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故事现代诗歌精选2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

石灰吟 1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译文

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雨的故事现代诗歌 2

夏雨

夏季的雨

总是有所偏爱

一个车辙分开

下了这边忘了那边

这边的豆子团棵

那边的还没耩上

让人伤心让人喜

难趁百人意

夏季的雨

总是喜怒无常

一片乌云上来

一阵猛烈一阵温柔

无你三天小旱五天大旱

住几日又成涝成灾

真是爱你想你又怕你

你是个小无赖

夏季的雨

你给了庄稼恩爱

清洗了树的衣裳

也洗亮了蝉的'声带

砸落了空中的灰尘

让大路干净没有尘埃

赶走了浮躁的热气

清新凉爽适宜抒怀

雨的故事现代诗歌 3

人生若雨

倚窗而望

雨没有一丝倦意

仿佛要给这个世界

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礼

草儿被洗去了惆怅

增添了新的活力

树木被洗去了疲惫

一展英姿秀丽

空气变得新鲜淡雅

清新沁人心脾

雨时而急

激昂透出刚毅

似雷厉风行又似豪言壮语

给人以意气风发振奋精神

再现青春魅力

雨时而缓

淅沥情在飘逸

似潇潇洒洒又似绵绵情意

给人给浪漫柔情缠绵蜜意

富含诗情画意

静默观雨

去感受雨的畅快淋漓

品味那种超凡脱俗的境遇

静默观雨

去感知雨的浪漫气息

品酌那种飘柔儒雅的美丽

喜欢雨飘落的日子

心灵会得到超然

淡去了心情的。忧虑

喜欢雨飘落的日子

心灵会得到启迪

人生何尝不是在飘逸

人生若雨

飘飘洒洒灵魂得到洗涤

人生若雨

心胸坦荡情感才不失迷

雨是永恒的话题

情感若还原了本色

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

曹丕(pī)和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俩都很有文学才能,但弟弟曹植的才学更为突出,非常受曹操的宠爱,差点被立为太子,所以哥哥曹丕一直很嫉妒。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在一次宴会上,又听到许多大臣称赞曹植的才华,心里很不高兴。他想起父亲在世时总是夸奖弟弟聪明,便气不打一处来。他皱着眉头,心生一计,决定这回要好好治一治曹植。曹丕当着大家的面,对曹植道:"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现在我要你当众试一试,从你站着的地方跨出七步,在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说到这里,曹丕顿了一顿,随后加重语气,恶狠狠地警告道:"如果诗作不成,嘿嘿嘿,那就要杀你的头!"曹植知道哥哥忌恨自己已久,但没想到骨肉同胞竟会如此心毒手辣。他很镇定地扫了大家一眼,应声道:"遵皇上之命,我就来试一试吧。"然后他离开席位,边走边念:"煮豆燃豆萁(豆秸),豆在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走完,诗也作好啦!曹丕(魏文帝)心里明白,曹植是巧用豆和豆萁的关系,比喻自己和弟弟骨肉相残的狠心,不由得满脸通红,只好将曹植放了。

奇花天上来 5

唐乾德年间,永州(在湖南)来了一位新的知州,叫王伸。他刚到任,就有一个和尚乾康求见。王伸一见,这和尚又老又丑,心里就有点不大高兴,便跟他说有事快讲,自己公务繁多,不能长谈。乾康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本诗集,说:“这是我的作品,请大人指教。”王伸想:长得这么难看,还能写诗,我得试试他。他连翻都没翻,便把诗集放在一旁,说:“你看,外边的积雪刚刚化,你以此为题,作一首诗我听听。”和尚一点也不生气,立刻作了一首,念道:六出奇花已住开,郡城相次见楼台。时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大意是说:六瓣的雪花,早已不下了,城内的楼台房屋又能看得清清楚楚。雪开始化成水,人们不要把它看成泥水,那可是从天上来的奇物呢!实际上这是借机规劝王伸不要把雪花看成泥水。王伸听了,大为惊奇,连忙起立,扶和尚坐到离自己近一点的地方,说:“是呵,是呵,我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

屈原的《怀沙》 6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汨(mì)罗江边,有一个干瘦的男子正在徘徊。他披散着长长的头发,面容忧郁憔悴,一边走一边长吁短叹。这男子引起了江上一个渔夫的注意。渔夫用双手放在嘴边,围成个喇叭,喊道:“喂!您不就是三闾(lǘ)大夫屈原吗?为什么到这里来了?”原来那男子是楚国的爱国志士屈原。“唉,你看看,社会多么混浊,我要保持清白;多少人醉生梦死,我要保持清醒。所以这些人排挤我,将我流放到此。如今强敌在外,朝廷腐败,楚国的出路在哪里呀?”屈原悲痛地说。渔夫劝慰他说:“聪明人应该胸襟开阔,不要想不通,世界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也随波逐流呢?人家都醉醺醺的,您为什么不也喝个痛快呢?”屈原立即看着渔夫,大声说:“那怎么行?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抖衣服上的尘土。高尚的人,怎能让自己美玉一般洁白无瑕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玷污呢!我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葬身鱼腹之中,也绝不让世间的污秽来玷辱我纯洁的品德!”听了屈原这番大义凛然的自白,渔夫摇摇头,划起船桨,悄然离去。屈原伫立江畔,仰天吟道:“滔滔(即“陶陶”,形容气候和暖)孟夏(初夏)兮,草木莽莽(草木茂盛的样子)。伤怀永哀兮,汩(疾行。)徂(往,到。)(gǔcú)南土(楚国的土地。楚国在南方,所以称南土……”这位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这篇《怀沙》绝唱后,就抱起一块石头,跳进了奔流的江中。

急风吹缓箭 7

唐朝初年。三月初三,朝廷举行射箭比赛。皇帝坐在高台上,文武大臣身穿箭服,按官职大小,依次排队入场。比赛场内,远处排列着一排箭靶。箭靶上有的画着老虎,有的画着黑熊。边上一批乐师吹奏乐曲,根据比赛的进程,不断地变换曲调。比赛开始了。五个人一批,一字儿站开,每人取十支箭,一张弓。射中靶子的可领取皇上赏赐的奖品。随着“嘭、嘭……”的拉弓声、“嗖、嗖……”的箭飞声,人群里不时响起一声声喝彩。轮到宋国公萧王禹(yǔ)上场了。这位平时在朝廷上十分威严的御史大夫用尽力气,弓却只拉开一半,手一松,射出的箭晃晃悠悠的,还没飞到靶子前,就掉在地上了。宋国公再搭上一支箭,弓还是拉不足,箭飞了一半就落地了。好不容易,十支箭射完,支支不到靶子,引来一陈笑声。国公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威严扫地。站在边上的弘文馆学士、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强忍着,没笑出声来。一首讽刺诗在心中构成了:“急风吹缓箭,弱手驭(yù)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qíng)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回家以后,欧阳询把这首诗写下来给几个朋友看,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笑宋国公那一副狼狈相。

.咏雪 8

这是东晋时代的事:政治家谢安和侄儿谢朗、侄女谢道蕴在一起,正赶上天降大雪,白茫茫一片,非常壮观。谢安对两个孩子说:“你们看这雪像什么,比喻一下我听听。”谢朗想了想,说道:散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紧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个比喻为空中散盐,一个比喻为风吹柳絮,哪个好呢?谢安认为侄女的好。这是有道理的。把飞雪比作“散盐”,无非是告诉别人雪是白的,而比作“吹絮”,却能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不把雪的比喻停留在表面现象,而进一步挖掘富有诗意的内涵喻,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此,谢道蕴的比喻远胜过谢郎。

生吞活剥 9

唐朝初年,枣强县(今河北)有个县尉叫张怀庆。此人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拿来当自己的作品。诗人李义府有首《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每句前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时的名士张昌龄、郭正一的诗,也被他这样“处理”过,人们讥笑他,送了他两句话: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雨的故事现代诗歌 10

秋雨

今秋的雨颇是烦扰

扰乱人间心事多少

一场一场一遍一遍

尘世就一层一层褪尽铅华

临窗而望的女子啊

她秋水脉脉静看漫天细雨飘零

可曾想那日他檐下抚琴许我有朝一日铺就十里红妆不曾谢幕

风霜无情

只不记年月

让岁月负了疮疤

换了容颜

韶光一去万里

妖娆不在

流年轻弹……

眼眸中凌厉一如既往

雪夜归来的人看她画像旧漾

宣纸微微泛黄

恍然不记是何日诺言何日难说别离

好似一瞬间

青丝尽换成了白发

谁又能留住

往时依依杨柳

何来如今哀思雨雪又纷纷

梦人说梦

梦中之梦

却见她时嫁做他人之妇

可说这是因缘无常

可说这是阴差阳错

只恨命运做作

有心不和相悦之人

她一生期盼的。

红妆十里不过不是他为她而设

秋雨绵绵更加

是谁唱着长恨之歌

咫尺间相思

老天你这算是同情可怜之人?

你看她妆颜未变

你看她笑漾依旧

思念却遥遥无期

北方有佳人 11

汉朝有个艺人李延年,能歌善舞,而且常常唱一些自己创作或改编的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汉武帝很喜欢他,每回宫中设宴,总要把他召来表演。这一天,皇宫里又是轻歌曼舞,丝竹声声。汉武帝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观赏着宫女们翩翩的舞姿。过了一会儿,一个身材修长、相貌英俊的青年出场了,他就是李延年。皇帝微笑地看着他,今天李延年显得比往常更加神采奕奕,白净的脸上透着一层淡淡的红光。李延年向皇上请了安,就飘然起舞,引吭(háng)高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哦?”汉武帝放下酒杯,身子略略前倾,注意地听着。李延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皇帝,继续唱道:“……宁(nìng)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曲歌毕,余音袅袅。汉武帝惊叹道:“啊!世界上难道真有这样的美人吗?”显然,皇帝是被李延年的歌打动了。“禀告皇上,这位绝代佳人就是我的亲妹妹。”李延年看出皇帝的意思,不失时机地说。其实,李延年就是为了引荐妹妹,才作这首歌的。“快,快把她接到宫里来!”汉武帝急切地说。这样,李延年的妹妹就被召进宫去。皇帝一看,果然是一个美丽绝伦的女子,并且同她哥哥一样能歌善舞,心中便非常喜欢,对她倍加宠爱。这女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夫人”。她哥哥作的那首诗后来就叫《李延年歌》,“倾国倾城”也成了一个形容美貌女子的成语

雨的故事现代诗歌 12

读雨

哗啦哗啦

你还没有等我防备

叟一下就坠入我的心里

一开始你还像细针

慢,慢慢

我听清了你

你顺着清浅的屋檐

欢快地哼着我不能解读的天籁

雨, 你呀

真是个性急的人

还没有等我想清

你就这样

竟迫不及待与夜拥抱亲吻

我在以往的岁月里读你

你从无数文人骚客的笔尖里"逃离 "

有人把你化成离别

有人把你带进油纸伞姑娘走过的雨巷

更有人骂你是恶魔

夸你是花针

也许最后你累了

以至于睡我在书里

今夜我还听到你的`啜泣声

我想 现在你睡在大地刚健的肌肤上

一定不会害怕孤独

你听 那田地里不倦歌唱家们

正在激动得鼓掌欢迎

夜里 你也不要害怕

我为你开一盏不灭的灯

独守你那颗易碎的心

行路难·其 13

唐代: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雨的故事现代诗歌 14

坡上的小兰花刚开

一场小雨意外地下了

冷冷地叩心

只得收起刚开的美丽

拨通圣诞老人的电话

快把冬天流浪的雨领回家

今春不需要它

一双泪眼倚在门框

读着叶的日记

没有读到花的故事

问问雨

知道她的名字吗

告诉她

今春

坡上有草

花里有心

雨,冷冷的`雨

任意敲打吧

我不还手

.今日富贵忘我为? 15

百里奚有一天要举行宴会,照例要有歌舞表演。恰好一个弹琴的乐师病倒,少了一个节目,这真急坏了礼仪官。消息传开后,想不到官府里新来的洗衣婆自告奋勇,说她会弹琴唱歌。礼仪官答应让她参加表演。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小官员按次序就座,银亮的酒杯不断举起,舞女的绸带频频飘动,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轮到洗衣婆上场了,她边弹边唱一首《琴歌》:"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了第一句就觉得十分奇怪,听着,听着,他站起来,走向洗衣婆,扶起她,喃喃地说:"夫人……你受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虞国被晋国灭掉,百里奚也不了俘虏。晋献公把女儿嫁到秦国,百里奚和夫人被指定为随嫁的侍臣。百里奚心里很不愿意,中途带了夫人逃走,不料在楚国边境被楚人扣留。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流落楚国,就派人带了五张公羊皮向楚国交换百里奚。楚人得了五张公羊皮,只肯放百里奚一人,这样百里奚和夫人就被迫分开了。分手那天,夫人把门闩劈断当木柴,烧了一只老母鸡让百里奚做路粮。百里奚到了秦国,被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虽然富贵了,并没有忘记夫人,几次三番派人打听,都没有下落。不料今日一场宴会,两人竟得重逢,牵线搭桥的居然是一首《琴歌》。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 16

在通往皇宫的大道上,一辆马车缓缓行进。车上坐着归命侯孙皓,他双眉紧锁,心情郁闷,不时拉开窗帘,遥望车外的田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孙皓,字皓宗,是三国时候吴国孙权的孙子。景帝驾崩之后,他继承皇位为末帝。可是他不会治国,只会享乐,使国家日渐衰败,后来被晋灭亡。孙皓成了亡国之君,在领地上过着臣民的日子。这天,他按照惯例,带着许多珍宝和特产,进宫朝拜晋武帝。他毕恭毕敬地来到晋武帝面前,晋武帝问他:"听说,你们那里的人都爱作《尔汝歌》,你会吗?""我会一点,但不精通。""能否作一首让我见识见识?"孙皓想,从前我和你皆为国君,毗邻相处,而今我寄人篱下,不得不向你称臣,实在可悲啊……想到这里,心里一阵酸楚,但表面上不露痕迹。他强作欢颜,为晋武帝赋诗一首:"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万寿春。"晋武帝一听,喜上眉梢,就叫左右给孙皓斟酒。同时,他细细品味孙皓的诗句,觉得在美好祝愿的背后,隐含着难言的辛酸和哀怨。晋武帝一时动了恻隐之心,趁着酒兴对孙皓说:"这些年也真难为你了,你不必在朝中久留,还是及早回去吧。"孙皓没有料到晋武帝会如此开恩,赶快表示谢意,带着随从离开了皇宫。在回去的路上,他不时拉开窗帘,望着车外广袤的大地,沉浸在悔恨交加之中……

.中国最早的诗 17

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至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望岳 18

唐代:杜甫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儿子放在老师前 19

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被杀,他的部将史思明继续统率叛军。有人送给史思明一篮子樱桃,他一时高兴,作了首《樱桃诗》:樱桃一篮子,半青又半黄。一半寄怀王,一半寄周贽。他拿诗问底下人:“你们看,诗作得怎么样?”有人说道:“诗很好,是不是把后两句改为‘一半寄周贽,一半寄怀王’,那样就押韵了。”史思明听了,一拍桌子:“混帐话!怀王史朝义是我儿子,周贽只是我的老师,岂能把他放在我儿子前边?”

巧遇骆宾王 20

唐代诗人宋之问,夜游杭州灵隐寺,只见月光皎洁,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不觉吟成一句:楼观东海日下一句,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时,旁边一位老僧提醒他:“风景只在口头,何必向远方苦求?”宋之问听了,心中不高兴了。他想:在当今,除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之外,说作诗,也就数我宋之问了,这老僧也居然来指点我?于是,他用有点讥讽的口吻问:“师父难道也会吟诗吗?”老僧手里摸着串珠,微微一点头:“老僧诗虽然不会作,但这句下联,我倒是已经替你想好了。”宋之问暗笑: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这和尚还有什么佳句呢?他便问道:“既然已经有了,那就说说看。”老僧一字一字地说给他: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大吃一惊,竟有这样好的句子!他连忙躬身施礼:“请问师父大名。”老僧迟疑片刻,说出三个字:“骆宾王。”原来,骆宾王曾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以后下落不明。其实,是隐居在灵隐寺,做了高僧。

澄江静如练 21

十九岁的谢朓(tiǎo),长得英俊潇洒,诗写得清丽动人,很受文人雅士的赏识。史官王秀之慧眼识英才,向齐武帝推荐谢朓。武帝一见谢朓才貌出众,心中大喜,就封他做管理文书的官,并让他陪太子读书。可是好景不长,有人谋反篡位,杀了太子,谢朓受到牵连,被调离京都。暮春时节,谢朓依依不舍地告别友人,在黄昏时刻独自走出城门。郊外的旷野,起伏的群山,使他悲伤压抑的心情逐渐好转。他奋力登上一个山顶,只见桔红色的太阳挂在西边的山头上,回头望去,高高低低的宫殿城楼,在金色的落日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一会儿,天边绚丽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织锦缎。山下,澄清的江水静静地安卧在田野上,犹如一匹柔滑光亮的白绢。“真美啊!”谢朓情不自禁地赞叹。接着,他微微摇晃着身体,吟出一首诗来:“……白日丽飞甍(méng),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主要是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过了好几年,梁武帝接位。一天,他读了谢朓这首诗,赞不绝口,尤其是“澄江静如练”这一句,他反复吟诵,就像品味醇厚的香茶,觉得满口有余香。他对大臣们说:“三天不读谢诗,我就觉得口臭啦!”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曾经作诗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千金之剑挂墓地 22

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徐君对宝剑的注意

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原来徐君去世了。”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一个随从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

我心里总会不安的。”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新君王感激地说:“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季札只得把剑挂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怀念。

后来,有人作诗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由此,吴国与徐国的关系更亲密了。

人日思归 23

正月初七那天,陈朝京城金陵(今江苏南京)仍然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满朝的文官武将都来向陈后主朝拜。后主说:“有事报上来,无事就退朝。”一位老臣说:“北朝使者薛道衡去年冬天来访,已经两个月了,皇上还没接见他呢。”后主问:“他是干什么的?”老臣说:“他是隋文帝的宠臣,北方大名鼎鼎的诗人。”后主治国没本事,诗才倒有几分。他一听是诗人,便下旨召见。薛道衡上朝向后主叩拜,后主打量他一下,说:“我们江东人都喜欢诗歌,听说你是诗人,何不献诗一首?”薛道衡不加思索地挥笔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随即高声一念,群臣顿时哄笑起来。“这也算诗吗?”后主恼火地说:“谁讲他是诗人?真是徒有虚名!”薛道衡对众人的无礼并不在意,只是淡淡地一笑,接着又挥毫写下两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写毕再念,众人立即安静下来,后主细细玩味,认为确是好诗,于是客气地款待了他。群臣往日里听惯了陈词滥调,今天都感到耳目一新。原来薛道衡在《人日思归》这首诗中巧妙地利用辞旧迎新在时间上的跨度,又借北雁春归的物候特征,委婉而生动地表达了自己思念祖国的深情和急于北归的心愿。诗句通俗自然,意味深长,给人“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此后,这首诗就传诵开来了。

33三个诗人比高低 24

唐朝的时候,诗和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好作品,很快就会通过歌者的口流传开来。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个人去一家酒楼饮酒听歌。这天,有四个歌女演唱,歌词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作。他们三个人约定:“看她们唱的歌词,是咱们谁写的,自己在墙上划记号下来。”因为这几个人在当时诗坛上都很有名气,也没有人去为他们分出高低,排出名次。所以,看她们唱谁的诗多,就算谁为优。头一个歌女唱了王昌龄的,第二个唱了高适的,第三个又唱了王昌龄的,唯独没有王之涣的诗作出现。这时,王之涣指着第四个,也就是这些人中最有风韵的一个歌女说:“她要是不唱我的诗,我就甘拜下风,并且一辈子也不赴宴饮酒了。”话音刚落,就听这歌女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少风不度玉门关。这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出塞》。他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王之涣对自己的作品是多么自信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