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仅供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预习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同的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对作者有着什么影响。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完成填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文章写了因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贴在( )上,然后又发表在( )、( )上,最后发表在( )上,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终成为( )的事。

(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偶然的一次作文比赛,竟然使学生成为了作家,这还要得益于当初老师给他的九十八个红双圈。

1、学习要求: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话语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回答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 过渡:是啊!“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 如果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作者成为作家后,并没有忘记他的。老师。作者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请大家读一读。

(2)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你身上发生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你与同学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经历跟后面的老师谈谈;还可以拿起笔把你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五、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遗憾的?

过渡: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齐唱这首歌,把它送给关爱我们的老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1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2、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

1、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2、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三、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我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四、复习的实施方法

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 写好日记由于我平时对学生的日记、读中学写、课后习作都抓得很紧,指导及时,讲评反馈比较到位,所以我班学生习作的复习重点不是反复的写作文,而是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上。

1、组织修改一个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点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对话、可以修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欣赏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修改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日记交流: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 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以集中审题和单独审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接把自助餐搬进复习课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题目进行审题并进行口头作文)

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体会课文第一、二部分,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节选来的。1919年鲁迅先生自北京回老家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的破落景象和农民痛苦的生活情况,感触很深。1921年1月,他以这次回家的见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是文学作品,人物是典型化的。小说中的“我”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少爷”,而不能说“我”就是鲁迅先生自己。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入课本时加的。

3、小组中完成预习。

⑴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按要求说出生字的音序,部首及除部首余几笔。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⑵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要读准生字表中的字音,同时在课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句子。

⑶理解词语。

⑷读课文,说说闰土都给“我”讲了什么?

⑸质疑。

4、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⑴特殊部首

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⑵正音

银项圈允许毡帽颈上缚在畜生五行缺土正月仿佛空地⑶多音字组词

⑷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捏()钮()拜()允()

扭()纽()湃()充()

缚()搏()租()组()

傅()膊()祖()阻()

厨()稻()胯()挎()

橱()滔()跨()垮()

郑()贼()正()贱()

⑸有哪些词语在小组学习后仍不理解,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⑹闰土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⑺质疑时要引导学生在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上提问,对生字、词语的问题可通过

与同学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教师应记住或简写板书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在学习中注意反馈。

二、再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1、听录音朗读课文(或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觉得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参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⑴“我”记忆中的闰土。(1)

⑵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2—3)

⑶“我”第一次见到闰土。(4—5)

⑷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6—16)⑸闰土和“我”分别。(17)

三、理解课题,提示学习方法

1、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懂这篇课文的题目,齐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①写人的文章②写的是闰土③写少年时期的闰土

2、提示学习方法

⑴你们想想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学呢?

写了人的什么?怎么写这个人?表达这个人的什么品质、精神。

⑵人的特点、品质主要是通过写什么来表现的?(事)几件事怎么学?(详写的事仔细学,略写的事简单学)希望同学们能用这样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四、学习第一段

1、看插图(投影)画面上的人是谁?你怎么知道他就是闰土?看图中的少年,你觉得他怎么样?(勇敢)

2、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请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板书〗景人猹

3、景和人之间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其间”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地方?4、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勇敢?(尽力、捏、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越写猹的伶俐越说明少年的勇敢)

5、这位英俊、勇敢的少年是谁呀?什么地方告诉你了?“这少年便是闰土”放在第一段结尾好不好?

①更突出了少年的形象,他是谁呀?引人入胜,印象非常深刻。

②便于连接下文。“我认识他时”,“他”指闰土。

6、指导朗读、背诵

⑴动画演示,体会意境。

⑵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朗读景物语气要舒缓,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速度要稍快,语气略带兴奋,体现出人物的机敏、勇敢。

⑶各种形式读。

⑷看动画演示,集体、个人试背。

⑸指名背。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划批:课文介绍了闰土的一些什么情况?(年龄、身份、名字的来历、本领)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忙月忙月闰土的父亲

2、“我”的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我”什么态度(高兴)为什么?(年纪相仿,可以在一起玩;闰土能装弶捉小鸟雀)

3、小结

“我”与闰土还没见面,就已经开始喜欢他,盼望他来了。

〖板书〗“我”盼望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全文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4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新年,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20、少年闰土

“我”盼望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自由读第三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哪些特点?

⑶“我”以怎样的心情等待闰土?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讨论交流

⑴⑵

〖板书〗

⑶非常急切: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地去看。

3、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⑴闰土是这样一位健康、朴实、可爱的农家少年,又和我年纪相仿,所以一见到他,“我”就从心眼里喜欢他。

〖板书〗喜欢

于是不到半月,我们便熟识了,我们成了好朋友。带着盼望,喜欢的心情把这段读读,谁愿意试一试。

⑵评议后再指名读。

平缓的语气朗读外貌描写的语句,稍快、急切的语气表达盼望、喜欢的感情。

六、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快速默读第四段,闰土讲了哪几件新鲜事?

〖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2、小组学习

⑴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你怎么理解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捕鸟

〖板书〗聪明能干

⑴动画演示闰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捕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的。

〖板书〗扫、支、撒、拉

⑵小结:闰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充分的准备,到捕鸟时他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因为他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鸟闰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

〖板书〗见识广

⑶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过渡:冬天下雪时,闰土知道到海边的沙地去捕鸟,夏日来临他又会干些什么呢?(拾贝壳)闰土见过的贝壳也很多,有红的,绿的,而且他还能根据这些贝壳的形状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见识广)

看瓜刺猹

〖板书〗勇敢

⑴听到响声,就知道猹在咬瓜,说明他有经验。“捏”用得好,捏在手中就灵活,就能随时刺到猹。“看到猹,你便刺”动作快,不犹豫,说明他勇敢。

⑵把“看瓜刺猹”这部分读一读,只读刺猹过程(“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接“走到了??”)评改后再读。

⑶读到这里,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出示第一自然段动画。请同学随着演示(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人物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语言将画面予以描述。过渡: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的确令人难以忘怀。它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夏天的夜晚闰土有着瓜地刺猹的勇敢经历,那么潮汛来的时候,闰土干什么呢?(到海边看跳鱼儿)他看到的鱼儿什么样?(有着青蛙似的两个脚)鱼儿长着脚,真是够希奇够有趣的。闰土知道的希奇有趣的事仅仅这四件吗?(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4、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齐读第16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啊”的语气读出来了,理解吗?“我”什么心情?

〖板书〗羡慕佩服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出示第16自然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⑵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向往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第五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看第2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3、以板 这时我对他的感情由喜欢发展到羡慕、佩服,进而向往他的生活。感情很深了,却要分手,什么感觉?

〖板书〗难舍难分

4、指名读三、四、五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六、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质疑。

2、谈谈自己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七、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特点。

第四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的问题。

3、抓特点,不流于形式;开阔思路,反映与众不同之处。

4、剖析范例。

5、同学间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自然段。

6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x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二、品读释疑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 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格外妩媚,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研读第5自然段。

(1)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2)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4、研读第5自然段。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本文中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课文寥寥数百个字,丁香的魅力跃然纸上,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自然能够解开这个结,由物及人,结构清晰精致。

2、举一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3、体会学习本文借情抒情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五、当堂检测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处理的很好。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场景。

2、感受“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3、欣赏并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品读,体会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中蕴涵的深意。

【教学重点】:

品读文章,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人的一生就像“我”第一次砍柴的经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承担责任,学会用信念来鼓励自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些事有时会让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乔传藻给我们讲述的挑柴经历,看看我们会有什么启发。板书课题:《挑柴》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邀(yāo)请(qǐng)衣(yī)兜(dōu)粑(bā)粑(bā)樵(qiáo)夫(fū)毗(pí)连(lián)小(xiǎo)马(mǎ)驹(jū)憋(biē)住(zhù)瘪(biě)的(de)狼(láng)狈(bèi)屁(pì)股(gu)霭(ǎi)青(qīng)山(shān)坳(ào)

等。

(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明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独步准确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叙述了“我”随小伙伴第一次上山砍柴,并咬着牙把柴挑回家的经过。课文写的是“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围绕“我”的新鲜、小伙伴的快乐,还写出了所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

5、再读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挑柴的经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有新鲜,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困难:

可走着走着,脚脖子就开始发酸了。我担心:待会儿再挑上一担柴怎么往回走哇!(路途遥远,心里先犯难了)

我拨开茅草,攥紧砍刀,咬牙向一棵碗口粗细的青枫树的枯枝发起进攻。大树枝砍下来了,我也累趴下了。(没有锻炼,体力不支)

我的肚子早就饿了,歇下柴担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去摸衣兜……不对,衣兜是瘪的!低头看看,包谷粑粑早就不知去向了。(肚子早饿了,干粮却丢了)

我挑着沉甸甸的湿柴,艰难的赶着自己的路。担子越来越重,扁担不停地从左肩换到右肩。扁担好像生出了牙齿,咬得肩头火辣辣的。(稚嫩的肩膀承受不了重负)

教师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谈,不管学生谈到什么,教师要注意两点:一回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二是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到的重点内容引导深入体会,重点内容也就是和中心相关的句子。

课文告诉我们,只要坚强不松劲,只要坚持不放弃,做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你从作者第一次砍柴的一段经历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很容易说出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教师要对学生想法的及时肯定和总结)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作者第一次砍柴的一段经历,了解到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作者遇到困难要坚强、有毅力、不要被困难吓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一下故事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砍柴的一段经历,文章读完耐人寻味,给人激励。找一找最能体现中心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怎样理解?

1、学生读句子“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2、学生理解、说感受。

3、教师点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强、有毅力、不要被困难吓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这是作者挑柴的感受,从文中找一找作者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这个体会的。

(1)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咬紧牙,挺住”,找出来读一读。

我挑着沉甸甸的湿柴,艰难的赶着自己的路。担子越来越重,扁担不停地从左肩换到右肩。扁担好像生出了牙齿,咬得肩头火辣辣的。

我咬紧牙,走一会儿,停一会儿,喘一会儿。最后我总算看见了峨山城,看见了温馨的灯火,我更有劲了。一担柴,在山场是多少,挑到家里还是多少。

同样一个“咬”字,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2)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回家把“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这句话读给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品析句段

本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读它就像品茗一杯含露新采的清茶,润泽香甜,绵绵于耳。从文中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例如:

1、峨山,在我的记忆里,有松针的涩香味,有干巴菌的泥土味。()

2、小城迷茫在烟雨里,润润的,像一块玉。(比喻)

3、乡村的马蹄铁,山里人的光脚板,沾沾连连的牛毛雨,把这条窄窄的石板街,洗磨得好滑好亮,亮得能照出房檐和行人的影子。(对偶、夸张)

4、转两道山弯,峨山城毗连的房屋让青山遮断了。拐过两个山嘴,峨山城多情的炊烟让绿树隐没了。(对偶、拟人)

。.。.。.会着人物的内心,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练笔

根据孩子的兴趣,吸纳乔传藻文章中的山趣、野趣。乔传藻的散文《醉》、《星星寨》和《金竹筐》、《儿童文学》、《挑柴——童年纪事》。学习他的《挑柴》可以从欣赏的角度,体会他文章中的山趣、野趣。

五、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他们说说体会。

2、把好词好句整理到小本本上。

3、小组合作,把故事改编成剧本,排演小话剧。

板书设计

上山砍柴:人累趴下了

挑柴挑柴下山:我咬着牙,坚持把柴担回了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