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优秀11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关于说课 篇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how tall are you?》。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一篇对话,让学生围绕着ben和ben's father对动物园里三只猴子的讨论,进一步掌握高度、长度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2.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习了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较级的阅读能力而设计的,可以说有些句型对于前两个课时是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听、 说 、认读let's read 中的三会单词和句型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要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能够完成pair work部分的绘图并描述最好朋友的活动。

【能力目标】 学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人或事物,如i'm taller than you,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学会用英文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人 、物的身高和长度,并能根据所给数据,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中使用英语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 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设计

1. 导入设计

(1)let's chant.

在热身时让学生一起说唱本单元main scene中的chant.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listen and do.

touch your head / nose /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2. 新课呈现

(1) 呈现猴子图片,初步接触知识。

教师在发指令时,加入 touch your tail.当学生觉得茫然时,老师趁机出示课件(一只猴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课件上呈现数据38cm.学生回答:its tail is 38cm long.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问:how tall is the monkey?学生:it's 40cm tall.老师自己引出only一词,注意这个词的发音。

多媒体再出示两只猴子的图片,一只黄色,一只棕色,让学生加以比较。教师问:which monkey do you like?the yellow one or the brown one?

【设计思路】 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同时在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2) 猜一猜游戏:它们有多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只猴子的身高。注意提示学生用上i think…这一句型,表示自己的猜测。在这里也可安排一个竞赛,看谁能猜中正确数据,教师让一些学生猜后出示数据。

【设计思路】 学生对有悬念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在此不仅练习了两位数的读法,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3) 学习younger、taller、funnier.

画面上同时出现上述三只猴子,让学生比较which one is older?which one is younger?which one is taller?which one is funnier?在此特别注意funnier的发音,可在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一篇对话,让学生围绕着ben和ben's father对动物园里三只猴子的讨论,进一步掌握高度、长度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2.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习了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较级的阅读能力而设计的,可以说有些句型对于前两个课时是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听、 说 、认读let's read 中的三会单词和句型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要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能够完成pair work部分的绘图并描述最好朋友的活动。

【能力目标】 学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人或事物,如i'm taller than you,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学会用英文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人 、物的身高和长度,并能根据所给数据,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中使用英语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 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设计

1. 导入设计

(1)let's chant.

在热身时让学生一起说唱本单元main scene中的chant.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listen and do.

touch your head / nose /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2. 新课呈现

(1) 呈现猴子图片,初步接触知识。

教师在发指令时,加入 touch your tail.当学生觉得茫然时,老师趁机出示课件(一只猴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课件上呈现数据38cm.学生回答:its tail is 38cm long.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问:how tall is the monkey?学生:it's 40cm tall.老师自己引出only一词,注意这个词的发音。

多媒体再出示两只猴子的图片,一只黄色,一只棕色,让学生加以比较。教师问:which monkey do you like?the yellow one or the brown one?

【设计思路】 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同时在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2) 猜一猜游戏:它们有多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只猴子的身高。注意提示学生用上i think…这一句型,表示自己的猜测。在这里也可安排一个竞赛,看谁能猜中正确数据,教师让一些学生猜后出示数据。

【设计思路】 学生对有悬念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在此不仅练习了两位数的读法,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3) 学习younger、taller、funnier.

画面上同时出现上述三只猴子,让学生比较which one is older?which one is younger?which one is taller?which one is funnier?在此特别注意funnier的发音,可在屏幕上同时出现funny/funnier,happy/happier.

(4) 任务阅读

经过以上过程,已基本解决了短文中的难点。这时,就可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中的对话,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判断题如下:

①there are three monkeys. two are big,one is small.

②the yellow monkey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one.

③the yellow monkey is stronger than the brown one.

④the little monkey is 38cm tall.

⑤the little monkey is younger.

⑥the yellow monkey is about 150cm tall.

⑦the brown monkey's tail is 40cm tall.

⑧ben is taller than the little monkey.

⑨ben is funnier than the monkey.

如果学生可以判断以上句子,就说明他们读懂了这篇阅读材料。

【设计思路】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懂短文主要内容,通过上述判断题,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完成课文中的填空并校对。

(6)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操练巩固

请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课件出示情景和提示。这里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生擅长表演但语音语调在这节课上还没完全掌握,这里就可以请那些擅长表演的学生脱开课文表演,一部分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进行配音。

【设计思路】 采用这个方式,可以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面更广。

本课时的阅读材料是动物间的比较,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人物间的比较,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比较词和人称代词。这里可以采用游戏法和交际法。教师在屏幕上依次出现下列几组学生熟悉的人物:小丸子和蜡笔小新:王楠和张怡宁:贝克汉姆和欧文:樱木花道和流川枫。首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how old is he/she? how tall is he/she?who is stronger/taller?who is older/younger?等。在这一块内容里,教师需在课前找好资料。待学生做出猜测后,教师可同时出示上述几组人物地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同桌配合自主选择一组进行讨论比较。

说课稿 篇2

百里中心小学 李宏强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单元的内容:解比例。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节课,主要属于计算教学,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2、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解比例,能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

二、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部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第三部分是练习解比例。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复习比例的意义做铺垫。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行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确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说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解比例的概念后,及时组织练习。课本中两个例题从解比例的方法入手,逐步渗透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经过学习例题,学生掌握了基本解比例的方法,逐步进行训练,让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教学评价:

公开课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

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能有兴趣地听赏乐曲,能感知不同的节奏;并学会用点头、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示,能用语言和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与音乐相应的节奏。

《拔萝卜》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口味。这首歌的音乐材料十分节省,全曲只有六小节,旋律、节奏完全重复。虽然全部用重复的手法展开但是又不感到单调、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几遍就能背了。

二、说目标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内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进行歌曲表演。

三、说准备

四、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

2、情境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此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表演法、游戏教学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

五、说过程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画面讲述故事《拔萝卜》。我会将歌词根据节奏说出来编入到故事中。

(1)萝卜拔出来了吗?

(2)谁来帮忙拔萝卜了?

(3)谁第一个来拔萝卜?他拔不动的时候请谁来帮忙的?

(4)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来拔萝卜?

(5)谁最后一个来帮忙拔萝卜?

1、出示课件中老伯伯在拔萝卜的画面。

师:老伯伯可开心啦,他还哼着歌儿呢!

师: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

让幼儿初步学一学拔萝卜的动作,教师边唱下面的几段歌词边带领幼儿拔萝卜。

在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听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儿基本会唱本歌曲,并能正确知道角色的出场顺序。幼儿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幼儿欢迎。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动作

1、分段练习表演

师:老公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话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模仿、学习老公公走路的样子及说话的语调,这时可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演示一下。

带领幼儿扮演老公公进行表演歌曲。

本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在此我并没有直接将角色特征灌输给幼儿,而是让他们自由模仿,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的,易于模仿的。

(四)分角色表演

1、集体中分角色表演

2、自由结对分角色表演

请幼儿自由组合,5人一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和自主性。先进行集体中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明确表演要求,再进行自由结对表演,照顾到了每一位幼儿,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歌表演的活动中,解决了只有个别幼儿参与表演的状况。两种不同的表演类型,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充分激发了每一位幼儿的表演欲望,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

(五)结束

师: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他们一起用力把大萝卜拔出来了。

(六)活动延伸

说课的教学反思 篇4

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教师风采大赛,虽然,教学的最后成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道路来说,它是一个锻炼,一个鞭策,更是一个提高。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读书易、真做难、唯心诚、方可进这句话的真谛。下面我就向大家说说教学之后的几点想法。

想法一、全面真实了解学生,是达到教学预设的关键。这一课的教学,从准备、试讲到讲完,整个过程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特别是准备阶段,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课的准备过程特别值得我深深思考:

想法二、情景创设紧扣内容,是教学效果生成的关键。

想法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优化课堂质量的关键。

想法四、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比赛只是个过程,真正促进成长进步才是目的。虽然这次比赛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满意,因为我的心里素质得到了锻炼,课堂经验得到了进步,教学经验得了提高,这些收获将

优质课获奖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建筑设备工程》其中之《水封作用及破坏原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和本节课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本课程情况

1、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是非设备专业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职业技术课程。首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各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设备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了解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动态,为今后职业岗位的迁移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

2、课程内容

根据对施工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会同企业人员和教育专家,参考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更加适合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的制定侧重于土建施工与设备各工种协调问题,把课程分为5个模块。

3、教学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定位于实践活动,理论作为实践的辅助,以够用为度。教学手段上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用动画或实物来演示原理或系统。教学环节设计成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 每一个学习模块完成后,带领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职业岗位急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4、教学资源

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配用完善的教学文件。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配备了图纸库、行业标准资料库、图片库和仿真动画库等一系列数字化教辅资源。同时还配备有建筑设备实训室和审图室,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5、教学效果

经过全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较出色的完成了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受到同行、督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6、教学特色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形成了“双心”的教学特色。

1、以实践为核心,从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

本课程强调在工作中学习,改革了过去《建筑设备工程》脱离工程实际,一讲理论,二讲设计,学生学的满头雾水,到了工地才对所学知识恍然大悟,学生顶岗工作能力较差。本课程的采用了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基础课、理论课、实践课的界限,强调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配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2、以工程应用为轴心,导入工程的习题训练

本课程对课后习题训练形式进行了改革,跳出原有学习模式中文字叙述概念问答题框架,参照国家注册师的考试训练方式,以工程应用为轴心,每个章节按照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材、设备的应用以及系统的安装要求等等建立相应的习题库,以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

7、改革思路

该课程改革的主体思路和目标就是进行和完善课程建设,努力争创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体细化工作任务,完成由模块教学向情境教学的彻底转化,更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实教学资源,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化实训教学,突出工学结合。

二、本节课情况

1、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内容节选自模块一建筑给排水。学生通过建筑制图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的能力。本节主要通过学习建筑排水管道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是建筑给水排水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2、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无理论基础,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足。但知识是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和长期积累才能掌握的,这样认知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理解水封破坏的原因,掌握解决方法

学习能力目标: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

4、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过程

我们以解决卫生间管道臭气进入室内为目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1、提出问题——创设一个生活问题场景

有时特别是阴天,臭气会通过卫生间的排水管道中进入室内,为什么?

2、分析问题——寻找原因

学生先分组讨论,提出看法,随后老师带领学生对管道中的水气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水封作用及产生水封破坏的原因。

3、解决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公开课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我认为小说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二、目标分析

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点,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对人性的体会上,其次是情节结构的把握和语言风格的体会。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情节结构,学习分析小说情节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

3、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三、教法说明与学法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为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过程分析

1、激情导入:以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导入

2、整体感知:勾划时间线索以及病情发展,把握情节顺序。(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投影二:情节结构

时间线索病情发展

十一月琼西病倒一天早晨病重第二天早晨病危

天刚蒙蒙亮病好第二天下午贝尔曼去世

3、合作探究(在学生把握文章情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我整理出下面几个问题)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直接从小说的高潮部分入手,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西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西的生命?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西的生死,它是希望和爱的象征。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而它更是爱的写照,没有老贝尔曼在凄风冷雨之夜的绘藤,没有苏艾的悉心照料,也不可能有琼西的康复。(可引导学生归结出一个汉字“众”,这对应了小说中的三个人物,上面那个“人”便是琼西,下面那两个“人”是老贝尔曼和苏艾。)

3)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让学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4)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品味赏析

品读欧亨利式的语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品味: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5、拓展迁移

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大家把这一情节补叙出来。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6、师生小结学生各抒已见,以最诚挚的一句话表达对老贝尔曼的谢意。

7、作业设置

这篇小说最成功之处就是描写了一种人与人互相之间的关怀帮助,所以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如果琼西是我的朋友》,我们会怎么做?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课型是语文活动课,活动内容《雨的诉说》。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以及说教学反馈五部分。

一、 说教材

本课题是现行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新大纲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开展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本次活动的德育教育目标,具有隐性教育价值。

除了写作这个显形的教育价值,我想,在本次活动中,热爱自然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已不只是口号的问题,因为学生体验的是自然之声、自然之美,因此,素材是立体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关键点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了解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写景散文的描写方法,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对雨的观察和感悟搬到作文上来,具有特殊的意义。

重点:

(1)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写景散文的描写能力,并能使文章收情景交融的效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学生大语文观的转变、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确立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对话法

3、使用多媒体教学

说课稿 篇8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为学校六年级的新生班设计的一堂课——《杠杆的科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的预测三大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杠杆的科学”一课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2课时。通过前一课“认识工具”教学,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金砺实验小学座落于宁乡县城,因学校规模发展很快,不断有来自宁乡、长沙、望城、益阳及安化等地的学生进入我校就读,本学期,六年级增加了三个新生班,因本节教学设计是针对这三个班级,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我对新生的科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孩子有85%来自农村,40%的学生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55%的学生没有做过科学实验,70%的学生没有做过科学记录。农村孩子的生活动手经验和动手能力不比大多数的城市孩子差,但科学学习经历、科学学习的素养与城市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学目标:

经过学情调查,因新生班与老生班的差距,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表现出差异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难点:分析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说教学程序

一、设计思路:

(一)导入:

故事导入新课,借助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借助图片(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杠杆。

(二)认识杠杆:

学生通过自学认识杠杆及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尝试找出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的三个点(课件)——引导学生识别课本上图片出示的常用工具是不是杠杆。

(三)杠杆的秘密:

提出“杠杆类工具一定省力吗”的科学问题引发学生猜想——引导学生利用杠杆尺进行实验,并记录、整理、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二、教学方法:

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记录和分析数据。

三、课前准备:

教师:杠杆尺、勾码、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小组准备杠杆尺和一盒勾码、教材附带记录表

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以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引入新课。讲述故事前,通过简略介绍阿基米德的成就,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接下来结合图片讲述阿基米德“撬地球”的

故事,并请学生评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长长的棍子,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这样一句匪夷所思的话却出自一个大科学家的口里,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同时“一个支点、一根长长的棍子”以及撬地球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地初步感受杠杆,从而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

(二)认识杠杆

1、什么是杠杆:“阿基米德要用棍子撬地球,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用棍子撬东西吗?”从情境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所见过的撬起重物的例子,发掘学生生活经验中见到过的杠杆类工具的实物,建立杠杆的表象。接着我直接揭示:我们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科学概念衔接起来。

2、杠杆的三个点:让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1、2、3自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归纳,让学生认识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找出杠杆类工具(摇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上的三个点:学生先观察图片,用铅笔尝试标出三个点的位置,再小组交流。在汇报时我适当指导,要求学生把每个点的位置叙述清楚、准确,尤其是跷跷板的用力点和阻力点,我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要以跷跷板上的同学脚站的位置为点,而且两边都可以看作用力点和阻力点。在本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并初步渗透在杠杆中用力点和阻力点是相对的。

4、识别常用的杠杆类工具:由学生先观察,小组交流,再集中汇报、讨论,说说理由。农村的孩子的表现欲望与城市孩子同样强烈,但表达能力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想的意思说清楚、说完整,逐步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杠杆的秘密——探究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整理分析数据,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是本课时的重点,而对于这群缺乏科学实验经历孩子来说,如何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并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怎么样指导他们设计实验,并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动手操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这些问题都是本课教学中需突破的难点。为此,本环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提出问题:“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杠杆类工具,那杠杆有什么作用呢?”联系生活实际中撬棍的作用,学生大都会认为:杠杆可以省力。我接着提出问题:“那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要怎么做才省力呢”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撬起重物的情景和教材上撬起箱子的图片,让他们发现支点一般靠近阻力点。“如果支点离用力点近一些,离阻力点远一些,杠杆还会省力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猜想。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敢于猜想。

2、介绍杠杆尺,让学生了解怎么样使用杠杆尺和钩码来做一个杠杆。并作出规定:(1)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勾码看作要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勾码看作是用的力(便于在实验中对杠杆是否省力进行判断);(2)每次实验两边只能各选一个点挂勾码(目的在于将实验控制在学生可研究的范围内)。

3、集体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因为这是一个随机组合收集数据的实验,所以挂几个勾码、挂在哪个点上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选择,制订计划时,只需明确用杠杆尺做实验,怎样是省力,怎样是费力。根据学生分析数据能力还不太强的实际情况,为便于学生能较容易的

从实验数据里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我规定每一次实验要使杠杆保持平衡,便于实验后分析数据,并鼓励学生多做几次实验以收集更多的数据。最后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分好工做好记录。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没有经历过科学实验的学生初步体会怎样制定一个实验计划。

4、学生动手实验。实验时我到各组指导学生操作,并提醒学生作好记录,实验完成后训练学生迅速整理器材的习惯。

5、整理、分析数据,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学生得出结论后以激励性语言肯定在实验过程、整理分析数据过程中做得好的小组,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和被肯定的喜悦,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提出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更为合理?”让学生集体讨论,分享各组在收集数据时的一些好的做法。通过活动,教师再适当渗透收集数据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时的良好习惯。

7、提出问题:“了解了秘密,你们对阿基米德说的那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呢?”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新发现的知识来重新解读阿基米德的假设,引发新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板书设计

杠杆的秘密

省力:

费力:

不省力也

不费力: 左边(阻力点) 勾码个数 阻力点到支点距离 右边(用力点) 勾码个数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

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1、学生能识别常用的杠杆类工具,大多数学生能找出一般杠杆类工具的三个点;知道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2、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表述、动手操作、数据的整理分析等方面能力能得到提高,

3、学生能感受科学课堂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初步体会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关于说课 篇9

说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方式,经过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论证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各地区基本上都有一个非常成形、可操作性强的纲目。但我本人并不是很懂,在我这个简短而肤浅的汇报之中,不免要夹杂很多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选择性地吸收和批判性地借鉴。

人们通常把说课定义为:"在一定的场合下,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说教学方案,然后让听者评说,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的教学研究形式。"

我个人对说课的理解和上面的诠释有些不同。目前,由于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提出,大家都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状态是快节奏、多活动、大训练量,安排得密不透风,不敢耽搁一秒钟,而评价者多以深入课堂听课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但深入分析一下,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否的背后关键是台下功夫。大家知道,台下功夫主要指备课,但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无法全面而直接地体现思维过程。另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备课多是一种个体行为,我们备完课就去上课?quot;备讲两层皮"的现象在所难免。而说课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之间,重点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有什么理论说明和实践依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说课是为了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对上课的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具有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价值。那么说课过程中,究竟要说些什么?怎么说?

对于说课的内容,目前有"四说"(说大纲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五说"(大纲、教材、教法、学法、练习)等。我们宁波地区的说课要求和评价标准有五个方面:教材分析、目的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对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一下说明。

教材分析:说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学习类型的分析;前次概念与新知的联系;自己的个性见解等。

目的分析:说教材应达到的终点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教材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德育、情感目标;列出切实可行又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同时阐明目标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

过程分析:说明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思想;说明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明典型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说明教学媒体的选择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这是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主要考查我们对学法的关注和探索。

教法分析:说出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而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是说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考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如果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等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斯金纳)、自学辅导法(卢仲衡)、青浦经验(顾泠沅)、启研法、单元教学法、六课型教学法等都有一定的理解,并清楚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特点、选择标准等,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个人教学观念之下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结合。

评价分析:说出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的措施及构想。这一点,是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全面(兼顾优、中、差生)、及时,并且要有多种应变的调控措施。

说课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说课变质,既不能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也不要把说课变成宣读教案或简述讲课要点。

2、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3、在讲说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要针对这堂特定的内容充分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及对学生传授这种学法的理由,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十分熟悉。

4、说课过程中,尽量展示先进和现代的教育思想。

5、在竞赛类的说课过程中,避免套用一知半解的思想、方法等,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活用,只有活用才能自圆其说。

6、一个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评说课或者答辩,因此要做好问题准备,评价者往往以此来定位说课者的教学素质、教育修养。

7、在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重点部分一定要说透。

通过上面的说明,不难看出说课的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也恰好体现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优越之处。

1、说课将教师的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备课思维外现化。

备课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与预测等一系列活动,都是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而说课是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将备课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使更多的人直接感知你的思维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备课的过程以说课形式表达出来,最起码你的备课是有条理而精炼的,思路是明确而清晰的。思维过程能够达到语言化,这是层次上的递升。

2、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备课行为立体化。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备课是作为个体行为活动来考查的,既然是个体活动,那么备课的质量和水准就必然受个性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说课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有说课就有评说课,两种活动交织在一起,就必然存在思维的互补和学术性的交流。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推敲,就利于每个参与者对个人经验的取舍和对他人观念的扬弃。这正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另外,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个人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许会多一点启示。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民办学校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在发展过程中所自然产生的困扰等,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得不追求短期效应和功利性,对个人教学而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得不会感到心理上的疲劳、无法充电的困惑、吃老本的尴尬。对教研活动而言,基本上是在"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的四统一的模式之下,集体智慧的汇集与发挥,从根本上对教学进行推动,出色教研成果的获得都是很艰难的。而说课具有简便、明快、高效、省时、易于安排和控制的特点,虽不能代替教研活动,但它完全可以纳入到教研活动的范畴。在个人支配时间相对少的环境中,它是丰富我们个人知识储备的有效方式,它能促动我们投入其中,促动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回想和反思。同时,在这个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为说课时的显性思维,把静态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动态的群体学术性讨论的过程中,它也提高了教研的学术层次。如果把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部分,那么我们通常的说课改革为单元说课、章节说课也未尝不可。

3、说课使备课环节由只重视操作变成了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理论研究--备课研究理论化。

说课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每堂课的具体知识为内容、以教学具体操作为借鉴,对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进行设计。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如果让哪位老师进行说课的话,他自然要活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考察和分析自己将要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应用最精炼的语言,向大家说明?quot;怎么教",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只说怎么教,干巴巴令人生厌,最精彩的是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当然,它绝不是理论的堆砌和相加,必须活用。从这一角度看说课,颐遣坏貌蝗セ袢「嗟男畔ⅲ斫獠⒛诨炎约褐蒙碛诶砺塾胧导洌诶砺塾胧导浣卸啻斡行У耐担鋈说南敕ň突岵蛐碚庵窒敕ɑ嶂鸩奖涑梢恢肿约旱慕萄Ч鄣恪⒔萄Ч勰睿棺约禾と敫卟愦巍?br> 4、说课使学校对备课工作从终结性管理变成了过程管理--备课管理全程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说课--现代教学理论的有效体现》 王存宽 《教育探索》2000、8

2、《说课功能再探》 丁俊明 《教学与管理》1998、10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解读

1、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小松鼠》是生本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第六单元的课文。整首儿歌仅仅五行三句话;16个要求会认字;4个要求会写字以及9个词语。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儿歌,朗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本实验教材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教学总的原则是: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字上。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认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及已有的学习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松、鼠、乖、巧”等16个生字。

(3)体会小松鼠的活泼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课外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有序、有趣、有效的游戏中识记和巩固生字。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难字的分析与识记。

二、设计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中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儿童的天性是活泼的,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应� 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游戏中快乐识字,领略汉字的魅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路

“意义识字,推进阅读”是生本教育实验教材研究的主题,所以识字就是教学重点。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经意间有趣,有效识字。基于学生意志力薄弱,易分神的原因,学生很难一节课保持高昂的兴致识字,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有序、有趣、有效地识字。在教学中,我以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为线索,创设了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在小松鼠的陪伴下轻松识字;而且我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激活学生识记难字,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为了能让学生有趣,有效识字,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或个人学,小组学,玩游戏,反复认读,达到有趣、有效识字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我将侧重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我以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为线索创设活泼、欢快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小松鼠的陪伴下轻松、愉悦地学习,让识字课堂走进童话世界。

第二,“自主阅读、游戏识字”的教学方法。一心一意奔识字,充分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进行识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1、看彩图说话

2、读课题。

(用彩图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对彩图的描述,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认识了“松、鼠”两个生字。)

二、读文展示

1、教师范读,学生手点着字。

2、四人小组读

要求:

A、采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

B、小声一点,组内同学听得见即可

3、请两组上台交流(评价)

(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和正确的感情范读在前,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感,帮助学生模仿标准读音,让学生有样可循。小组内读,充分发挥小组成员资源,读得好的带动不太会读的,并且形式由学生自选,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展示是为了向全体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通过展示,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三、词语过关

“要想和小松� 先过词语关,能够为识字做好铺垫。“小老师”是学习的先行者,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带领学生认读词语,能让快生更自信,让慢生树立想当“小老师”的目标,从而积极学习,争取当上光荣的“小老师”。)

四、游戏识字

“恭喜大家,小松鼠已经答应和我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生本教育的一大任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因此给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自主识字,旨在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教师采访,组长汇报,粘贴难字,进行分析“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A、请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B、齐读难字

4、开火车读字(带上拼音)

(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组长在游戏中进行检测并汇报,找出学生普遍觉得较难记的几个生字,将生字游离出课文,突出字形,整体摄入,形音联系,形成识记生字的形体支架,找出记忆方法,能够加深对难字的印象,突出并解决教学重难点。再通过一轮带拼音“开火车”读,进一步巩固。)

5、“小松鼠送给我们一个小礼物,它就是……快乐魔方,转转转”(教师转动魔方,学生读生字)

6、小组玩识字魔方(组长扔魔方,哪面朝上,小组里的同学就齐读那一面的生字三遍。)

“冬天快到了,小松鼠必须储存很多的松果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我们去帮松鼠摘松果好吗?”

7、玩接力赛游戏(将字卡发给学生,学生拿字卡上台来带全班同学读,教师相机将字卡粘贴在黑板上。)

8、玩摘松果游戏

(A组学生站台上,B组学生在台下。B组问:“松字松字在哪里?”A组指出生字答:“松字松字在这里!”其他学生拍手答:“摘到啦!松松松,松鼠的松)

9、送松果回家(小组轮读生字)

(郭思乐教授说过:玩和学是不矛盾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就在于把学转为玩,让学生在玩中学。这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而把“学”转为“玩”,就是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快乐的识字活动。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个游戏让学生来巩固识字。在游戏中会照顾到每位学生,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鼓励大家来帮助他(她)。不光是比赛中的学生,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识字的快乐!)

五、拓展练习

1、出示短文

2、学生自由认读

3、齐读

关于说课 篇11

活动目的: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 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活动结束。

附一:故事《住宾馆》

小动物们去旅游,来到了森林宾馆,要在宾馆休息。熊猫负责给小动物们分房子。熊猫把所有动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贪玩的小猴很晚才赶到。小猴跑到熊猫面前说:“我的钥匙呢?”熊猫管理员拿出了钥匙笑眯眯地说:“在这儿。给你,你是2号的邻居。”小猴一听:“2号的邻居我知道,不就是3号吗?拜拜!”不等熊猫把话说完一阵风似的就跑了。

小猴拿着钥匙来到了3号房,可是3号房里面好象没有锁,小猴正纳闷,开门一看,呀,里面住着一只大老虎,可把小猴吓坏了,赶紧关上房门。小猴想:“一定是熊猫管理员搞错了。”可是熊猫管理员说2号的邻居有两个,不只是3号。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原来1号才是自己的房间,从此小猴知道了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一个是1号,一个是3号。

小猴子刚找到自己的房间,小熊又拿着钥匙来找房间了,小熊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号的邻居,可是5号的邻居是谁呢?这下可把小熊难坏了。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5号房的邻居。一个是4,一个是6,可是两个房间,到底哪一个是小熊的家呢?结果用钥匙一试,没有打开6号,却打开了4号,小熊的家原来是4号房,从此小熊也知道了,原来5号的邻居有两个,一个是4号,一个是6号,它自己住在4号房间。

附二:说课稿

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说课稿

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在近日的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陆一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邻居。”“我办公室和开心哥哥的办公室挨在一起的,他们也是邻居,一起来接我们回家。”“米奇班和尼莫班是我们史努比班的邻居,因为我们挨得最近。”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5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通过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

说目的: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过程:

1、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2、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 幼儿自主探索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5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 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活动反思:

1、 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a、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

b、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 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

(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jojo老师精心布置的场景,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头饰等。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