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细致的小编老李给大伙儿分享的教研课《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能力目标: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3、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三、讨论交流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起一遍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还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1、让学生分段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四、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五、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六、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七、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八、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简说: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娓娓动听”造句。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3-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认真诵读课文。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导入新课:
1、导入:好了,上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还不错,老师就检查到这儿,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师恩难忘
2、生齐读。题目的意思是?(指名回答:老师的恩情学生难以忘怀。)读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田老师有哪些恩情让学生难以忘记?)(指名回答后,师提问:田老师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难忘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田老师是怎样给他的学生上课的?竟让他的学生如此难忘?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6页听课文朗读录音。)
3、播放课文录音。
(大家都听的非常的认真,同学们,40年的岁月会抹去多少人生的记忆,40年前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记得。同样的40年过去了,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的回忆却仍是那样的清晰具体。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学习3——7自然段进行研究朗读)
(三)深入学习,再现情景。(学“上课”,感形象。)
1、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指名回答读3、4自然段)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学生模仿田老师的动作、语调、表情读第5自然段(师:讲了一个与小诗有关的故事)课件出示小诗。
2、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首先,故事的内容与小诗的内容吻合;其次,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诗的意思,并且印象深刻;再次,田老师的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紧密联系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并且故事中又渗透着品质教育,让学生受到启迪;最后,田老师讲得生动、语言丰富,有助于学生掌握、积累。综上所述,如此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当然喜欢了。)
3、作者在听故事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后读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4、用 “身临其境”造句。《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读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作者听得很认真,可见田老师的故事编得怎么样?(指名回答:引人入胜,娓娓动听……)(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同时点出了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也说明“我”对田老师的喜爱、钦佩之情。田老师的故事真是天下一绝,难怪作者听得如痴如醉。
6、速读课文第二段(3——7),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而且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7、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8、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造句。
指名回答:我们杨凌的景色真是引人入胜!
语文老师的课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都听得全神贯注。
9、指导朗读: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下面由我们班的男同学们带着作者的感情深深的,动情的,大声的齐读第七自然段。
田老师的课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是田老师用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这叫人怎么能忘怀呢?40年后的今天能重逢田老师,那是多么感人的情景。课件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重点句子。
(四)有感情地默读课文第三段(8——9)。(师生重逢,师恩难忘)
1、“课件出示: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2、分角色表演: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他是怎样做怎么说呢?作者会怎样的行礼。发挥你的想象说说。
3、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绍棠当时的情况:课件出示:作者刘绍棠简介。(学生自由读)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鞠躬,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书。
4、学生找到了课文中一个重点句课件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进行理解。(春雨是绵绵的。滋润着大地,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不断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我”的文学素养。)
5、学生齐读。自己再认认真真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情感,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合适的词来表达吗)?①体会激动,朗读 。②体会尊敬,怎样恭恭敬敬地行礼,朗读。③体会感激,朗读。
6、读一读8、9自然段,想想还有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7、课件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应该说,在田老师门下的学习时光,是十分难忘的。特别是田老师所讲的故事,对年幼的“我”影响很大。从文中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句话可以看出,田老师所讲的故事,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深深感谢田老师。)
8、课件出示:用自己的话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一棵树苗经过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种(★)植树木需要很长时间,而培育人才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心血,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并感激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这句话总结全文,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9、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10、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1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的这份难忘师恩。)
1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同桌讨论;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指读,相机引导。
是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40年后重逢老师,我怎能不激动,不恭敬,不深深感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8、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田老师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好老师。下面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六)迁移练习:
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同学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老师有哪些“恩”让他们难忘,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通过细节来描写一个人。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七)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了解他的工作、生活等情况。
2、小练笔:老师,我想对你说……
3、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1. 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教学反思:
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先激发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对所提出问题进行梳理,帮助提取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探究性阅读的问题可以是:
1.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
2.问什么说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呢?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充分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
1、给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打“√”:
闽(mǐn mǐng)南 诸(zhū zū)葛亮
2、选词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上“——”)
⑴ 好象每个字、没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挚爱 真挚 真实)的心。
⑵ 渔夫起早贪黑地劳动,还(保持 坚持 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⑶ 只有不段锻炼身体,才能(增加 增长 增强)体质。
⑷ 几个月前,爸爸不知哪来的兴趣,(忽然 果然 居然)买了一辆小轿车,小山村(震动 轰动 惊动)了。
3、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请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句话改变一下说法,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它分别表达了师生和“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到了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上面提到的中国历代伟人,你知道他们的成就吗?查查资料或问问别人,再简单写一写。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光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针对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交流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