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第二课时 赏析课文
一, 导入: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庐山)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庐山的云雾有两大特点?你最喜欢她的什么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朗读。(先后教学课文的2、3自然段)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山头的云雾 (像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
(像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能想象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姿态?(渗透观察习惯的培养)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看谁的方法巧,先把它们记住。(可引导学生以画助记)
7、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诵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 指名读第三小节,想一想: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3、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吗?
4你再来一次,大家跟他做。怎么样,体会到了什么?(时间短)
5、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庐山的云雾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这种变化速度怎样?
6、自渎,找出描写云雾变化快变化多的句子。
7、还可以变成什么?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哪个词语说明此时的作者忘记了回家?这时你想说什么?
五、知识拓展
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
出示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 《题西林壁》
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摘录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3、小结2、3自然段的写法上的相同之处。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4、阅读《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习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以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加强在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用以上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找”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品”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 (由学生板书:变成……变成……)
3、“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这段教学给学生留下略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每篇课文留下略读时间都是富有实效的选择。】
(三)作业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抄在“采集本”上。
2、朗读、练习背诵。
【目的在于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庐 山 的 云 雾
(总起) (分述)
千姿百态 像……像……像……像……
瞬息万变 变成…… 变成 ……
【此板书设计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表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景象;具有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对总起分述的构段方法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
10、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 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 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 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 指导朗读。
(4) 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教学要求:
1、加强中心句的训练,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2、通过朗读、背诵再次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3、能正确地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
难点:造句训练:流连忘返和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认读。
2、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pù bùbiàn huàn wú chánɡ yí xiè qiān lǐ
( )( )( )( )
lǒnɡ zhào sì hūqiān zī bǎi tài liú lián wànɡ fǎn
( )( )( ) ( )
3、出示词语校对。
二、总结课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出示有关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回忆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它的这些特点。
4、指导背诵:
(1)出示图片,指导观察,逐句回忆课文内容。
(2)边想图画,边回忆课文内容。
(3)齐背。
三、指导造句。
流连忘返:
1、结合前文的学习理解意思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曾让你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用“流连忘返”说句子。
例:在我们昆山,有一个美丽的阳澄湖,湖中水产丰富。以此为题,说一段话,用上 “流连忘返”。
3、学生练习说话。
四、仿段练习。
春天的哪里最迷人呢?是田野、小河,还是校园、公园?或者是其它地方?请先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以它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春天的_______________真是个迷人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完成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sì ( ) xì( )
似 系
shì( ) jì(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练习。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 漂)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泄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飘 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坐 座)冰山……
1、联系句子,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用“√”标出。
2、这段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用“ ”在文中画出。
3、庐山云雾还会变成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再学着写一写。
课前思考:
1、本课时的内容为复习,本备课内容比较丰富,建议选用,全用可能容量过大。2、本文的阅读教学重点应该是段的构成方式,因而第四题的练习比较合适,而后的“庐山云雾还会变成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再学着写一写”可能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处理简单或无条理,胡乱写显得没有章法。3、本课时的内容次序上可重新排列一下,从字、词、句、段到篇的顺序。4、要重视学生写的过程,学生此时的练习最大缺陷是能说不会写。
授后小记:
庐山的好峰好景不计其数,这篇课文只选取庐山的云雾来描写。主要写静态与动态的云雾的特点。即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以方位的顺序来描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山顶——半山——山谷——山峰这些地方云雾的样子。第三自然段以时间的顺序刻画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看清楚,又变成”这些词把云雾的形象连起来。
在教授第二自然段时,我是作为重点来复习的,因为课后还有相关的写段联系。“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本来我是想让学生画画来体会它的“千姿百态”,但后来我一想,这样处理较浪费时间,而且受到学生画画水平的影响,很难达到美的熏陶。于是,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几座山的简笔画,学生很容易指出山头、山腰的位置。然后我对着简笔画叙述,学生都能想象出来。对于“山谷、与山峰”这两词却有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的理解。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
授后小记:
正如张校所说的本课的复习内容很多,全部选用容量过大,而本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构段方式上。吸取第一课的教训,为了留给学生更多的内化时间,我在复习朗读时就留给学生一个问题“思考二、三两段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相似之处。”在学生的讨论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两段都围绕了中心句来写,并且写时能抓住中心句的中心词“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2、两段都能采用了比喻、排笔的修辞手法。之后,我又与写生共同完成了课后练习5,由于他们经过了讨论和理解,并且我又选取了优秀学生的范例,在这次的练笔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授后小记
在复习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展开。让学生思考相关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和精彩语句。然后抓住这些精彩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最后再进行背诵。教学中,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背诵课文也很到位,但令人不够满意的地方也有,如,在课上朗读时,学生表现不错,但在课后的背诵情况却并不好(虽然都会背,但感情明显没有课上丰富)。
教后记: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运用联想和打比方的手法,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作为一堂练习课,我还是把重点放在孩子练习说话上。一让学生发挥联想说说瞬息万变的云雾还像什么,能仿照书中的句式各说一句。二让学生回忆春天时的田野、小河、校园、公园,围绕“迷人”一词展开说话训练,要求把春天的美景尽情地表达出来。但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说话的时间较少。
教后小记
今日复习《庐山的云雾》,上课之前把思路调整了一下。
教学内容主要有:
1、读好课题,复习词语。飘飘欲仙 腾云驾雾 流连忘返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 一泻千里 云遮雾罩
词语复习着重两个内容,一是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来写云的变化。理解词语的时候还特别强调了一些重要字在词语中的意思。二是用“流连忘返”说句子。
2、仔细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两小节用了什么写法。(1)指名读,要求读清楚读响亮,尽量读得有感情,读出云的特点。(2)交流写法:围绕中心句来写。第二小节产用了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第三小节产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根据眼前的事物所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是自然的联想,生动的想象。
3、尝试这样的写法。(1)想一想你平时最熟悉、最喜欢、有特点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听。(2)请你概括这一处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告诉大家。(3)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把它写下来。(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后学生在最后一环节的习作上显得很吃力,主要是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显得很急促,无内容可写。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习:“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向淑娟,来自湖南省永顺县高坪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庐山的云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练习仿写。
2、过程与方法:
①、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②、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变幻多端。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范文,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自读自悟法、迁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运用媒体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并在欣赏美景之时,用相对柔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自读自悟法: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了自由读、分组读、导读等多种朗读形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意,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品中读,在读中赏,读出意境,读出美感,直至熟读成诵,从而使“生成”更精彩!
3、迁移教学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将采用 “导学—一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感知庐山美
首先出示一幅幅风光奇丽、云雾飘渺的庐山图,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然后点出“在众多的景物中,数庐山的云雾最神奇了!”,从而引出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1、要求学生迅速朗读,并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庐山的云雾?
2、找到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再次要求学生去品读,找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达到了整体感知的效果。
(三)、精读课文 品读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联系情境,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找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写法。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教师范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品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语渗透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朗读。如有学生选择“白色绒帽”这种姿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白色绒帽在哪儿?你看白色绒帽戴在山顶上,多美啊!”;如选择了“一条条玉带”,就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玉带的美,并提问:将文中的“缠绕”改为“笼罩”行吗?通过换词,学生不仅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玉带的飘逸;如选择“茫茫的大海”,教师问:“看到茫茫的大海,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无边无际和壮观,几位学生读后,教师趁热打铁问:“还有谁也想读出大海的壮观?”学生在倾听中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学生得到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从而读得更出色。在朗读指导中我还注重了评价的指导性,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
④、说话练习:
抓住“千姿百态”和“省略号”,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文中的四种姿态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2、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学法迁移,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段落:
①、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③、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变化还有很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动笔练习仿写。
④、运用造句理解“流连忘返”。
⑤、同学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形成积淀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惊叹于庐山云雾之美,充分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领悟与赞美。乐声不断、美景相随,教师引导,使学生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口中滔滔不绝的说出来,学生的情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五)、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总结贵在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美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有机会我们也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机会也可以去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它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频道,是发挥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桥梁。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14、庐 山 的 云 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 像玉带
是大海 是天幕 热爱大自然
神秘的云雾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间 热爱祖国山河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此板书设计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表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静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庐山云雾、对祖国壮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把课堂变成一个乐园,一个熔炉,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会为此而努力,永不懈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领略它的秀美风光)
2.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老师读书,看看通过读书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3.是啊,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最神奇的要数――(生接)庐山的云雾(板书完课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你们想去看一看这神奇的景象吗?
4.老师可得先考考你们,过了关才行啊。
二、初读课文
1.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2.出示词语,指名领读,正音。
秀丽 增添 遮挡 笼罩 缠绕 弥漫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流连忘返 一泻千里
3.开火车读。看来读词语没问题,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那就过关了。
4.指名读课文(分节)咱们同学都很会学习,顺利的过关了,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之中去感受一下。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让我们再来读读走进庐山的感觉:(齐:在山上……;漫步山道……)
此时你的感受或想法呢?(交流)
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请看:(出示第四自然段)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的(读好这句话)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 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让我们再来读读走进庐山的感觉:(齐:在山上……;漫步山道……)
此时你的感受或想法呢?(交流)
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请看:(出示第四自然段)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的(读好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写景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因为本班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导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③、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④、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⑤、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点出“总分”结构写法。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②、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导用“留连忘返”造句。
4、总结全文
①、配乐朗读全文
②、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说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评价手册》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读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外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认识“总分”构段方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有( ),有( ),有( ),有( ),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 )的色彩。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
2.庐山云雾的神奇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留连往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姿态美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交流、点拨:“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指名读2—3位
2、谁来解释一下“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这里指庐山云雾的样子很多) 板书:千姿百态
谁来读好这个词语(3位),齐读
3、庐山云雾的样子很多,千姿百态 ,这就是它的特点。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第二段,边读边画出这段中具体写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生答,四种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你再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出示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喜欢?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指名读、齐读)
评: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很喜欢笼罩山头的云雾!
青山白雾,很美!
神奇,这么大的山顶戴着绒帽确实很神奇!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指名读、齐读)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指名读、齐读)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指名读、齐读)
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人们的心带到庐山去了。
5、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原来作者是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填一填。
6、这些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庐山的云雾还像什么呢?(说话练习)
除了像动物,还像什么?
7、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的样子这么多,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8、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师配乐范读) 齐读
9、你们能尝试着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让我们再来读读走进庐山的感觉:(齐:在山上……;漫步山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写。
1.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5.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
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请看:(出示第四自然段)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的(读好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用动听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2、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出示古诗,范读,齐读。
六、作业
背诵2、3自然段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二、说教法:
1、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运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学法:
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会“渔”比会“鱼”更来得重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得法的学习方法指导,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把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根据课文分别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我运用了“读课文——找特点——说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的方法导读“千姿百态”的内容,然后学法迁移,学习“瞬息万变”的内容。这样,学生有法可循,乐于去学,既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学会了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2、总体概括了对庐山总的感受怎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信息,了解学生在学新知识前所具备的前提。】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介绍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从那些方位具体的来进行描写的呢?
③、此时的作者身在庐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说说你最喜欢此时庐山上那个方位上的景色?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读出你的喜爱来?(个别读,评比读,集体读。)
④、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学生领会作者描绘庐山云雾时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比喻、拟人的运用。)
⑤、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背诵。
⑥、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读课文——找特点——谈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4、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师生共同对全文“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总结。)
5、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如此秀丽!所以,古往今来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赏。诗人李白和苏轼就分别留下了《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的千古绝句。(师生共同欣赏)
四、作业延伸:其实在咱们的祖国,像“庐山云雾”这样美丽的景色,就如同撒满夜空的星星一样多。说说你见到的美丽景色,并仿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下来。
五、说教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总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