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4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 篇1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一、教学目标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亲历养蚕的过程。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不同卵的异同点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鸡蛋放大镜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对比观察。学生交流反馈。师生对话。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中间部分的话。)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阅读了解。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⒈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⒉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⒊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建议)学生各抒己见。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交流方案。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学生设计记录表。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蚕的模型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学生发表想法。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记录表教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可爱的蚕宝宝(共二课时)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教学目标

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⒋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观察记录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蚕、桑叶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⒈两个星期中,⒉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⒊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

幻灯或小黑板⒊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学生观看。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

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学生观察。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动手画一画。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比一比,说一说。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

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

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学生观看。

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新世纪学校汤斌

教学目标蚕蛹是蚕的一身中又一种生命形态及其特点。

了解蚕茧是蚕一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培养学生对蚕茧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抽丝。

重点对蚕蛹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抽丝

教学准备学生: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竹签

教师:热水、小碗

教学思路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对拉丝方法做适当指导。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一、导入新课(分钟).上节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蚕宝宝”知道蚕前一阶段的生长过程。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当蚕宝宝住进自己的新房以后,.猜测一下蚕宝宝的形状仍是原来的样子还是发生了变化。.既然大家的猜测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来看一看到底蚕宝宝变成什么样。.请大家用剪刀把蚕茧剪开进行观察。.蚕宝宝变样了没有.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名学生)(分钟).学生讨论回答(分钟).学生想办法。讨论并回答(分钟).学生用剪刀剪开蚕茧观察(分钟).学生回答(分钟)

二、观察蚕蛹(分钟)既然蚕宝宝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变成了蛹。那请大家想一想这一节课重点研究了什么?板书蚕茧请大家把自己的蚕蛹放在比较安全的位置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做好讨论记载准备发言。教师来回巡视做适当指导。教师指导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预以评定。请大家想一想蚕蛹和宝宝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蚕茧里面还有什么东西?蚕变成蛹以后是否还会变成其他的形状呢?教师小结。(是否变成其他形状是我们下一节要研究的内容。)请大家画一个蚕蛹。.生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记载。(分钟).学生汇报,并把蚕蛹放在实物投影上予以说明。(分钟).学生思考回答(分钟).学生观察回答(分钟).学生思考后回答(分钟)(分钟)

三、观察蚕茧(分钟).刚才我们对蚕蛹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蚕宝宝的房子我们还研究不.够,.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蚕宝宝的房子——蚕茧。(板书).请同.学们把一个完好的蚕茧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观察,并要求汇报。(教师适当点拨应用眼手耳对于蚕茧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蚕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选一个蚕茧试把蚕丝抽下来。大家想容易吗?.请大家想办法怎样使蚕茧变得容易抽丝?.指导学生抽丝。(点明蚕丝是极细的纤维容易断,请大家小心地绕在木板上。看谁的断头少。)..学生观察蚕茧。(注意应用各种器官)(分钟).学生交流回答(分钟).思考回答(分钟).生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指导。(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丝(分钟)

四、拓展延伸(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讨论蚕丝制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如有时间请学生回答,.如没有时间做为课外讨论)

小学科学三下年级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课时蚕的生命周期

陶庄镇中心小学杨玲燕

一、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三、材料准备

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 篇2

一、宣传内容

1、普通高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2、普通高中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3、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4、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标。

二、宣传方法

1、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宣传横幅、标语

2、利用校内板报、墙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等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其相关宣传手册,传播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教育评价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3、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讲课、开讲座,通过动员大会、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等活动向学生宣传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4、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对新课程的各种疑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

5、编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手册》寄送到学生家长手中。

6、召开高一新生家长会,对高一新生家长进行全员培训。利用家长会宣讲高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改革的主要内容,提高家长在新课程条件下指导子女学习的能力。

7、设立“家长信箱”,定期举办“家长接待周”,收集家长意见;开设新课程咨询热线电话,由专门人员为有疑虑的家长解困释疑;建立专题网页,编辑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网络资源。

8、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学校的课程决策可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选课和课程评价等更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课程资源的利用。让家长参与学生新课程教育,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支持新课程实验。

三、实施方案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宣传与学习

1、在暑假期间,组织有关人员编印新课程实验宣传手册,以备开学后向高一年级学生和家长宣传使用。

2、开学初,在校园悬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宣传横幅,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

3、开学报名注册时,给高一学生及家长赠送一份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手册,使学生基本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模式。

4、第1周,召开新课程动员宣传大会,向高一学生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相关信息。

5、第2-4周,组织“新课程改革与自我成长”学生专题讨论会、座谈会:

利用4课时活动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先由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然后班级沟通交流;

②利用2课时活动时间,由年级组长组织,年级交流沟通;

③由年级组长组织,各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骨干,深入学生中间,面对面开展研讨。

(二)提升学习方法教育

1、学习方法专题报告会(第5-6周)(报告人: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主要有:《新课程课堂学习模式》、《课外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学科学习方法简论》等。

2、每学段结束举行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同时编印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专辑,人手一册进行文本交流。

3、开辟“课改与学生学习生活”专栏,反映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和动态。

(三)学习评价的教育与训练

1、编印《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评价手册》人手一份发给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阅读,要求理解: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教师的意义,如何通过评价促进自我、同学、老师的成长。

2、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训练评价的方法和准确评价事物的能力。

3、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会构建自我成长记录袋,每学期末由班级和年级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交流活动。

(四)选课指导与选择成长之路教育

1、编印《选课指导》手册,在班主任指导下阅读,基本理解选修课程的模式。

2、召开学生专题报告会(第7-8周)(报告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主要有:《如何选定自己未来成长之路》、《各学科选修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等。

3、选课指导活动(组织者: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

4、选课咨询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宣传

1、召开学生专题报告会(第11-13周)(报告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主要有: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中学成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与方法、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发展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研讨会(14-16周):

⑴、由年级组与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综合课程案例,并由班主任作点评;

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提高自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讨;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 篇3

今天的优秀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教师课程意识,正是教师专业持续成长的内驱力。

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已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综合与实践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理念。

数学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突出了“综合与实践”这一教育价值,为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课程目标提供了优质课程资源。

一、题材密切联系生活,凸显数学应用价值

(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并逐步关注自然和社会问题

综合与实践题材的选择,充分学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一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承载活动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关注自然、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使活动题材对学生的数学活动形成更大的挑战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如“一年吃掉多少森林”(五年级下册),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索、计算推理等方式算出一人一天消耗一双一次性筷子,全国13亿人一天消耗的筷子所占体积惊人,并通过上网查询制作这些筷子消耗的森林面积等数据,让学生感受使用一次性筷子对森林的巨大破坏。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经历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关注农村问题,克服教科书题材城市化倾向

为了增强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教科书在编写综合与实践时,不但注意选取城市、农村学校都便于使用的题材,增强题材的普遍适应性,而且适当关注农村问题,把农村题材作为凸显教材特色的重要方面,拓展了综合与实践的育人价值。例如,“关注惠农政策”(五年级上册),学生通过查询国家的惠农政策,解决家里农业生产、种植、购买家电等获得的政府补贴等问题,不但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激发学生关注农村、热爱农村的情感。

(三)突出地域特色,关注西部和三峡风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关注西部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教科书在编写时适当选取具有西部地域特色和三峡库区风情的题材作为综合与实践的课程资源,通过综合与实践让学生了解西部和三峡库区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社会意识。例如,“三峡工程中的大数”(四年级上册),通过调查了解三峡工程中的大数,不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大数的掌握程度,培养从数据中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了解,感受到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多样,搭建自主探索平台

(一)问题解决活动方式

问题解决既是一种学习目标,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教科书中设计了大量问题解决特征十分明显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搭建了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农田收入测算”(六年级下册),学生通过调查水稻的亩产量、稻谷价格,并根据政府对农民种地的补助政策等信息,解决王大爷种水稻的收入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操作实验活动方式

操作实验活动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教科书设计了操作实验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例如,“发豆芽”(五年级下册),学生通过做发豆芽的实验,收集豆芽生长过程中的数据,并制作统计表,有利于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培养实验能力。

(三)参观调查活动方式

参观调查是学生走出课堂或校园,到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数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科书设计了参观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过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隐含着数据及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积累调查活动经验。例如,“家庭用电调查”(五年级上册),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自己家一个月的用电量、电价等数据,计算应缴纳的电费;然后通过在小组内交流、比较,发现谁家用电多、付出的电费多等问题,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调查全国缺电情况,讨论家里节约用电的措施并付诸实施,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习惯。

(四)设计制作活动方式

综合与实践的设计制作既是一种动手操作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体现了手脑并用开展综合与实践的课程理念。教科书编写了“制作家庭年历”“乡村旅游计划设计”“花边设计大赛”“包装方案设计”“校园平面图设计”等设计与制作活动,通过这些设计与制作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情境体验活动方式

情境体验活动是指通过设置现实情境,让学生充当情境中的主人,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教科书设计的情境体验活动既有明显的认识价值,也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还有浓郁的情感教育价值。例如,“体验千米”(二年级下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千米的认识与长度的感受,“学当小记者”(三年级上册)有利于学生获得调查采访、编辑制作小报的体验,培养实践能力,“惊人的危害”(四年级上册)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一)以情境引出探索的问题,培养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既是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品质的表现,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科书的综合与实践,注重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探索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一是设计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例如,“有趣的数”(一年级下册),在主题图中教师提出“用100以内的数可以玩很多有趣的游戏,你想玩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用100以内数玩游戏产生认知需求,激发探索的内在动力。二是结合主题图通过文字直接叙述问题线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采用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出探索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简化情境的编写理念。例如,“节约一粒米”(四年级上册),结合学生在教室里小组交流的画面,通过文字直接提出了“我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全国每天能节约多少大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的需要,明确探索的任务。

(二)经历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综合与实践在呈现主题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步图与问题结合,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结合分步图提出问题,或根据主题图用文字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做一个家庭年历”(三年级下册),结合四幅分步图,分别提出了“制作年历具体该怎样做呢?”“有哪些日期是重要纪念日?标注在年历卡上。”“年历卡上的数有怎样的排列规律?”等问题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索过程。二是注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长方体包装盒”(五年级下册),通过主题引出包装文具需要多少包装纸这一问题后,通过文字呈现四个问题:①想一想包装物品可能会涉及哪些问题?②将你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记录下来,算一算按你的包装方案包装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③比较不同的包装方案你有什么发现?④谁设计的包装方案更省包装纸?分析用纸量不同的原因。上述四个问题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的探索思路;另一方面为学生探索发现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给予了方法的引领,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设置活动拓展,扩大学生的探索渠道与空间

教材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拓展”栏目,结合探索主题引导学生将综合与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探索渠道,扩大探索空间,深化探索主题,具体看有以下特色与教育价值:一是“活动拓展”结合正文的探索主题设计了对探索主题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的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认识面。例如,“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六年级下册),通过活动拓展引导学生交流还有哪些促销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促销方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活动拓展”设计了大量的结合探索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参观、调查、设计、交流等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增强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读故事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当学生研究解决了教材中提供的《多公主圈地》中的数学问题后,再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一些数学故事,并研究其中的数学知识。三是反思积累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但需要体验,也需要反思,在“活动拓展”中设计了学生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进行反思的内容,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活动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主题图与分步图结合的呈现方式,体现整体性与过程性

(一)主题图与分步图结合,体现从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过程

教科书一至四年级的综合与实践采用一幅主题图与3至4幅分步图结合呈现活动内容,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主图有利于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首先明确活动主题和目的,对活动任务形成整体感知。二是通过分步图具体呈现活动内容与步骤,有利于让学生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一天用的纸”(三年级下册),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接着通过四幅分步图具体展示学生经历分类、调查、交流、反思等活动过程,突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策略。

(二)主题图与问题结合,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线索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 篇4

原郑州市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曾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园长、金水区教育改革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论文多次在省教科所、市教科所、区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著有《幼儿趣味折纸》《家园共育手册》等图书,参与了幼儿游戏音像出版物《托起初升的太阳》的编撰。

2008年退休后曾经指导郑州市数家幼儿园档案建设工作。

2009年被聘为启元·阳光谷幼儿园园长。现任启元·顺其势教育机构幼教部总监。

一、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幼儿园的档案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保教工作在思考和具体实施方面一切文字化的材料。而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将这些资料集中搜集、整理、分类、排序、编号、装订成册、装盒、归位,是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

档案可以反映出一所幼儿园综合管理的方向性、结构性、准确性、系统性和深入性,可以看出园领导的办园理念、计划性及贯彻实施的全过程。由于档案是按照幼儿园的基本职能设置的,所以能引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有过程地开展,可使幼儿园的工作结构更加完整。档案建设的全面性,会使幼儿园各个部门的工作更加目标化、流程化、细致化、深入化。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评价幼儿园综合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幼儿园档案的构成

(一)行政管理类资料

包括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人事制度、岗位职责、岗位流程等;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能的设计、评估考核制度等。

(二)规划和计划

规划是依据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对园所的事业发展、保育教育工作的目标性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园长对幼儿园发展所做的3~5年规划,每学年的两个学期初要做的园务工作计划(如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目标、专业成长目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物质环境的改善、园所文化环境的创设、幼儿发展目标、保育教育质量目标等),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相关措施、幼儿园全园培训计划、幼儿园各部门的计划、家长工作计划等。

(三)一日活动、课程、游戏、培训与教研、科研类资料

1.冬夏两季的一日作息时间表等。

2.本园架构的园本课程。

3.本园采用和自编自创、积累的优秀的游戏活动资料。

4.各类人员政治业务学习与培训的材料、职业道德教育材料等。

5.教研计划总结、通过教研组活动而产生的一些成果性资料。

6.教育科研计划总结、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记录、结题与成果证书类资料。

(四)各种账目资料

1.采购物品登记账:固定资产账、各班物品配备登记清单、公共教学设备登记清单、各班教学设备登记清单、玩教具登记清单、各班玩教具配备清单、厨房设施配备清单、保健室物品配备清单……

2.财务收支账目:培训所用资金账目、教师工资发放账目、奖惩资金账……

3.伙食账目:采购流水账、每月伙食账公示、进出库登记、盘存记录……

(五)工作过程性资料

1.幼儿园管理类的检查巡视记录:园长检查工作记录、园务委员会(教师会)轮值记录等;保教后勤检查记录。

2.保育、教育实施类记录:班级保教工作月重点、周计划、课时计划、教育笔记、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游戏计划、公开课有关资料等。

3.安全保卫类记录:客人来访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家长咨询记录、钥匙交接记录……

4.设施安全检查记录:水、电、气安全检查记录。

5.卫生保健记录:晨检记录、班级消毒记录、环境消毒记录、厨房消毒记录、全日观察记录、家长带药服药记录、带量食谱、食品留样记录、卫生检查记录、体弱儿管理记录、出勤记录、节假日请长假返园跟踪记录、生病跟踪记录、特殊幼儿心理矫正记录……

6.幼儿园所有会议的记录:领导班子会议记录、教师会会议记录、保教工作会议记录、后勤会议记录、卫生保健会议记录、家委会记录、伙委会记录、班主任会议记录、班务会记录、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记录、晨会记录、奖惩记录、领导检查工作记录……

7.师资队伍培养:政治学习记录、业务学习记录、教研记录、政治业务学习考核试卷、教职工典型作品、专题演讲稿……

8.专业成长类:业务学习记录、教研会记录、观察记录、教育笔记、教育反思类、过程性的影像资料、教师与幼儿典型作品优质课教案、主题活动方案;园长听课记录、主任听课记录、教师听课记录……教师成长规划及教师成长册。

9.幼儿发展类: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照片、幼儿作品等;幼儿发展评价方法、数据性资料;幼儿成长手册、档案等。

10.家长工作类:计划,总结,园级、班级家长会签到表和记录,开放日方案,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方案,家园互动手册,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的宣传页,家长评价表、意见征询问卷及相关影像资料。

(六)成果性的资料

1.园本课程资料。(本园架构的课程与教材)

2.本园制定的幼儿发展目标。

3.本园制定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评价制度与评价方法。

4.本园教育研究的系列资料。(课题立项资料、子课题计划、科研观察记录、专题总结、科研论文、与科研有关的影像资料等)

5.各级政府、学术团体对本园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与奖励(荣誉)。

6.本园幼儿获奖作品、师生自制玩教具作品。

7.本园所有获奖论文的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8.体现本园办园特色的过程性影像资料。

9.本园教师、管理人员在省com报刊号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的原件,所出版的著作的原件。

10.本机构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的资料。

11.本机构领导面向社会公开讲话的讲话稿

三、怎样把档案工作纳入到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之中

(一)基本要求

按照工作的层级(园级、中层管理级、各组织、各部门、各班组、教职工个人)做好规划、计划和总结,每项工作责任到人,按时完成;按照工作的范围(游戏计划、家长工作、健康教育、安全工作、教育科研、幼小衔接、某某社会实践活动等)做好计划和总结;按照工作的阶段(三年规划、学期、月、周、逐日)做好计划和总结;召开每一种会议时,都必须做好记录;提前设计好必须用的记录表格,按天、周、月认真填写,不提前、不拖延、不遗漏,每月整理一遍,每学期再整理一遍;认真写教育笔记、教育反思、观察记录;做好各项工作量的统计,体现业绩,积累评价的数据;教职工的单项工作(或技能)的评价、考核;制度化的全面素质的考核评价;按制度完成幼儿发展评价。

(二)格式规范

幼儿园对产生的文字资料要有规范的要求,格式要基本统一。如纸张大小、文档页边距、标题字号、正文字号、行距等,都需要做统一的规定。作者的署名位置应统一,一般留在文章首页右上角。作为档案资料,所有文档都须标示日期,一般留在文章结束最后页右下侧。如果文档需要装订,则装订线的位置也需要规定好。一般来说,所有资料都不需要做封面,但需要交到上级部门的可以做封面。

(三)及时收集分类,集中专人保管

1.收集资料。全园部门产生的文字资料都要及时收集起来,按照部门资料的性质,初步进行分类,集中保管。如园长办、保教办、后勤办、各个班级、保健室、厨房、传达室、保管室等。

2.所有资料按产生的时间进行初步的排序。按照学年、学期、月、周的时间分类排序。

3.全园资料应集中到资料室,由资料员统一负责保管和进一步按要求建档成册。完成资料的归档工作。

(四)幼儿园等级评估申报中的档案工作

近几年来,在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中,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下达的督导评估细则把幼儿园档案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依据。幼儿园应该学习细则中档案建设的具体要求,理解档案建设的A、B、C三级指标的内涵。评估细则中共有7个A级指标、32个B级指标和95个C级指标。A级指标分别是A1办园条件、A2领导与管理、A3师资队伍、A4卫生保健、A5教育教学、A6幼儿发展、A7办园特色。(32个B级指标和95个C级指标略)

在建立评估档案实践工作中,可以由多人分工负责,共同完成。如:

档案册的建立,要遵循以下要求:

1.按照不同等级指标的不同要求,将资料按内容细分成册。(注意按评估细则要求,既有计划总结类的文案,又要有记录、观察、数据、照片类的过程性资料)所有资料都要按细则要求进行分类。

2.每一册资料按产生的时间、班级顺序(大、中、小班)排序。

3.按照本资料隶属于A、B、C三级指标进行初步编号,用小纸条写明并卡好。

4.每一册资料制作目录。

5.为每一册资料做封面。

6.逐册打孔,装订成册。每册包括封面、目录、内容、封底、装订胶片。

7.全部资料装订完毕后,为全宗案卷编顺序号。

8.装档案盒(每盒应显示本盒卷号,如21卷~26卷)。

9.为档案盒编号,逐盒打盒脊和盒面,裁割成小条子,分别贴在盒脊和盒面上。

10.将每盒每卷的题目逐本输入总目录,总目录体现案卷号、盒号、放置位置的柜号。

11.把全年的档案按照盒子的编号顺序,从小到大、从左向右排列起来。

12.把档案目录摆放在固定位置,以便查找借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