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引入: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领略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色。这节课让我们在苏轼的妙笔下欣赏风景如画的西湖。
师:大家知道西湖吗?(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西湖风光)
教师配音: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西湖景色宜人。以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 “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著称于世。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过渡语:从古至尽,许多名人志士都曾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过它。北宋苏轼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言佳句“饮湖上初晴后鱼”。(师范读诗句)
二、读诗:
过渡语:请同学们自渎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学生自渎。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生:读诗。(2人)
师:谁来说说读的怎么样?
生:评价。(1~2人)
师:评价。
2、纠正字音。
过渡语:你们读的很正确,诗中有几个生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潋滟、空蒙、亦、妆),指名读、齐读。注:“妆”读并组词
生:读。
师:我们再来读一下古诗。
生:齐读古诗。
三、学古诗。
1、小组学习。
过渡语:
师:读了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想知道……
师:我把大家的想法归纳了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1)、解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4)、悟诗情;
(5)、感情读;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以上步骤分小组学习古诗。
生:小组学习古诗。
2、小组汇报。
(1)、解诗题;
师:哪个小组汇报解诗题;
生:汇报(在西湖饮酒,起初天气晴朗,后来下起了雨所看到的景色。)
师:指导读诗题。
(2)、知诗人。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苏轼?
生:介绍。(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3)、明诗意,
(4)、悟诗情,
(5)、感情读。
师:结合书下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小组成员及其它小组成员补充2~3人)
诗意: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若有若无,十分奇妙。
师:这两句分别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晴天、雨天。
师: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A、 出示晴天组图。
师:看了西湖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受(很美)
师:那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呢?(出示“湖光潋滟晴方好”诗句)
指名读:2~3人。师指导读:语速慢,轻柔舒缓。
B、 大家读的真好。那西湖雨天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出示雨天组图)。
(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诗句)
指名读:2~3人;小组读;齐读。
过渡语:是呀!晴天的西湖,水上微波荡漾、风光旖旎;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师:谁来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诗意:我想把西湖比做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适合。
师:为什么要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生:……
师: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西湖和西施同在越国,同有一个“西”字,他们都具有天然美色,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湖无论晴姿雨态,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所以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从此人们又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怎样的感情呢?
生: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师:(指名、小组、齐读)读后两句。
3、配乐读诗,整体感悟。
过渡语:诗人用手中的妙笔把西湖的晴姿雨态,描绘的淋漓尽致,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们带着对西湖美景的无限向往,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1)、指名读诗(配乐);
(2)、男、女生分别读(配乐);
(3)、谁想读就站起来读;(配乐)
(4)、全班齐读;(配乐)
4、背诵古诗。
师:我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首古诗呢?
生:试背
学生汇报。(能背下来的就站起来背一下)
5、拓展。
拓展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诗句中想象西湖的美景。
(音乐响起)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课后,请你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准备参加班级的诗文配画展。
(课件出示)
拓展2:诗人苏轼当日在西湖共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让我们来读一读另一首。
四、诗小结。
晴天的西湖明艳妩媚,雨中的西湖清秀淡雅。它就象一位美丽的女子,时时展示美的风姿,让人产生喜爱之情。请大家齐颂古诗。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
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
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潋滟)潋滟是甚么意思?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这样的画面很美!我们试着把这种美的感觉读进去看,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4)学生试读。
2、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3、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
(1)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朦朦胧胧)
(2)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3)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
(4)学生练读,互评。
(5)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加娇嫩;
(6)师引读: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山色空蒙雨亦奇
4、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5、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她天生的美)诗中那些字最能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总相宜)
(4)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5)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6)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欣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去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3、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亦、妆”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潋滟、空蒙”等词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导入《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苏轼吗?
2、介绍苏轼。苏轼多才多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他的诗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说题目意思。
三、读古诗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诗中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
4、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读好“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这些词语放进诗中,读好它,你会发现你能读出另一种味道。
6、学生自由读。
7、指名读。
8、齐读。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句
①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②理解“潋滟”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③指名读再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乐。
②、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空蒙”。
④、理解诗句意思。
⑤、指导朗读。
3、学习后两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读后两句。
②、了解西子。
③、诗人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学生汇报。
五、熟诵读,厚积累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读。
3、背诵。
4、拓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小结。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的字词不仅仅是低年级的任务,本课中,生字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要求的“亦、妆”两字,而是根据了学生的需要,对“潋滟、淡妆浓抹”等的字词也让学生反复读,这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整首诗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句必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流传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通过读,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情,每句诗连听带读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后来的背诵有不少学生就能脱口而出了。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仍然是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