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最后得出的结论
是什么?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通过阅读,感悟出写这类文章的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兴趣。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
一、正确认读音下面的词语,注意带横线的字的读音。
磁场 抵御 猜测 观测 陨石 枯萎 稀薄 银河系 冥王星 厌氧菌 摄氏度 二氧化碳 嫦娥奔月 酶
二、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地球 太阳系 宇宙 银河系
三、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读两遍。
1.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一种好的习惯,一辈子用不完它的利息,一种坏的习惯,一辈子偿还不了它的债务。
新课
一、导入新课。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抓住“谜”让生解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学习目标,请生读阅读提示,让生明白学习本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
四、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和批注。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五、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况,为集体交流做准备。
六、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生述后(展示课件)
(1)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七、重点研读。
1.重点研读4、5、6自然段,分析哪些星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1)生命存在至少具备哪四个条件?
(2)反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太阳系中为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画出来,然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2.重点研读7、8、9自然段,说说能否确定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科学依据是什么?
八、交流,课文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小结。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从有时候就有思考,发展到近代,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们在哪里呢?有待我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去进一步探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二、新课。
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进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三、作者在讲这些内容时,用上了哪些方法?
四、交流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五、拓展训练。
请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结合“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展开想象,写一篇与环保或飞往太空有关的作文,题目自拟。
此次我选择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并不是因为我对这篇课文有多了解。相反,这是一篇比较新的课文,我在以前的六年级是从来没上过的。但我还是愿意挑战一下自我。
这篇课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
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我的授课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二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个环节,我们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第三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第一范文网—
但也许是平时我上课爱开玩笑,课堂气氛很活跃,一旦人多听课时,我也就一本正经了,反而我自己都觉得这不是我的风格,因而部分学生也显得严肃起来,这直接影响我公开课的质量。那么,如何让我自己和学生在公众场合也发挥出色?
我想:我还要更多的钻研教材,在备课时更多的备学生,更多的预设一下诸多可能发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把主动权更多的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浓!语文能力也将得到更好的提高!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被誉为有史以来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地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围绕我们的课题《小学生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展开设计:
1、让学生读中感悟,充分地读,不同层次地读,在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阅读和朗诵的兴趣。
2、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平时积累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养成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设计】
一、回味“神圣”
(课前循环播放一课时图片)这一幅幅图片再次将这片土地上美丽的一切浮现在我们眼前,这所有的一切在印第安人眼中都是那样新鲜纯洁没有污染没有破坏,犹如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老人,正如课文第一部分叙述的那样,试着背一背(可看大屏幕提示)
二、定位“神圣”
家园,多么温馨、幸福、和谐的字眼,然而这个大家园在此时此刻却成了印第安人深深的着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出示白人领袖要收购这片土地的资料)
在这最后的时刻作为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最想对收购这片土地的的人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最能体现西雅图心声的句子。
三、理解“神圣”
例如: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边谈感受边通过朗读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随机板书)
(2)看过电影上的慢镜头吗?慢镜头让我们看得仔细,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慢慢回放(播放迷雾森林音乐,师配乐背诵“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我们的希望”;音乐转成低沉恐怖色彩,闭目想象,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a、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b、河道污染
c、相关课文或文章
2、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反复吟咏,增强表达效果;
(2)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放弃”的感受(不忍放弃、不愿意放弃、不得不放弃……),并通过朗读表现(板书)
(3)正如大家所说面对这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不忍、不愿、不得不放弃,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板书)让我们采用配合读的方式表现这种情感。
四、深化“神圣”
西雅图还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部分,再次用心灵和这些方字对话。(学生据课文分析)
西雅图要白人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白人做到了吗?
(出示视频——西雅图的现状)简单说说你的感受。
五、出示“课余作业”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热爱和保护我们脚下每一寸神圣的土地是我们的共识,此时此刻一写有很多话要说,提示:制作环保提示卡、设计公益广告词、画环保宣传画、唱唱关于环保的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
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师小结: 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师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语: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介绍倒叙)
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 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 (灯光)
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首尾呼应)
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
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
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这电灯、这火柴光、燃烧书本的光,组成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悲壮而光辉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使全文始终像诗一样熠熠生辉。
四、作业:
1、再读课文,找出三个带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2、积累好词,抄写关于描写灯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千钧一发”在课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练习在理解人物时追问他是为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灯光》,让我们循着灯光走近郝副营长,认识郝副营长。
二、深入课文,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自学提示: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8~11段,思考:
1、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实现没有?
2、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二)汇报交流:
●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 (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1、你是哪儿知道的?
2、什么原因让他有这种想法? 什么样的图画?
3、看完图画郝副营长说了什么? 什么“多好啊”?
4、从这一声“多好啊”你体会到什么? (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吗?
(师过渡:正是因为对书中孩子的羡慕,所以郝副营长才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谁再来读读写郝副营长愿望的句子。)
6、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美好憧憬)
7、指导朗读。
●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师过渡: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他是怎么做的呢?)
PPT出示: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1、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英勇献身)
2、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
4、为什么说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PPT出示: 在突击连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的时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5、说说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师过渡: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啊!可是,郝副营长,您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大家说这意味着什么? 郝副营长知道吗?)
6、探讨郝副营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过渡:明知道这样做会暴露自己,明知道这样做会被敌人打中,明知道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但郝副营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此时此刻,他可能会怎么想?)
PPT出示:为了( ),我必须这么做!
7、指导朗读。
(师过渡: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位年轻的战友,这位伟大的战士,他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了。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换来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面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您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敌人打中了。
8、大家将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改动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和郝副营长在面对面说话;更能表达对郝副营长的崇敬之情;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9、再次指导朗读。
三、拓展升华:
1、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英勇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2、在泱泱历史长河中,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不计其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也像郝副营长一样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怀念呢?
3、探讨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师过渡: 同学们,在下课铃即将敲响之前,老师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灯光”为题?)最后,让我们再次带着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齐读课题:灯光再深情一些:灯光孩子们,让我们将这美好的灯光永远留在心中吧!
四、课外拓展
1、好书推荐: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或《三人行》。
2、写写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灯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献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灯光》。(板书课题:灯光)我们来看一看,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 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课件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板书设计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知识目标:
1、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教师:西雅图是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5、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认读。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闪闪发光
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
三、精读课文“神圣”部分。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过渡语:印第安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
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过渡语: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了什么。
(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过渡语:同学们,就是这样美好的家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他们印第安人却永远就要与之分别了。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3、对比阅读: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把他们去掉,好不好?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4、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5、练习读出感情。
6、教师引读:在印第安人的眼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难忘的。沙滩美不美?嗡嗡鸣叫的昆虫美吗?他们永远都看不到了。离别之际,他们心中有万分的不舍,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
7、齐读。
8、想象:在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四、精读“善待”部分。
1、过渡语:西雅图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气、动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想,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平时也轻言放弃吗?在什么情况下才放弃?你放弃一件事时,是什么心情?
5、引读,是呀!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
6、他们仅仅是要求善待这三种吗?还有什么?
7、教师小结:他们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乐朗读: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无奈,带着万分的不舍,带
五、结尾部分。
1、过渡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
(一)“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并好好读读,体会感情。
3、教师补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华。
1、过渡语: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真应该热爱这片热土。
2、不少的作家、诗人,也写出了不少热爱土地的诗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艾青的一首诗。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3、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4、交流,读一读。
七、激情总结。
1、同学们,西雅图说土地是神圣的,仅仅指的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吗?(不是)齐说: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护大地吧!
八、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西北部的印第安人的领地。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课文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字字句句都倾吐着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土地上的一切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都是美丽的,都是有灵性的。
今天带着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谈到他们喜欢“印第安人喜欢雨后清风的气息,喜欢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这个句子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句子,百读不倦。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喜欢呢?孩子们众说纷纭。紧接着我追问:“请闭上眼睛仔细闻闻,你闻到了空气中的什么味道?”于是我范读了这句话。孩子们的想象是奇特的,有的说“我闻到了空气中的幽香,那是松脂的幽香。”有的说:“我闻到了一种清新,那是雨后的清新与舒适。”还有的说:“空气是甜美的,那是青草的芬芳甜美。”有的说:“我听到了空气清脆悦耳的声音,那是风吹过水面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我反问,孩子们,空气也有声音?”孩子们都会心地笑笑。
课后,我安排孩子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方法。其实我真的希望孩子们能真正用心去欣赏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享受它,热爱它!
一、导入新课
1、(图片——西雅图城市)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风景如画,著名景点比比皆是。你们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交流)
对!他的名称来自于一位印第安酋长——西雅图。
2、老师还知道一个关于西雅图的故事呢?你们有知道的吗?
大约一百多年前,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印第安部落的酋长,当时美国白人从东岸横跨美洲大陆往西进,要购买他们的土地,他们也曾试过一切办法,奋战过,躲避过,最后只剩下两条路,不是去死,就是搬到保留区去。无可奈何之下,西雅图酋长说了一席不寻常的话,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说:“好吧,我们会离开,但是,要我离开,我对华盛顿的大首领只有一个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他会要求什么呢?假如是你,你会要求是什么呢?
是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们可能会为了遥远的路途而多要几匹马或是毯子和食物。可他要的不是这些,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他饱含深情的演讲,了解一下他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3、举起手和我一起写下这篇课文的题目: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就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好吗?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印第安酋长的要求了吗?
(要求白人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且爱护这土地的每一部分)
3、那么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还是这句话,这也是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要求,句中“你们”是谁?(白人)
“这片土地”指什么?(印地安人世代生活的土地)
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在课文反复出现三次,一咏三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老师和大家也有同感,西雅图在被迫与族人离开这片土地之前,不奢求任何的钱财和物品,只是千叮咛万嘱咐,希望白人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我们静静的体会一下他此时的感情,然后齐读这句话,好吗?(停顿一会,给学生体味的时间)
齐读句子。大家读的很不错,整齐、洪亮,最让老师高兴的是,很多同学抓住了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读得非常有感情。你们知道老师指的是哪个词吗?——对,是“神圣”!
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你能读一下这个词吗?(语气应该是充满敬畏的),向刚才全班的朗读挑战,再读这句话,有信心吗?
读得真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为自信而有勇气的同学!
老师又有问题要问了,你们都有信心吗?
迅速浏览课文,哪些句段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强调: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一二三自然段)
(针对这个问题引出对下文的深入分析)
三、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谁能来读一下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找出让你感受到土地神圣的句子体会一下。
2、(教师总结学生的朗读。)老师特别喜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师朗读),但是我却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呢?这“每一部分”都指什么?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
多么深情的话啊!在这个民族里,哪怕小到一根松针都是“圣洁”的,“圣洁”和“神圣”的意思一样吗?(圣洁:神圣纯洁;没有破坏,没有污染)
3、你也有喜欢的句子吗?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A、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样说,是不是很矛盾?
(不矛盾。大地滋养着世上的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是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B、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灵,动物和植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以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这个家园”,指的是哪个家园?(同一片土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地球)
想一想,我们还和哪些事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花鸟草虫、果园森林、飞禽走兽等)
既然属于一个家园,一个家,那么人类和其他的一切应当是怎样的关系?
(就像兄弟姐妹、一家人的关系)
作者是怎样说的?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这个比喻句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爱护大地上的一切生灵,伤害了他们,就如同伤害了我们的手足;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爱护大地上的一切。)
【方案2。如果有学生直接谈到(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这句话时,即问:兄弟姐妹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我们应该爱护大地上的一切生灵,伤害了他们,就如同伤害了我们的手足;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爱护大地上的一切。)】
4、你觉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几段话?(课文一开始,再现了这片神圣土地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间充满温馨,朗读基调应平和,侧重表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你能给大家做个示范吗?其他同学仔细体会西雅图酋长的这番话流露出的感情。
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的话,就直接问:你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土地的热爱与崇拜。)如果读得不好的话,就问学生西雅图酋长的这番话流露出的感情应该是怎样的?(对土地的热爱与崇拜。)。再读。
(二)自学3——10自然段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
(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
1、下面让我们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后面的内容。
提出要求:
A、分组学习(善待河水组保护空气组照顾动物组)
B、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内容或句子的理解。
C、潜心默读,圈圈点点,对你喜欢的内容加以点评,做好旁注。
2、交流收获、感悟。
A、善待河水组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他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资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提醒学生:河水对人类有怎样的贡献?如果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将怎样生活?
B、保护空气组
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对人类的影响,想一想,如果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会给人类造成怎样的危害?(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C、保护动物组
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动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到底是人类主宰动物,还是人类和动物是休憩相关的?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四、拓展提高,深化内容
没有了水,人类将焦渴而死;没有了空气,所有的生物都将停止呼吸,人类和动物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作者抓住了大地上最具带表性的事物,为白人,也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
1、你觉得人类和大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齐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找出书上的句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是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2、作为大地母亲,她给了我们人类什么呢?(丰富的物产资源,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美丽的环境)
3、而作为孩子的人类,给予“母亲”的是什么呢?(大地被破坏,身边的资源浪费,空气污染,森林被肆意地砍伐、还有战争、灾难……)出示图片
4、这一幕幕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你想说点什么吗?
说的很有道理。的确,人类在不断向文明迈进的同时,我们也将失去太多美好的东西,那么怎样对待这片神圣的土地呢?西雅图酋长这样恳切地提出了他的请求:生接读: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再饱含深情的呼吁世人保护好我们的母亲——大地。
让我们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每一方脚下的土地都是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