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三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通用3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 篇1

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是我一直有所困惑的事情,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最近我仔细的阅读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深,使我认识到自己平时在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语言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对我的帮助很大。

语言是逻辑的基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多学一种语言思维就复杂一倍。因此语言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顺利地发展。

书上通过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环境材料、领域渗透、日常生活、发展评价七个方面的内容向我们介绍了教师应该如的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由于书上介绍的范围很广,我就专门针对我读了该书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两方面内容,来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书上指出语言教育可细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听说游戏活动则是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目的是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智慧,其次再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教学就是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并让他们学会讲这些故事和儿歌。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语言教育教学理念,幼儿的语言是靠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把自己原有的经验转化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我认为为了快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许多老师应该对正确的开展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以及早期阅读活动花些心思。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就是我这次看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后的一些感想,我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自己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有所提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翻阅了张明红编著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它共分为三大篇,分别是:语言功能篇、语言发生发展篇、语言教育实践篇。最后的语言教育实践篇,我认为与自身的幼教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我进行了重点阅读此篇。本书通篇行文流畅优美,清新明快,富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意义,让人有一饮而尽的渴望和酣畅淋漓的期盼。

在这一书中,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大量阐述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语言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另类思考。阅后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所描绘的语境里。透过文字,我在共鸣的同时进一步感悟着作者的心灵,为之打动。站在教育的圈子里,看整个世界,我们心怀教育者的真诚,担负教育者的责任,世界在我们眼里,缩成了一道风景。为了这美丽的风景,我们才对教育如此痴迷、寄予厚望。

书中阐述了许多理论知识,提升了我的理论学习。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这段时期幼儿的相应语言能力将得到怎样的发展,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掌握语言的关键,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是教育,作为老师必须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注重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使其语言能力在良好语言训练和培养中健康成长。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幼儿生活的各方面与幼儿的语言教育息息相关。贯穿幼儿一切活动都是教育这个理念,因此我们不光着重集体语言教育活动,而应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儿来园、饭前、饭后等分散时间,或者区域活动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和幼儿进行交谈。鼓励幼儿多和小朋友交流,多和家长联系,多带孩子外出郊游,丰富孩子的视野,也就是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基础,此外,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例如:在进餐时,教幼儿说出菜谱的名称,读书时简单说出故事、进区活动说出内容等。教师还应利用师生间交往,有意提供示范,通过动画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通过师生间、小朋友间交往,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在幼儿时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教育是一门陶醉的艺术;教育是一曲激昂的乐章;教育是打开心智之门的金钥匙;教育是塑造灵魂之窍的雕刻刀。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高尚的人在对话,读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完全有此功效,在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去进行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 篇3

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认为孩子应当是健康、活泼、顽皮的,丝毫没有被压迫的瘟头瘟脑。

在这方面,鲁迅的《五猖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讲的是极其平常的一件小事:鲁迅迫不及待地要去离城几十里地的亲戚家,看那里的迎神赛会,父亲却偏偏在即将起篙开船的当口要他背书,而且书背不出不能去。这件事使鲁迅一直铭刻在心,并且写成了文章,最后一句便是“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孩子总是很渴望到最热闹的、很远的、生疏的、非常的地方去,这是天性的好奇心。这就难怪童年时的鲁迅对于到东关去看五猖会认作“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父亲的一句话“给我读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无疑是在小鲁迅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于是,心里不服,却也只能读下去,读下去……好不轻易,终于背下来了,等在一旁的众人露出笑脸,十分地兴奋,可小鲁迅“却没有他们那么兴奋……”留下的,竟是终生难忘的一个“强迫背诵”的记忆。

一个人的童年记忆是十分重要的,难忘的记忆往往会影响他一辈子。然而,作为成人,他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童年记忆,自己却未必了解,而且也不想了解。因为这似乎无足轻重。鲁迅把这段童年记忆写成文章,不也正是从一个侧面强烈地显示出他对儿童读书的某种主张吗?

叫儿子读书、背书,当父亲的当然希望孩子好。这应该没有错。可是,父亲却没有考虑儿子的感受,儿子此时此刻的企盼。于是,一个好的愿望却变成了对孩子终生难忘的伤害。由此反顾当下的儿童阅读,假如显性或稳性地将大力提倡所谓的“课外阅读”,被大人们视作“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措举,依然强行捆绑在“提高考分”、“提高升学率”的战车上,而不是置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之中、愉悦的自由健康阅读的环境之中,仍然可能是一种有损孩子成长发展的伤害。报载有一份“每周阅读统计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督查记录,项目竟有12个之多:阅读时间、阅读内容、读物种类、读书态度、字数统计、美丽词句摘抄、家长评价、每周组内评选、朗读内容摘抄,等等。这就难怪众

多小学生对读书的爱好,就这样消解在名目繁多的“要求”、“规定”之下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