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员工培训工作总结(精选3篇)
20xx年7月8日,地理学科基地的成员又一次聚到11中学求真楼的五楼大会议厅,共同参加第一次沈阳市地理学科的培训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有11中学校长潘晓宏、教学校长周丹、科研主任陈辉、地理组8位教师及22位学员。这次培训主要内容是请沈阳市教研室主任,地理教研员张彩霞老师为学员作报告。为了在假期学员们也能有所收获,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阳老师携地理组教师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高老师走了多家书店,翻阅了大量的网站,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为学员寻找优秀的学习资源,最终确定备选书目。通过调查学员、统计整理及多方购买,今天我们如愿的把材料放到学员的手中,看到学员们满意的笑脸,地理组人感到十分欣慰。您现在阅览的是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上午9点30分,高阳班主任准时开始培训活动,高老师简单的介绍和说明后,张彩霞主任为学员作了题为《走向基于“教师立场”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讲座。张老师针对新课改的实施情况从
①地理教师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②地理教师应共同研究的问题,
③地理专业发展----个人规划设计等三个大方面深入浅出地作了具体分析。张老师的讲座在我们今后的地理培训工作的规划给予一定的借鉴,同时,年轻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张老师为他们指引了工作方向。虽然学员们昨天刚进行启动仪式,但是在今天他们依然按时报道,并且参加培训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报告中还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交流,看得出学员们对培训工作的十分重视。
11点30分左右,高老师总结性发言后,本次培训圆满地结束。会后,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次培训工作的完成与领导的支持,地理组人的努力,学员的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对每一位参与的人说声“谢谢”良好的开始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继续工作,把培训工作一次次圆满完成。
我在从事白酒行业工作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现任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主要负责系列酒的勾兑、质量管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工艺管理、技术创新以及标准化管理等工作。我时刻注重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2x年以来先后考取白酒评委,国家白酒评委,全国高级评酒师。主持的包装设计获得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己酸菌种的优变试验与研究等三项获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8度贡品琅琊台酒及苹果醋饮料的研究与开发获×科技进步三等奖。2x—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科技先进工作者,连续五年被授予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现将任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刻苦钻研勾兑技术,不断提高品评勾兑水平。
勾兑是白酒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它对于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入手,认真积累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产品勾兑水平,在勾兑工作上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1、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全国白酒技术研讨会及评酒学习班,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广泛与专家及同行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使自己的品评勾兑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发表了等多篇论文。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深入车间、班组及酒库进行实践,具备了较高的品评勾兑技术。
2、强化勾兑技术,不断改进勾兑工艺。几年来,为确保成品酒的质量,提高琅琊台酒的优级品率,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中,优选琅琊台最佳配方,使研制开发的系列琅琊台酒先后被评为市优、省优、部优产品,连续多年被×人民政府授予“青岛名牌”称号,被评为山东名牌、十大品牌之一,并被推荐为中国名牌评审,05年获全国优秀产品奖。
3、成功的将色谱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勾兑相结合,从设计产品的骨架成分入手,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精心确定酒中各种微量成份的比例关系,使产品勾兑方案更精密,更准确,产品质量更稳定。自20xx年以来,连续五年被一轻厅评为优秀产品,省质量监督检验所推荐产品。
二、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产品的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我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职能,从提高质检队伍的业务素质入手,不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健全质量检测体系。
1、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提高质检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是注重人才的选择;二是加强质检队伍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质检人员培训班,使质检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完善质检手段,改进检测方法,不断加强检测工作的.硬件建设。整合公司分散的技术力量,将质检处、白酒、果酒、生化研究所集中到技术中心办公楼,使资源、设备、知识互补共享,购置了原子吸收等检测试验设备,改善了研发实验条件,增强了公司的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
3、进一步健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深入贯彻iso9001,iso14000质量环境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主持建立了以公司、车间(科室)、班组“三位一体”的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使公司的质量检测工作日趋完美。
三、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基础酒质量。
自任职以来,我不断制订和完善了各项工艺及操作规程,为组织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科学制订生产工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先进设备及生产方法的应用,使原有生产工艺已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后主持制订了《低度白酒生产工艺》等工艺技术文件,为及时组织指导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粮酒生产窖池夏季掉排是酒类生产厂家公认的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提出了特曲酒夏季压排的工艺改革措施,杜绝了夏季掉排现象。不但窖泥老化程度大大降低,而且窖池换泥频率由/年降为/3年,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4x万元。为提高基础酒的质量,我深入粮食酒车间班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总结制定了量质摘酒操作标准,并指导班组分级摘酒,然后再经公司评酒员品评后分级贮存,基础酒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加快新产品研制开发步伐,丰富琅琊台系列酒品种。
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开发研制新产品。我带领研究所人员,积极研制开发不同风味的琅琊台系列白酒及果酒,既丰富了琅琊台酒系列,又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2x年研制开发28度琅琊台酒获得×科技进步奖。2x年研制的26度琅琊台酒获×科技星火奖,20xx年琅琊台白酒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白酒质量优秀产品”称号,为企业开拓扩大市场,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根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开发了苹果酒、苹果醋等几十个产品。研制开发的苹果醋饮料20xx年获及×科技进步奖,同年获优秀新产品奖。开发的衣康酸二甲酯在获轻工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同时,被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衣康酸酐、缓蚀阻垢剂被×科技局评为高新技术产品。
五、抓好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多年从事技术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搞好技术的改革创新,特别是走高科技路线,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任职以来,一直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主动承担科技攻关责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根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高科技生物化工产品衣康酸的生产基础上,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了衣康酸二丁酯和衣康酸二辛酯,已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在缓蚀阻垢剂的开发研究上,一是对其进行复配,提高阻垢率1—百分点,每吨可降低成本500—100,二是开发缓蚀阻垢剂的配套产品清洗预膜剂,该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2x万元,为企业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又多一竞争力。
2、开展白酒净化介质的再生实验。
粮酒净化介质不仅使用寿命较短,且有较强的吸附性,使粮酒的部分香味成份被吸附掉。我通过净化介质的再生试验,研究开发了净化与过滤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处理量由180吨增加到30吨,吨酒处理成本由1/吨降至8。/吨,其寿命延长提高了80以上,并且将老化介质所吸附的香味成份提取应用到低档白酒中,使低档白酒香味增强,勾兑成本从14/吨降至96。/吨,年为企业节约4x万元。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3、针对老窖泥易老化的现象,推广应用了己酸菌液养护窖池的办法,在菌种的选择、配方的调整、培养等过程进行了多次的试验改进,有效防止了窖泥的退化。
4、推广使用酯化液生产大曲酒。
充分利用尾水、黄水的优异成分酯化生成浓香型的主体香气成分,来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酯化液时改进配方,提高酯化温度,延长酯化时间,并调整了酯化液的使用量,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
5、积极研究新工艺、新技术。
在对日本烧酒生产工艺及菌种不了解的情况下,仅靠日本样品酒的口感品尝,对其生产、蒸馏方式及菌种的培养优选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现生产工艺基本确定,准备批量生产。
六、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了公司的标准化水平。
从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入手,制定了《果酒、果醋》、《超低度琅琊台白酒》、《衣康酸系列产品》等十几个企业标准,并建立了产品标准三级审查制度。
同时根据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内审计划,组织评审,及时修改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了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了质量、环境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20xx年琅琊台集团公司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为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试点单位。目前正带领公司积极创建国家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
七、积极投身学术研究。
从探讨研究的角度出发,积极撰写技术论文,以供同行参考,共同提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目的。近两年来共有四篇论文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我非常热爱白酒事业,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学无止境”,在以后的工作中仍将坚持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理论与实践结合,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并希望得到各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x年是我区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加大力度,提高深化的一年,也是为“十五”期间加速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打好基础的一年。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得力
按照国家经贸委x年培训工作要点的精神,我委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召开全区培训工作会议,制定了《x年全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要点》,对全区企业管理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精心组织、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全面推开的原则。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同时将培训任务列入自治区经济责任考核目标。组织了调查指导小组赴各盟市、各大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在国家经贸委和自治区党委等的领导下,在全区培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x年的培训任务,从而使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为“十五”期间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双基”培训积极有序的开展
“双基”培训是列为我区x年全区企业管理培训的重点,要求各盟市、企业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一是我委组织18户大企业参加国家贸委举办的“双基”培训班。二是组织12个盟市和20户自主培培训企业的教师参加全国“双基”师资培训班。三是组织了在北京经管院举办的经贸委系统主任处长“双基”培训班。四是举办了全区重点企业领导人员“双基”培训班。以上这些举措为全区开展“双基”培训起到典型示范、培育师资、重点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作用。全区十二个盟市和各大中型企业都积极开展了“双基”培训,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盟等盟市与区外先进地区协作对口培训,学习先进,加强交流,促进合作,提高了培训效果,办出了特色。x年全区“双基”培训人数达15003人次,其中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980l人次;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3594人次;
三、工商管理培训进一步提升
在“九五”工商管理培训的基础上,x年把重点放在规范和提升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企业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调整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式,加大更新知识结构,改变能力指向,全面提高素质。二是突出抓了自治区4l户重点企业领导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41户重点企业是自治区了业经济的支柱,办好41户重点企业领导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是经贸委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集中力量,精心组织,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并进行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讨。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内蒙古仕奇集团、伊利集团公司科学管理培训案例,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出版,引起了企业界强烈的反响和震动。以此为龙头,全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数达1563人,起到促进我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效果。三是大力开展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商管理培训。我区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集中度较低,组织好中小企业的培训在自治区是非常困难。我们制定了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分给负责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盟市、行业及中间组织的作用,采取了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积极组织了全区各类中小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全年共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605人、使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在“十五”开头之年有了良好开端。四是进一步拓展了工商管理培训的办学形式、管理模式,采取扩大培训领域,增设电视教学、函授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制定了工商管埋培训统考制度,使更多的参训者从中受益。
四、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促进了企业培训创新
企业自主培训是新时期培训的方向。经过“九五”期间建立的我区企业自主培训机制,逐步走出符合我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培训的路子,不断总结吸收国内外企业自主培训的先进经验和自我完善的经验,积极推进isol0015国际标准,不断建立自主培训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了大企业在培训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幅射性,大力开展了以工商管理培训为龙头和以“双基”培训为重点的各种类型的培训,涌现出了如包钢集团、电力集累团、森工集团、烟草集团、平庄煤炭集团、伊利集团等一批自主培训的典型企业。x年全区20户自主培训企业参训的经营管理人员达11600人,其中参加工商管理培训的有1650人,参加“双基”培训的有8008人,参加适应性短期培训的有1942人。同时有的培训班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查,结合实际撰写出很有价值的论文1000余篇,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培养了人才和堤供了智力支持。
五、经贸委系统公务人员培训不断加强
x年进一步加大了经贸委系统公务人员培训的力度。年初举办了“经贸委公务人员‘双基’培训班”。为使各盟市经贸委主任和我委处长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在北京经管院举办了全区经贸委系统主任处长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共199人。
11月组织了经贸委系统主任处长赴沪港澳培训团。这些培训项目使学员学到了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取得了很大成效。
六、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的协作,不断扩大mba和二学位教育
x年培训班进一步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了协作,不断拓展了合作领域,一是完成了x年南开大学mba硕士学位的录取工作和组织教学工作。二是组织申报内蒙古大学mba硕士学位点资格,并经国家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组评估,获得了批准。三是组织了x年内蒙古大学mba硕士学位报考工作,报考人数达200多人。四是委托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了第二学位专升本在职教育。五是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诊断和整编了仕奇集团、伊利集团的管理案例。
七、加强培训质量监管、提高培训效果
为做好工商管理培训、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工商管理培训质量,制定了《对承担全区工商管理培训任务院校(中心)资格评估审定细则》,并于下半年对内募古财经学院(国家经贸委内蒙古培训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包钢职工大学(职教中心)、包钢党校等院校(中心)进行了教学质量及资格评审,促进了培训基地建设。
x年全区企业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人数达73341人次,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