很美,(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那它究竟美哪里呢?请你自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圈画出你认为美的地方。
2、合作探究天空之美。
⑴ “天空”
出示: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师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师点拨:“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冲洗过一样,非常亮丽。“只有在傍晚”说明了其他时间的天空都是很纯净、透亮的。
(在这里,我问孩子天空的特点,孩子说到一碧如洗,张老师建议我或许可以先出示天空图片,让孩子们去形容,然后引出一碧如洗,而不是孩子直接站起来说一碧如洗的解释了,下次一定注意图片和文字的呈现先后问题)
⑵“流云”
师:北大荒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碧如洗的,它还多姿多彩。读课文,你看到的傍晚天空是怎样的?
师: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生:流云
(师出示流云图片)天空的颜色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细细品读,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师: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葡萄紫、梨黄、天蓝、雪白等)
(这里,我预设的孩子积累的颜色词语会很多,没想到,孩子的回答老是停留在蓝色、白色等等,下次上这课时就该帮孩子们分析下构词方式,或许可以让孩子们联想很多,当然陈特和周主任也提到,这些颜色是流云的颜色,孩子们常会把它理解为天空的颜色,所以孩子没有拓展开思维)
师过渡:色彩真多呀!你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它吗?(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等)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除了感受到色彩多,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流云是五彩斑斓的,还像锦缎很美。
师: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打比方)把( )比作了( )。(师点拨:锦缎的轻薄、光滑、色彩鲜艳。“几缕”表示很薄,能随风吹散,色彩变化也多,不停地移动)。
( 这里,我提到“锦缎”这个词时,让孩子们起来讲锦缎的特点,孩子们都不太了解,导致有点卡壳,陈特提出若可以出示一张锦缎的图片,尤其是咱们南京的云锦时孩子们通过比较,我想他们理解流云的轻、颜色艳丽的特点会更直观。
陈特和周主任都提到流云的变化快应该抓住“转眼间”和“抖动”,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说明流云变化之快,我只一笔带过“转眼间”而没有抓住“抖动”。抖动这个词有丰富的含义,而我没有抓住。周老师提到“一道”的问题,是否可以换成“一片”、“一块”等,在这里很惭愧我没有预设到,不过收获真得很大,这让我不再是单纯模仿,而是学会思考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了)。
师:在作者眼中那些美丽的流云像锦缎,那在你眼中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图)
生:像彩虹、彩衣、彩色的阶梯…
3、总结并指导朗读:
师过渡: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的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能读好这句话。(生练读,生配乐读)
时隔一年我重新教这篇文章,内心十分忐忑不安,上过的文章依然不知所措,课堂上好几次的冷场让我很惭愧,大家帮我分析原因了,刚刚三上的孩子习惯于低年级轻声细语的教学,我的无效设问,孩子们会听不懂我到底问的是什么,所以在读书时孩子们误以为我让他们读后面的内容,其实我是想让他们读第二小节的后半段。
这次上完课,听到大家的点评和帮助,让我明确了,第一课时到底该做什么,到底该如何精选问题,有效提问,完成三个步骤:
一、识字写字。
二、正确、通顺地读课文。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看似简单的内容,我下了课比较了下,才明白自己的效率太低了,或许我可以在课前该思考下孩子们到底我要教给他们什么,我要做些什么等等。也许课上不会那么局促了。
陈特提到三上的这篇文章,是一片优美的写景的散文,或许我可以给他们配乐朗读的机会,重要的是感受情境,而非把课文肢解开来。
想到上课前一天,我有幸参加了“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系列研讨会。我第二次听到宋老师的课,依然是那样亲切,很佩服她的大胆创新精神,也非常喜欢她课前的那段独白,有自己的挣扎,自己的矛盾、自己的迷惘、自己的无奈、自己的不知所措。很欣赏她可以在会场不安静的情况下把课上完,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她自始至终面带着微笑,包括她会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急切心情都让我动容,我期望自己可以也成为一个亲切地老师,真正把教学当做一种事业,而不是维持生计的手段。
当然也很喜欢第一节的古诗两首,虽然大部分人说,这两首诗给孩子们讲得太多了点,似乎她的讲解更适合中学生,但我觉得,她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灌输一些意境和想法,包括小学生们听不懂的人生想法,或许时间长了,诗歌就会在孩子的心灵扎下种子,慢慢长大。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jiangnansiyu 发表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以“原野热闹非凡”为中心句,从豆荚、高粱和榛树叶子丰收的喜气景象等不同的侧面,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描写。此段描写精彩,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句、训练语感、感悟写法的良好素材。备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说原野热闹,是因为 ”这道填空题。旨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体会作者选取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典型事物表明中心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原野上物产丰收、热闹非凡的景象。
2、分组个人分别读,暗示作者先分后总的段落结构,并通过朗读释放情感,展示学习成果。
然而在实施第一个教学环节时,学生对教师出示的第一个填空题却难以完成。现在反思,这个填空题虽然统揽全段,具有相当的穿透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难以从简易的读书中,把握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中心的写法。所以,也就难以归纳出“原野热闹非凡”是由于以上三个事物描写的结果了,也难以从作者拟人化手法总感受到这就是热闹的具体表现了。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坡度: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全段所描写的事物。学生很容易就找到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事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来回答完成所出示的填空题。让学生明白“原野热闹非凡”是因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明确了热闹的主人公之后;
2、教师进一步引导:光有这些东西就热闹了吗?(教师故意重说了“有”字),有部分同学若有所悟,举手要求发言。教师示意用心读书,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表现才能热闹。学生在教师的授意下继续读书,重点划出了描写事物的句子。
3、在交流说“大豆”时,学生划出“哗啦拉的歌声”。教师顺水推舟,你从这“哗啦拉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之后,可以说是妙语连珠。“我听到了大豆在赞美秋天呢,因为秋天的到来使我们张大了”“我听到在唱着合唱。”还有的同学根据“大豆摇动着豆荚”看到了大豆的丰收,想象道:“我仿佛听到了大豆在说——我们张大了,张结实了。农民伯伯又能过一个丰收年了”。是啊,正是这些“大豆”们交谈着、争论着,为这原野增添了一份活力,一份热闹。我及时点拨:那你们说这题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手:是因为丰收的大豆发出了哗啦拉的声音。
4、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关于后面两个事物的学习,教师只需要稍坐点拨,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俗话说:要让孩子摘到苹果,必须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教学伊始,教师就把苹果挂高了。学生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根据课堂的生成把设计好的要求进行坡度化,把苹果放在了够得着的地方,再一步一步往上提。看到尝到苹果滋味的孩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
[走进荒原]
这里是冰雪故乡,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暴虐的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从南至北由2.6摄氏度到零下3.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
它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有莽莽山地,有平缓丘陵,还有宽大的谷地。这里濒临风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冰霜统治之下,冻土层最厚达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合流,使这里的地势平坦,更有梦幻般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它的东部是三江平原区。平均海拔仅54 米,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形成大面积的低湿沼泽地,变幻莫测,于是有“鬼沼”的神奇传说。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
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金、石油一应俱全;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俱是水产珍品,人参、猴头、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贵山珍……
难怪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惧艰难,竞相踏上那条几乎没有归途的开拓之路,为后代遗下了可以凭吊的印迹。
[历史回眸]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从1958年6月开始,先后有5.5万名山东支边青年和移民,高举垦荒的旗帜来到北大荒,为垦区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垦区职工队伍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968年6月18日,以“屯垦戍边”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这一来就有3万多城市知青成为“兵团战士”。从1968年至1976圻,共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
前后十几年时间里,几十万人潮水般涌来,他们留给这块土地的是最宝贵的财富——青春。北大荒创业者以独特的方式为垦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目前,仍有2万多知青工作在垦区各条战线的岗位上,为北大荒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生。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今天,绝大多数知青已成为共和国各条战线上的中坚。从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聂卫平、张德英、姜昆、赵炎、何新、梁晓声、张抗抗、李晓华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棋圣、世界冠军、艺术家、作家、企业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知青生活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因为正是在那里,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铸造了他们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北大荒人性格;培养了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北大荒人气质;练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品格。他们说北大荒精神哺育了他们,没有北大荒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荒火燃起来了,炊烟升起来了,三江平原地图上那大片的空白处,出现了颗颗闪亮的小红星。
[经典存盘]
最美的北大荒(节选)
一种真切天然朴实无华的美,常常在梦中、在沉思中,将我完完全全地笼罩包容,并与我的身心融为一体。
是的,我至今最难忘的仍是北大荒的美……
夏天原野上的鲜花应有尽有。田边地头、甸子里坡岗上。野玫瑰、雏菊、风铃草、金针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花儿,那么大,那么艳,那么诱人,烂漫无边铺展到天的尽头任人采摘……
北大荒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当春天甸子里的银柳爆满毛茸茸的嫩芽、当秋天的屋檐下挂满金灿灿的玉米、当冬天的冰凌花在窗玻璃上勾勒出一座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我总是怀着由衷的欣喜,并为之深深感动。
我至今仍记得,自己端着脸盆去夏天的小河边洗衣服,久久痴迷地望着晚霞变幻的奇妙云彩而忘乎一切,让蚊子咬叮得满身红肿;一个深夜里加班装运砖瓦,眼睁睁就看着黑暗的田野上弥漫起一片浓浓的白雾,那雾缓缓地涌过来,终于把我温柔地裹住,虽然冻得瑟瑟发抖,却犹如亲临琼楼玉宇,恨不得轻歌曼舞起来……
(张抗抗)
[美文欣赏]
秋的原野
窗外飘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试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这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颈项,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面画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或许是喝了过量的酒,或许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丰收的稻田,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们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描写集锦]
棉田的秋色真美丽。沉甸甸的棉桃把果枝都给压弯了。一个个大桃似的铜铃,好像正叮当作响。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离开棉田来到玉米地,这儿更热闹,你看吧!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一尺来长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秆上,棒子露出黄金一样的牙齿,谁见了不生爱慕之心。地头上,一株株红高梁,高高地举着红红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儿。一阵风吹来,高梁东摇西摆,好像刚会走路的孩子一样,高梁叶子互相碰撞,发出一阵沙沙声,真是热闹极了。快瞧瞧,那边的豆地里,豆秆手挽手地连接成片,轻轻地摇着头。啊!一串串毛茸茸的大豆荚,一串连一串,真逗人喜爱。
漫步,在郊野,在初秋的夕阳里。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澄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亮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我看见秋哄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秋满世界疯跑,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自然风情]
秋天来到我家院子里
我家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树林,中间有一条石径,通向我家的住房。院子外面有一幢幢房屋,远处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树木。
秋季里的一天,我和林林在树下做完功课,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迎面吹来一阵秋风,使人觉得气爽神怡。再往前几步,一簇簇的菊花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争艳斗丽,有白的、红的、墨绿的,大大小小,色彩斑斓。我俯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一股清香顿时沁入我的心脾。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经过几阵秋雨的洗濯,越发显示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一片片树叶绿得发亮,真是名副其实的“冬青”。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这些红得透亮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在繁密而又茂翠的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秋风吹过,一个个“小红灯笼”轻轻地摇曳起来,闪烁着红光。同时,那一片片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好像满院都是飞舞的彩蝶。
我偶尔抬头,啊,天空多么高,多么蓝!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这时,林林对我说:“你看,那儿的松树多好看啊!”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靠着围墙边的几棵青松,在阳光下更加郁郁葱葱,生气勃勃。我还看见在青松旁边的几棵红枫呢!那经霜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好似天边飘荡下来的一片红霞。
秋色多浓呀!我家院子里一派迷人的秋色,哪怕看一眼,也叫你心醉!
[名家名篇]
北大荒
七月的北大荒,天气清明,微风徐来,袭人衣襟。茂密的草丛上,厚厚的盖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气,粉红色的波斯菊,鲜红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针花,正如丝绒锦锈,装饰着这无边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闪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野鸡、野鸭、鹭鸶、水鸟,在低湿的水沼处欢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窜。原来北大荒的主人们,那些黑熊、野猪、狼、狐……不甘退处边远地带,留恋着这蔚蔚群山,莽莽草原,还经常偷跑到庄稼地里寻找食物,侵袭主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宁静的沃野,一切生物都在这里为着自己的生长和生存战斗。
被包围在这美丽的天地之间的农场景色,就更为壮观,玉米绿了,麦子黄了,油漆的鲜红鲜红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宛如舰艇,驰骋在金黄色的海洋里,劈开麦浪、滚滚前进。它们走过一线,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太阳照射在上面,闪着耀眼的金光。
丁玲《杜晚香》
[同龄佳作]
我爱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了,天凉了。
高高的天上飘浮的白云,像一朵朵绽开的花。蓝天下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字。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像一条玉带在缓缓地流动。一群鸭子在水上嬉戏。河岸两边有枫树和松树。枫树叶红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红云,松树还是那么绿。近处有一片金黄色的稻田。稻子笑弯了腰,玉米涨红了脸,连红高梁也垂下了头。秋风吹来,田里翻滚着金色的波浪,不时送来一阵阵清香。这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正愉快地忙碌着。
稻田旁边有一片果园,果园里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得发亮的葡萄像一粒粒的宝珠挂在葡萄架上,金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我爱这秋天的美丽的田野。
片断1:“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作者写了这些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示是哪个词?
生:五彩斑斓。
师:你能换一个词吗?
生1:色彩斑斓。生2:五彩缤纷。生3:五光十色。生4:五颜六色。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颜色?
生:色色俱全。
文中颜色描写非常美,老师没有放过“五彩斑斓”这个词,而是紧盯不放,通过近义词的替换让学生知道同义不同词的语言美,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彩。
片断2:五彩斑斓的锦缎和蓝绸子
作者用“五彩斑斓的锦缎”来描写傍晚的流云,用蓝绸子来描写小河清澈见底。锦缎和绸子都是丝织物,性质相同,但是作者却用不同的颜色来描绘。丁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忽视这个细节。教学蓝绸子再让学生联系“锦缎”。
师:作者描写锦缎是用什么颜色?生:五彩斑斓。
师:作者描写绸子是用什么颜色?生:蓝色。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作者用蓝绸子来比喻小河的清澈进一步感受北大荒的美。丁老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红雨伞 发表
对北大荒的景色曾经已经通过一些语言文字有所了解了,在头脑中有个大概的印象。但秋天的北大荒还是第一次接触。
手捧语文书,我一遍一遍地读着,一遍一遍地跟着作者体会着,感受着、欣赏着。文章中那一句句比喻句,一句句拟人句,把整个北大荒都写活了!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北大荒的天空下,小河旁,原野上,怎一个美字了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在第一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扫清文章中的障碍:字、词,并熟读了课文。
第二课时,我们就以欣赏风景开始,抓住北大荒的美展开教学:“九月,当第一片树叶跳着舞,轻轻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我们也随着秋风,来到了北大荒,来欣赏北大荒美丽的风景……”
“在北大荒,哪些景色让你感受到美?”围绕着这一个问题,学习课文,学生描述了天空之美、小河之美,原野之热闹,除了这景色的美,北大荒丰富的物产也充满了美。在教学中,以读代讲,以想象助读,在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中,一个绚丽多彩、秋风送爽、热闹非凡、遍地金黄的九月的北大荒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读完后,有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我真想现在就去看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对北大荒秋天的喜爱已跃然脸上,课堂气氛也如热闹的北大荒一样,让我感受到了点收获的喜悦。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7
金魁 .9
最近听了王硕的研究课《北大荒的秋天》,不由再次联想到如何阅读教材和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的问题。课中有几处教学点的处理我觉得还可以再斟酌一下,使这些教学点更加有效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第二自然段的“一碧如洗”这个词是写天空的,这样湛蓝的天空是北大荒秋天最美丽的背景,所以这个词的教学是要花点气力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带而过,我觉得可以再慢一点,要不不训练,要训练就要训练扎实一些。“一碧如洗”这个词的大致意思比较好理解,但是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天空的那种不同于南京的蓝色背景,是要停下来琢磨一下的。如果我教,我会引导学生弄清每个字的意思,将字和文意结合起来理解
“一”是整个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整个什么呢?【天空】“碧”在这里是不是碧绿呢?【不是,而是指碧蓝,是一种蓝色,蓝色中又透着玉一样的绿色,这种美丽的颜色,南京的天空中是不会出现的。】“如”自然是好像的意思,有很多成语都是这样的结构,比如:日月如 、身轻如 、心急如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我觉得依然可以进行这样的积累,达到感知的程度即可,时间长了,学生的积累会在不知不觉中丰富起来。“洗”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个字看出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很干净】
在理解了这个词后,用天空的美作为引导,过渡到空中云彩美的教学,在后文小河的美景阅读中可以将小河作为背景将蓝天彩云倒映在河面的情景描述一下。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云彩的美)时,王老师是先让学生看图片,然后读书,说云彩有哪些颜色,自己还知道有哪些颜色,然后读出美感。这种教学思路并非不可,但有些地方的处理不够深入,学生对于云彩美的感受和技能(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运用类似于排比的写法、适当运用联想。)训练的强度还显得不够,比如学生中有的把五彩斑斓和前面的单一颜色放在一起说,说五彩斑斓是一种颜色显然是不对的。教学时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弄清五彩斑斓这个词和前面的词是不一样的,它是对前面那么多种颜色出现在天空时的总结。
从本节的教材分析角度谈,我觉得可以这样教:
1先读文章,弄清北大荒秋天的云美在哪里?【颜色】
2 有哪些颜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比如服装的颜色来认识这些颜色,让学生感受到北大荒云彩到底有哪些颜色】
3 你还知道哪些颜色?
4同学们说的这些颜色,有哪些是不能用来形容云彩的?【进行词的分类,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用词要符合实际】
5 这些颜色是同时出现在天空吗?【不是,重点理解“转眼间”这个词,这个词说明云彩的变化是很快的。因为这个词承上启下,上文的流云和下文像仙女在天空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都是有密切联系的。】
6 将这美丽的流云和一碧如洗的天空联系在一起比上眼睛想象,然后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刚才想象后的感受。
此课的这个段落的教学,让我想到在备课时,吃透教材是何等重要的一步。解读教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潜得深,才能明其宗。虽然谁也不可能说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透彻的,但是总有一个比较接近作者写作思路和情感的阶梯,只要我们去找,总是能找到的。在我们的家常课中,有些课例中会出现一些不太容易理解,但往往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在理解上打马虎眼的地方,比如第十册第二课《三亚落日》中的这段话: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这段话围绕第一句“浓浓的热带风情”来写,选择了海天一色、白鸥、椰子树、海滩上的细沙几个具体的景象来展现段落主题。前几个点写得很美,比较容易体会海南岛的热带风情,但最后一句中“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却不太好理解。以往教学中,会把这句话与前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理解,我和学生都处于一种朦胧境界:似乎理解了,但总是觉得有些说不通。把沙子比作面好吗?在这学期的备课中,我注意到了这个以往我不太注意的地方,想通过反复的阅读弄清楚作者的用意。我咨询了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大家似乎都没有重视这句话,觉得作者就是想表达海滩上的沙子也很美,学生能体会到美感就可以了,借助朗读就可以把这段文字教好。有的老师认为这里的处理朦胧一些反而好,没有必要把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弄得太清楚,语文,有些时候朦胧点反而更有诗意。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也准备采取整体入手,以读为主,通过整体情境感受作者笔下美丽的海滩。但二次备课的时候,这个问题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觉得即使学生不能理解的朦胧,我们作为教师——教学的主导人是不能含糊的。作者前面写的都很大气,文字很美,怎么到了写沙子的时候来这么一个比喻?把沙子比作面似乎没有多少美感,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教材这么些年也没有对这句话进行修改,这其中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必须把它弄明白,否则上课的时候我心里一定会像眼睛里掺了一粒沙子般的难受。
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反复读这段话,随着作者的文字置身于海南的沙滩,努力寻找贴近作者的那种感觉。这里的沙子哪一点让作者想去“捏一捏、团一团”?以至于想“揉成韧韧的面”呢?是洁白的颜色吗?显然不是,因为上文用了“金灿灿”这个词;比作面粉有什么好的呢?想着想着,我联想到了家里包饺子,每次都是我揉面,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啊?不如,找点面粉来感觉一下。
端来了一盆面粉,我用手反复地感觉、体会,不知不觉中,我贴近了作者,我的手在反复的摩挲中体会到了从未细心体会过的舒服,那细细的面粉在手中柔柔的,滑滑的,给我一种惬意。作者在这片沙子上走过,用脚感受到的可能就是这种惬意,这种柔滑,海岛的沙滩可能就是这样的美妙吧。正是因为海南岛海滩的沙子非常的细小,细的像面粉一般,所以才引发了作者的联想。我越想越觉得我的解读是正确的,我感觉到了作者这样写的妙处,这沙真好。
课堂上,我在教学这句话的时候向我的学生们提出了我一开始遇到的疑惑:为什么把沙子比作面?学生们的种种猜测都被他们自己否定了,在大家百思不解的时候,我端出了备课时我抓了半天的那盆面粉,让孩子们用手抓一抓,再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抓摩之中,很多孩子恍然大悟:啊,原来海南的沙子是这样的细腻、柔滑,作者的比喻真是精妙,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细节写入文章中是这样的奥妙无穷!
这个细节教学的成功有多大的价值,我说不清楚,但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的学生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他们和作者写作思绪的贴近,对作者表达形式的揣摩都让我感到教学的愉悦。我想,当初如果我放弃对这个细节的钻研,可能我的学生一辈子都感觉不到作者当时感受到的海南细腻得令人神往的沙滩。细节是多么有趣!教师用心揣摩细节后的教学是多么令人感到充实!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