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11则)

了解历史人物的意义之一:当代教育的弊病已然凸显,培育出了一个个的极端自私自利、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玩世不恭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把义务和责任践踏于脚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俞伯牙——高山流水传颂千古的友谊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

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警世通言》。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遂以讹传讹了。笔者久居汉阳,瑞、俞二字读音难辨,乡人口音重,读时音调还会尖声上扬,很有特点,所以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当时会听走音。至于“名瑞,字伯牙”也者,当为“小说家言”。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

秦灵公——出击魏国

秦灵公(?—公元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嬴姓,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庶长鼌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自杀。由于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灵公继位。秦灵公元年(公元前424年),秦灵公之子秦献公出生  。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  秦灵公六年(公元前419年),魏国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筑城,秦国派兵进攻,两军在少梁交战两年。 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魏军击败秦军,再次在少梁筑城。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军西进[。同年,初次在国内为河伯娶妻。秦灵公十年(公元前415年),派兵修补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在籍姑(今陕西省韩城市北)筑城。同年,秦灵公去世,葬于丘里悼公西,其子秦献公没有能够继位。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秦简公回国继位,秦献公被迫流亡至魏国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秦共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共公元年(公元前608年),晋国赵穿进攻秦国的盟国崇国。秦共公二年(公元前607年),秦共公为报复晋国入侵其盟国崇国,派兵包围晋国的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同年夏天,晋成公派赵穿率军救援。秦共公三年(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继位。

秦武公——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

秦武公是秦宪公(秦宁公)的长子,母为鲁姬子,后被立为太子。秦武公的父亲秦宪公生有三子:长子即秦武公;次子秦德公,秦武公同母鲁姬子;三子秦出子。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十二年),秦宪公去世,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国君。公元前698年(秦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谋派人暗杀秦出子,又拥立秦武公为国君。公元前678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的平阳。秦武公开了用活人殉葬的先例,他死后用了六十六个活人陪葬。秦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白,在秦武公死后未能继位,受封于平阳,秦武公的弟弟秦德公继位。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秦公伯——秦国第3位国君

秦公伯:秦侯之子。嬴姓,其名失考。在位3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在位。前任:秦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在位)继任:秦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

魏襄王——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魏襄王二年(公元前317年),齐军在关津打败魏军。魏襄王五年(公元前314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国的曲沃,并在案门赶跑犀首(公孙衍)。魏襄王六年(公元前313年),秦派人来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魏军进攻齐国。与秦国一起征讨燕国。魏襄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军进攻卫国,攻下两座城。卫国国君非常忧虑。魏襄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张仪、魏章相魏。魏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8年),魏襄王与秦武王赢荡在应城相会。魏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7年),魏太子到秦国朝拜。秦国来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就撤兵了。魏襄王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国把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国。魏襄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军攻下魏国城池。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秦国把城池还给魏国。魏襄王十八年(公元前301年),魏国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秦国归还魏国地,与魏讲和。同年,魏襄王去世,太子遬即位,是为魏昭王。

赵成侯——在邢地建檀台

赵成侯,嬴姓,赵氏,名种,是赵敬侯之子。赵敬侯十二年(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种即位,是为赵成侯。  赵成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公子赵胜因与赵成侯争夺君位,而发动叛乱。赵成侯三年(公元前372年),赵成侯任用大臣太戊午(亦作太成午 )担任国相。同年,赵成侯派兵攻打卫国,夺取卫国七十三座乡邑。同年,魏国军队在蔺地(一作北蔺)打败赵国军队。  赵成侯四年(公元前371年),赵军与秦国军队在高安交战,赵军击败秦军。赵成侯五年(公元前370年),赵军攻打齐国,直至鄄地。同年,魏军在怀地击败赵军。同年,赵军攻打郑国,打败郑军后,将所占领的土地送给韩国,韩国则将长子地方送给赵国  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赵成侯派兵攻打魏国,赵军在狝泽打败魏军,包围魏惠王。赵成侯七年(公元前368年),赵成侯派兵侵略齐国,占领齐国长城。  同年,联合韩国一起攻打周朝。赵成侯八年(公元前367年),联合韩国一起将周朝一分为二。赵成侯九年(公元前366年),与齐军在阿下交战。[14]  赵成侯十年(公元前365年),攻打卫国,夺取卫国的甄城。赵成侯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国攻打魏国,赵成侯派兵到石阿援救魏国。赵成侯十二年(公元前363年),秦国攻打魏国的少梁城,赵成侯再度派兵援救魏国。赵成侯十三年(公元前362年),魏军在浍地击败赵、韩联军  ,占领皮牢。同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在上党会面。赵成侯十四年(公元前361年),联合韩国一道攻打秦国。赵成侯十五年(公元前360年),帮助魏国攻打齐国。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魏简子——魏氏第六代领袖魏取,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六代领袖。姬姓,魏氏,名取、谥号简。魏献子魏舒之子(《史记·卷044·魏世家》称魏襄子魏曼多是魏献子之子)。史称魏简子。魏取死后,儿子襄子魏曼多继位。 

赵献子——战国时期赵国的领袖赵襄子认为自己得到了嫡兄赵伯鲁的嗣位违反宗法,希望把继承权还归赵伯鲁一系,乃立赵浣为储。浣即位后,都城在中牟(今河南鹤壁),代郡(今河北蔚县)的赵桓子驱逐赵献侯,在代自立为君。一年后,赵桓子卒,国人杀桓子之子,赵浣重新即位。死后谥为赵献子,尔后其子赵烈侯称侯,追谥其父为赵献侯。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赵代王嘉——战国时期赵国最后的君主

赵代王嘉 赵悼襄王子。悼襄王宠爱赵王迁之母,遂废嫡子而立迁。前229年,秦兵破赵,掳赵王迁,赵国贵族与嘉逃至代,立嘉为王。前222年,秦军破代,遂灭赵以为郡。秦王政十九年(赵王迁八年,前228年)李牧死后的第二年,秦将王翦率大军破赵,杀赵葱,颜聚逃走,长驱直入,破赵都。俘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陵。赵公子嘉率其宗族几百人逃到赵的代郡(今蔚县西南),大臣共立赵嘉为代王(一说是秦始皇任命,因为暂时不想灭赵)。代王嘉联合燕王喜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太子丹统领,败于易水,燕王逃往辽东,代王嘉劝燕王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秦军暂缓攻势。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3年)王贲攻辽东,掳燕王喜,燕国灭亡,王贲转攻代郡,掳代王嘉,赵彻底灭亡。秦使赵嘉之子赵公辅主西戎,西戎怀之号曰赵王,世居陇西天水西县,开天水赵氏一脉祖。

赵嘉——迁都中牟

赵桓子赵嘉是赵襄子的幼弟。襄子因嗣位为长兄伯鲁所让,所以不肯立自己的儿子,决心传给伯鲁的儿子,后伯鲁长子早死,故传位给伯鲁的孙子赵浣。是为献侯。赵嘉不服,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前424年)。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赵桓子都代逐赵献子自立,在位一年而卒,死后国人认为桓子之立非襄子赵毋恤本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赵浣,史称赵献侯。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11则)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