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计算【优秀3篇】

知识要点:周长指的是圆、椭圆或其他闭合的曲线的周界长度。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周长计算【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周长计算 篇1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七册145——149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

在我上这块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场景一 累——并快乐着

“铃铃铃——”,上课了,我拿者一叠纸走进了教室,微笑着问学生:“面积公式会背了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和周长混起来会求吗?”学生还是很响亮的说了一个“会”字。“那好,老师考考大家。”我故意大声的说道,学生没有被吓倒,一个个倒挺起胸膛举起了手,深怕叫不到他呢。我摇摇头说:“老师不考这个。”眼尖的学生已经叫起来了,“哇!考试啊。”我还是摇了摇头,“那怎么考呢?”有几个学生比较猴急!

我把拿在手上的练习纸发给他们,一边问:“谁能告诉老师要你干什么吗?”

“叫我们填表。”

“是估算吗?”我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

“那不是要走到外面去量了?”一个学生小心翼翼的问我。

“对啊,否则怎么量的出来啊。”话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热的一锅粥了。我示意他们静下来,“很开心啊?”学生们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马上问到“能完成吗?”“能!”声音倒震耳欲聋的!“好,要用心,有耐心,仔细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我们比比谁填的又对又快。开始吧!”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但很多人没有动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数学课真的可以自由活动。我又提高音量说了一句:“开始呀!”这次,学生一窝蜂似的散开了。

“老师,是不是随自己先量什么都可以的啊?”

“老师,这样量眼睛很吃力的,一脚一脚走也很累的。”

“老师,可不可以我们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啊?”

“老师,这样量好象很难的。”

……

学生随时来向我汇报着各种情况,有信心十足的,有愁眉不展的,看着学生活蹦乱跳而又忙碌的身影,我笑了!

附练习:

实物 数学书 课桌 凳子 黑板 门 教室 篮球场 内操场 外操场教学楼

长 宽 周长 面积 用具

场景二 让我一次说个够

“铃铃铃——”,铃声又响了,当我空着手走进教室的时候,觉得教室里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大家都似笑非笑的看着我,似乎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首长检阅一样。

确实不一样,特静!难道暴风雨要来了?照常规,先抽问了几位同学有关的概念和公式,大家都胸有成竹,一个个回答的都特响亮、很自信。

我知道他们在等待,等待我询问昨天的活动情况。果然不出所料,我只轻轻的问了一声:“昨天大家做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完成了吗?”很高涨的情绪:“完成了!”真是激情洋溢。“怎么样?难吗?累吗?开心吗?……”我还没问完,学生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一个个争着吵着要告诉我他们各自的感受。

我用微笑等待他们的“发泄”完毕,然后对他们说:“看来大家想说的话很多很多,一个人说一分钟我们一节课也说不过来,这样,我们分成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讨论记录员,等下再小组里推荐一名同学上来汇报各自的情况!”学生很快转移了目标,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不想去约束他们的想法,所以先让他们用五分钟时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五分钟后,我拍手示意他们先静下来:“讨论好了吗?”“没有没有!”“没有关系,老师想请大家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再根据老师小黑板上出示的四个问题再整理补充说一下。”学生读了读题目,马上回归原位,继续进行热烈的讨论。

【附题目:1、检查一下作业完成情况;2、向小组朋友介绍一下自己曾用的方法;3、说说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状况或困难发生,解决了吗?用什么好办法?4、针对本次活动谈谈各自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吗?】

我一个组一个组的巡视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让大家停下来,请各组推荐的代表主动上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第四小组严晓珍的汇报:“我们这组差不多都完成了本次的作业,我们办法都是用脚步和尺子量。我们的困难是:有些地方选的不是很好,环境不够好,外操场太大,我们没有卷尺,只能用脚一步步的走,就光光完成一个外操场,就相当于整整跑了五圈,感觉挺累的,不过我们觉得这样可以训练我们的耐心和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一致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好,能看出同学们的信心和耐力,张锦航和张乔乔齐说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我和陈阳说再进行多次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第三小组的骆姚姚的汇报:“我们这组张冠超一般都是估算的,虽然这对估算有好作用,可是也要自己再实际去测量一下,看看估算的对不对,否则就是对作业的不认真、不负责,这样,对他自己的学习会很有影响的。蒋涛是用脚步和卷尺完成的,我觉得卷尺比较标准,而脚步准确率不是很高,而且他比较偷懒,是用一大步一大步量的,我觉得这样会很不准确的,要一脚一脚的走,蒋涛说这么多题目,太烦了,我认为他是太懒了,后来,在大家的讨论中,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要‘自我批评’一下,我很激动,因为我学了一个新名词,还有王霞还没有完成,我们小组相信她会抽空去补做好的。还有我是和楼聪聪合作的,感觉很不错。”

第二小组蒋晔的汇报:“……我们觉得象数学书、课桌、凳子等应该用尺子量准确,而操场还是用脚步实用,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方法的,而且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一小组陶少安的汇报“……我们小组意见上有分歧,蒋建英说这次作业对于她而言太难了,最好就简单点的,我觉得还是难的也要,这样对自己才有挑战,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而且只要肯攀登,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不过我们大家一致认为最好多举行几次这样的数学活动……”

第八小组蒋冰倩的汇报“……我们的困难就是外操场,坑坑洼洼的很难量,有几个同学是干脆到量好的同学那里去抄的,我觉得应该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因为脑子是越用越灵的,我这里有一个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第七小组蒋颖花的汇报:“……就是在量面积大的场地的时候,要很认真,否则的话就会把前面量的东西都忘记,又要重新量,大家有很好的记忆方法吗?……”

第五小组楼聪聪的汇报:“……我们也是和第七小组有同样的问题,有一些同学量的差不多了,却把前面量的全部忘的一干二净,感觉很失望,我们小组有一个稍微好的办法,就是……最好带笔和本子随时进行记录。……”

第六小组蒋向星的汇报:“……我们小组遇到困难以后,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最好是两个人合作,这样省力又快!……”

利用最后的十分钟,我亲自出马,拿着米尺和卷尺带领同学们进行真实数据的采撷。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一群猴子的“王”,看!他们多少自豪啊,好象我们在做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在别的班的同学羡慕的眼中,他们那种快乐的情绪一表无疑。当我所报出的数据和他们用自己的方法量的一样时,多么开心的欢呼声!

下课铃响了,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下看法。并依学生的要求和思路布置了家庭作业:在家选择十样东西,进行测量,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到语文作业的日记里,老师会去看一看的。学生很雀跃,因为这样作业对于他们而言是绝无仅有的。我突然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愿自己能多出几个点子,有益学习,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一起想办法。

场景三:化数学为生活

第三天,我一进教室,学生就围到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仔细地听了他们各自的感受,认真的读了他们的想法:

陈超楠:“有点难,不过这种活动,来个100次都没关系。” 陶少安:“被子不是很平整,不过我还是很耐心的把它量出来

了,我要好好庆祝一下,奖励一下自己。”

楼阳阳:“我是我爸爸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

……

现实生活的积累,使学生对公式熟记在心,但我觉得仍然要结合数学课本的练习,所以我在第三节课里,设计了一个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练习系统,采用题组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拾级而上。虽然题目是一题难于一题,学生的热情却一阵高于一阵,他们对自己很满意,每次我说下面是更加难的题目了,他们看了后,竟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然后高兴的去做了,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其中最后一题是:

小明家的房子,其中两间卧室都是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书房是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厨房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卫生间是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客厅是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请你算一算小明家的住房面积。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其实是很清晰的,主要是烦琐,学生容易混淆或漏算几个地方,但很多同学还是快速又准确的算出了答案。在分析完本道题后,我激灵一闪,脱口而出:“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编一道应用题,叫《我家的占地面积》,就按照刚才这道题的形式编,要求必须是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解答。……”看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到家里量出来、编好,交给我看。

【案例反思】

我觉得这几个课时的联系实践学习完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场景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十道直观形象的填表题目,让学生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进行实际勘察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真实的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场景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后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指导,正确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寻求出问题的结症所在,有利于更好的解决。

(三)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场景三”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讨论的结论,再一次用行动来证实这些结论的对错性。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方法有个更明确的印象,最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量家里的家具等物品”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再运用编“我家的占地面积”应用题来综合锻炼学生的能力,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学生会更加乐观活泼、更勇于实践,更富有个性,真正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周长计算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发扬创新精神。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制作奖状边框的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创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这样的数学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借助直观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学习的体会,得出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到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校刚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同学们发扬了拼搏精神,赛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精彩表现吧。(课件出示)

经过拼搏,x同学为我们班夺得了60米赛跑的第一名,这可是我们集体的荣誉,为了把这幅奖状长久的保存起来,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方法呢?那如果老师想要事先了解到制作镜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材料的话,先要知道什么呢?对,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奖状和边框,请你先自己摆一摆,然后计算一下制作这样的镜框大约需要多长的材料。算完以后,把自己的方法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算上两个长,再加两个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在学生表述后两种方法的时候,教师利用小棒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先计算两根长的和,在黑板上贴上两根长;再计算两根宽的和,再贴上两根宽。或者是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计算它们的两倍),学生说方法的同时教师询问:为什么50×2,45×2,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计算的?为什么可以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2?你又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交流完计算的方法以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种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这几种方法算式不一样,但都是在计算什么?

2、前两个算式它们都是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第3个和第4个算式分别是怎么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如果要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发现,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们都是先要知道什么?而且,我们观察到,有的时候利用后两个方法计算的时候会比较的方便呢。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接下来请将书本打开到第6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你会计算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了吗?先自己计算,请学生来说说看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条边,为什么这么量?)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体育老师对一些体育设施进行了检查和维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正在干什么呢?(出示情景图)为了了解用量,体育老师需要知道什么呢?篮球场的周长是哪部分,你能上来指一下吗?计算这块篮球场的周长就是计算什么图形的周长?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我们先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1、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实地测量了一下篮球场的长和宽,下面请来给我们汇报一下。

2、知道了需要的条件以后,现在你能解决体育老师的问题了吗?

3、看来,同学们真的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还学的很不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回到篮球场。画完白线以后,体育老师有点累了,细心的小红马上递上了手帕。老师不急着擦汗,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看一下?

4、出示试一试,要求手帕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呢?(出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先自己思考解决,再和同桌互相交流,指名说说方法,为什么这么做,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会了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后,请同学们看书本64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在生活中,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顺利地解决,聪明的你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和思考,一定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到更多解决难题的好方法。

下面我们来给脑筋充充电,比比谁的反应快,好吗?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口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并抢答。

2.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总务处老师在校园里开垦了一块正方形土地做花圃。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知道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吗?你是怎么计算的?

3.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事先存在的,现在,你们想自己创造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出示第6题。你能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展台展示)它的周长你会计算吗?口答计算。

说的真好,刚才同学们利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了大正方形,现在,老师想增加两个小正方形,请同桌合作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拼完后想想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学生展台展示,说说想法。)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完成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好的方法,要交流一下吗?

为了响应学校美化环境的号召,3(1)班的同学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在操场边靠墙的地方也开垦了一片长方形花圃,并且在四周围上了栏杆,(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花圃周围的栏杆长多少米吗?

周长计算 篇3

教学内容:教材69——7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图  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图形王国,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同学们早就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方格图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观察,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1、不用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重点使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边有6个格,它的长是6厘米等。

二、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呈现教材中的两个图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法有:长方形的周长5*2+3*2    (5+3)*2   5+5+3+3

正方形的周长 3+3+3+3     3*4     4*3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先讨论一下自己喜欢哪种方法,再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练 一练

1、            小鸟回家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2、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必要时可以画一画剪一剪。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3、            问题讨论(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之后进行交流)

这是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在做第1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32能不能整除4,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是相等的。在做第2题的时候一定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