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1

前些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我认为: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

理想的老师是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

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因为有了理想老师的标准,我常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充满激情和诗意,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然而,仅仅充满热情和崇高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认真地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以下明显的特点:一是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二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与科学、完整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我们关注中国德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制度创新的具体理念。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是,教育工作者有一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非教学为基础满精神和智慧的教育教学。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灌输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思维就越单一,视角就越窄,缺乏想象力和信心。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吗?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我想,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我认为这样的教育可以被称为终身受益的教育。事实上,这种教育也在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了精神和智慧,可以给每个孩子深深的精神冲击,发挥难以察觉的作用,可以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个崇高和可行的目标。“老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老师,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有些老师真的教了五年。一个真正教了五年的老师和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有教育意图的人,不要成为一高级教师。这是感觉一。

感受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教师运用现有知识能力教育做出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伙伴”,是“学生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也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学生教师”,学生是“教师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索,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前人在书本上创造的知识,还要学习师生共同探索、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方案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支持,善于运用支持策略,让孩子有更多的探索机会。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要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探索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爱,充满知识,充满热情,值得“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老师。

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和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变和毅力,后进生的病态心理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我们的努力将取得成果。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老师用满满的爱和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在后进生心中绽放,转化后进生就不难了。让我们像春天一样温暖,让后进生不断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我们“迟开的花朵”也像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出芬芳。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过去似乎在睡觉,这本书突然唤醒了我。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息、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老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关注人类命运、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坚韧、坚强、不屈服于挫折的教师。”在讨论这些理想教师的特点时,朱教授不仅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也给了我无形的研究方法指导。

比如他在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当他说我们现在的许多老师都充当了“教育警察”和“刽子手”在我们手中,许多诺贝尔,在我们手中,失去了许多诺贝尔获奖者。只有对学生充满爱,老师才会欣赏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读完他的讨论,想想我对学生的态度,看看我周围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特别是当考试到来时,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了朱先生所说的可怕的角色。读完他的讨论后,我决心改变我的形象。只有真正爱和欣赏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发展,这也是我读完后最深刻的经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充满激情和诗意,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有决心和信心逐渐缩短这段距离。我相信:“理想教育将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教育将开创新世纪中华文明的辉煌!”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3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作者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

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作者是一位学者,同时又是一位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作者具有较强的把握宏观政策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作者以全新的视野对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深入、透彻、理性的研究。《理想》一书的中篇即是作者对教育政策的理性探究。比如:在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分析论题中,作者深入剖析、论证了有关教育政策的许多重大问题:分类指导、公平与效率等,角度独到,见解充分。观点中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一位管理者对教育发展所注入的满腔热情与殷切期望,体现了一位学者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结合苏州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阐释了“科教兴市”的意义,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了较深入、全面的探讨。

作者不仅对宏观性的问题分析的具体、独到,还在大量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提升至宏观层面,进行政策性或决策性考察。比如,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教师观之后,又从政策高度提出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操作性实施构想,这样,前后贯通、相互照应,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这一鲜明特点。

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此外,《理想》一书的文风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为以史见长的学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思辩、玄论之风,文笔自然朴实,既无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谓阐释、推究,又无艰涩难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语句,更无洋腔洋调,读来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观点。而这一点,确实是学术理论界应大力提倡的。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4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

读了本书,发现其有以下特点: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5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而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所以我一直初浅的认为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掌握,这就是一名教师所有的职责。我们的前辈或许只要做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读了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我才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下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出色的。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朱教授心中的理想教师其实就是对现代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其中他谈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有人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的确,一个人所取得的最佳成绩一般是不会超过他理想中的最高层次。如果汗水可以积攒,我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如果信念可以堆积,我们将树起另一座泰山。我想,只要有信念,有汗水,我的教育之梦将会变得五彩缤纷。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我衷心的祝愿我们的老师一生幸福,去享受“教师人生”的快乐,去追寻心中的教育之梦。而我也要通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素质,用实际行动,用我毕生的精力,用我的爱心,从事于我的教育事业,在这片芳草地上播下春的种子,让学生收获属于自己的奶酪,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会学到更多的更有用的东西。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6

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看过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有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教育需要充满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弥漫着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扬地工作。教育需要坚持不懈,需要毫不松懈地追求与探索。”这些句子使我深思自己是否具备理想中的教师标准:我是否是一个怀揣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否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否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否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我是否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然而,我发现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些缺乏信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使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我深刻明白历史赋予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性,因此每位教师都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致力于不断挑战自我,以实现这个目标。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被孩子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执着所感染。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探索学习的宝藏,一起点燃智慧的火花。我为孩子的快乐所快乐,为孩子的烦恼所烦恼,为孩子的幸福所幸福。我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给予我新生;我爱学生,因为学生给予我动力;我更关心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面对新课改的到来,我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教好数学课程?怀着这个困惑,我充满热情地寻找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现在,我经常反省自己,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而不是艰苦的任务。”我恍然大悟。正因为有了这些思考,我的工作和生活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认真是我工作的态度。

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用一个词概括我的工作态度,那就是认真。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这无疑要求我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如何让学生享受教育,并对语文课充满热爱呢?课堂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我一直把这句名师的话铭记在心:“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它指引着我踏实地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营造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在我的课堂上时而安静祥和,时而充满欢乐活力,激烈的男女生竞赛总能让他们忘记下课的时间,即使下了课他们也依然意犹未尽。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变得更加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胆小的同学也敢于站上讲台,胆大的同学则显得像个小老师。每当看到他们会心地笑了,我感到无比欣慰;每当看到他们皱起眉头摇头,我就会陷入沉思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正因为时刻关注着学生,我才能坚持上好每一堂课,也因此我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为学生的活力和成长添砖加瓦,让他们追逐蓝天的梦想。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注重细节。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作为一名认真的教师,应当明白:教育事无小事,每件事都是关乎培养学生成长的;教师工作中也没有小节,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成为楷模。”教师的品质即是教育的全部。我一直以此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力求做到以身作则。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我用着一双认真的眼睛对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尽量洞察微妙之处并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对于他们进步中的闪光点,也善于发现并及时进行鼓励。

三、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多的书,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心灵……我读教育名著,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珂、杜威、陶行知、魏书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我通过利用网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我记得最开始接触到的是人教论坛,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些非常优秀和敬业的老师们。他们和我一样年轻,但已经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的成功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培养真知灼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干。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我领略到了甜蜜的滋味,并不断进行学习。我广泛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从最初只看教案逐渐深入研究论文,这使我成为了一位优秀学习者。接着,我将不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我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行之有效,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方式。然后,我不断总结反思的成果,在总结中不断提炼经验。最后,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正是如此,我才能够逐渐进步。

向孩子学习,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经常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一本书中提到,教师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学历、经验和阅历。我或许无法亲临各地,也不能阅读所有万卷之书,但我将终身致力于不停地学习、探索、思考和写作,使其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习惯。“在讲台上引导学生循循善诱,而留下的唯有藏书之堆。”这就是我对热爱读书和积极进取的真情告白。

如果我们可以把汗水积攒起来,黄河就会变得更长;如果我们可以堆积起信念,我们将能够建起一座新的泰山。在一本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教育家与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在于,教书匠满足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对于我而言,我选择追求卓越。尽管离卓越还有很远的距离,我所做的微不足道,身边也有比我更优秀的人,但我一直坚信只有通过勤奋积累才能取得成功,因为认真的人离成功最近!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7

在这个假期当中,我认真拜读了学校为每位老师下发的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一一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说实话,对于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挺枯燥的,理论性太强,书中提出的是一个目标,一个标准,更是一种高度,但随着读的时间越长,以及多次的反复咀嚼,感觉此书越有味道,我越来越被吸引,对朱老师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也更加认同,对教育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用许嘉璐老师所作的总序当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研究,如果只有理性的驱动,而没有基于对事物深刻认识所生发出来的极大热情,换言之,没有博大的挚爱,是难以创造性地把事情做得更出色的!

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些在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困惑,说实话,我遇到的更多,有些时候我真的在深刻思考,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但也有时我的做法可能是草草了事,本应该采取更多行动,却仅仅存在于念想之中,没有真正解决过,读了此书之后,细细想来,真的有些汗颜和惭愧。

在此书中,朱老师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朱老师本身就是集教师、研究员、官员、家长于一身,所以他阐述的观点十分全面和客观。

在第一章中把“理想的德育”放在了首位,我认为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一名学生哪怕在其他方面都十分出色,十分优秀,但是在品德方面有缺陷,在人格方面不完整,他最终也可能会成为社会隐患,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

现代的社会环境也对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于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在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包容和鼓励,正所谓表扬与批评双管齐下,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

在上学期期末复习期间,有一天下午,我正在给学生讲解习题,我班上,一名叫程煜的学生一直在摆弄自己的钢笔,事后我了解到,这支钢笔是他姑姑从南韩带回来送给她,比较昂贵,比较少见,孩子也很珍惜,可是不知道怎么摔坏了,他就一直在座位上修,不听课,弄得桌子上手上到处是墨水儿。修不上,他也越来越急躁,我发现以后也很生气,因为这个孩子平时都很认真,很乖巧,但是在当天我提醒了他两次:“”看黑板,认真上课”之后,他却置若罔闻,还在那里摆弄,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我就说:“那你到前面来吧,拿着你的钢笔站到黑板前面听!”可是我话音刚落,他情绪却突然爆发,一反常“态“腾”地站了起来,带着哭腔说:“我不去前面!我就站在这里!我就不去!”

看了他的反应,把我气的呀,真是尽了最大努力才压住自己的怒火,脑海当中也转了好几个惩罚他的念头,可是考虑到还有50多个学生等我讲题,我压着火,尽量平静地说:“行,等我讲完这道题,咱俩再说这件事,你就站在那里吧!”其实我心里想的是:等我有空的时候,我一定会好好批评你!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我也是在压着怒火才把题讲完,正准备冲他发火的时候,没想到他却几大步冲到我的面前,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道歉:“老师,我错了!钢笔让同学弄坏了,我上火了,你原谅我吧,我现在就一直站到放学。”然后又向我鞠躬,又向全班同学敬礼道歉,听了他的一番话,我真的很庆幸刚才没有大发雷霆地批评他,给了他和我自己回旋的余地。

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道歉改正,比我去扮演:“警察”的结果要好得多,正如朱老师的书中所写:多一些空间和空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朱老师的这本书中,第一章阐述了“理想的德育”,第二章阐述了“理想的智育”之后,第三章马上介绍了“理想的体育”,在书的第39页,对体育有了完美的解释,书中写道: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让人惊心动魄!体育是智慧的较量,用兵布阵,谁有锦囊妙计?使人琢磨不定!体育是美丽的展示,刚柔兼具,谁能更技高一筹,给人赏心悦目!可见,体育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的进步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而我关注这一章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学校举办篮球赛的督促。在整个篮球赛过程当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进一步学习体育知识,就想看看好的体育是什么样子,一番学习下来,真有点儿茅塞顿开的意思,原来体育与其他各科教育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尤其第第54页第七点所阐述的观点: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要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这种错误作为班主任我也犯了不止一次,有时某个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是犯了其他问题,我就罚他不许上体育课,在班级写作业或背古诗。如今看来,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定要加以改正!

强健的体魄才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体育也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这里,我只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第一章和第三章的一点浅显体会,掩卷思索,我觉得朱老师充满教育智慧,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线,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而言,他的理论对于一线的广大教师更具有实用性、实际性。朱老师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作为一名教师,并不一定需要特别高超的教育手段,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和夯实的业务基础!在善良、民主、宽容、仁爱的土壤中总会生长出灿烂的花朵,我也期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在教育工作中留下一串串精彩的足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