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雷奈(nài)克从一个花园走过,看见两个男孩儿正在跷(qiāo)跷板那里玩儿。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dūn)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huá)着。雷奈克很好奇,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男孩儿告诉他,通过木板能清楚(chǔ)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果然,声音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找了一根小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qiāng),另一头凑(cu)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弄清听诊器发明的过程。
2、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二、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听诊器发明的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雷奈克之所以能发明第一个听诊器,取决于哪些条件?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从“整日思索”体会他对人类健康的关注和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
指导朗读他的有关想法。
游戏触动灵感。从“缓步”说明他连走路都在考虑问题。
指导朗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体会他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从“又发现、改成、做成”等词语体会他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4、相机指导朗读。
三、开拓视野,阅读故事。
指名介绍学生搜集来的有关科学家的发明的故事。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雷奈克)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 ) 讠( ) 月( ) 氵( )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 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附板书: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激发学生从小善于发现、勤于观察,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指名说,板书:听诊器。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块儿写“诊”字。注音:诊,前鼻音,一起读准这个词儿。
你在哪儿见到过听诊器,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你们接触过听诊器吗?知道听诊器是干什么用的吗?
3、看来同学们知道的知识还挺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补全课题,加上这几个字,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谁发明的第一个听诊器?
(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3)怎样发明出第一个听诊器的?
(4)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
(5)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有什么用?
4、相信学习完课文,这些问题就都清楚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弄懂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把预习时圈出来的词语自己先读两遍,同桌之间再交换着读一读,相互纠正读音。
2、检查预习效果
a、出示:雷奈克 沿着 仔细 分析
诊断 木管 效果 喇叭状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你的小伙伴?生提醒时师相机标部分音节。区别:“状”与“壮”,“郊”与“效”。
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快速记一记字形,然后带着小伙伴的提醒自己读读词语。开火车读词。
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已经理解了的或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讨论讨论。
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一读。
b、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迫不及待地等着你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呢!
出示: 肺结核 心脏 疾病 清楚
划 铁钉 靠着 胸腔 凑近
生齐读。强调“脏”是多音字,指名说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同学们词语读得真是又准又好。下面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入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交流: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相机简介:雷奈克是法国著名的医生,曾经是巴黎医科大学教授,他不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听了老师的介绍,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
(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文中哪儿写到它的样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刚才有同学问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他是怎样发明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读好了吗?现在能告诉老师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吗?
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准确地找到了。课文第一小节讲述了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再请人来读一读。
2、原因我们知道了,那么他是怎么发明的呢?在课文的第几小节?你找到了吗?读一读。
3、老师觉得你们很会读书,读几遍课文,就把上课开始时提出的几个问题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那么再回头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完成老师这道填空题吗?
出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的是一名叫________的医生,从两个孩子________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通过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的故事。
同学们发现了吗?将几个自然段内容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出示:
(1)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雷奈克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 )。
(2)他整日思索,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医生就( )。
(3)看到男孩们玩跷跷板,他想:铁钉划木板的声音能传过来,如果做一个筒搭在病人的身体上,病人内脏声音就( )。
你会填吗?
这儿用了关联词“如果……就……”就一步一步说出了雷奈克的思考。瞧,一个词就贯穿了全文。
你还能用“如果……就……”说句话吗?
翻开《补充习题》,我们一起完成这上面的相关题目。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管”字:上小下大,宝盖头要比竹子头宽,下面的竖要出头,两个横折第二个横折比第一个长。
2、描红练写,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获得了许多相关的知识。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是什么原因促使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呢?我们来看第1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
2、知道“肺结核”吗?相机介绍: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补充:你们知道吗,雷奈克的妈妈在他六岁那年也是死于肺结核病。
3、看到这样的情景,雷奈克心情怎样?
为什么十分难过?
指导朗读:是啊,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而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怎么不伤心难过呢?体会雷奈克心情的沉重、焦虑。
4、从这里,我们看到雷奈克把病人的痛苦当成了自己的痛苦,时刻放在心上。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良,有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感)
5、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把病人时刻放在心上?(板书:整日思索)
雷奈克整日思索些什么?指名读,齐读。相机理解“异常”。
过渡:带着这样的问题,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那他是怎么从小男孩身上受到启示的呢?(板书:受到启示)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两个小男孩是怎样玩跷跷板的?雷奈克看到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2、指名回答:小男孩是怎样玩跷跷板的?
这样做能听到些什么?我们来试一试。
同桌实验演示:一生在用手指在桌上轻划,一生俯耳在桌上听。再交换听。
3、你听到了什么?听得清楚吗?整日思索的雷奈克立刻想到了这一点,并为这一意外的发现兴奋不已。我们来看这句话:
出示句子,朗读: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指导朗读:这句话后用了什么标点?试着读读,读出兴奋的语气。股癣是什么
4、雷奈克不但这么想,还动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为什么说果然?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5、引读: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后,雷奈克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实验:真是这样吗?我们也来体会一下。同桌合作,用书筒去听对方的心跳。
此时雷奈克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指导读出惊喜的语气。
显然就在一瞬间,一个卷起的纸筒使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这个伟大的瞬间。齐读第二自然段。
6、雷奈克看到小孩玩跷跷板这个极其普通的现象能加以留心和思考,并能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板书:发现),你从他身上发现了什么可贵的品质?(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就这样,雷奈克每天用笔记簿卷成的筒儿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2、想象:在做这一切时,雷奈克又会想些什么?(联系前文、后文。预设:这下好了,可以及早发现人体内脏运动的异常了;有没有比这更方便更有效的东西呢?)
3、说得真好。正是有着这样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雷奈克在研究中又有什么新发现?于是他又作了什么改进?(板书:改进)
4、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了。听诊器的发明,也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胸腔疾病,故他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从图上,我们看到雷奈克医生正用它倾听病人内脏的声音,诊断病情。现在,面对雷奈克医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1、看着板书,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吗?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看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我们今天的听诊器相比,有哪些异同?
总结: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听诊器从一开始的一根小木棍到今天这样功能齐全的听诊器,经过了多少的努力。但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者雷奈克最值得我们钦佩。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今天的听诊器。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呢?自由说。
2、发明创造给我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出示:中国 鲁班锯
英国 贝尔德 电视
法国 贝兰 传真机
美国 斯潘塞 微波炉
美国 爱迪生 电灯、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1093种发明
3、激情: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开放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多动脑筋,说不定下一个雷奈克、爱迪生就是你!
课堂板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整日思索
受到启发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敢于实践
发现改进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科学故事,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第一段交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
第二段讲述了雷奈克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
第三段写雷奈克靠着这种小木棍为病人诊断。
第四段写雷奈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在线辅导:
1、写字指导
肺,注意右边的第一笔是横,最后一笔是竖。
效,第六画是点,不是捺。
核,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2、近义词
痛苦(难过 难受) 思索(思考 考虑)
突然(忽然 骤然) 仔细(细心 细致)
3、反义词
痛苦(快乐) 仔细(马虎) 清楚(模糊)
4、难句理解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伟了过来。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他从孩子司空见惯的跷跷板游戏中受到启发。由此可见,细致观察生活是进行创造发明的基础。
5、成语天地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提心吊胆 肝胆相照 肝肠寸断 胸有成竹
沁人肺腑 铁石心肠 赤胆忠心 牵肠挂肚
张口结石 口是心非 明目张胆
在线测试
1、 比一比,再组词。
诊( )肺( )沿( )棍( )
珍( )柿( )没( )混( )
效( )析( )状( )索( )
郊( )折( )壮( )系( )
2、 按要求填空。
肺:共( )画,第八画是( )
沿:部首是( ),共( )画,扩词( )( )
沿:部首是( ),共( )画,扩词( )( )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如果……就…… 一……就 果然 竟然
(1)( )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 )不会那么差。
(2)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 ),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3)我是个小书迷,( )到了图书馆,( )忘了时间。
(4)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 )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 )的声音!雷奈克( ),声音果然( )。”这时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 )
(2)“一天,雷奈克缓步( ),突然被两个正玩跷跷板的( )吸引住。”“缓步”说明他连走路都在思索着( )。
5、 读一读,背一背。
(1)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根,就会开出花来;只要有志,就会做出事情。
6、搜集一些发明家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小资料:
医者之笛——听诊器:听诊器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手里,在做临床检查时,它的作用甚至可以抵过许多仪器因为当病人肺部感染或心脏不适时,通过听诊器听到声音是异常的,听诊器在医生诊察病情时立下汗马功劳。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它们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多头听诊器、电子听诊器、产妇听诊器等。这些本领高超的听诊器成了医生的得力助手。
之一
张碧云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提出问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3、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导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小结
四、学习生字
1、读生字,分析字形。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 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实物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听诊器 肺结核 思索 紧贴 沿着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凑近 跷跷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句子: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考着。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练习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练习朗读
(3)他把小木棍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练习朗读,突出惊喜激动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练习朗读,突出“又发现”。
4、复述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5、同桌练习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
4、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业 设计: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整日思索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2、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课前游戏:同桌敲桌子听声音)一、读题导入、认识听诊器。1.读题: 示图:这是什么?对,这是现在我们常见的听诊器。看病的时候,医生用它在病人的胸部或背部来听音诊断。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打开书,先把全文读一遍,然后找出描写听诊器样子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3.交流:好,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一下子找到了课文最后一节。(示屏幕)4.自读:那么,就请你再次读读最后一节,再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自己来说说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好,大声读吧。5.交流:我们来说说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生: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空心木管。师:好,还有补充吗?想想是怎样的空心木管呢?生: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两端做成喇叭状的空心木管。(点屏幕)6.(教师板画):说得多清楚!这么一说,大家就知道这听诊器的模样了,我们还可以画出来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两端做成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指图)7.(齐说):来,一起看着画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二、读好情景,复述过程。渡: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不一会儿就记住了听诊器的模样。那么,法国医生雷奈克是怎么会想到发明出这样的听诊器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其实,课文的第二节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1、自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二节,注意把这个故事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用上“果然”说说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2、先讲给同桌听听。 3、刚才大家讲得可带劲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哪些同学愿意来讲给大家听?4、说故事▲交流 (师板书)男孩吸引划木听音卷簿听音评:很好,能灵活地运用文中的语言,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三、朗读“高兴”,再现情景1.小游戏:是的,一种普通的生活现象带给了雷奈克深深的启示。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来当一当小医生,小雷奈克,好不好?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把准备的卷筒拿出来,一个小朋友在一头轻声说上一句话,另一个听声音。▲这位小雷奈克,请你说说当你听到从另一端传来的清晰声音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渡:,你们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而当时雷奈克医生意外成功地听见了病人的心跳声,呼吸声,他确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真的是高兴极了。2.指名读词,3、读句:“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齐读。(1)理解“果然”,从这个“果然”中你读出了什么?(说明雷奈克的判断非常正确)此时此刻,他会怎么想?(2)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原先的判断,猜测得到了验证,你的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句话。(3)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也来用“果然”说一句话。(3)自读:同学们,雷奈克医生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你能把高兴的心情送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吗?自己尽情地读吧。过渡:同学们读得好极了。看到大家一脸的喜悦,我感到高兴的雷奈克就在我们面前。来,谁来读给我们听?a评:很好,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急着跑回了医院。b评:看,跑回医院的雷奈克在高兴地听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头——。读这句时,你的动作、表情,让我们看到了雷奈克在很细心的尝试呢。谁再来。c评:这位学生读得很有味道!让我们感到雷奈克试验成功后的兴奋与高兴。来,一起读最后一句。 d师范读:小孩子高兴会大声地喊起来,大人与小孩不一样,是在心里暗暗高兴,“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教师点拨)★指名读,两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激动)谁来这样读,读出他心里的激动。★一起来齐读句群:多高兴啊,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注意,你就是雷奈克!四、探究原因,评价人物。过渡:雷奈克听到了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高兴极了,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1.请大家自读1、3 两节,到1和3小节中去找答案,用因为…所以…来说。(生自读)2.和同桌互相说说。3.交流:(指3名说)(因为-----所以-----说得很清楚)*雷奈克因无法治疗肺结核病而难过,无法及早发现病人体内的变化而整日思索, 现在,整日思索的问题解决了。 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1)理解:异常。
(2)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 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4.小结: 同学们,原来,看到病人痛苦地死去,雷奈克十分难过,现在整日思索的问题解决了,这下,能听到病人内脏的声音了,及时诊断病情了,病人有救了! 能不高兴吗?雷奈克医生是为病人而忧,为病人而喜。同学们,雷奈克通过观察孩子划木听声,就联想到声音是可以通过物质来传递的,于是就卷簿听音。不过,雷奈克并没有停止思考、实践,后来,他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又做成了两端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板书:发现做成)同学们,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终于诞生了,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被后人称为“胸腔医学之父”。5.学到这里,在你的心中,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 交流: 评:好,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具体说明。▲善良:为病人忧而忧,为病人喜而喜,把病人的苦痛始终牢记心中,善良伟大的雷奈克!(翘起大拇指)▲伟大:小孩玩跷跷板,用卷成筒儿的笔记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有雷奈克医生把它与疾病的诊断联系起来了,这是一种伟大的发现,可见他是个善于发现,思考,一心扑在工作中的伟大的医生!▲执着、责任心强、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有爱心、细心—连小孩玩跷跷板的事也不放过,他每时每刻都在思索,由于他的善于思考,才想到了办法发明了听诊器。▲精益求精!(善于实践,不断研究)师:能不能说得详细一些。生:能!他一开始用小木棍听,是能够听见的,可是他后来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就马上改造成一个更好的听诊器。师:你说得太好了,是呀 ,正是由于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有了真正的听诊器。(稍停)后来的人们,也正是因为有了精益求精的精神,人们不断地改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才会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听诊器。(先让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在说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再深入说说)5.总结,再读题:是啊,伟大的、救死扶伤的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才发明了这第一个听诊器。第一个听诊器,多么让人自豪,雷奈克,多么令人敬佩。6.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题目。雷奈克医生因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才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来的人们也像雷奈克一样不断地观察、思考、实践,才改造出现在先进的听诊器。同学们,相信,只要我们也像雷奈克一样不断地观察、思考、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更多的发明就会在我们手中诞生。五 作业1、用“如果……就……”“果然”造句。2、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我国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的小故事,说给伙伴们听听。板书: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男 孩 吸 引 (板画)划 木 听 声 卷 簿 听 音 发 现 做 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过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课伊始,我先板书词语“听诊器”,在指导学生读准“诊”是前鼻音后,问孩子“你接触过听诊器吗?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然后补充完课题,引导孩子质疑,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对于石谁发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让学生解决了,通过预习,学生很快说出了是雷奈克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并且让他们介绍一下雷奈克,但是我发现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很广泛,在介绍雷奈克时只是单纯地说有关他生活方面的内容,和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并无关系,例如:有的孩子把雷奈克全名说了一遍(看得出来他很认真地在背这个很长的名字),还有的孩子介绍雷奈克的出生年月以及去世的时间。这些资料都多本课的学习帮助不大,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注重培养孩子搜集资料时要学会精挑细选,精选一些对课文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出示生字词,这一环节有一些遗憾,例如:笔记簿的“簿”,我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读音,如果能联系生活(学生平时用的本子上面写的就是“练习簿”)效果会更好。再有“跷跷板”中的“跷”虽然是一个三类生字,但是学生很容易读错,如果当时我出示一幅图片(孩子玩跷跷板),更会利于学生记忆。
当再读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看看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孩子在上课提出疑问时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问得十分突然,我可以根据孩子当时质疑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让孩子默读课文,找到文章哪一小节讲了这一问题,然后再回头来看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会很快说出讲的是发明听诊器的原因,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比我直接牵引的效果会好。
当理清课文的脉络后,我出示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告诉孩子将每一小节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时上课是有点操之过急了,总是感觉有点欠缺,但是看到孩子能根据我的'提示完整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紧接着根据师傅的指点设计了一个将“如果…就…”的关联词贯穿全文的环节,我出示了三个句子,当时有点着急了,直接就让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课堂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如果我让孩子先把后两个句子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去读读,仔细看一看,相信学生很快地会找到三个句子里都有关联词“如果…就…”,跟高兴班级的小沈同学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居然发现了三个句子都是写雷奈克思考的内容,其实我可以根据他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是有先后顺序的,是雷奈克一步步想的,但是当时我只是自己一味地说,学生好像有点茫然。随后我让孩子用关联词“如果…就…”造句,我发现师傅的这个环节设计的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刚刚三个句子的铺垫指导,学生在造句时居然很流畅很精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记得之前做练习有造句的题目时,学生写的句子总是干干巴巴的,感觉让他们写个句子很吃力,看来课堂上启发孩子的思维还是很重要的。正如师傅所说,不要怕去尝试,课堂上的内容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启发,让孩子在学完一堂课后,不仅仅是能读熟课文,更重要的是有所收获,虽然今天的语文课我上的不是很好,一些过渡语很生硬,有些语言过于繁琐,但是我认为孩子从今天的课上学到了知识,他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学到两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以及一个关联词,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后记:感谢师傅的细心指导,课前一句话一句话的帮助我,告诉我怎样让课堂更高效,学生学到的更多,课后师傅更是耐心,指出我上课中的不足,告诉我哪句话说的布合理,哪句话是多余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应该怎样处理,真的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师傅,我会继续努力,向师傅多多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医生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雷奈克医生是如何发明听诊器的,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用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为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听诊器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板书:听诊器)。它的出现,使得医生能隔着病人的胸腔就对内脏运动的异常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及早发现病情,对症下药。你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如何发明的吗(板书:世界上第一个)?
二、精读训练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轻声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医生是如何发明听诊器的。
(生轻声读课文,和小组同学展开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2、过渡:雷奈克医生为什么想要发明听诊器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雷奈克医生会想到些什么呢?
(思考,交流)
3、过渡:雷奈克医生整日思索着。一天,他走过一个花园,被一个有趣的场面吸引住了。请大家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提纲。
a、投影出示:
(1)雷奈克医生被什么情景吸引住了?
(2)从这两个男孩的游戏中,雷奈克医生发现了什么?
(3)“他高兴极了”此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b、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c、指导感情朗读。
4、过渡:从此,雷奈克医生每天就靠着这根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后来,他又作了哪些改进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回答。)
5、分组讨论:
(1)指导观看课文插图,看到雷奈克医生这一重大发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从雷奈克医生发明听诊器的经过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6、小结:从听诊器的发明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只要爱观察、肯动脑、勇于实践,我们也能成为小小发明家。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家的故事?他们都发明了些什么?是怎样发明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改进,你能找出更好的改进方法吗?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脑思考,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改进方法。你能把你的发明告诉老师吗?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争做小小的发明家!
附:板书设计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雷奈克医生
难过——思索——受到启发——改进——做成
(动机) (观察、动脑) (实践)
附:课本剧表演
(两个小男孩在玩跷跷板,甲站在这头弯着腰听,乙蹲在那头用铁钉在木板上轻轻地划着。)
甲:(惊喜地)真的可以听到划木板的声音!太有趣了!
乙:是吗?让我也来试试!
(甲乙二人交换位置,继续玩刚才的游戏。)
乙:是啊,真的能听到,还特别清楚呢!
(雷奈克医生一边低头思索,一边缓步走上。)
雷:一个人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可是,怎样才能及时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哎!(摇摇头,继续走。猛一抬头,发现了这两个小朋友,好奇地)小朋友,你们在玩什么呀?
甲:叔叔,我们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用一根铁钉在这头轻轻地划,他在那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板的声音。
雷:真的吗?我能来听一听吗?
甲:当然可以了。
(乙让开,雷弯下腰,耳朵贴着木板仔细听)
雷:啊!我真的听到了!(猛一拍头)这下可好了,既然在这头能听到划木板的声音,利用一根小木棍,不是就可以清楚地听到病人体内的声音吗?(高兴得跳起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小朋友,再见!(快步跑下)
(甲乙二人下)
病人:(边咳嗽边上)医生,快给我看看病吧!
雷:(手拿一根小木棍,快步走上)请坐下,让我先来给你听听吧。(拿木棍听)我听到了!我听到了!呼吸声,心跳声,全听到了!我成功了!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三年 设计人:单丽娟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个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示,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雷奈克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第二自然段写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第三自然段写雷奈克靠着这种小木棍为病人诊断。第四自然段写雷奈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思,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实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学习者分析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
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解决措施:以�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解决措施:以体验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实物揭题,导入新课。
1. 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边板书:听诊器,边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
2. 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
3.揭题,读题。
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学生可能会问: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明?怎样发明的?……)
自由读课文
5
以实物揭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听诊器的感性认识,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为学习后文作铺垫。然后再以实物质疑,学生自然会对“谁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的发明过程”等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上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朗读,根据朗读的情况适时正音、正句,思: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
3. 交流:⑴ 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⑵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4.小结: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认真阅读的结果。
采用轮读的方式
交流
指名板画,
其余学生自画。
20
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目的比较明确,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例,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还占上风,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再介绍的方式,对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
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
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
读课文
交流
10
《课标》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找出内容相应的段落,能增强读书的针对性,而教师适时的小结,又暗示了课文的条理清晰,叙述清楚。常此以往,对学生的习作有潜移默化之作用。
第二课时
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读,思考原因。
2.讨论: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⑴理解:异常。
⑵用“如果……就……”练说话,。
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
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个别孩子读
交流原因
练习说话
齐读
12
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强思辨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抓住一重点句为生发点,让学生环环相扣地推理,领会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读第二部分,弄清发明的经过
1.自读,思发明的经过。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
3.同桌配合做游戏:一生用手指轻划桌子,一生用耳朵紧贴课桌听,亲身感受。
4.用“果然”说刚才的游戏。
5.引读第2-4节,并适时启发想象:[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想象:这时,他会想:——————)他高兴极了,————-。他把小木棍的一头————,另一头——————。啊!——————(指导读出惊喜。)
(想象:这时,雷奈克————————)就这样,————,然后————。以后,雷奈克又发现——————。于是,他————————,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6.复述发明的经过。
自由读课文
交流
小组讨论
大堂交流
评议
亲身感受
想象
练习读
复述经过
15
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而且,体验后,人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做游戏,得到体验,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此时,用“果然”造句,就水到渠成了。而引读想象,则加深了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精神的体会。两次讲述发明的经过,第一次侧重于讲清经过的梗概,第二次,则侧重于创造性的复述,有了质的飞跃。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用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交流,体会、学习雷奈克爱观察,肯动脑,爱百姓,爱事业的精神。
3.小结:任何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观察与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观察、研究,就会有收获。
自由读
交流认识
8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想说些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分。
4.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这四个作业的设计有基础,有深层,有书面,有口头,形式多样,能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考虑,达到巩固、扩充的目的。
板书设计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雷奈克 思索-----启发-----发现-----改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教学策略】
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
边板书:听诊器,边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
2.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明?怎样发明的?……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
3.揭题,读题。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实物揭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听诊器的感性认识,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为学习后文作铺垫。然后再以实物质疑,学生自然会对“谁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的发明过程”等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形状。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上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朗读(采用轮读的方式),根据朗读的情况适时正音、正句,思: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
3.交流:
⑴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
①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
②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4.小结: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认真阅读的结果。
●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目的比较明确,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例,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还占上风,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再介绍的方式,对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
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
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
●《课标》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找出内容相应的段落,能增强读书的针对性,而教师适时的小结,又暗示了课文的条理清晰,叙述清楚。常此以往,对学生的习作有潜移默化之作用。
四、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读,思考原因。
2.讨论:
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⑴理解:异常。
⑵用“如果……就……”练说话。
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
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强思辨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抓住一重点句为生发点,让学生环环相扣地推理,领会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五、读第二部分,弄清发明的经过。
1.自读,思发明的经过。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组讨论,大堂交流、评议。)
3.同桌配合做游戏:一生用手指轻划桌子,一生用耳朵紧贴课桌听,亲身感受。
4.用“果然”说刚才的游戏。
5.引读第2-4节,并适时启发想象:[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想象:这时,他会想:——————)他高兴极了,————-。他把小木棍的一头————,另一头——————。啊!——————(指导读出惊喜。)(想象:这时,雷奈克————————)就这样,————,然后————。以后,雷奈克又发现——————。于是,他————————,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6.复述发明的经过。
●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而且,体验后,人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做游戏,得到体验,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此时,用“果然”造句,就水到渠成了。而引读想象,则加深了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精神的体会。两次讲述发明的经过,第侧重于讲清经过的梗概,第二次,则侧重于创造性的复述,有了质的飞跃。
六、再读,感悟雷奈克的精神,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用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交流,体会、学习雷奈克爱观察,肯动脑,爱百姓,爱事业的精神。
3.小结:任何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观察与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观察、研究,就会有收获。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想说些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七、教学生字词。
1.指读。
2.默记。
3.交流记字方法,个别正形:状、诊、肺
4.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形,注意占位的特点。
●学习、记忆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中安排学生记字,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八、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分。
4.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这四个作业的设计有基础,有深层,有书面,有口头,形式多样,能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考虑,达到巩固、扩充的目的。
教学实录:
师:出示课文后的词语。
生“开火车”读。
指名读。
师: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生:两端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
师: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师:“整日思索”什么意思?(板书)
生:整天想
师:整日思索什么呢?
生: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师:什么变化?
生1:人体内脏的变化
生2:人体内脏的异常变化
师: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
生:因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师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师:“异常”是什么意思?
生:不同平常的
师:可是,内脏的异常活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这可如何是好?雷奈克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保受折磨呢?他一定绞尽了脑汁。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1:我真没用,竟然连病人的病都治不好。
生2:要是我能早一点发现,也许就能治好他的病了
生3:要怎么样才能救这些病人呢?
……
用“如果……就……”替雷奈克想想办法
生1: 如果我能治好病人的病就好了。
生2:如果我能早一点发现人体内脏的异常变化,就能治好病人的病了。
生3:如果有什么方法能发现人体内脏的异常变化,就好了。
师:你从中知道了雷奈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2:他是一个关心病人的人。
生3: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生4:他是一个一心想着病人的人。
……
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
师:那么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交流。
生1:雷奈克发明听诊器是从两个小男孩玩跷跷板中得到的启示。(师板书:得到启示)
师:两个小男孩是怎么玩跷跷板的?
指名朗读描写两个小男孩玩跷跷板的句子。
师:再默读一遍,注意两个小男孩各自是怎么做的。
同桌两人合作,利用课桌,模仿俩个小男孩的做法,一个敲,一个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谈感受。
生:听到了,有声音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师:朗读这句话,体会雷奈克当时的心情。
生:很开心
师:“果然”说明什么?
生:说明雷奈课克猜想会有声音穿过来,一试果真能穿过来
联系生活实际,用“果然”造句。
师:雷奈克马上跑回医院去干什么了?结果?
生: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近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师出示: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雷奈克的内心世界,读读这段话,你体会体会。
生朗读这句话。
师:此时雷奈克心情怎样?
生:我想雷奈克一定是非常激动的,我从句子中两个感叹号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会这么兴奋|、激动?
生1:因为他能听到病人的心跳声、呼吸声了
生2:因为他能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了
生3:因为他可以治好病人的了
师:你来读。读得很流利,我听出来雷奈克的高兴,但是好象还不够。你们想想:他整日思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怎么能不令他欣喜若狂呢?(谁再来读)
生:(读略)
师:有进步了,人在激动时神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的眉头舒展了,脸上笑容满面。
师: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
师: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要留心观察
师引读第3小节。
师:雷奈克就用这笔记簿卷成的筒儿帮助了许多病人。但是,又怎么会变成空心木管了呢?
生:以后,雷奈克有发现空心木管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了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原来,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板书:不断改进)
直至到了现在,科学家们依然在不断地研究、不断改进。现在的听诊器又有了变化。请读一读并完成《补充习题》:《听诊器的变化》
教学反思:
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头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情感。我发现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它使朗读指导事半功倍。在上面这个片段中,我请同学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3、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导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小结
四、学习生字
1、读生字,分析字形。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听诊器 肺结核 思索 紧贴 沿着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凑近 跷跷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句子: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考着。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练习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练习朗读
(3)他把小木棍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练习朗读,突出惊喜激动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练习朗读,突出“又发现”。
4、复述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5、同桌练习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
4、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业设计: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整日思索
一、资源类型:人物生平
1816年9月13日,法国名医雷奈克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解决了困扰他很久的诊断难题,随之他发明了听诊器。
最初的医学熏陶
雷奈克的全名叫何内·希欧斐列·海辛特·雷奈克,出生于1781年2月17日,当时的法国医学正处于黄金时代。雷奈克六岁那年,他的母亲便因肺结核去世了,他父亲是个小公务员,由于担负不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医师那里寄养。
居洛木不是一般的开业医师,他早先在巴黎学习医学,其间曾到德国进修,最后毕业于历史悠久的蒙佩里大学。由于他的医术精湛,在短短的两年内就当上了南特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在当时的南特地区,居洛木家可以说是比较显赫一时的。
少年时代的雷奈克本来很喜欢机械工程学,但由于受叔叔的影响,雷奈克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受人注目的医学作为以后的职业,并在叔叔的帮助下,于14岁时进入南特大学附设医院开始学习医学。
因为雷奈克生来就很瘦弱,而且有遗传性结核病的症状,加上他在学习期间过于用功,没有多久就大病一场。虽然后来康复了,但这场病大大耗弱了他的体能,使他一生都处于病蔫蔫的状态之中。雷奈克的叔叔居洛木一心想让他在将来能接其衣钵,并且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和他的父亲达成协议,共同出资送他到巴黎去进一步提高医学造诣。居洛木在雷奈克远行时,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医师这个职业就像锁链一样,只要搭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来!”
一个医学天才在巴黎求学的辉煌历程
1801年4月中旬,雷奈克揣着父亲和叔叔给他的600法郎,前往巴黎。他在米修拉丁区安顿好住处之后,不顾极度疲倦的身体,当天便向巴黎当时最有名的大医院——创建于1607年的慈善医院申请入学。
雷奈克之所以选择这家医院,是因为它拥有当时最有名的医生科维萨特。科维萨特是19世纪法国医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于1804� 他有无数个才智非凡的学生,法国医学史上的许多名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但后来最能彰显师门与法国医学界的,也就是这个来自南特大学的瘦弱年轻人——以发明了听诊器闻名于世的雷奈克。而雷奈克进入慈善医院时,科维萨特年仅46岁,但在整个法国医学界,他俨然已是仰之弥高的圣人。
在巴黎,医学生只要完成两件事就可以扬名立世。其一是成为“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其二是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进入专门为已学完三年医学课程的特殊学生所设立的临床学校。雷奈克在导师科维萨特的热心指导下,顺利地获得了这两项殊荣。
科维萨特之所以在群贤毕集的众多学生中特别青睐雷奈克,是因为雷奈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做出了突出成就。比如他在研究酒瘾患者的受损而结痂的肝脏时,发现了肝上有暗棕色的特殊光泽,便使用希腊文laennec scirrhosis(暗褐色或暗棕色)来形容,后来此病也因而被命名为“雷奈克氏肝硬化”。直到现在,一些医生在提及雷奈克之名时,首先想到的是肝硬化而不是听诊器。
在科维萨� 当时他才23岁。但荒唐的是,取得如此成就的雷奈克,居然找不到一家医院愿意聘用他。
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就在一瞬间
1816年,在巴黎呆了十几年也没被政府医院任用的雷奈克已经35岁了,正准备回到南特大学参加叔叔的执业行列时,意想不到的一件事不仅改变了他的一生,而且也改变了医学的历史—内克医院决定聘用他!非常可笑的是,这位在欧洲大名鼎鼎的医学研究者之所以能获得他期待许久的工作,不是因为他超凡的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是单纯地因为人际关系。雷奈克的一个名叫贝菲的朋友正好从次国务卿升
不管怎么说,雷奈克就是在内克医院发明了使整个医学前进一大步的听诊器。他的一位名叫格拉维尔的学生在关键时刻正好在场,这个来自英格兰的年轻人记下那天是9月13日。
格拉维尔的记录带有几分野史意味:“早上雷奈克医师在卢浮宫广场散步时,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他在孩提时代常玩的一种游戏——一个孩子附耳于一根长木条的一端,他可以听清楚另一个孩子在另一端用大头针刮出的密码。绝顶聪明的雷奈克一下子想到他的一个女患者的病情……他立即招来一辆马拉篷车,直奔内克医院。他紧紧卷起一本笔记本,紧密地贴在那位美丽少女左边丰满的乳房下——长久困扰着他的诊断问题迎刃而解了!于是,听诊器诞生了!”
然而,雷奈克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816年我去探视一位年轻的女患者,她正因心脏病的症状而受苦。由于她体形肥胖,以手敲诊或触诊断又起不了多大作用,而附耳于其胸口做诊断又不被风俗允许,我忽然想到少年时用木杆传递声音的游戏。我的意思是,音响学里指出,声音透过某些固体的传递可以达到放大的效果。灵光一现之后,我立刻用纸卷成圆筒,结果一点也不意外,我听到心脏运动的声音,比我以前任何一次直接附耳于患者胸口来得更清晰。从那一刻,我思索着,这是一个好办法,除了心脏以外,胸腔内器官运动所制造的声音,应该也可以使我们更确认其特性……”
显然就在一瞬间,一个卷起的纸筒使临床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雷奈克亲自制造出第一个听诊器之后,有人称之为“独奏器”,也有人称为“医学小喇叭”,他的叔叔建议命名为“胸腔仪”。几经考虑后,雷奈克最后决定定名为“听诊器”。
最珍贵的遗产
1819年,雷奈克辞去内克医院的工作,乘着一辆黑色的马拉篷车离开了巴黎。几经游历之后,雷奈克于1826年6月和妻子雅奎琳·雅龚回到故乡,接着便一病不起。
8月13日,雷奈克最后一次从谵妄中清醒过来,他看见妻子坐在一边注视着他,便挣扎着坐了起来,慢慢把手上的戒指摘下,一边放在床边的小桌上,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这样做,其他人马上也会为我摘下它,我不想让他们来做这痛苦的事情。”两个小时以后,举世闻名的医学家、医学史上第一种诊断工具的发明者雷奈克长辞于世。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一项内容:“将我的医学书籍和论文都赠给我的外甥梅希笛克,还有手表和戒指;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值得永存的是,我把我所制造的第一个听诊器留给了他,这才是我赠与他的最珍贵的遗产。”
二、听诊器的变迁
听诊器是常见的医疗器械之一,几乎凡是看过病,或做过体检的人都见过它,而且都了解它主要是用来帮助医生诊断病人心肺健康状况的。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要用听诊器在病人的前胸、后背仔细地听听,以判断人体中什么器官发病了,然后好对症下药,使病人尽快地恢复健康。 作为一个很简单的医疗器械,听诊器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听诊器是如何产生的,恐怕了解的人并不多。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明说来还有一段故事。 19世纪的某一天,急驶而来的马车在法国巴黎一所豪华府第门前停下,车上走下了著名医生雷内克,他是被请来给这里的贵族小姐诊病的。面容憔悴的小姐,坐在长靠椅上,紧皱着双眉,手捂胸口,看起来病得不轻。等小姐捂着胸口诉说病情后,雷内克医生怀疑她染上了心脏病。 若要使诊断正确,最好是听听心音,早在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就已记载了医生用耳贴近病人胸廓诊察心肺声音的诊断方法。雷奈克也从中获知这一听诊方法,平时常常用来诊察病人。但是,当时的医生都是隔着一条毛巾用耳朵直接贴在病人身体的适当部位来诊断疾病,而这位病人是年轻的贵族小姐,这种方法明显不合适。雷内克医生在客厅一边踱步,一边想着能不能用新的方法。看到医生冥思苦想的样子,屋内的人也不敢随便走动和说话。 走着、走着,雷内克医生的脑海内突然浮现出前几天,他见到的一件事情。那是在巴黎的一条街道旁边,堆放着一堆修理房子用的木材。有一天,几个孩子在木料堆上玩儿,其中有个孩子用一颗大钉敲击一根木料的一端,他叫其它的孩子用耳朵贴在木料的另一端来听声音,他敲一敲,问一问“听到什么声音了?”“听到了有趣的声音?”孩子们笑着回答。 正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雷内克医生路过这里,他被孩子们的玩耍吸引住了,就停下脚步,他细地看着孩子们玩儿。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忽然兴致勃勃地走了过去问:“孩子们,让我也来听听这声音行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他把耳朵贴着木料的一端,认真地听孩子们用铁钉敲击木料的声音。“听到了吗?先生。”“听到了,听到了!” 雷内克医生灵机一动,马上叫人找来一张厚纸,将纸紧紧地卷成一个圆筒,一头按在小姐心脏的部位,另一头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小姐心脏跳动的声音连其中轻微的杂音都被雷内克医生听得一清二楚。他高兴极了,告诉小姐的病情已经确诊,并且一会儿可以开好药方。 雷内克医生回家后,马上找人专门制作一根空心木管,长30cm,口径0.5cm,为了便于携带,从中剖分为两段,有螺纹可以旋转连接,这就是第一个听诊器,它与现在产科用来听胎儿心音的单耳式木制听诊器很相似。因为这种听诊器样子像笛子,所以被称为“医生的笛子”。雷奈克由此发明了木质听诊用具,是一种中空的直管。雷奈克将之命名为听诊器。后来,雷内克医生又做了许多实验,最后确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单管听诊器,效果更好。单管听诊器诞生的年代是1814年。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内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雷内克医生死于1826年,年仅45岁。 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改良了雷内克设计的单耳听诊器。卡门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诊器是一个中空镜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门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称为复式听诊器,它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近来又有电子听诊器问世,它能放大声音,并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虽然新型听诊器不断问世,但是医师们普遍爱用的仍然是由雷内克设计,经卡门改良的旧型听诊器。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文章写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生活中的一个偶然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从而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中,我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读中学习和积累语言;二是弄清听诊器发明的过程。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进行指导朗读,感悟,最后进行写字指导,造句练习,说话练习和实践活动。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能复述课文,还有很多学生说起自己的小发明还很头头是道呢!
教学这一课,感觉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主要是教学每一自然段所用的方法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同时设计的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处于思维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下一步老师会怎么安排学习,充满了期待,自然常常开小差的学生也能较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每种设计紧紧围绕语文的训练进行,每一步学习都要求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学生想开小差都没时间。可见,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设计十分重要。要变单一的几人对话为全体学生的综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