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创新思路举措,建立规范机制。经过深入研究形成“7+6”工作思路,以7项举措联合6项配备,进一步规范基层党支部建设。制定出台了《靖远县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又分项制定了《靖远县深化农村“三链”建设方案》和《靖远县党员先锋指数星级分类争创活动方案》,构建出党支部建设与农村建设、党员建设相结合的“1+2”推进体系,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坚持化繁为简,推行“一手册一记录一规范一清单一办法”工作模式,建立了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要求和评价标准。在全省率先建成集综合协调、视频会议、实时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党建智慧云平台,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建立“党员活动日”长效机制,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工作。实施村级阵地“整洁工程”,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国旗、党旗、党徽、党建文化墙、党群服务中心和为人民服务标识等六项配备,强化党性引导。其中,党员活动室必须统一布置标准,营造鲜明政治氛围。
强化政治担当,推动责任落实。层层分解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问题导向,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围绕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全面推行情景教学,手把手教党支部书记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位,推动党支部运行规范化。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包抓制度。每位组工干部坚持“督查指导下沉一级、工作对接上升一级”的理念,联系包抓2-3个乡镇、1-2个县直党(工)委,每月下基层蹲点调研不少于1周,通过随机抽查、列席党员活动日、日常业务培训等方式进行指导,及时与各党(工)委书记通报对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创新建立“四查四问”督导考评机制,即定期自查问缺、随机抽查问实、季度巡查问效、年度考查问责,将平时考核、季度考评、年终考核相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固本强基,筑牢战斗堡垒。选拔3名县直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从乡镇扶贫干部中择优选拔18人任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强村党支部队伍建设,按照1:1比例建立村级干部后备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857名。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9个、“三弱”村108个,选派83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强化基层战斗堡垒。引进专家院士1名,建立靖远县农技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人才登记入册2.4万名;选派31名农技人员赴外地学习取经,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5300多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抓实阵地建设,严把党员入口关。近年来,整合资金1431.9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2个,维修改造10个,新发展党员310名。此外,还注意加强经费保障,将20xx年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提高至4.5万元、12万元。
突出特色引领,搭建服务平台。坚持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深化拓展“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农村“三链”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4+”模式。通过“单独组建、社社联建、企社联建、村社联建”等方式,在产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建立基层党支部390个,在产业链上发展党员650名,培养致富能手1500多名,结成帮扶对子4880个,通过产业链党组织发展瓜菜8.3万亩、优质林果1.34万亩、中药材5.38万亩。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党员先锋指数星级分类争创活动。设置3个“共性星”,区分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区域;设置2个“个性星”,通过对标评星,评先树优,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中的模范先锋作用。认真落实“四个走遍”工作机制,尤其是在乡村干部中开展“四必访四必到”活动,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整合优化资源,汇聚脱贫攻坚力量。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推动党员群众合伙创业为目标,开展党群创业互助活动。从多个渠道整合党群创业互助资金3246.96万元,探索建立了“乡村自行衔接+龙头企业兜底”经营模式。70%的农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有24个。发挥村党支部在“三变”改革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6.82万亩,带动农户入股经营主体196万元,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岗位677个,发放各类分红463.9万元,发放劳务760.4万元,带动贫困户520户,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申报县级经济项目1个,争取人才项目资金60万元,建立了靖远县现代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实训基地,培训了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80人,带动1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
回望刚刚过去的20xx年,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前行的道路清晰、脚下的步履扎实,发展的鼓点催人奋进。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统领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市、区工作部署,深推“东进战略攻坚年”和“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全力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和建设高水平“城市新客厅”,辖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健康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20xx年,我们见证了龙城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发生:
这一年,龙城街道在全区率先实现辖区所有花园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党的执政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这一年,市容环境品质“龙城样板”获全市推广。在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先后7个月及全年环境卫生指数排名均获第一,为全市环境卫生提升交出了优秀“成绩单”,被市城管局赋予深圳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龙城样板”,成为党建引领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新典范;
这一年,龙城街道嶂背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政府建设创新高。街道11个社区均通过了省、市、区法治创建小组的检查验收;
这一年,《龙城街道年鉴·20xx》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专业年鉴二等奖,成为深圳市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乡镇街道类别年鉴,文明创建再攀新高度;
这一年,龙城街道经济发展平稳,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区第一;
这一年,龙城街道智慧食安“一心三网”监管模式获上级高度肯定,并获“南都民生微实事十大金奖”;
这一年,龙城街道从众多街道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20xx深圳十大幸福街道”之一;
这一年,龙城街道东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成绩斐然,圆满完成东进攻坚区里下达重大项目每月量化考核任务……
敢做事、能做事、善成事;做龙头、做表率;创新中求实招,落实中求创新,是龙城发展的成功经验。
抓党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xx年,龙城街道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干部队伍作风持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20xx年,龙城街道成立71个花园小区党组织,全区率先实现105个花园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探索出“一核多元”花园小区治理新模式,其经验做法被广东省委《每日汇报》刊发,龙岗区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并在全区推广。在全区率先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东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执法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龙城以花园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荣获“深圳市党建创新精彩样本”。
该街道还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开展作风集中整顿月活动,整顿“四风”隐形变异或改头换面等新问题。出台《龙城十条禁令》工作纪律,规范全体干部职工言行举止。
此外,龙城不断加大廉政风险分析研判和排查力度,注重抓早抓小,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排查,共梳理排查风险点94个,制定整改措施120项,有效避免了廉政风险。
在“七五”普法中期迎检工作中,获考核组充分肯定。街道11个社区均通过了省、市、区法治创建小组的检查验收,获得了“广东省民主法治社区”。其中,嶂背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获评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为全市受表彰的两个社区之一。愉园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社区”“广东省五星级宜居社区”、广东省“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称号,成为获得省级荣誉最多的社区,基层治理步入民主化、法治化轨道。
促增长,经济运行高质量向前迈进
20xx年,龙城街道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0xx年,龙城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8.32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02亿元,同比增长5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区第一。工商税收实现86亿元。引入外资项目569宗,同比增长2.98%。辖区三产比持续优化,二三产占比例达到10.25∶89.75。
该街道不断优化区、街、社区三级领导干部挂点服务机制,服务重点企业100家。勇担属地责任,圆满完成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活动现场保障及环境提升工作,成功保障极智未来峰会、深圳创新创业大赛龙岗区预选赛暨第二届“启迪杯”创新创业大赛、20xx年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设计论坛及“丝绸之路”设计师作品展等工作,助力龙城引入高端资源及创新人才。
去年,辖区深港国际中心项目顺利开工,以700米地标刷新深圳东部新高度,深圳国际博览中心、大运中心地块开发利用、院士科研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万科里城市新商圈逐步形成。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挂牌成立,生态环境部“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转移中心顺利落户。启迪协信科技园一期正式启用,入驻优质企业65家,创投大厦、正中时代广场等新型楼宇入驻优质企业约500家,辖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79家、上市企业10家、总部企业13家。162家企业提交国高申请,完成全年区定任务的141%。环大运新城“城市新客厅”东部中心核心区产业带、产学研“一体化”、东部“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初现雏形。
树品牌,辖区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20xx年,龙城街道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流思想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文化惠民更加精准优质,城区品牌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20xx年9月,《龙城街道年鉴· 20xx》继被评为广东省一等年鉴,随后,又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专业年鉴二等奖,成为深圳市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乡镇街道类别年鉴。残疾人“特美工坊”创业项目在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获国家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和省、市、区领导好评。“特美工坊”宣传片荣获20xx年中国公益映像节入围奖。郑罡家庭获评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龙城街道荣获第四届深圳市民健康素养大赛市区总决赛市、区“一等奖”,荣获龙岗区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全省首批、深圳唯一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创业创新基地落户天安数码城,并荣获深圳市“十大幸福街道”称号。
该街道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天健现代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示范作用,让一排排文化长廊成为会“说话”的精神风景。20xx年共有哈尔滨、成都、苏州、厦门等14个地区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新增嶂背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拓展宣传阵地。大型文明保障机制再创新佳绩。成功保障“磨房深圳百公里”徒步启动仪式等15场大型赛事,大型活动文明保障工作再获点赞,龙城文明形象更加耀眼。
此外,该街道以“东进文体高地”为主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十分钟文化圈”,为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打造特色新品牌——“都市健身房”成为龙城新名片,并在全省推广。
求突破,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民生实事无小事。20xx年,龙城街道坚持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入到民生事业和城区建设、社会建设中去,城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该街道积极推进“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大力开展消存量工作,确保辖区不新增1平方米违建,共消化存量违建约58.1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总量的118.4%。盘活未完善征转手续未建设空地173.32公顷,完成率为街道年度任务的4748%,为全区任务总量的83 %,全区排名第一。提前完成地铁16号线龙城公园停车场涉及的10多个单位的公共设施搬迁工作。率先完成地铁14号线1号风井政府征收全区第一单——排背围7栋百年祖屋的签约拆除工作。完成历时3年的土地征转难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大运学校项目集体土地转地签约工作。成功破解历时6年的拆迁难题——体育新城二期北区土地整备项目约2.1万平方米建筑物拆除工作。
城区安全平稳可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全区率先建立首个街道级交通信息中心,远程执法,处罚各类违法行为共1800余宗,智慧交通取得新突破。成功建立街道交安委办—社区交安站—企业园区(含居民小组、物业小区、商区、建筑工地等)交通劝导站“三级”交通安全联控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交通预防站全覆盖,全区首创“交通违法违规,扫码考试挽回”宣传模式。
此外,该街道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在全区率先试点“一窗式”智能化政务服务。通过对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升级改造、延时服务和新设天安数码新城、启迪协信科技园区政务服务等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3月份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共办理各项业务6098宗,全区排名第一,实现零塞车、零等候、零投诉,群众满意度达100%。
见成效,打出优化发展环境组合拳
20xx年,龙城街道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龙城宜居宜业环境更加美丽动人。
该街道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为契机,高标准打造美丽街区,打通2条断头路(玉岭路、德政南路),完成龙翔大道如意路至黄阁路路段两侧、龙岗大道吉祥社区岗贝村路段沿线78栋建筑立面约30500平方米主干道沿线立面景观工程。完成黄阁路黄阁翠苑路段龙城公园一侧立体绿化建设,推进2条门楣招牌示范街和2个花漾街区建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街道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全力以赴推进治水提质各项工作。在街道管辖范围内河流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置12名河长,累计巡河539次,巡河总里程达800公里。着力打造河流管护的民间力量,设置9名民间河长、9名河道警长、160名志愿者护河队。全面落实“湖长制”,设置10名湖长,对2座水库和26条小微水体进行全面监管。严格落实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严控方案,重拳整治餐饮业油烟及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持续提升街道大气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宜居环境面貌一新。
在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先后7个月获全市第一,总成绩全市第一,为全市环境卫生提升交出了优秀“成绩单”,被市城管局赋予深圳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龙城样板”,成为党建引领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新典范。万科天誉等17个花园小区通过市分类中心组织的垃圾分类2.0模式小区验收,同创九著院等5个花园小区达到垃圾分类3.0模式小区标准并通过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该街道创新推出“高压严管+征信惩戒+规范流程+广泛宣传”“四位一体”机制,全市率先对违法抢建行为开启追偿程序,成功追偿拆违费用5宗,受到区主要领导肯定,被评为“龙岗区十大基层案例”之一。在全区率先建立城管执法指挥中心,提高巡查、监管的覆盖率和发现率,在全市大检查大执法百日行动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谋发展,奋力开创龙城工作新局面
20xx年,龙城街道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以及作出重要批示的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按照龙岗区委六届三次全会的部署,继续落实市委“城市质量提升年”和区委“作风建设提升年”“东进战略攻坚年”工作要求,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深科创走廊、东进战略等历史机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激发高质量发展,深化作风建设提升行动、东进攻坚行动,全力打好“十大攻坚战”,全面建设高水平东部中心核心区和“城市新客厅”,为龙岗区勇当深圳市率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排头兵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作出“龙城担当”、提供“龙城样板”。
近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持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履行非公党建职责,理顺体制机制,集中组建,规范提升,推动非公党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目前,丹江口市党组织覆盖的非公企业共计348家,覆盖的社会组织共计99家。
创新举措,激发非公企业党员活力。以配班子、强队伍、建机制、严管理、增活力为重点,配齐各新建非公企业的党支部书记,制定《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管理办法》,建立党建工作微信交流群,将示范点、代理企业、有形市场、园区企业等作为重点进行集中培训,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意识,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提高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以及其他活动的出勤率,对全体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实现党建与经营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在具体实施中,如未按时足额交纳党费者扣2分,按时参加“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等活动者加2分,诸如此类。而且,积分与个人进步、年终奖直接挂钩,推行责任到人。其中,巨星广告公司通过积极发展优秀年轻员工入党,发挥起创新活力,如今已成为丹江口市广告行业领头羊;海川公司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带头开展技术创新,攻克了10余项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助力。
规范管理,提升非公企业党建质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每个党支部送一面党旗、一块牌子、一本记录本和一套党建资料,向每位党员赠一枚党徽、一本党章、一套学习资料,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活动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刊物、有制度。十堰市圣伟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坚持“创新平台促发展”的理念,打造“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企业文化,积极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两学一做”,以分享式会议为模式,促进党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领,成为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典范。
互促共进,深化非公企业党建引领。深入探索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路径,在管理层中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意识,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海川公司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员工思想得到统一,有信心有干劲,不仅保证人才不外流,而且公司效益越来越好,真正实现了双赢局面。此外,还大力开展“党员模范经营户”评选活动,引导非公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近年来,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以改革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围绕“学·聚·新·干”四字诀积极推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围绕“学”字,加强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质
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以“两学一做”制度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标,针对学风建设、教学实践、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典型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着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增强组织战斗力。
分层次、分阶段、分主题安排学习任务。根据学院情况,将学习分为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科级以上干部、教师、学生党员四个层级,并按不同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为保障学习时间,建立了“一·二·三”学习制度,每周1次党委班子学习,每两周1次科级以上中心组学习,每三周1次全体教工学习。同时,各党支部每月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每季度1次党课,在时间上进一步强化学习的频率。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实效性。学院按照“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期学习与随时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对党员的学习教育从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内容上侧重于广泛实用的部分;形式上以报告、讲座、班会、演讲、座谈、走访、实践、测试等为主,既完成“两学一做”所要求的规定动作,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穿插自选动作和个性化安排;在方法上,注重将学习融入工作、融入活动、融入课堂,开展经常性学习交流,做到周周学习、周周交流。此外,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学党章书法展”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学习辅导活动,还邀请学院党委主要领导上党课。
开展“两创八示范”学习评比活动。“两创”即创建先进党委、创建先进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八示范”即设立“党员领导班子示范岗”“党员教师教学示范岗”“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双创示范岗”“党员辅导员管理示范岗”“党员学生干部服务示范岗”“党员学生考研之星示范岗”“党员学生‘挑战杯’示范岗”“党员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岗”。通过推荐评选的方式,产生了各个示范岗位的活动标兵,还涌现出许多省级以上的先进个人。学院党委、团委获得“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余明、吴鹏二位老师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小树苗志愿服务组织获得全国最具形象力公益社团。
围绕“聚”字,推进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党委凝聚力
以构建“五好”(政治素质好、民主作风好、团队意识好、工作业绩好、行为品德好)党委领导班子为目标,打造学院核心凝聚力。学院党委从五方面入手,对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厘清职责,使其在工作中不扯皮不推诿,敢于承担责任。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一周召开一次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一方面对学院党建工作进行谋划,另一方面对其他重大事项进行部署,强化领导班子的引领作用。突出学习重点与学习体会,在每一次党政联席会上抽出半小时至1小时,安排部署学习任务,交流学习心得。在班子成员之间开展经常性谈心交心活动,化解矛盾,形成共识,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多种模式、多覆盖,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学院提出了“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新思路,强调党建带团建,把党小组建在社团里、建在公寓中、建在班级里、建在社会实践团队中,真正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通过微信平台开设“党员e家”项目,与“党员之家”实现实体与网络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由单一向多方位转变,确保学生所在之处必有党组织的指导和关爱。此外,加强党员培养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党员的选拔、发展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以和谐为主题,营造学院良好氛围。在广大师生党员中深入开展“弘扬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环境”主题活动,通过联欢会、座谈会、公益讲座以及各种文体比赛等形式,打造和谐友爱、进取向上的校园环境,全面提升学院凝心聚力的能力。
围绕“新”字,创新党建活动,激发党员创造力
学院把“两学一做”“三严三实”活动要求与创先争优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学习活动上准确把握,在难点弱项上全力突破,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不断调动全院师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体系。学院根据当前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探索出“教管结合?教导结合?教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各项具体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创造出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学院全面推广“五个一”工作法,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总结以往党建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实践活动新路子。在教师党员中逐渐推进“五个一”,即“联系一个宿舍”“深入一个班级”“上好一堂示范课”“主持或参与一项教研教改项目”“参与一项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安排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调动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学生党员中抓实“五个一”,即“助力一个后进生”“帮扶一个贫困生”“带好一个宿舍”“带动一个班级”“参与一项社会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在普通学生中也倡导“五个一”,即读一本红色经典,讲一个红色故事,写一篇思想体会,安排一次红色旅游,争取一枚红色奖章,力图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围绕“干”字,弘扬实干精神,不断创造佳绩
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贸易学院党委班子成员齐带头,抓机遇,以“和谐健康?改革提升?创富发展”十二字发展战略为引领,实施“和谐健康计划”“大师培育计划”“学科提升计划”“学风建设计划”等四大计划,在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社科基金获得新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中,不论是申报数量还是获批数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连续9年不间断,20xx年又成功获批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挑战杯获得新突破。今年,学院在“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同时,本院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教研科研成果双双获奖。吕玉花老师的《国际贸易实务在线课程》获批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填补了学校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康涌泉老师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李铜山获社科三等奖;国际贸易A课程获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