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荷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1)重点:

①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德育点:

①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4)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5)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三年级# 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1、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①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②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③指导朗读。

④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

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肖"。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 米"四个句子。

1.全文的层次:

(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

(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

(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学教案》摘要: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

3、通过学习本课,懂得要用科学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小养成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思考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高斯的资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高斯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出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德国惊讶按照鼓励继续努力次序

五、巩固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六、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然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聪明的小高斯》,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简述大意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老师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三、细读对话,指导朗读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的几次对话?学生默读课文。

2、品读第一次对话。

(1)通过读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说的?小高斯又是怎么回答的?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3、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有什么反应?

4、找出老师和高斯的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第二次对话。

(2)通过读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4)学生练读。

四、深化拓展

为什么小高斯长大后成了的科学家?

五、作业设计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几分钟

聪明的小高斯8岁老师连连夸奖

计算准确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三年级#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科学的种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

2、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而且种子已经萌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来细细品读一下《科学的种子》这首诗歌。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我想也会成为大家的心声。放声读读全文,想一想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二、走进文本: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饶的大海,去采矿、牧鱼、安家)

2、小组交流,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3、汇报

(1)师:多么伟大的奇思妙想呀,但愿将来有一天能实现,体会读,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2)为什么称我的想法是奇思妙想呢?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引导与爸爸妈妈的想法的不同。

(3)补充牛顿小时侯奇思妙想、长大后创造的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类似的事例。师小节:看来,小时侯的奇思妙想,会为他以后成为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小时侯的奇思妙想就犹如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终为人类做出贡献。难怪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大家齐读,自己再读读,看有没有疑问。

学生质疑

(4)指导体会后一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报效祖国的决心)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后一小节

(5)试着背诵四五六小节。

三、走出文本:

1、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说出来让你的小伙伴听一听。(说自己的理想)

2、仿写一小节诗歌。

3、交流创作。

四、课堂小结:

但愿大家的奇思妙想都能成真,记住:只要坚持不懈,种子总会发芽、长大。

五、作业:有语气地背诵课文,并把自己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完善一下,也成一首诗歌。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金丝猴资料、图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理念:

给学生完全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质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到动物园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猴,它叫——金丝猴。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了解金丝猴什么?(困)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读完以后看看课后认读字的音,争取记住读音。)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得准确)

3、同桌互相读(检查语句是否读通顺,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回答问题(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提问进行朗读解答)

2、默读课文,文中标划,口头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3、说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从文中明白题目“绝招”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可以写一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