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优秀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三年语文教案《夜书所见》(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来,一起读读诗题!

3、齐读课题。

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

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

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生自读)

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同位互读)

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指一生读诗)

师:强调 “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来情绪来。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

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诗人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致。(她真会读诗,闭着眼睛想;还有他,边读边做动作帮助自己想象)

师: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来,读一读这两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师:你说的好.就请你来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瞧,连月亮都不忍心打破这夜的寂静呢。你读得真好,还有谁让我体会这是一个寂静的无月的夜晚。(再指名一生读)

师:诗人看到了几盏渔灯?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师: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

师:看图,你看到了怎样的光?

师:这就是“孤光”!再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光?

师: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 似的。这就是“孤光”!

师:刚才是你说的,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师:我感受到了。那盏渔灯的光太微弱了。

师: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 谁来试试,指名一生。

师:读得真美,那盏渔灯就像小精灵似的。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看看从老师的朗读你能听出什么?

师:读出他的“孤零零”。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师:读出他的暗中显亮!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师:那就读出诗人的欣喜!

师:小小的渔火虽然微弱,但在诗人看来,真是….(美、显眼、惹人喜爱).

师:让我们用诗句来赞美这小小的渔火,这静静的美!(接读“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板书:静

四、放飞想象,领悟动态美

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那点微弱的余光变魔术啦!

师:谁给大家读读吧!看看微风这位魔术师变出了怎样的景象?

师:先读一读,再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师: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用诗句里的话就是——风簇浪!

师:想看吗?(出示ppt)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再读一读,这是一种动态的美!(板书)眼中的景越美,读得也就更美。

师:谁试试?指名一生读 师:我看到浪了,也感觉到风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谁让我看到多一点的星星。再指名读。

师:他试图让我看到更多的星星。请你再来读读。

师:风吹起来了,浪涌起来了,满河的星星在跳动。真美!你可以邀请一个小伙伴读!

师:读得真好。谁跟她一起读?我们一起读。全班齐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

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师:表扬你的想像力。

师:一只?两只?是无数只!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如果你们来写,绝对不亚于诗人。来,让我们边想象边吟诵。全班配乐齐读。

四、背诵陶冶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味小诗人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诗)

师:读得真好,谁能看着画面吟诵?(ppt去字幕)指名背诵。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师:一点微弱的孤光就能激起诗人无穷的想象,这是因为诗人有双慧眼,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美,谁能像诗人一样,去试着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说一说?

五、拓展发现,创造美品

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cAI:出示诗句。

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指名两生吟诵。

师:今天我们读的这些首诗都特别美,同学们在课下还可以继续分享,美美地读,美美地说!还可以像小诗人一样,美美地写,好吗?下课!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你们还记得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

2、解题:今天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书所见:见:看见;书:写(书:我们学过两种意思:(1)出示书本;(2)做动作——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诗人夜晚看见了什么?请读读古诗

1、按要求自读三遍

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3、出示生字带读,挑(tio)促(cù)深(shn)

4、齐读两遍出示图片

5、出示词语

萧萧促织篱落夜深

6、书写

促深

7、生写两遍

三、解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2名)

2、齐读1遍

3、师配乐读,生边听边想:见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画: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看到:梧叶被风吹响了,被风吹落下来了。梧叶飘飞

江:吹来带有寒意风,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听到:秋风;萧萧。它们在风中瑟瑟发抖

没有白天的热闹,现在只

此时江水感到这寒不就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写照吗?

第一句,该画什么,该如何画

第二句,该画什么

(树叶被吹落了,离开了哺育它的大树,失去依靠。诗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己也如这东里一样孤苦无依)画上梧桐树,没有树哪来叶。江水在秋风中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白天的热闹,现在是冷冷清清的。

(1)诗人在本诗中称自己为(客)

(2)秋风动客情,其实有一个典故。

这萧萧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气。寒(感到寒冷)

这飘落的梧桐树叶送来了无依无靠。寒(感到孤苦)

这静卧的江面送来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

这寒气袭人的秋风,这枯萎的梧叶,这冷清的江面评价的心里如这秋风一样寒,如这梧叶一样伤,如这江面一样冷。

(3)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4)梧叶(比较夏天)

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 篇3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拓展阅读 篇4

师: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教学过程: 篇5

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

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