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络传销总结(精选3篇)
为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人民群众反诈骗能力,推进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普及,20__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电信日活动于9月7日在合肥举行。
在电信日主题论坛上,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副总经理韩露代表中国移动作了题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移动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深入开展,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诈骗特点,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从五大举措深入推进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正本清源,严控电话卡风险
针对不法分子雇人开卡、卖卡用于诈骗的问题,中国移动建立了覆盖全国31省份的不良信用用户集中管控体系,对不良信用用户办卡进行限制。截至目前已经入库10万余个证件,累计开户查询量35亿次、限制风险入网38万次。落实工信部工作要求,中国移动建立了二次实人认证机制,对睡眠卡、频繁换机、反复开销等高风险卡开展常态化认证清理;同时基于全国反诈大数据平台,从入网行为、通话行为、漫游地等维度,快速监控处置涉诈号码。
强化协作,联动打击网络诈骗
针对当前犯罪手段以“互联网诈骗为主”的情况,中国移动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通信数据中智能识别诈骗微信号、QQ号,与互联网公司联动处置,累计处置109万个。对诈骗网站开展快速“一键封堵”,对访问用户及时开展联动预警,累计封堵诈骗网址351万个,对876万潜在受害用户进行预警。
聚焦热点,自主创新技术反制
针对GoIP、猫池等黑产设备诈骗问题,中国移动部署开展“打猫”行动,从“打卡”和“打设备”两方面开展模型研判,自主研发GoIP监测预警平台(俗称“打猫杀手”)。基于全网的话务数据、信令数据、流量数据、IP地址池等,针对不同的作案设备,部署了“机卡一体”“机卡分离”“简易组网GoIP”“网络嗅探”等四大类监控模型,识别发现高危号卡和设备,输出涉诈号码、活动基站、活动时间、访问记录等线索,推送公安机关开展快速识别、精准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已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缴获诈骗窝点作案设备5000余台,捣毁境内诈骗窝点13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0人,极大压缩了不法分子的.作案空间,极大打击了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
贴心防护,创新防诈骗安全服务
针对各种不同的诈骗场景和用户群体,中国移动也创新推出了多种贴心的安全防护服务,服务不同客户的安全需求,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墙”。例如高频防骚扰诈骗服务,采用云端拦截技术,无需用户安装任何APP,开通后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设置拦截特定号段,并具备AI机器人智能接听电话功能,实现对骚扰诈骗电话的精准防范,该功能目前已服务近1.2亿用户,赢得广大用户的广泛好评。例如亲情彩印服务主要的保护对象为老人和孩子,当这类群体收到疑似诈骗电话或境外风险来电时,系统将同时通知机主及其他家庭成员注意防范诈骗风险,起到双重保护的效果,该功能目前已服务500万用户。另外还推出了反诈名片、国际来话提醒等服务,目前已覆盖中国移动全网用户。
大力宣传,推动反诈宣传和网格运营融合
中国移动依托全集团的基层网格优势,从去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安心”行动,印发《防诈骗宣传手册》等宣传素材,基层网格人员积极联合当地民警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已经联合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3万余次,覆盖人群1000余万人次,积极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如安徽移动专门进老年人大学开展反诈宣传,提升老年群体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此外还有其他省公司也分别联合本地公安机关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
据了解,在安徽,中国移动创新技术手段,采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了“磐石(线索抓取)”“千里眼(窝点定位)”“嗅探犬(受骗预警)”多个反诈系统,构建全方位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统能力。“防范通讯诈骗模型能力”“简易组网GoIP识别规则”在全集团推广共享。此外,与公安部门建立“线索共享、技术共讨,上下联动,主动出击”工作模式。安徽移动“打猫”与反诈工作取得佳绩,两项工作成效在全国93家运营商均排名前十。
根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五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市开展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方案》(黑齐工商发【20xx】164号)的要求,建华分局以“净化网络、打击头目、摧毁组织、教育群众”为目标、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布置,有效地遏制了传销及网络传销活动的蔓延势头,营造了辖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现将我局开展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工作及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周密部署。自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局进一步强化了对打击网络传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组织机构,研究制订了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多次例会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分工,落实了各级责任。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了汇报,加强了与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了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在专项执法行动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贯彻执行《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大力开展警示宣传工作,披露传销活动的表现形式、特点、危害和动向,深入揭示传销的欺骗本质,提高群众识别传销和防骗能力,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发现传销违法行为,积极举报。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对社区、乡村、校园、宾馆和城乡结合部,出租屋集中地区、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打击传销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齐齐哈尔大学和医学院进行打击传销主题宣传讲座,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活动,加强学生及广大群众对传销的认识,明确传销的危害性,使群众自觉抵制传销。发放宣传单500份,张贴宣传画100份,开展专题讲座3次,建立无传销社区3个,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车辆26台次,教育、遣散传销参与人员65人次,取缔传销活动场所1个,巡查互联网网站20余个,实地检查经营者30户次,检查传销易发多发区域3处。
(三)突出重点,狠打严防,精确打击。为了深入抓好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我们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长效机制建设。我局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组织指挥机构,积极与区委、区政府联系,建立了打击传销联席会制度,健全防控传销责任体系,签订多层级责任书,并与其它目标责任制相结合,将责任落实到边到点,增强各部门及执法人员的打传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我局进一步开展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着重对宾馆、旅店、城乡结合部、出租房等容易为传销活动提供场所的重点部位和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实施布控,经常开展地毯式清查,一经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从严查处,立即取缔,同时加大互联网上巡查频次,重点是对含有资本运作等内容的网站的检查,与各部门加强协作和联系,集聚执法合力,一旦发现有涉嫌传销的苗头联手出击,增强打防效果。我局通过采取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等措施,使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当前打击网络传销工作中存在问题
当前在打击网络传销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亟待提高,互联网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网络传销隐蔽性强,一般很难发现;
三是执法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四是执法资金需要加大投入,执法设备需要进一步配备。
9月6日-9日,在新邵县酿溪镇蓝天大酒店,来自新邵县的100名高素质农民参加了由新邵县农业农村局主办,湖南智农学堂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直播带货”示范培训班。新邵县政协副主席刘慎,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金叶琳,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主任金盛,湖南智农学堂董事长、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刘英出席开班仪式与结业仪式。此次培训班的主要是以“直播带货理论+实操实训”为主,主要培训内容是:农产品电商发展新趋势与直播带货、网上开店、短视频拍摄与剪辑等实用电商技能。培训要求每位学员在4天集中培训阶段均须达到“三会一开”的目标——“会开网店、会短视频拍摄、会微营销、成功开启一次网络直播。”
新邵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新邵县农业农村局第一次开办高素质农民“直播带货”示范培训班,新邵县农业农村局特别重视,特别聘请了省级优秀培训机构湖南智农学堂和他们优秀的师资团队来给大家传经送宝,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勤力苦炼,学好学会学精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方面知识和技能,用于今后的营销推广中,将新邵的好山好水好产品推出去,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成为新邵鲜亮的名片,为家乡振兴、产业振兴和全县乡村振兴的助力。
培训期间,培训班人均拍摄制作短视频2条、网上开店并成功上传5款产品、现场开通直播带货2场,第一次上机直播带货成交过千元。学员们表示这样全面系统的培训非常好,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开播、开店和拍摄剪辑短视频,且马上可以用到实际的农副产品销售中,对销售帮助非常大,很多原来参加过其他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培训的学员表示,这次的培训不同以往,更系统全面,不仅教实操,还教短视频和直播的运营技巧,这是我们目前最稀缺也是最希望学到的,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参加此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