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

知识经济的两条规律,第一条叫首创成本与最终效应的极不对称,第二条是知识的质远比知识的量更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②地势高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③天气状况:降水多的地区,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④白昼长短: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⑤季节: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⑥坡向: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3.时间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①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②计算步骤:

定地方时:确定已知经线的地方时,如昼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18时)的地方时。

定方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定时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定数值: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2)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计算方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需确定时区数(已知经度/15°=n+余数。余数<7.5°,n为时区数;余数>7.5°,n+1为时区数)或中央经线(时区数×15°)。

(3)涉及航行时间的计算到达地的时间=出发地的时间±两地时差+途经时间(航行时间);或:到达地时间=出发时到达地时间+途经时间。

4.日期变更的判断

(1)经线展开图

(2)极地投影图

(3)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地方时/24时, 新的一天所跨的经度=180°经线的地方时数×15°。

(4)两条日期分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5.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

(1)特点:

①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始终平分赤道,并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②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③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④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⑤晨昏圈在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8:00。

②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说明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说明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③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一般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④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即近大远小(离太阳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注意:“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差为“同减异加”。若“两点”在同一个半球(南北半球),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不在同一半球(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若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此时日影最短(影子朝向正南或正北),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长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③计算最小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最小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最小楼间距较大。关键是计算当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当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7.昼夜长短的判断及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15°。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之和是24小时。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极夜区除外);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昼极夜区除外)。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为0;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最大可达24小时。

(3)极昼极夜的相关规律

①极圈内极昼极夜天数比较:

北极圈内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圈内的极昼天数,极夜天数少于南极圈内的极夜天数。这是由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引起的。

②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

③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是太阳直射纬度的2倍。

④出现极昼时,一天内极点的太阳高度不变(等于太阳直射纬度)。


地理二轮复习地球运动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