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整理的《桂花雨 》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重要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童年的快乐往事,更是回味无穷的。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2、简介作者: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中国台湾,后来一直定居在中国台湾。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并检查学习情况。
三、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就是说我们一节课就能读完。读这种课文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们先读一读课文上方的阅读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哪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中体会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交流:
⑴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从我“喜欢”桂花,“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是啊,开花的时候,细细地在树丛中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么精致的小花,散发着那样迷人芳香,怎能不令人快乐呢?)
⑵ 第五自然段内容: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可以感受到我急切地盼着摇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指导朗读: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能再“使劲”些吗?这么摇,可摇不下桂花啊!──是啊,老师带大家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吧。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教师范读:“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没有喊出来,喊得快乐些啊!──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能背下来吗?)
⑶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仔细地品读这两句话,发挥想象从中感受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没有不”表示“都”,“浸”字感受到桂花香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十几家邻居”说明大家不用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香。引导朗读:是啊,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弥漫四方,我们沉浸在花香里,真让人陶醉。)
(“全年”感受到不光是开花季节香,人们还把桂花做成了各种食品后,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整个村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做的桂花糕、桂花茶,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指导朗读:是啊,泡上一杯清香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读──过年时尝一口香香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流芳,弥久不散,谁来表达这样的香?读──这是多么快乐的享受啊!)可结合教师的范读。
是啊!不管是否开花,我的家乡整个村子全年都好象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深深地陶醉了,怎能不让“我”感到快乐呢?让我们来陶醉一下吧(老师引读,齐读后两句话)
四、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体会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3、6、7自然段,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想想母亲说这话的原由。
2、同学先自己默读,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
3、交流:
⑴ 引导:
“这里”是指哪里?描写杭州的桂花香的是哪句话?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有什么杭州的桂花所没有的呢?
(丰收乐、馈赠乐)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朗读指导:对啊!这是丰收的喜悦!在太阳底下晒着桂花,打开铁盒子,闻着花香,一想到清香扑鼻的桂花茶和香甜可口的桂花糕,这都来自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啊!)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薄饼做得多。’”
(指导朗读:这又是怎样一种快乐呢?对这是一种把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正因为如此,全年,整个村子才会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浸在融融的快乐里,更浸在一份浓浓的──乡情里。谁能来读读这段话)
⑶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也记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⑷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着我,于是──(引读第八小节)我是不是偶尔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不是,“又想起”说明我时常想起)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其实也都是源自我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那……
哦
童年……
哦
故乡……
(我又想起了什么呢?童年和故乡留给了我什么呢?写在自己的这张纸上──交流,读)
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50多年,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这么说:“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幻灯片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难忘的人生啊!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更是美好的。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教学板书】
桂花雨
快乐
浸 思乡
乡情
设计理念: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知道老舍是爱花之人,但爱花人并非老舍一人,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指导感情朗读。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5
栖霞区教研室 陈道佩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设计理念
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两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还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3.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描写桂花的诗句。
2.如果有条件,可以观察桂花。
教学流程
一 欣赏桂花,揭示“桂花雨”。
(板书)桂花 同学们,见过桂花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桂花?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欣赏桂花。(课件出示桂花的图片或录像)感觉如何?
历来的文人墨客对桂花非常喜爱,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你能说一说关于桂花的诗句吗?(学生交流)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说到以下诗句)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熹)
清香不与群芳并。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板书:雨)
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识桂花雨,品味桂花香。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相机纠正错误。
注意多音字:浸
4.“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测:桂花香 摇花乐)
6.文章多处说到了桂花的“香”,请你默读课文2-6自然段,划出来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找出这些句子,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教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理解: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这就是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这里的花香太迷人了,闻久了,让人---(沉醉),让人---
本文主要写的都是桂花,这里为什么要写树呢?
(既起到衬托的作用,又赞美了桂花树的谦虚,不张扬)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浸”就是---(泡),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浸在哪里?
② 从“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香味浓 屋里、屋外,走到哪里都是桂花的香味)
③ 感情朗读。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 桂花的花期不算太长,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读读第6自然段,谈体会。(交流)
② 平日里喝着桂花泡的茶,沁人心脾。过年时品尝着桂花做的糕饼,唇齿留香。花是有季节的,但花的香气一年四季都弥久不散,令人陶醉。齐读第6自然段。
三 走进桂花雨,体验摇花乐。
桂花的香味令人难忘,但留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摇花乐了。
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哪些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是很快乐的?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从下面几处交流)
1.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⑴ 从哪些词体会到乐的?
(总是缠着:天天缠,催)
你缠妈妈是怎么缠的?(指名做动作)
(撒娇;拉着妈妈的衣袖左右晃)
⑵ 你会怎样缠着妈妈问?
出示句式: 我总是( 地 )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着急 不耐烦 …… )
⑶ 感情朗读。
引读:“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由读 想一想: 你从哪些词体会出了作者的快乐?
3.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句写出了桂花什么特点?(多、密、香)
从哪感受到多、密?(纷纷、满头满身)
(出示句子)
桂花落在头上,像 。
(戴了一条花头巾 妈妈抚摸我的头 插上了金黄的头花……)
桂花落在脖子里,像 。
(给我挠痒痒 戴了一条金黄的项链……)
桂花落满全身,我就像 。
(穿了一件花衣服 一个美丽的花仙子……)
我的快乐还表现在哪儿?
(喊 两个感叹号)
这是在怎样的喊?(高兴、激动、兴高采烈、拍着手、蹦着跳着----)
请你这样喊一喊?(感情朗读)
四 对比桂花香, 感悟思乡情。
1.(过渡)家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 给全村人带来香甜的生活。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念中学时到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指名说、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讨论,这里的桂花香还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体会)
3. 既然,杭州的桂花香,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也就喜欢自己家乡的桂花。)
有了这份浓浓的情,(出示课件)
这里的水再甜,也比不上 。
这里的 再 ,也比不上 。
同学们都说到母亲的心坎里去了。 正如歌里所唱的——(播放歌曲《故乡情》)
4.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的桂花,我更难忘-------(引读第8自然段)
5.课堂小结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五 走出桂花雨, 走近摇花人。
1.作者为什么深爱她的家乡,这和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多媒体出示琦君资料:
琦君 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现当代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她1949年离开家乡去了中国台湾,后又定居美国。
不管她身在何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课件出示 教师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2.如果大家想深入地了解琦君,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她的其他的怀乡思亲散文:《春酒》、《月光饼》、《水是故乡甜》、《杨梅》、《双 亲》、《母亲》、《第一次坐火车》……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人教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7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这一学习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认识生字、读记词语是知识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习课文的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又和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一样,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感情渗透的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但同时他们的语文素养现状决定了他们很难对语言文字形成丰富的想象。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本文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的特点,教学时紧扣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中走个来回。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整节课抓住桂花香、摇花乐、悟乡情、思故乡四个板块,因势利导,通过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说的训练,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尽显浓浓的朴素乡情,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出示荷花、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与这两种花有关的诗句,然后利用一首古诗,引出桂花,导入新课,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引导学生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自读自悟,局部深究。
这一环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验快乐,二是感受乡情,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经历智慧碰撞,在不同视角和不同个性的解读中,丰富想象,形成画面,使文中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画面能真正地鲜活起来,文本的形象能真正实现立体化。
(四)走进作者,升华情感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2、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
3、出示琦君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的一段文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五、说作业设计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看看琦君的其他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
这两项作业的设计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阅读走向习作、并把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家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课件出示荷花、梅花的图片,学生说出想起的有关诗句。
2、老师这还有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也是一种花,你知道是哪种花吗?(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读,说出桂花)
3、(出示桂花图)师:你们看到过桂花吗?谁来说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桂花。
4、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一生漂泊。她生于温州,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中国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同学们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桂花雨。
5、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桂花雨》的课文朗读视频,提出自学要求(想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请你选其中的一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学生认真看、听。
师: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地、大声地、认真地朗读课文。
2、交流,整体感知:
3、引出重点:
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给我们在坐的同学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初识桂花树、闻桂花香。
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桂花树,认识桂花树的样子。
师:哪句话写了桂花的香?生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1)通过个别读——齐读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师点拨读好“没有不”的停顿和“香飘十里”的浓浓花香。
(2)读着读着,哪一个字让你觉得用得特别好,觉得特别耐人寻味?(板书:浸)
(3)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
(4)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5)再次齐读这句话。
三、自读自悟,局部深究
1、体验快乐
(1)自学品读。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像刚才小朋友说的那样快点摇桂花啊!让我们读读摇桂花这一部分,找一找,划一划印象深刻的句子,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2)交流句子。
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生演一演,情境对话,体会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我渴望看到桂花雨落下的美景。
(4)走进这场桂花雨,齐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师: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6)想象说话: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3个字,摇啊摇,摇出了什么?
2、感受乡情:
(1)师:就这样摇呀摇,让前后十几家邻居浸在馥郁香气中的桂花都纷纷扬扬地摇落了,可在琦君的笔下,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品读“全年”“整个村子”
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
师: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有桂花,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只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吗?只送给他们两个吗?还会送给谁?说得真好,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说,全年——。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是沉浸在了——(浓浓的乡情)里。
四、走进作者,升华情感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难怪,背井离乡时,每每我把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
2、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
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的只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找到描写家乡和杭州桂花香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哪里的桂花香?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其实母亲也道出了琦君的心声,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的仅仅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吗?这香里还蕴涵着琦君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情感。
师:如果有人对母亲说:“香港的山真绿啊!”母亲会怎么说?如果有人说:“美国的水真清啊!”母亲会怎么说?(学生仿照母亲的语气回答)(学生配乐朗读母亲的话。)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3、走进内心,升华情感
正如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所说:师深情诉说: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附板书设计:
桂花雨
闻花香
浸 思乡情
摇花乐
摇花乐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琦君的《桂花雨》。
(齐读课题)
2、师:首先我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能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美不美,____;亲不亲,____。 金窝银窝不如____________。
师:你知道这两句话的含义吗?(指名说)
过渡:是呀,在每个人的心中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怪不得琦君的母亲常常这样说──(出示课件: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3、齐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母亲吗?
(学生质疑: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母亲常常这样说呀?)
过渡: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特别)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作者家乡的旧宅院子看看那儿的金桂。
二、品读课文
1、体会桂花美、香:
⑴ 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细细地去品读,找找看家乡的金桂有什么特别之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这些语句圈出来。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① 桂花的姿态: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课件出示)
a、明白桂花可贵在不与别的花儿争艳,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笨拙美,更可贵的是有着别的花儿没有的芳香。它有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b、指导朗读:
读出桂花的笨拙美和品质美。
c、引读:
桂花有着这样可贵的品质,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过渡:
家乡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你还从哪儿读出桂花的香?
② 桂花的香飘十里: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课件出示)
a、从“香飘十里”、“浸”中体会出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意境。
b、指导朗读:
突出“香飘十里”、“浸”。
c、引读:
家乡桂花开时,香飘十里,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过渡:
家乡金桂的特别之处仅仅是香吗?(不,还有摇花乐)
乐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体会“摇花乐”:
⑴ 为什么要“摇”桂花: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指导朗读。
⑵ 体验“摇花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突出“我”摇桂花的动作:“铺”、“抱”、“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师:你见过怎样的雨?
(春天的蒙蒙细雨,夏天的串串雷雨,秋天的绵绵细雨,冬天的雪花轻舞)
师:你觉得桂花摇落时象什么样的雨?
(学生各抒己见)
④ 指导感情朗读:
要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⑤ 过渡:
收桂花时仅仅是我快乐吗?
品读“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⑥ 引读:
每年家乡桂花丰收时,全家人都这么的快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3、体会桂花摇落以后人和年丰的情景:
过渡:
家乡的桂花不仅香飘十里,摇落时让人快乐,它还有很大的用处呢,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引读:
桂花摇落以后──
重点理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引读:
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家乡人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4、体会母亲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⑴ 你觉得外地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学生各抒己见)
(感悟母亲的思乡之情)
⑵ 你认为母亲还会思念家乡的什么?
说话练习:
外地的环境再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再舒适,还是──
5、体会“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引读:
每当母亲说这些话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她还会想起什么?
(各抒己见)
小结:
对呀,远在他乡的琦君无时不在思念在家乡,思念着家乡的一切!
三、课外拓展
1、师生共备思乡古诗。
2、师生共赏余光中的《乡愁》:
⑴ 齐读。
⑵ 师简介余光中。
⑶ 其实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还有很多,课外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下。
四、拓展延伸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
在你的记忆中你有哪些忘不了的人,忘不了的事,忘不了的物……试着用你的笔也像作者一样把它写下来。
教学目标 :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 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情地朗读课文。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我知道了“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5、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内。
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生 1:“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体会到桂花是精致的小花,会散发着那样迷人芳香,让人快乐?)
生2:第五自然段内容中的“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我体会到作者急切地盼着摇花。
生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体会到“没有不”表示“都”,“浸”字感受到桂花香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十几家邻居”说明大家不用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香。
生4: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我从“全年”感受到不光是开花季节香,人们还把桂花做成了各种食品后,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整个村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做的桂花糕、桂花茶,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
生 5:“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的体会是“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