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父亲遇难过程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第一部分讲被捕以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从中表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处乱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瞅、钊”两个字,能正确写出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查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构想: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先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练习的提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注意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李大钊其人,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理清顺序并认真学习、阅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是不会白流的,祖国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3、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资料,关于1927年的中国,你们了解了什么?
4、自奉系军阀张作霖入京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又是怎样同敌人作斗争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想,完成下列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在什么时候写的,是回忆谁的?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哪激件事情?
(4)画出你认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李大钊的图像。问:你知道李大钊吗?(学生能答多少就答多少,答得好的给与充分的鼓励)
3、教师补充介绍李大钊。
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被张左林逮捕,被捕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 月28日反动派绞死李大钊。
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书籍、军阀、娱乐、剧烈、恐怖、匪徒、舅舅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书写等问题。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写。
三、认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一年的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阅读的初步感受(围绕李大钊的忠于革命精神来谈;也可能会谈到军阀的残酷,革命战争的严峻,作者当年的机智勇敢和李大钊对家人的爱等,都应该肯定)
四、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
2、讨论交流叙述顺序。(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被捕后为线索)
五、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及对画出的句子的体会。
2、全班交流。
(1)课文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及牺牲的几件事。
(2)提出小组内画出的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鼓励学生深入读书,联系全文来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查阅李大钊生平事迹。
板书设计:
2、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 工作紧张
李大钊 被捕时 从容不迫
法庭上 安定沉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媒体: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大钊?
这篇课文是作者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检查自学:
1) 读生字,正音。
2)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4. 细读课文。
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
(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16年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
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②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
(从李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誝,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5. 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
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4、小结。
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5. 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6. 课外延伸
附板书: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忠于革命
被捕时: 视死如归
被捕后: 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⑴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
⑵讨论课外练习题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
①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②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
(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作业:
1、抄词、练习册、写生字
2、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读写写“勉强、僻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抓住重点段落长文短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言行,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重点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初步认识李大钊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大家看他是谁?
课件出示李大钊图,学生齐说,师板书:李大钊
2、交流资料
对于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生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段关于他的视频资料,大家请看:播放视频
3、导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李大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十八课,进一步认识李大钊同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检查预习
1、 课前,老师让大家读书了,能读正确吗?老师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词:勉强 恐怖 夹衣 瞅了瞅 军阀等
2、课件出示易错词语及拼音,指导读
3、指导理解军阀,课件出示军阀意思
师简介军阀:当时中国各路军阀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更大的权益,相互之间频频发生战争,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里的军阀指的是奉系军阀,文中提到的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头领。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回忆谁的事情?女儿李星华按时间顺序在文中回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指名回答,并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2、同学们通过预习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们真会读书。
四、深入学文
(一)老师教这篇已经好几次了,但是每读一次,都会被李大钊的语言和他的行动所深深地感动,默读课文,画出能使你感动的描写李大钊语言和行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被感动?
(二)集体交流
a 被捕前
1、指名读有关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七段,
2、学生谈感受 ,
根据学生的谈话教师适时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如:坚决、哪能等。
3、从哪些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自由轻声读2——6自然段
(1、父亲早出晚归2、烧书籍和文件3、工友阎振三被抓)
师:你知道阎振三是谁吗?“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4、创设情境读书
师总结:李大钊却是当时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呀,你想,联络员都已经被抓,残暴的匪徒还会放过党的领导人吗?所以,他的朋友和家人极力劝他离开,他却坚决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你能试着读出李大钊坚决的语气来吗?
(1)学生练习读 ,指名读一读,看谁最能把李大钊的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2)作为他的妻子,看到李大钊的处境如此危险,一次又一次劝道: “你不仅是党的领导人,你也是我们的亲人,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该怎么办呢、你就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吧!”李大钊却坚决的说——生读书
(4)他的妻子眼中含泪,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因为他知道再劝也是没有用的。是呀,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他不管什么人劝他,他总会说——齐读
5、从父亲坚定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他是位怎样的革命者?
b、学习被捕时
总结:就是这样,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李大钊却紧张的工作着,他们的家人也是天天为他提心吊胆,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早晨,一群魔鬼闯进李大钊家,面对恶魔般的敌人,李大钊的表现哪些表现又让你感动呢?
1、学生读出有关语句,抓住不慌不忙、惯有的严峻态度谈。
2、指导有感情读。
c、学习法庭上
过渡:李大钊同志就这样被捕了,我们一家也没有幸免于难,被关在了女拘留所里。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当一家人终于在法庭上见面时,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呢?
1、生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文中的话:
2、指三名学生动情读,师问: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伤心呢?(抓住 “乱蓬蓬、没带眼镜”谈,课件变红)
师创设情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十指连心啊!那是怎样的痛啊!在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我看的仍是父亲“平静”而“慈祥”的脸。(课件“平静、慈祥”变红)
3、透过“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
4、指导学生谈感受到的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并结合后面的内容深入认识。
5、多么伟大的李大钊啊,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仍然坚贞不屈,无所畏惧,女儿除了对他的心疼外,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在里面?指导有语气读。
d、中心句的理解
总结过渡:怀着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带着对父亲的敬仰,作者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父亲的表现,作者说,父亲之所以父亲会表现出沉着、冷静,这种力量来自——
1、生说这句话,出示:他的心被一种……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什么?(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3、指导朗读
(1)、此时这句话,你觉得怎样读,才会把李大钊的心情读出来?(学生说,课件配上国际歌)
(2)、指名读,齐读(坚定、底气十足、充满力量)。
五、总结提升
师:出示课件:音乐渲染
师激qing述说: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却是两以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大钊同志深情地望了一眼亲爱的战友,然后头也不回地第一个走上了绞架,神色未变,从容就义,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李大钊同志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生命献给革命事业,很多人读了他的故事泪流满面,清明节的时候,他们在李大钊同志网上纪念馆的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谁来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
2、现在,你想为李大钊献上什么,有什么话想对他诉说呢?
生激qing述说
3、总结:
像李大钊这样的烈士还有千千万万,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其革命精神依旧影响着大家。十六年后,人民没在忘记他们,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没有忘记他们,不管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教学要求】
1、结合收集的资料,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光辉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认识这种写法的好处。
3、自学本课的生字,能结合语境,理解掌握新词。
【设计特色】
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
1、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教学难点】
了解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相关资料,才能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李大钊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研读课文。
3、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
一、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合作解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在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读书,读准读通,理清文章层次,在自读的基础上,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2、用较快的速度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疑点。
3、引导学生交流读书质疑的发现,并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结组讨论,合作解决。
4、研讨汇报。
三、再读感悟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脚步 ( )的喊声 ( )的态度
( )的眼光 啧啧的( ) 出神的(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3、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所学内容
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
1、投影出示思考题:
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
2、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
三、汇报交流,升华情感
1、投影出示:
⑴ 李大钊是个( )的人,因为( )。
⑵ “我“感到( ),因为( )。
2、师小结。
激qing过渡。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相互评价。
四、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和它相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板书设计】
留守北京:高度负责
不幸被捕:处惊不变
十六年前的回忆 法庭斗争:凛然正气
被害之后:激励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在读书感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课前准备:
1、课件、黑板条。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
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体感知。
师: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
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四、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生平。
五、独立阅读,走近人物内心。
1、自主阅读,圈点批划。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我当学生的时候读过,当老师以后也读过,但每一次读,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现在,请再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在你读的过程中,围绕着李大钊这个人,他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一边读,一边做批注。
2、读中指导。
3、小组交流。(此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情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读书批注比较充分,观点鲜明,则考虑直接进入集体交流。)
六、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被捕前”这部分。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 说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李大钊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段话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将依循文脉和学情,将教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七自然段,并以此为点,上挂前文。]具体预设如下:
1、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上挂至课文的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局势越来越紧张”和父亲态度的对比,感受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2、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被捕时”这部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 说明:在这个部分中,课文直接涉及李大钊言行的只有第11、17 自然段,其余部分均为对女儿星儿和敌人的描写。其中,对敌人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课文通过将李大钊的言行与女儿的害怕、敌人的残暴进行对比,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做弱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走进人物内心。
师:“不慌不忙”。同学们,“几声尖锐的枪声”父亲是听见了,他也看到了女儿充满恐怖的目光。可他“不慌不忙”,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2、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师:“严峻”?可以是“严肃”。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集体交流“被捕后”这部分,走进人物内心。(课文的第十八自然段至第二十九自然段)师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具体预设如下: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9自然段。
(!)学生读议第19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谈感受。
2、依循学生的阅读需要,以课文的第22自然段为切入点,上挂下联。
(1)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2自然段。
(2)根据段中的第1、2句话,挑起疑问。
师:这是我们被捕十多天之后,亲人间的第一次见面,其实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人之常情,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对我们说些什么啊!可是,文章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2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2句话。
生朗读课文
师:“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我在想。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3)联系上下文19-28自然段,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回扣段中的重点句子。
师:是的,他爱他们,从先生子女后来的访谈和传记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的爱。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妻子的丈夫,他爱深深地爱着他们。可是为了不连累亲人,为了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啊!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5)联系上下文,同座间互相探讨,在探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重点朗读这段话,在读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内在原因。
(6)总结全文。
师: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生:(齐读重点句师: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1、出示课件,(李大钊临刑前的一张照片,并配上了音乐)教师激qing述说:“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是两台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大钊先生深情地望了一眼亲人和同志,然后头也不会的第一个走上了绞架,“ 神色未变,从容就死”。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2、再读文章的首尾两个部分,体会他们在内容上的联系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3、朗读课文首尾两个部分。
三、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结合李大钊牺牲82年纪念活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感受。
一、 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 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
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2、 本课的多音字非常多,看大家能否读准:
出示:被难日 埋头整理 待了一会儿 含糊 着急 新夹衣 散步 便衣 披散
乱蓬蓬 沉着 蒙了一团云雾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 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通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五、回顾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李大钊在狱中的情况。
一、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资料,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资料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资料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齐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
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师看状况补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2、本课的多音字十分多,看大家能否读准:
出示:被难日埋头整理待了一会儿含糊着急新夹衣散步便衣披散
乱蓬蓬沉着蒙了一团云雾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资料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透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五、回顾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李大钊在狱中的状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比较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比较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齐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
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首先我们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比较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述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被捕时,品味父亲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导语:那被捕时,李大钊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继续交流,随机理解句子:
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1)抓住“不慌不忙”这一神态体会父亲遇事的镇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作者还用什么手法写出了他的沉着与镇定?
A、与我的表现比较:抓住“我”的描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把“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构成比较。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处变不惊。板书:处变不惊。
B、与敌人的行为比较,
从“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枪对着我和父亲”、“满脸横肉”等词语体会敌人像一群恶魔,很残暴、心虚。
C、自由练习朗读9——13自然段,全班分主角朗读。(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2)“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抓住“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一神态,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谁来读出这份大义凛然。板书:临危不惧
是呀,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当枪声响起时,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当敌人夺下他的手枪时,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这还是信念的力量。
(三)、法庭上。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但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述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你明白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补充资料(如果学生课前有查到资料,能够让学生交流)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引导学生想象在此时,李大钊和敌人的语言、神态。但是这一部分资料课文中并没有介绍,我们在上一节课了解到,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是文章结构紧凑,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能够仿照我们这篇文章的写法,抓住李大钊和敌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运用比较写法,将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场面的补充上去,与上文构成前后照应,大家能做到吗?写的时候,能够运用上文中的词语。
A、学生练笔。
B、交流练笔,并及时评价。
C、透过刚才的练笔交流,大家对李大钊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D、是啊,正是因为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更是信念的力量。
E、既然狱中这部分资料的描述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那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呢?
因为这部分资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可见作者虽然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但是在写回忆录时,还是尊重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这就也回忆录写法的一个特点。
B、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
(1)应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亲人。)
(2)、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
(3)分主角朗读对话部分,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
四、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1、导: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执行了绞刑,你明白什么是“绞刑”吗?
(补充资料,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即在受刑人的脖颈上套上绳索,背上插上一根棍棒第一绞,把舌头勒出来,第二绞把眼珠子勒出来,第三绞,七窍流血而身亡。敌人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2、同学们,我真不明白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但是李大钊同志还是面无惧色的应对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在狱中,他;
法庭上,他;
刑场上,他。
小结:如今,84年过去了,李星华女士也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对英雄的回忆不会停止。在我们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向来都不缺像李大钊这样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革命的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这节课,我们除了进步的了解了李大钊,在写作方法方面还有什么收获?
必做作业: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整理课堂小练笔。
选做作业:
1、读革命题材小说。
2、办一期理想与信念的手抄板
十六年前的回忆
爱家人,动作语言,神态,比较
忠于革命,比较
坚贞不屈,前后照应
回忆录,尊重事实
一、训练要求: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三课时
三、重点难点:
1、读写重点: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2、难点释疑:
“被捕”这一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被审”这一段,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衣着、眼镜、头发和神态,含蓄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胸怀。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多音字。(待、夹)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娱乐:本课指使人快乐。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
(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脉络。
请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四段(30-33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
(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
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②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
(从李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Y,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
(1927年4月26日,李大钊不幸被捕。)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
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
5、小结。
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
二、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由于不屈服,已受过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钊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
(只是瞅了瞅,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l,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应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4、小结。
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
(怀念亲人、憎恨敌人、报仇雪恨)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
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讨论文章的中心。
(通过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情景,赞扬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2、讨论文章的写法。
⑴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
⑵讨论课外练习题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
①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②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
(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作者:陆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乐余中心小学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