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小学音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小学音乐课万能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为《洗手绢》创编动作

2、制作手绢

3、劳动节奏创编活动(感受二声部节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表演《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为歌曲《洗手绢》创编动作,培养学生即兴创编的能力,提高表演、表现能力。

3、通过游戏、律动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4、通过学生设计手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为歌曲《洗手绢》创编动作。

2、二声部节奏合奏。

教学准备

幻灯片、手绢、颜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

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边唱边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听见曲子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

生:小蜜蜂采蜜……

师:你能表演一下小蜜蜂采蜜的动作吗?

生:……

师:你真勇敢!有哪个同学能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生:……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给他鼓鼓掌。

【设计意图】播放《劳动最光荣》创设唱演的情境,能够在课堂伊始,诱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忙进入角色。

二、节奏游戏

师:这些都是爱劳动的小动物,你们在家里、学校都参加过哪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生:拖地、洗碗……

师:谁能按节奏表演一下拖地的动作呢?

生:……

师:你的动作真形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节奏__│__│)

生:集体表演

师:有谁能来表演一下洗衣服的动作?记住要按节奏哦!

生:表演

师:你真棒!再想想有哪些不一样的动作?

生:表演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出示节奏____│____│)现在请大家一起按节奏来洗衣服吧!

生:表演一遍

师:老师请同学们一边拖地一边洗衣服来演奏一曲《劳动进行曲吧》看看谁表演的!

(此环节渗透二声部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肢体动作感受节奏的美,培养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新课教学

师:好累啊!劳动了这么久流了好多汗!(拿出手绢擦汗)哎呀!手绢脏了,怎么办呢?

生:洗手绢

师:手绢应该怎样洗呢?谁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生:表演

师:真形象!这样就能把手绢洗干净了对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上节课学的《洗手绢》!

(出示课题《洗手绢》)

生:拍手唱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给歌曲加上动作,应该加什么动作呢?

生:一句一句配上学生喜欢的动作,再集体进行表演唱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学会动脑筋动作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用手绢给大家变个小魔术!请大家猜一猜我变的是什么?

(教师用手绢变糖果、老鼠)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对生活中动作的模仿,创编自己感兴趣的动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表演力。再用手绢变糖果、老鼠的小魔术,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动全部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制作手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我自己做的手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播放图片并解释折的形状及制作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更美、更好的手绢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手绢,感受劳动的美,激发学生艺术制作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

五、补充环节

师:手绢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还是我们游戏的伙伴,我们可以用手绢做什么游戏呢?

生:丢手绢

师:我们现在就去玩丢手绢的游戏吧!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所喜爱的丢手绢游戏,愉悦孩子们的身心,为学生带走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课堂得到延伸,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法国号》

2、音乐知识:法国号、四三拍。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简介圆号

1、学生听一段圆号吹奏的音乐片段。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晶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着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听《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创作的规律。

3、启发、提示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第25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拍。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请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的声势,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可参照教材中的示范,指定各组所需完成的乐器制作;更可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乐器类型。还可指定学生准备下节课上需完成自制乐器的材料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条件,特别是教学时间自主选择此项教学的要求和难度)。

教学评价

1、能否知道圆号就是法国号,并认识其外形。

2、能否较准确地运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3、能否说出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并在同一速度下用声势正确为自己的演唱伴奏。

4、能否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本组同学共同参加讨论、排练与展示活动。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紫竹调》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教学过程

一、你认识吗

1、教师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说出乐器的名称。如回答不上来,再出示三个名称供学生选择。

2、请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能件乐器在演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3、听赏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4、再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即兴伴奏。比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的最贴切。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听辨出三件民族乐器的独奏音色,并与其名称相对应。

2、学生能够区别出中、西乐队的演奏音色。

3、学生能否准确地听辨出乐曲的演奏顺序。

4、学生能否随音乐的感觉即兴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2、认识并初步熟悉《小乐队》中唱到的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辨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小乐队》的变换无穷的魅力。

2. 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伴奏及舞蹈律动的编创,起到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性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之目的。

3. 继续熟悉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另四件西洋乐器

1、完整欣赏《小乐队》,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乐器的名称,并与图形或实物相对应。

2、分别简介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二、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1、分组熟悉《小乐队》各声部的旋律。

2、各组用自制打�

3、教师按任意顺序演奏一遍各声部主题,学生以组为为迅速做出反应并配上自编的伴奏。

4、各组就反应的速度编配、演奏等情况互做简单的评价。

5、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演唱的顺序。

6、各组编创简单的表现四三节奏规律的舞蹈或律动(最好能表现自己对声部所唱乐器的音色的理解与感受)。

7、跟随《小乐队》的演唱录间,各组用自编的舞蹈、律动表现声部演唱的的顺序。

三、课堂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将所介绍的乐器名称与其外型甚至单色相对应。

2.学生能否较准确地演唱和快速听辨出其中一个声部的旋律,并按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3.能否与本组学生配合完成创编活动。

4.能否在歌曲的节奏、速度下完成创编的表演任务。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

2、学习用口风琴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或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弯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并做简单评价,并请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弯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

2、教师请全班同学分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3、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并请学生辨别伴奏的节奏(1)(2)的哪一种节奏型。

5、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据学生能力可降低难度,每人只演奏一种音型,甚至是按节奏演奏一个音,但难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神情专注、互相合作的能力。)

6、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三、课堂小节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按上节课的要求,并准确背唱歌曲。

2、能否准确协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

3、是否按要求完成自制小乐器的任务。

4、 能否积极地与同学配合,完成歌曲的伴奏任务。

小学音乐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忆江南》,培养孩子对自然以及江南鱼米之乡的热爱之情。

2、学会用饱满圆润的声音去演唱歌曲,学会用渐强和渐弱的声音来

表现歌曲。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方面欣赏音乐、表现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饱满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

2、教学难点:唱好《忆江南》,特别是歌曲高潮处的渐强、减弱,结尾处的高八度的旋律以及一字多音之处。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多媒体展示)

⑴是什么地方的景象?(江南)

⑵与我们北方相比,风格有什么不同?(清新、淡雅、秀丽、纯净)

师: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你们知道哪些跟江南有关的诗词呢?(生答)

2、导入《忆江南》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也在江南生活,晚年他回到故乡陕西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后来人们用优美的旋律把它谱成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忆江南》。

(二)新授教学

1、朗诵

(1)先听老师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一遍诗词《忆江南》。

(2)请学生配乐朗诵《忆江南》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欣赏江南美景和配乐朗诵让学生借助生动的画面初步感受歌词之美,江南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唱词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用委婉的旋律来唱唱江南。

(1)聆听录音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2)教师范唱歌谱,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旋律是由哪几个音符组成的?

生:听、答(由1、 2、 3、 5、 6、五个音组成)

师小结:旋律由1、 2、 3、 5、 6、五个音组成,这是我国的特有民族调式,因旋律结束在5音上,所以这是一首徵调式的歌曲。(解释一下民族调式)

(3)学唱歌谱

让学生跟琴哼唱(视唱)旋律。

①学生用WU哼唱

②学生轻声视唱旋律

③第三遍跟着琴完整的视唱一遍旋律。

(三遍:第一遍熟悉旋律,第二遍纠正错误之处或跟着教师模唱,第三遍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哼唱旋律,降低歌曲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共同完成对歌曲的初次演唱,让学生了解节奏的紧密和舒展,了解音乐的感觉、情绪变化。

(4)再次聆听歌曲,请学生说说歌曲有几个乐句(四个)

(4)填词演唱歌曲。

①第一遍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

②处理歌曲“好”字。

③指导“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④指导学生用准确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唱歌曲结束句

(5)完整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要唱得饱满圆润。

(三)表现歌曲

1、请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强弱对比,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加深对歌曲的了解。

2、请学生讨论用多种演唱形式处理歌曲。

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

(四)拓展延伸

欣赏《小城雨巷》

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柔美,感受江南舞蹈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多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有关我们江南的音乐、歌曲还有很多,这就要我们去做一个有心人,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江南景色的美,去发现江南音乐的美!

小学音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一、《保护小羊》音乐故事教师演示。

二、电子琴模仿动物音响效果。

三、《保护小羊》旋律1、2合奏。

四、加入音响、背景的《保护小羊》的音乐故事表演。

教学目的:

一、通过保护《保护小羊》音乐故事演示、讲解,进一步熟悉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明确故事情节的深切内涵,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

二、利用电子琴特殊的功能及音响效果,通过电子琴模仿动物形象的音响效果,学会掌握电子琴的特殊功能、演奏方法;和对音乐思维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学生对动物形象的了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乐曲演唱和旋律1、2的合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掌握二重奏的演奏、演唱技巧和互相协作的能力。

四、通过音乐故事的表演,让学生对音乐故事情节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发扬集体主义、战胜困难的精神;并让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在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玩一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利用电子琴模仿动物的音响效果和《保护小羊》乐曲旋律1、2演奏,让学生学会表演音乐故事《保护小羊》。

教学准备:

1、小羊、豺狼、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猎狗六种动物的头饰。

2、《保护小羊》音乐故事的图画背景。

教学过程:

一、模仿动物的音响效果。

1、引导:

今天,我们来到一座原始森林里。森林中能听到许多的声音,我们来听一听这些声音是哪些动物的?

2、出示五种音色:

E3(小提琴)C5(合成电贝司)

G5(萨克斯)D1(水晶玻璃声)

H4(日本筝)

3、边提问边弹奏这些音色给学生听。

问:这些音色都象哪些动物呢?

问:第一个E3听上去有点轻微、颤抖的样子,象森林中的什么动物?

答;(预计)羊、兔子、猫等等。

问:很好,那么第二个C5又象是什么动物呢?听上去有点可怕是吗?

答:是的,(预计)象豺狼、老虎、狮子等等。

问:那第三个G5象什么?

答:(预计)大象、狗熊、河马等等。

问:这两个又象什么?(D1、H4)

答:D1象小刺猬、小老鼠、小松鼠等等。H4象袋鼠、会跳的小狗等等。

讲:同学们都讲得非常好。现在,有六种动物从森林中跑了出来。

4、边出示六种动物的形象,边讲解运用电子琴模仿六种动物的方法与要求,并请学生来试弹。

小绵羊豺狼大象

E3C5G5

高音三指同弹中音最低音d、s

狗熊小刺猬小猎狗

A1D1H4

低音d、s中音滚拳双指同弹跳音

小绵羊:

讲:小绵羊很弱小,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用"弦乐音色E1",如:i二三四|或其他高音,来模仿小绵羊"咩咩"的颤抖而轻微的叫声。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一起弹奏。)

豺狼:

讲:三只豺狼都是大坏蛋,它们想吃小绵羊。所以我们用合成电贝司C5,三个手指同时按任意的中音,发出恐怖的音色来模仿豺狼们出现时张牙舞爪的坏样子。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一起弹奏。)

大象:

讲:大象具有长长的鼻子作为武器、强壮而笨重的身体,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好象大地都在震动。所以我们用萨克斯G5,弹奏最低音处。如:d二三四|s二三四||模仿大象甩着长鼻子一步步走来的样子。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一起弹奏。)

狗熊:

讲:狗熊和大象相似,也有笨重的身体,但要稍稍好些。它具有两只巨大、有力而肥厚的手掌。所以我们用钢琴A1,也弹奏较低音。如:d二d二|s二s二||模仿狗熊挥舞手掌,气喘嘘嘘赶来的样子。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一起弹奏。)

小刺猬与小猎狗:

讲:小刺猬与小猎狗它们的样子较难表现,它们都应该用灵活、跳跃的音色。

小刺猬满身都是刺,在准备战斗时总是把身体团成一团,竖起浑身的刺滚向敌人。所以我们用水晶玻璃声D1,运用自己的拳头在中音区滚动发出"波浪"般的声音,模仿小刺猬团成团冲向豺狼的'样子。

训练好的小猎狗能前爪抬起,用后爪象人一样跳跃、走路,并发出"汪汪"的叫声。所以我们用日本筝H4,两根手指同时在中音区弹跳音(即弹后快速离开),模仿小猎狗"汪汪"叫着跳过来的样子。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一起弹奏。)

二、音乐故事表演。

1、导入:

现在,这六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我们分成六组,每一组分别来模仿一种动物的音响,在这种动物出现时就由这一组来弹。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动一动。

2、示范表演:

表演要求:

请学生扮演小羊、豺狼、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猎狗等动物(头戴各种动物头饰),模仿动物们的动作与形象,边由老师解说,边进行《保护小羊》音乐故事的表演。学生模仿动物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按照老师解说的故事情节发展来表演。并在解说的过程中由学生加入模仿动物们的音响效果和放乐曲《保护小羊》录音作为背景音乐。

解说: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群洁白、可爱的小绵羊来到一座绿油油的小山岗上。它们在山岗上无忧无虑地吃草、做游戏。(加入小绵羊的音响)

突然,从岩石的后面窜出了三只可恶的大豺狼(加入豺狼的音响)。只见豺狼们瞪着绿色的眼睛,口水不断地往下流,它们舞着尖利的爪子,慢慢地向小羊们靠了过来。美丽的山岗上充满了恐怖的气氛。小绵羊们躲闪着害怕地靠在一起发抖,不时发出轻微而无力的"咩、咩"的求救声。

远处的朋友们听到了呼救声,为了保护小绵羊们,它们奋不顾身地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

最先赶来的是大象伯伯(加入大象的音响),它挥舞着它最有力的武器"长长的鼻子"就冲了过来。跑在第二的是狗熊大叔(加入狗熊的音响),它举起又肥又厚又有力的大手掌,气喘嘘嘘地也跑来帮忙。接着,小刺猬和小猎狗也急急忙忙地跑来助阵。小刺猬竖起满身的尖刺(加入小刺猬的音响),变成了一个刺球打起了冲锋。小猎狗磨了磨尖锐的牙齿(加入小猎狗的音响),"汪汪"叫了两声,紧跟其后。

朋友们赶到山岗上(同时加入六种动物的音响效果),看到有三个坏东西正在扑向它们弱小而可怜的好朋友--小绵羊,大家气愤极了。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帮助下,三只可恶的豺狼赶走了,小绵羊们得救了。朋友们热烈拥抱、欢声笑语,共享胜利的喜悦。(加入轻微的背景音乐--《保护小羊》)

表演注意点:

1、模仿动物形象的学生动作要夸张,表情要逼真。特别是"小绵羊"和"豺狼"的动作形象。

2、扮演动物的学生(因场地关系)首先躲藏在图画背景之后,待表演开始时按照先后顺序走到背景之前。

3、在动物出现时,担任演奏这一动物音响的小组就应开始弹奏了。

三、《保护小羊》乐曲旋律1、2合奏

引导:

我们刚才学会了为动物们加音响效果,现在老师要让同学们来试着表演了。不过,还要再来加一些背景音乐。就把《保护小羊》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我们来把这首歌复习一下。

1、集体复习,边唱歌词边齐奏旋律1。

2、集体复习,边唱歌词边齐奏旋律2。

提示:

刚才,同学们都弹得很好。我们现在要把旋律1、2两条合起来弹奏了。弹的时候可要听好节奏,两条旋律同时进行,节奏不要有快有慢,应该配合得整齐、统一。

3、分成两半学生,进行旋律1、2的合奏练习。(由老师加入电子琴的节奏节拍,让学生听好节奏。)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乐曲《保护小羊》学生表演

1、导入:

现在我们准备得差不多了,该轮到你们来表演了。

2、布置要求,分配工作。

首先,我们分成六组。每一组可选择你们最喜欢的、最擅长表演的动物。(六种动物分别分配给六个小组)各组一起互相讨论并练习扮演此动物的动作、音响效果的模仿、与背景音乐。选出一组中表演得最好的、最逼真的同学上台表演,其余的在自己的琴上为他们加入动物的音响与背景音乐。

3、分组排练,教师巡视指导。

4、选出代表,表演音乐故事。(时间充裕的话,可请两批或三批同学来表演。)

五、总结:

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非常好。从表演的音乐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集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帮助、齐心协力,任何困难都能战胜,任何敌人都能打败。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电子琴的各种音色和功能。以后我们都要学会利用它们。

小学音乐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① 初步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

② 了解歌曲内容,抒发对二小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技能目标

① 引导学生进行听赏(女声独唱)——改编——听赏(童声合唱),感受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歌词、情绪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其丰富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独唱歌曲进行改编。

2、 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了解时代背景。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电视播放VCD碟片)

问: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历史发生的一件大事——日本的侵略

战争,从歌曲中知道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欣赏影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的部分镜头。

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讨论回答:中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同敌人进行斗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情况……通过让学生“看电影”,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1、导入:你知道当时的孩子们是用怎样的方式在抗日的呢?(站岗、放哨、送信等)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从歌声中去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师讲述故事(用优美、委婉的歌声讲述)——出示歌词,投放连环画。

问:①演唱形式?情绪?

②从歌声中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有了第二环节的辅垫后进入第三环节——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这儿用故事导入,并运用歌唱的方式,即符合此曲叙事性歌曲的体裁和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又符合音乐课要突出音乐性这一特点,通过教师优美、委婉的演唱,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内容。)

3、创作改编歌曲——(出示歌词)

问:假如请你来演唱此曲?� 第四段要激烈一些,因为在打仗第五段要悲伤,因为二小牺牲了,第六、七段也要悲伤,不过比第五段要弱一些

问:为了让歌曲讲述得更生动,老师请同学们帮忙,为歌曲进行一次改编,� 强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并为下一步听赏作准备。)

4、听赏钟维国改编的童声合唱《二小放牛郎》

问:歌曲哪几方面进行了改编?和同学们的相比较,我们哪几个方面的改编和作曲家是相同、相似的?

生讨论:情绪——速度——力度——歌词——演唱形式进行了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对改编后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通过与作曲家比较,让同学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也为了比较区别,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去细听和分辨。)

问:改编后好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5、欣赏舞蹈《二小放牛郎》

问:除了用歌曲来讲述故事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讨论:朗诵、绘画、舞蹈、小品、电影等

(多媒体展示,七段故事情节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并让学生跟学一些动作,感受其肢体的韵味)

(设计意图:此内容是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中获得金奖的一个舞蹈精品,十三位小演员(十二只小牛和二小)通过肢体语言,直观地抒发了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舞蹈这一流动的过程中,使舞蹈者与欣赏者心灵彼此融合,迸发心灵的共鸣。通过以舞助听的形式,学生不仅有视听结合的立体感,而且更容易受音乐气氛的感染)

四、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问:“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请出五个组长(朗诵组、绘画组、舞蹈组、小品组、歌唱组)其余同学自由选择小组。

要求:选择1—2个情节

2、 小组讨论、创作

3、表演展示

(设计意图:前面的几环节安排使学生们深深地被歌曲吸引着,被歌曲激动着。为了让同学们尽情地一抒情怀,我安排了创作表演这一环节。并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激励机制,使学生一个个都认真地投入了,由体验付诸于实践。并在观众的“点评”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

观看一段精彩的电视回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喜悦、欢腾的庆祝场面。

问:你看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最后的结果,给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历史课。同时,起到一个总结概括作用:既可了解学生在这堂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了解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小学音乐教案 篇7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重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

教学目标

⒈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⒉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⒊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⒈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⒉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

⒊跟着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做游戏。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做动作。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⒈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⒉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自己判断行为:吸烟、鸣喇叭、走人行道、废品扔到垃圾桶等。用红绿灯表示或用歌唱方示表现出来。

三、小结 。

四、作业设计:自己设计图标做游戏。

小学音乐教案 篇8

情感态度目标

1、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2、能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有趣的形象。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能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有趣的形象。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学具学生每人一张图画纸、水彩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我们在绘画时经常会利用到各种各样的线,你认识下面这几种线吗?

师板画:直线、曲线和折线。

师:你知道这些线的名称吗?

二、师生探索,表现创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用线做游戏。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规则是你用各种线随意在纸上画图形,然后根据图形展开联想把它们变成新的形象。

出示图画:

用线分割的画,让同学们比较一下哪张画最容易让我们添画?(师:想一想如何将各种不同的形状通过添加变成新形象呢?

师用课件演示变化师: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三、归纳拓展,审美升华。

师板画三角形和四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变化成什么,师板画出形象。2、指导欣赏作品:分析作业的内容和色彩

3、你喜欢哪张添画?为什么?每个主体物的颜色一样吗?图片一分割合理添画容易。图片二分割

分散,不美观。图片三分割简单。)

学生自由表现

绘画游戏教案启发学生看图形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分割画面并进行添画。

2、根据形象进行涂色。

3、同桌之间互相提出建议

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

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1)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2)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小学音乐教案 篇9

教材出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艺术第三册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 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通过学唱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并提高学 生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由于他们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课设计的"看动画"、"画声音"、"创造声音为小马车 伴奏"、"与时间赛跑"等活动,不仅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情趣。

2、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演、画画、唱歌、演奏乐器、游戏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歌以后,主动探究对歌曲内容更深层次上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出示"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 "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

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 × ×× ∣×× ×‖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 2∕4 × ×× ∣×× ×‖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材分析:

《过新年》这首歌曲表达了儿童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歌词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锣鼓点的衬词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歌曲为羽调式,民族风格浓郁。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的重复。最后歌曲在上行到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及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教学方法: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以“听”为切入点,这是一节音乐课,在课上学生以“唱”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学习相关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广泛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准备:《过新年》的配乐录像(录像内容为春节庙会中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过新年》的歌曲录音,伴奏音乐录音,大歌片,节奏谱(按打击乐器的伴奏型,在大歌片上画出大鼓、小鼓、小蝶的图形),儿童打击乐器(小鼓、小镣),彩带,龙头、狮头等头饰。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最能表现春节特色的物品(自己剪的窗花,中国结挂件,“福”字,春联,鞭炮模型,灯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阶段目标:承接上节课的内容,从相关内容入手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师生活动:师生在《新年好》的音乐声中一起进入教室,落座。

教师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年好》这首歌曲,新年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除了每年的1月1日以外,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辞旧迎新的节日。它们的日期不同,庆祝的形式也不同。你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外国有圣诞节。

学生回答:我们中国有春节。

教师语:的确是这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辞旧迎新的'节日,我们国家民间对春节也叫“过年”,今天我们就在歌声中感受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过年的喜庆气氛。

二、学唱新歌

1、欣赏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歌曲的旋律伴奏下进行各种活动,同时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的配乐录像,学生听音乐并观看画面。教师将写有“过新年”美术字的条幅挂在黑板上。

教师语:看过了热闹的节日景象之后,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这首歌曲,请你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歌曲的录音,并以自己的体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和头。

教师语:谁来说一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回答:是欢快热烈的。(其他学生附和)

教师语:刚才的录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民俗活动?

学生回答:耍狮子、舞龙、扭秧歌??

教师语:你能不能随着《过新年》的音乐模仿这些有趣的民俗活动?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说一说、练一练。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并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音乐伴奏下试着模仿耍狮子、舞龙、扭秧歌等民俗活动。教师语: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同学表演的“扭秧歌”,请大家随着音乐拍拍手为他们伴奏。

教师活动;为表演的同学分发道具──彩带,播放《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

学生活动:一组同学在教室的中间随着歌曲的旋律表演“扭秧歌”,其他同学随着音乐轻轻拍手并观看表演。

教师语:我们再请一组同学为我们表演“耍狮子”,请大家边欣赏他们的表演边轻声地用“la”跟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活动:为表演的同学分发“耍狮子”用的道具──狮头,播放《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与学生一起轻声唱歌曲的旋律。

学生活动:一组同学在教室中间随着歌曲的旋律表演“耍狮子”,其他同学用“la”轻声跟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语:我们刚才进行的活动一直有音乐伴奏,你们能记起刚才听过、唱过的旋律吗?请你唱一唱。

学生回答:(用哼唱的方式)唱出自己记住的旋律片段。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演唱正确的地方予以肯定,对于学生演唱中不正确的地方予以纠正,并用规范的口型及演唱方法示范学生记住的音乐片段。

教师语:同学们记住了这首歌曲的大部分旋律,下面请大家认真听琴,我们用“la”这个音完整地练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教师活动:用比较慢的速度弹奏歌曲《过新年》的旋律,用准确的演唱口型和状态给学生以示范,和学生一起练习演唱歌曲的旋律。

学生活动:跟琴练习演唱歌曲的旋律。

2、学唱歌词

【阶段目标:通过听、忆、视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学会新歌。】

教师语: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你仔细听一听歌中都唱了什么?教师活动:播放歌曲《过新年》(有歌词演唱的录音)。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仔细听辨歌词。

教师语:好,歌曲听完了,谁来唱一唱,你听到了什么歌词?

学生回答:我听到了(演唱)“过新年呀,咚咚咚咚咚呛。”“喜洋洋呀,咚咚咚咚咚呛。”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用琴弹奏出这两个乐句。师生一起演唱。学生回答:我听到了(演唱)“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用琴弹奏出这两个乐句。师生一起演唱。学生回答:我还听到了“咚咚咚咚呛”。

教师语:哦!你还听到了“咚咚咚咚呛”,那这个“咚咚咚咚呛”模拟的是什么声音呀?

学生回答:是敲锣打鼓的声音,是锣鼓点儿的声音。

教师语:请你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认真听一听“咚咚咚咚呛”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你可以用手指做鼓距在自己的腿上敲一敲。你也可以小声地跟着音乐唱一唱。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教师以手势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唱出“咚咚咚咚呛”的地方随着音乐一起敲击节奏并小声哼唱。

教师语:请大家与老师合作,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老师演唱到“咚咚咚咚呛”的地方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

教师活动:将歌曲《过新年》的歌片挂在黑板上,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活动:仔细看歌片学习歌词,并按教师的要求与教师合作演唱歌曲。

教师语:下面老师请一组同学和老师一起唱,另外一组同学演唱“咚咚咚咚呛”的部分。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

师生活动:师生合作共同演唱歌曲。

教师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自己唱一唱。

教师活动:中速弹奏歌曲伴奏音乐。

学生活动:看歌片轻声练习唱歌词。

三、歌曲音乐文化扩展

【阶段目标: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演唱,通过各种活动充分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气氛。】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这首歌曲唱的是过年的情景,在过年的时候哪些打击乐器最能表现热烈喜庆的气氛呀?

学生回答:锣、鼓、镲。

教师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请你们按照节奏谱来演奏。教师活动:展示大鼓、小鼓、小镲,把节奏谱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语:请大家小声读一读各种乐器的演奏节奏。

学生活动:视谱、读谱。

教师语: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演奏大鼓,第一组的同学演奏小鼓,第二组的同学演奏小镜,老师和其他同学演唱。

教师活动:分发打击乐器,播放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演唱。

教师语:同学们唱得不错,老师想给大家提个问题,在歌曲的结尾我们怎样表现喜庆热闹的气氛?老师设计了几种办法,第一种是越来越弱,在渐弱中结束(教师示范);第二种是越来越强,在音上结束(教师示范)。请你选择一种。

学生回答:第二个!第二个显得热闹。

教师语:请大家试一试。

小学音乐简单教育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 听几遍录音范唱。

3、 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X”节奏。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 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 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 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小学音乐教案 篇12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的第三课时《大家一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好动的生理特征,结合他们生活中的体验,将教学内容活动化,以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并进行创编等各项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向目标出发时的愉快心情,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熟悉并学唱歌曲,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创编。为了激励学生,特别设置了两项奖项:最佳创意奖与最佳表演奖,并让学生自主评选。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的动感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并创编一段韵律操。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在舞蹈室按小组位置做好。

二、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流行音乐《大家一起来》。

播放歌曲。

请同学们边听边体会歌曲的情绪。

听后,提问:“谁来说说歌曲的情绪?”

三、再听。

边听边轻声跟唱。体会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旋律有何特点?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生答,师小结。

四、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五、小组创编一段或全部韵律操。

同学们学的可真快!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为歌曲创编动作。我们在创编动作时,要符合歌曲的特点,既有轻快活泼的动作,也要在优美的动作,但主题动作不宜过多。可以每一个乐句编一个动作,重复的部分,可以编一样或稍加变化的动作,我们课本中的插图,可供大家参考,可以学一学,队形要有简单变化,在结束时建议可以摆一个造型。

这次创编活动,老师设了两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同学们,有信心拿到这两个奖吗?好,大家自由活动,找一个适当的位置开始编排吧。

老师到各组指导。

六、小组汇报展现。

现在是我们的汇报展现时刻,注意,每组在汇报时,其他组的学生可以用歌声为场上表演的同学加油,充当啦啦队,为他们助威!在这里,我还准备了一个特别奖——优秀啦啦队奖。哪个组的歌声最棒,就把这个奖颁发给他们,好不好?

七、评选。

同学们刚才的表演非常精彩,各有千秋,连老师都非常佩服。可我们的奖项是有限的,现在我们每一项奖都由学生自主投票,同意哪个组为最佳创意奖的,请伸出几个手指。------

八、颁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的第三课时。

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听”、“唱”、“演”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表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欢快的舞步”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韵律感和节奏感。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课堂上我让学生熟悉并学唱歌曲,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致。为了激励学生,课堂上还特别设置了两项奖项:最佳创意奖与最佳表演奖,并让学生自主评选。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的动感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本节课我只起到了个引导的作用,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创编,以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表现与创造能力,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向目标出发时的愉快心情,享受到了学习音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意思,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难点:附点四分音符和空拍的唱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

1、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彩虹)

师导入:“对,这是一座彩虹架起来的彩桥,彩桥的一头是大陆,另一头是台湾。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彩桥架到台湾岛》。

2、初听歌曲

听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生讨论回答。

3、复听歌曲

(1)生跟着录音轻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期盼着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能早日团圆。)

4、音乐表演

中间两组同学搭起小桥,旁边两组同学当两岸的小朋友,共同表演歌曲。

5、小结:(指地图)这是我们国家的地域,这是台湾!台湾与大陆隔着茫茫大海,两岸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相互惦记。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三、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1、播放《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速度。

3、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个跟着音乐对口型。

4、生跟音乐轻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5、带着难点仔细听一遍,并将难点掌握。

(1)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3)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含义。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四、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

1、生自己创作动作。

2、跟着音乐自由表演。

3、加上小打击乐器,生可根据乐曲旋律打节奏。

4、生合作表演。(舞蹈、唱歌、乐器合为一体)

五、拓展延伸

1、提问: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党的温暖、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一切)

2、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生讨论。

师总结: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小学音乐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教学重点:

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古诗,黄自先生为其配曲,黄自是我国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如作曲家江定山、刘雪、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gui)(今山西渭南北)

教学方法:

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C至1=G

二、情境导入

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

2、出示视频,介绍白居易。

3、揭题“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白居易的诗。不同的是,是用歌声来表现诗句的,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视频“花非花”)

4、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三、寓教于乐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轻唱歌词。(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

4、完整唱词。(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四、创造表现

1、请生讨论这首诗的意思,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总结,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惆怅柔美,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诗中的惆怅柔美。

4、请生说说歌中的P和渐弱起的作用,师总结。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请生自己编一首小诗或者用自己编的小诗和自己喜欢的诗句填入歌曲,进行创编。

2、小组间评价反馈。

六、完美结课

请同学们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得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能够咏唱三首古诗词,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学生能够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学生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结合力度记号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总体来说,在“咏唱古诗词”环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诗词、朗读诗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情境设计导入反响热烈在课堂初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巧、仪态、肢体示范动作等,让学生学到技能方法;练习效果突出根据对学生不同方式的发声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互动设计反馈较好在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找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时,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唱歌的技巧,学习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技能。 学生互评效果好,学生上台表演完,都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最终点评,既可以锻 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点评能力,共同学习。

不足之处:

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仍然有些被动。

小学音乐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以“走迷宫”的游戏方式,进行视唱、节奏拍击、辨认乐器等音乐活动,对本书已经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教学重难点:教师对小组合作形式的辅导和鼓励评价,学生对以往音乐知识的回忆与运用。

●教学过程:

a.提前画迷宫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弯弯曲曲地随意画几笔,标上“入口、出口”及4个站点。

b.分组练考题交待游戏规则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由组长组织同伴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

c.合作走迷宫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每道题都一次性答对的小组和每道题要用两次时间答对的小组成绩是并列的`)。

d.收获与困惑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并说出自己认为是最难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的辅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