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一、教材分析
知识点:手指分工及下排键、数字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重点:手指分工及正确的指法练习。
二、学生分析
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本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毅力,做事无序,精力容易分散,但上进心强,教师要善于引导。
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已初步掌握使用键盘的正确姿势,知道基准键,掌握了基准键与指法的对应关系,掌握了基准键击键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下排键和数字键的正确指法,了解手指分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同学们获得正确指法,提高打字速度的成功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养成正确使用键盘的习惯,培养同学们利用素材资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是在掌握了基准键击键方式后,练习下排字母键的正确指法,可以说是以基准键为基础,进一步扩展的练习。应注意强调练习上排键和下排键后,将手指放回基准键位。使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练习指法的要求是:指法标准,击键正确,不看键盘,有一定的速度。
学生知道这一点后,练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在练习中就会先记忆手指分工,保证指法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要在指法正确的基础上,最后再逐步提高速度。不要刚开始就盲目地追求输入的速度,忽视了对正确指法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要在指法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输入速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地练习,还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达到练习的目的,掌握操作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任务1:认识下排键的字母——Z X C V B N M
师:想一想我们如何制服下排键?
左边的`5个键——Z X C V B
右边的2个键——N M
你能不能试着编出制服的秘籍?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迁移。
手指轻轻向下点,快速回到基准键,
左手手指从基准键上抬起,斜向左下方击键,完成后迅速回到基准键。
右手手指从基准键上抬起,斜向下右方击键,完成后迅速回到基准键。
师:接下来我们到迷宫走一走。
任务2:绝招——盲打
盲打技术可以使打字的速度变得更快。本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毅力,做事情无序,精力容易分散,但上进心强,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有的学生可能不太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姿势不够标准,指法不规范,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监督,就会随心所欲的操作。在教学中,应从多个角度反复强调,也可以让相近的同学互相监督,提高指法的准确率。
打字是计算机操作的一项基本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训练一定要严格。这样技能一旦获得,将终生受益。
学习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精神上容易疲惫,教师要把握好,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轻松学习这一原则,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
(三)游戏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长时间练习就回感到枯燥,没有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练指法的小游戏,让学生轻松一下,稍稍休息一下手指。
教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对指法进行再次强调。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练习题,将基准键、上排键、下排键的知识包含在其中。可以自己设计一个训练计划,坚持练习键盘操作,一定会越来越熟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插入和编辑艺术字;
技能目标:会插入和编辑图片: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编辑;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对插入和编辑艺术字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宣传海报我设计》。
2、说说自己的`感想:
师:课件出示几幅环保宣传海报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说一说这些海报是怎么制作的,它们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积极举手发言:;
师:及时总结;
3、实践操作:
师:进行海报设计的操作;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观看,并积极进行实践:
生:认真观看后,积极进行实践;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实践的很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都已经掌握了;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目标:
1、认识“资源管理器”,了解常用工具按钮的作用。
2、学会复制、删除文件和还原。
3、掌握层次目录管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教学任务:
复制文件到指定文件夹。
教学难点:
树形目录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和“我的电脑”一样,“资源管理器”也是Windows提供给我们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二、启动“资源管理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再单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就进入“资源管理器”窗口了。
我们可以看到,“资源管理器”明显地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列出了电脑上的所有资源,右边是当前文件夹下的文件和文件夹。单击左边文件夹,就可以看到这个文件夹的内容了。
三、 认识工具按钮
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源管理器的窗口中有一排常用工具按钮(如果没有,可以打开“查看”菜单,选择[工具栏],单击[标准搂钮],使它前面打√)。
1、剪切:将所选择的内容剪切到剪贴板中。
2、复制:将所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
3、粘贴: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目的地。
2、删除:删除所选的文件或文件夹。
四、整理自己的文件
1、复制文件
①选中要备份的文件。
②单击[复制]按钮。
③选择复制目的地的文件夹或磁盘。
④单击[粘贴]按钮,就将所选的文件复制过来了。
2、删除无用的文件
选择要删除的文件,单击[删除]按钮,这时出现“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
单击[是],文件就被删除了,也就是扔到了回收站。
教你一招:打开回收站,可以看到被删除的文件。如果是误删了,可以选择这个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中的[还原],误删的文件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的左右两键。
2、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能通过“关闭”按钮关闭一个窗口。
3、激发学生用鼠标探索计算机奥妙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
重点:
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
难点:
鼠标的双击操作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教师手拿鼠标)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是什么?
“它到底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可爱的。鼠标。”
〔一〕、认识鼠标
出示不同鼠标图片,教师介绍鼠标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
教师边讲解边示意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学生自己认识鼠标的左键、右键、滚轮等名称;
学生能尝试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鼠标指向屏幕右下角时间图标上。
请学生汇报指向时间图标看到的结果。
教师对上述情况小结。
〔二〕、用鼠标“排座位”(鼠标的拖放)
1、教师展示一个已排好“座位”的桌面,比如:金字塔形,提出疑问:这个形状是怎么来的?
2、教师作简单的指向、拖动操作示意。
3、学生自己练习鼠标拖放功能。
4、教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问题统一反馈,强调在拖放鼠标时千万别松开左键。
5、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屏幕上的图标排排座位。
6、同学间相互欣赏,看看谁排最好。
〔三〕、用鼠标查生日
1、教师提出疑问:老师的生日是8月27日,但那天到底是星期几呢?怎样才能快速地知道?
2、演示双击打开“电脑钟”。
3、介绍“电脑钟”中列表框及一些按钮的使用方法。
4、学生练习:
练习双击打开“电脑钟”,体会双击时的速度间隔。
练习对“电脑钟”中时间、日期等的改变方法。
查一查自己今年生日是星期几?
你还发现“电脑钟”有什么新用途?
5、教师巡视,对出现情况及时给予指导,重点对双击速度作指导。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选10篇】
7、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8、指导学生关闭电脑钟。
(四)P7练习题1、2
这部分题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来不及做,可让动作快的学生相互帮助。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脑的硬件组成。
2、了解电脑的基本用途。
3、对学习电脑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电脑的各组成部件。
教学难点:
能否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给同学们看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视频。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动画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吗?
师:同学们知道电脑还有什么用途吗?
师:电脑可以用来卖票,算账,编程,画画,听音乐,看来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用途,所以在电脑课上我们要认真学好电脑这门课。
二、新课讲授
(一)电脑的外貌:
师:每位同学面前都有一台电脑,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电脑的外貌描述一下。
师:好,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都对电脑进行了描述。下面呢让老师来帮助电脑作一下自我介绍。(等都安静下来以后)
电脑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电脑,我的老祖先的名字叫“埃尼阿克”,英文名(ENIAC)。它是一个巨人,有30吨重,占地170平方米,诞生于1946年,距此算来,我们电脑家族有61年的历史了。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身体部分。主机:这是我身上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贵重的一部分,它相当于人类的大脑,我思考问题,进行算术运算全部靠它,显示器:它跟我们的电视机很像,电脑上的图像是专门通过它播放出来的。键盘和鼠标呢是人们跟我交流的工具,你们人类想让我干什么呢,就是通过这两样工具来告诉我的。
(二)开机与桌面
1、开机:
师:下面请同学帮我开机,其他同学注意一下他开机的顺序。(有些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所以我应该在旁边讲解)
师:大家告诉我他开机的方法对吗?
生:正/错
师:告诉大家正确的方法是先显后主。为什么呢?(由于时间原因,作为课后小思考。)
2、桌面:
师:打开电脑以后,我们看到的整个屏幕呢叫做桌面。上面我的文档,我的电脑……叫做图标。这些图标呢也可以看作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个小盒子,我们可以尝试着打开它们。(老师再讲解任务栏,开始按钮等)
(三)关机:请学生上来示范一下,老师在旁边讲解指导。
1、关闭所有打开的窗口
2、开始—>“关闭系统”
3、选择“关闭计算机”—>“确定”
4、关闭显示器
教学目标:
1、掌握“选定”、“填充”2种工具的用法
2、能打开在默认位置的图画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选定”、“填充”2种工具的使用,打开默认位置的图画
教学难点:
选定的工具的`使用
课前准备:
准备好的范例,并将一幅学生完成的典型画例发送到学生的默认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一节课,同学们画的画可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教师出示图画)
2、谈话:你觉得怎么才能使这些画更美?(涂色、窗子歪了)
二、打开图画
1、回忆上节课保存画的过程。
2、(出示画的文件名)你能打开上次保存的画吗?今天我们来美化原来画的画,让学生自己看书试着打开这幅画。
3、学生上台尝试,教师补充讲解。
4、你还有其它打开方法吗?学生上台演示。
三、美化图画
(一)移动窗子
1、在填色前,我们先来将窗子移移正。
2、教师演示用“选定”工具,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鼠标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学生尝试移动,你在移动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4、教师提出透明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来选择工具来设定。
5、学生继续移动窗子。
(二)填色
1、下面我们就开始为窗子填色,请同学们找出填色工具。
2、学生给自己的图画上色。
3、上色时你碰到了什么问题?(有时上色时颜色会漏出来),我们该怎么来解决?
(三)保存图画
当我们修改完后,我们一定要将我们的成果保存起来。
学生这次修改保存作品,保存时不再弹出保存对话框,心中可能有疑惑。为排除这种疑惑,让学生先保存再打开看看是不是刚才修改的作品。
四、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老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先让其它学生评价,再让作者自己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的: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信息技术,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现在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应用实例,一起感受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新授
1、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
让学生说说有哪些通信手段,后教师补充归纳。
①使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与亲人朋友通话,发短信祝福。
②收看电视可以了解世界万象,增长见识,丰富生活。
③通信卫星可以把电视节目、电话、电报、传真等信号内容传送到世界各地。
2、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让学生说说有计算机有哪些功能,后教师补充归纳。
①计算机告诉运算的特点可以对气象卫星拍摄的云图进行分析处理,预报天气以及台风、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
②通过网络可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远程可视通话。
③条形码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商品的信息。
④ATM自动柜员机的应用。
3、功能强大的微电子与传感技术
①微电子技术让电脑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
②先进医疗仪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
③机器人的应用。
三、小结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送、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已� 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学好信息技术。
四、总结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
第一课 初识神奇新朋友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本课又是第一课,也是学生第一次进入电脑教室,“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因此,让他们做到遵守信息技术课的纪律,做到负责任地使用电脑,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材通过实物图片,漫画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明确信息技术课的纪律。
教材通过设计形象可爱的卡通形象咪尼,带入学生进入探索计算机奥秘的学习境界中,先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室,了解电脑,以及电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用途,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在“学一学”中,教材通过实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电脑各部分的外形,从而对电脑的各个部分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电脑各部分的名称和用途;
本课的重点在于介绍正确开、关机的顺序及在机房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了解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方便快捷的功能,认识到电脑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近甚至密不可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电脑神秘面纱的愿望,持久学习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了解计算机的各部分的功能;
(3)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
(4)了解电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正确地开机和关机的方法;
(2) 规范、负责任地使用电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学会遵守机房规范,学会并养成正确的`操作姿势。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正确地开机,关机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学会遵守机房规范,学会正确的操作姿势。
五、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程
(二) 任务驱动,初识电脑
(三) 寻宝探秘,启动电脑
(四) 自主探究,关闭电脑
(五) 判断讨论,形成规范
(六) 小结畅想,保持兴趣
六、教学过程
1、互动小游戏
2、展示电脑在各行各业的用途,师生交流讨论。
3、说唱儿歌《我是电脑小高手》。
我是电脑小高手
电脑前坐小小人,键盘上跑小小手;
新浪搜狐走一走,天下大事脑中收;
网上论坛逛一逛,跟着老师齐冲浪;
电脑电脑我爱你,我是电脑小高手。
让我们和咪尼一起探究电脑的奥秘,揭开电脑的神秘面纱吧。
1、参与游戏,感受电脑的方便快捷;
2、观看,计算机在生活中的用途:写、画画、查资料、玩游戏等神奇功能。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亲身体会电脑的方便快捷以及它的用途广泛,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探究计算机的兴趣。
一、任务驱动 初识电脑
1、角色扮演:请学生观看大屏幕上计算机各部分图片,扮演角色,自我介绍。例如:我叫(显示器 ),我形状(是个长方形),我的功能是(通过我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图片,动画,电影……)
老师给予充当角色扮演学生充分肯定,并及纠正不正确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归纳总结。
2、拓展认识:
展示不同外形的计算机,加深对计算机各个部分的认识。
3、和咪安装电脑。(利用课本自带光盘中的falsh动画及游戏,安装电脑各部分)。请学生抢答,并利用鼠标点击完成任务。
1、根据已有对电脑的认知,并结合书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部分。
2、积极参与“角色扮演”解说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及基本功能。
2、观看,认识不同外形的计算机;
3、观看情景动画,指出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完成小游戏。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此环节可以给一部分对电脑有初步认知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机会,既锻炼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融于活泼的活动中,让学生愿意接受,容易接受。
二、寻宝探秘 启动电脑
1、寻宝探秘(寻找电源开关)
刚才大家认识电脑部件,安装电脑做得非常好,老师现在让大家轻松一下,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寻宝探秘”,今天我们要寻找的宝贝就在我们的机房里,而且有很多哦,宝贝长什么样呢?出示图片:
2、正确开机
在咪尼的指引下,正确开启计算机。
3、认识桌面
学生自主启动电脑后,结合课本认识电脑桌面。
4、帮助咪尼认识桌面,完全flash情景动画。
1、参与“寻宝探秘”游戏中,找到电源开关标志,认识电源开关标志的作用。
2、聆听咪尼介绍正确开机的顺序,正确开启计算机。并独立正确开启电脑。
3、结合课文认识电脑桌面;
4、指出电脑左面上的名称。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技能体会成功探秘的喜悦,又能将新知(电源开关图标和正确开机的方法)在愉快的过程中悄悄掌握。
三、自主探究 关闭电脑
1、请你帮一帮
电脑不使用后,也要正确的关闭它,请一位会正确关机同学,帮助咪尼正确关闭计算机。
教师,补充说明正确关机的好处,并提醒关闭显示器。
2、指导学生独立正确关闭计算机。
1、参与“请你帮一帮”
2、学会正确关闭计算机。
3、独立正确关闭计算机。
教育的成功,在于让学生体验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因而,在此环节让学生达到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帮助成功。
四:判断讨论 形成规范
1、请你来判断
认识了计算机,并学会正确开启和关闭计算机后,要想和计算机成为好朋友,让它帮助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遨游,还需要同学们尊重和爱护计算机,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这样计算机才愿意和�
你们看下面的小朋友做的对吗?
(大屏幕初识图1.6)
2、讨论� 教师指导讨论。
出示机房上机规则(图片或者照片)
3、保持正确姿势
同学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做到,不过,老师还有一点提醒大家,现在大家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要保持正确的坐姿,才能更健康地生活学习。
1、判断错与对,学会遵守机房规范,养成良好上机习惯。
2、讨论
3、学会正确的坐姿。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规则是促进习惯养成而不是约束个性发展,遵守信息技术课的纪律,做到负责任地使用电脑,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不仅仅是本课的教学任务,而是常规的养成教育。
1、课堂小结
1、畅想未来
你希望或者认为将来计算机将运用到哪些领域,服务于人类。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持续高昂的学习兴趣。
目标:
1、认识“我的电脑”,能区分软盘、硬盘、光盘。认识文件夹图标和常用文件的图标(包括位图文件、声音文件和影片文件图标)。
2、学会新建文件夹和给文件夹更名,并将图片另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
1、培养文件资料要分类整理存放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打开我的电脑,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电脑中有些什么资料,怎样使用这些资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打开“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屏幕上就会出现“我的电脑”窗口,列出电脑中的软盘、硬盘和光盘等资源。
1、菜单栏
2、工具栏
3、软盘、硬盘和光盘
试一试:选择“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盘符,单击工具栏上的属性按钮,看看会出现什么。
三、浏览硬盘内容
在“我的电脑”中双击硬盘C或D,就可以看到C盘或D盘的内容了。盘中有文件夹和文件。看不到时,请使用上下滚动条。
注意:不同的图标代表不同类型的文件。
四、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就可以把自己的画、作文等文件都可以放到这个文件夹上。这样,以后用起来就很方便了。
1、在“我的电脑”中,打开C盘下的MYDOCUMENTS文件夹。
2、单击屏幕右下角En 图标,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3、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4、单击 “新建”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窗口就会出现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图标。
5、输入方文。
6、把鼠标指针移到方文外部并单击,名为“方文”的新文件夹就建好了。
教你一招:如果要更改已建好的文件或文件夹名称,只要在需要更名的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就可以输入新名称了。
五、使用软盘
将软盘插入电脑的软盘驱动器内,双击“我的电脑”中的[3.5英寸软盘],就可以看到软盘上的内容了。
注意:软盘使用后,要及时取出,放好。
教学目标:
1. 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对“复制”、“粘贴”有感性的理解。
2. 学会让选定区域变形。
3. 能清除选定的区域。
重点:
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展示一组校园内美丽的花坛和盆花的组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件出示flash动画《校园美景》
2、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花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播放《校园美景》片段,学生聆听着悠扬的旋律,观看着本校的美景,一下子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愤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二、感受交流,设计“种子”
过渡:要画这么多的花,你有什么想法吗?
1、先要设计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可以把这朵花当作“种子”。
2、谁能设计这朵花呢?
3、请一位学生操作演示。
4、美丽的花朵还有许多品种。出示其他形状的花朵。
5、请学生设计一朵最美丽的花当“种子”。
6、简单交流学生设计的“种子”。
(设计意图:单纯讲授复制、粘贴学生会感觉比较乏味。因此,开展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孩子都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享受”快乐,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讨论交流,百花盛开
1、我们已经设计好了一朵花,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当成种子,种出很多很多的花呢?
生:复制,粘贴。
2、请一位学生操作演示。
3、讨论复制、粘贴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重点理解要先用“选定”工具选中“种子”。
4、如果学生对于连续粘贴不太明白的,可以用生活中敲印章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5、学生进行练习。
6、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将设计的。一朵花变成很多很多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选定工具使用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掌握菜单工具的使用,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童心未泯,千变万化
1、请学生观察范画(画中的几朵花发生了变化),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2、变了形的花是怎么来的呢?请学生互相讨论探究。
3、交流花朵变形的方法。
4、学生练习,看谁的花变化的最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渲染学生对于种子变化的想法。当然学生有可能凭空设想,但不论学生如何说,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在学生的对于变化花种子的盼望中引导学生思索操作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五、有错就改,清除画得不好的花
1、在交流花朵变形时,指出有的同学画出了不满意的花,请学生帮助解决,看谁的办法多。
2、 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进而改之。)
六、完成范画(时间允许的情况)
1、让学生给这幅画添上背景,如小鸟等,提示学生可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注意要保存图画,并记录文件名。
3、 完成后小结本课。
(设计意图:美化校园并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连接。)
七、与同伴同乐,分享创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及欣赏同学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会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