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蒲江县实验小学 曹俊玲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 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 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 ——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 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突发奇想地将这首小诗套上了歌曲,随即演唱了出来。孩子们感到特别新鲜,那份欣喜一览无余。于是,孩子们也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歌套上,用歌声演唱这首小诗,如此一来,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忆了小诗。真可谓唱也陶陶,学也陶陶。
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其实我们课堂的朗读教学,不必作过多的分析,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自读中、自评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知道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
2、用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构建“森林公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树及树木给动物、人类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活动准备
树叶的标本、各种树木的。照片、相关树木的视频、彩纸、彩笔、蜡笔、橡皮泥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原始森林里,恐龙等多种野生动物在树林里在自由地玩耍,目的是将
幼儿注意力吸引到这一活动中来。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树各种各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
在教学中,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幼儿在树林里,通过亲自看、摸,充分感知树的各种各样,获取树的相关经验,“你还见过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3、观看视频,由于原始森林的破坏,大量树木被毁坏,恐龙及很多动物被灭绝了。现在很大城市出现沙尘暴。
4、幼儿讨论:为什么说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这里,一方面充分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借助现代教学媒介,解决难点,采用碟片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5、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森林”,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爱护。教师始终参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
结束部分:幼儿在“小树苗快长大”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把自己想像成小树苗,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提高。
《寒号鸟》课文原文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塞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塞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
塞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天气暖和,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寒号鸟》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二、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 )和( )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 )的,寒号鸟是( )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四、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六、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讲读原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录音磁带一盒。
2.小黑板若干块。
3.幻灯片若干张。
4.寒号鸟、头饰各一只及喜鹊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 )的寒号鸟。
(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
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寒号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判故事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于未来,从现在做起。第二点就是按照顺序去理清课文层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编续写课文,改编故事。最后就是教师培养儿童自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分别安排了六个教学步骤:描述带入情境,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读讲课文,创造性地复述(新编,续编)补充课文和小结。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小学生的复述和造句表达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描述带入情境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第二次阅读是我引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喜鹊两次劝告寒号鸟的语句,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最后教师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语句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
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桦树、水杉、金桂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有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和它的读音有关系。
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的读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
(“同—桐,风—枫”)“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基本字和汉字的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大家需要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基本字的不同。
“杉、桂”这两个字的右半边也是一个表示读音的汉字,“杉”的右边是“彡”读音shān,“桂”的右边是“圭”读音g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四、了解树木特点,给树木贴
1.给树木贴。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这两句,标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
2.全班汇报,解读儿歌。
预设:这棵树是杨树,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预设:右边的是榕树,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田间、路旁大小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场所。
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预设: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杨树叶、银杏叶、梧桐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比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人们历来把梧桐树看作吉祥的象征,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以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预设:我找到了枫树,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预设:这是松树,那是柏树,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所以儿歌中说“松柏四季披绿装”。松树种类很多,你瞧,这是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姿态各异。还有,松树的果实松子非常好吃。
再看柏树,这些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在很多皇家园林,古寺名刹等地方都很常见。这是天坛公园里的莲花柏、螺旋柏、九龙柏,它们和长城、故宫一样,也是十分珍贵的“国宝”。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
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同学们把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4.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试着背一背。
五、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2.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六、拓展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树,连一连。(课件出示词语及图片)
Nán xiàng huái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棉、杉、桂、壮、化”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教学难点:
背诵儿歌,正确书写“壮、化、棉、杉、桂”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儿歌,复习词语
梧桐、枫树、松、柏、枫叶、松子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学习“装、疆”
1.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大家齐读这首儿歌。
2.运用字理学习“装”和“疆”。
“装、疆”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读一读。
“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用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地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组词。
疆——边疆、疆土、疆界、新疆
装——服装、军装、新装、包装
(二)学习“耐、守、银、化”
小组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耐、守、银、化”这4个字。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猜测“耐”和“守”的意思。桦树忍耐寒冷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北边。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很、跟、眼”的右半边和“银”相同,金字旁和金属有关。
“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化石”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3.通过组词巩固。
忍耐、耐心、耐力、守卫、守护、守时
银行、银河、银色、化石、变化、绿化
4.把这几个生字放回儿歌中,再读一读。
三、朗读儿歌,了解树木特点
1.有的树木喜欢暖和的地方,还有的树木能够忍耐严寒——“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看图片,体验“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习性特点。资料内容如下:
木棉喜欢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都适合木棉的生长。它在春天开花,花儿又大又美。人们用鲜艳似火的木棉花比喻英雄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木棉树也就成了“英雄树”。
桦树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生长着茂密的白桦林。桦树在寒冷环境下也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十分耐寒,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
2.请你上下对应看这两句,咱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咱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加停顿线)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4.同桌一起学习后一句,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预设“活化石”。
活化石是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银杏的祖先早出现在三亿年前,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至今,成为稀世之宝。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人们称它为“公孙树”,“公种而孙得食”。银杏的果实叫白果,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银杏和水杉是活化石,都是非常古老的树种。
桂树在秋季开花,金桂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5.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出示图画:桦树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预设:桦树皮是白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四、朗读背诵儿歌
1.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做到正确而熟练。
2.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习背诵。
3.朗读课文,完整背诵。
五、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咱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
(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
预设:槐树开花一串串。
预设:柿子树上挂灯笼。
预设:桃树花开红艳艳。
……
六、学写生字、词语
1.学写生字:壮、化、棉、杉、桂。
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
“化”的右边先写撇在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你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杨树的图)(枫树的图)(松树的图)
( )( )( )
(水杉的图)(木棉的图)(柏树的图)(桂树的图)
( )( )( )( )
七、拓展阅读
(一)阅读课后练习第三题,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自己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3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师适时点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为“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很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一般指远离故乡的游子终还是要回到故乡。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说大树若没有树根就不能生长,人要是没有志向就像大树没有树根一样,不能成才,告诉我们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二)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
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
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
橡树耐寒守边疆。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
小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这些树木选取的是东、南、西、北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教学目标:
1、会写“杨”字
2、在读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
3、根据树木的特点能在插图中找到每一种树。
教学重难点:
在读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
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歌,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树的儿歌。板书课题树之歌
1、看老师写课题
2、谁想变成一棵小树读读课题?
一、学习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ppt
2、生自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有了拼音的帮助难不倒我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读儿歌,敢接受挑战吗?
二、出示自读提示
1、用小手捂住拼音读儿歌,看谁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依然能读正确。
2、检查评价
过渡: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刚才我们读儿歌用上了眼睛和嘴巴,这次再用心读好吗?
三、读文提示
默读儿歌:边读边用心思考,圈出儿歌中出现的数目名称。
1、生边默读边圈。
2、谁能按顺序说出儿歌中出现的树?
A指导写“杨”。
B生描一写二
C生继续说完剩下的树木名称,完成板书。期间,告诉孩子们松柏是两种树,桦树有白桦。
3、仔细观察这些树名,其中藏着许多像“杨”这样的字呢?
A出示ppt观察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B继续出示ppt,这样的树还有很多,你们猜猜他们都是什么树?
C我们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又认识了一些树,如果想知道这些树长得什么样赶紧和爸爸妈妈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吧!
四、做游戏
1、接读游戏
老师读树名,学生读树的特点。
2、问读游戏
()高?()壮?
3、看屏幕读
五、找树
1、刚才我们熟记了树名,知道了每种树的特点,但文中的插图都是什么树,你们知道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耳朵找到每一种呢?生答(找特点)
2、老师举例子:比如我读杨树高,我就知道高高的是杨树,那么我就在图中找最高的那一棵!
3、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读一二句话看谁能把这两句话中的树找到,找到一种就在树木的旁边标上树木的名称。
找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水杉
4.读三四句话看谁能把剩下的树找到?
过渡:刚才我们根据树木的特点找到了11种树,下面谁能把这些树木的特点读出来?
A指导读
B拍手读
C随音乐读
六、老师也编了一首儿歌出示ppt
1自读
对照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树,还为他编写了儿歌。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树等着我们去认识呢!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认识树木,记得写下他们的名字哦!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
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
金桂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朋友,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不要发出声音,认真观察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朋友。
(师板画杨树)
师: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
生:是杨树(大叶杨)……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
生:因为杨树的树皮象眼睛。
师:对,杨树树皮的纹路象眼睛,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生:因为杨树的树干又细又直。
师:你的观察真细致,它就象一个哨兵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大叶杨吗?
……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它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生:我知道了,因为它的叶子又大又宽,所以叫大叶杨。
生:叶子的外形象心形。
师:对,正因为它的叶子又大又宽,所以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是杨树的一种。杨树还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同学们可以回去查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杨树。
(评:以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特点。)
师:你们不知道吧?大叶杨的性格十分可爱,它最喜欢唱歌了,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唱的吗?
生:想!
师:想知道它唱了些什么吗?
生:想!
师:那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杨树之歌》!
(师板书课题:《杨树之歌》)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杨树之歌》一课。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生:想!
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用你自己喜欢和拿手的方法解决!比如——
生:查字典!
生:看后面查字表!
生:问问同学或老师!
师: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吧!感受一下优美的《杨树之歌》。
……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完了,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认字情况。
师:课文里的生字现在都跳到了老师的手里,现在请同学看着老师手里的字卡,来认一认。
生:蝴蝶。
师:很好。
生:棋。
师:请你为这个字组个词。
生:下棋
……
师:同学们认得真快,老师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字组词。
生:杨(杨树)
生:喜(喜欢)
……
生:之——
师:哪个同学帮帮她!
生:之前
生:之间
……
师:看来认读生字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同学们看黑板。
(粘贴字卡:棋陪蝴蝶杨使)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黑板上这几个字有什么规律。
……
生:这几个字好象是形声字
生:蝴字的偏旁也念hǘ,所以它是个形声字
生:棋也是的。
师:这个“使”呢?
生:旁边也念shǐ。
师:对,旁边这个部分(吏)也念shǐ。
生:其他的字也一样,都可以根据声旁来猜这个字的读音,所以它们都是形声字。
师:说得对。你们真聪明!
(评:这个部分的教学我存在严重不足:首先我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显得十分单薄,没有落到实处。其次,我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把“使”字当成了形声字,教给了学生错误的知识。“使”字的偏旁念“lì”,而不是念“shǐ”,这两个字也是在以后的生字教学中需要非常重视的两个字,更是学生容易弄混淆的两个字。因此,课后,我向学生道歉,并纠正了这个错误。虽然我在课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错误,但从这个错误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语文功底还不够扎实,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二年级语文《春夜喜雨》知识点
原文: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乡间的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òng):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9)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小学语文二年级知识点归纳
字音:
突然(tū)
雾蒙蒙(méng)
焐热(wù)
一瞬间(shùn)
打中〔zhòng〕
主线:
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父亲太了解鸟的习性了,如果是猎人就会打死很多鸟。从这句话也看出我也是爱鸟的人)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父亲很了解鸟?(父亲对鸟的了解源于什么?——爱鸟)
站定:站住不走。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父亲突然站定,朝蒙雾雾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有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动作)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所以)有鸟味。有。(因为)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可以联系因果句)
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又对我说:(所以)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因为)“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如何对生字进行更快捷和稳健的记忆
在语言环境中记忆
学习生字一定要注意在语言环境中记忆,把字放到词、句子中记忆。比如:学习”朝阳”的”朝”时,可以记句子”火红的朝阳从东方升起”;学习”露珠”的”露”时,可以记忆”叶子上的露珠闪闪发亮”。
这样我们不仅把字记住了,而且词也容易记牢,还能积累句子。
要加强复习
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接触大量汉字,如果不加强复习会影响学习效果。我们可以用老师教的方法,按照部首、形近、音近、和多音来归纳,还可以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这样能使我们牢固地掌握字词。
经常请教他人
对一些字我们学了也许过段时间就会忘掉。如果忘掉了,可以问问同学,家人。这样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巩固。
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查字典是我们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具备熟练查字典的能力,就能掌握很多的生字和知识。例如:”惬意”这个词同学们认识,也会发音,但对它的意思可能不会太了解,这时就需要打开字典查一查。要通过字音了解字义,可以利用音序查字法查。根据汉语拼音,在音节索引部分就可以找到qiè这个发音,然后按照后面的页码,找到相应的页,这样就查到这个字了。根据字典上的解释,我们知道它表示”满足,畅快”的意思。又如:”名闻遐迩”后面两个字念什么呢?打开字典,看到字典部首目录,找到走之旁所在的页,然后在检字表中根据除开部首的笔画数在这一栏中找到相应的宇,这样就可以查到它们的发音。第一个字念xia,当”远”讲;第二个字念ěr,当”近”讲,这样”名闻遐迩”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杨树之歌》里,我努力地“后退”,给学生一个亲近文本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样的教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也给了我们不同的歌。
杨树是分布在我国很广的一种树。在诗歌里,作者借杨树之口,书法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默默为人类关爱和欢乐的精神。
全诗用第一人称,用拟人的手法抒发感情,像诉说,像欢歌,也仿佛自言自语。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感情充沛,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是喜爱。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奉献中的一篇文章。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文章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挖开九条大河”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四天”“九座”“十年”“三次”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遥远,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一、 品读词句,突出奉献,英雄在艰辛中挺立。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体现了大禹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呢?首先在教学禹治水的过程时,通过比较父亲鲧的做法,用引读的方式让孩子在文中用一个字概括大禹的做法,通过第二次引读体会大禹治水工程的不易。教师激情的引读是火种,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愿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愿望,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勾画打动着自己的句子,想想哪些地方的语言特别打动着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关注课文的表达,因此在孩子体会到的点评中我都是从表达的角度进行指导。
二、巧读数字副词深化奉献,英雄在大爱中挺立。
三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做法。教学时我采用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联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读书引导,感悟”才、仅、却”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感悟禹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领悟禹能够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爱,,就是奉献。大禹的英雄形象饱满起来
三、学习方法的渗透,英雄在咬文嚼字中挺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字学习方法的渗透,对孩子的识字兴趣以及方法的引领,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副词教学中,比较突出副词数词的用途,教师点拨,提醒,加强孩子注意,为三年孩子将来的写作道理有种引领。在理解了“欣欣向荣”后比较为何不写具体让孩子明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写作方法。
不足:
1.由于想一节课完成整篇文章的教学,因此许多环节不够落实,整堂课读得还不够,一课一得体现不突出。
2、虽然力图在教学中体现对语言的关注,但在语言运用上这节课体现得还不够好。
3.由于上课的过程中,缺少大家的沉稳,所以对学生的全面关注还需在课中磨练。
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虚心学习,一定要懂得舍弃,认真落实每堂课的训练点。
2、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
《杨树之歌》原文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杨树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自学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写字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练习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同学们听过吗?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读一读《记住》。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字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杨树之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串联全诗三小节。注重
首先我在课文题目上下功夫,板书课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杨”、“之”。齐读课题,并在此基础上说题意。“之”这个字的意思便在学生诉说题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理解。紧接着又让学生读课题,说出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同时也为以问题为主线学习全文打下伏笔。
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时我把重点设定朗读感悟上,但朗读感悟也应讲究方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你年龄小、阅历浅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人抓住第一句话中“哗啦啦”这一词语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词语所潜藏的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让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渗透抓住重点词语如“欢快”、“响亮”、“悄悄”的朗读方法指导。正因为扎实、认真的训练,在后来的朗读过程中学生总能有较好的表现。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我注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生字的识记。学生始终在语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与朗读与游戏与口语交际相结合,达到了生字与词、句、篇的紧密结合。力求使识字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寓教于乐。通过说话练习,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里理解。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语“聊家常”的含义。通过象形记忆的方法记住“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
在细读课文、深层理解方面: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教材简析:
《杨树之歌》是“植树”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诗歌。全诗共三节,用第一人称述说了杨书树成天喜欢歌唱的可爱形象、人们在大叶杨下的快乐生活、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借赞美杨树,赞美各地可能虽然普通,但默�
学情分析:
学生比较喜欢阅读诗歌,因为诗歌音韵兼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学生的阅读方法有限,在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创造等方面欠缺。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巧妙的语言引导渲染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乐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这里,有目的检查学生识字的渠道及识字效果的巩固。及时交流方法,使每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寓趣味于枯燥的练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学的生字也得到了巩固。
同学交流合作,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 同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会思考。学生积极动脑想象、动口表达。其实,想象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锻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地练说,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为了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让学生完整地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思”、有所“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练习运用声旁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7个,初步学习写字两个“之、爽”。
2、了解人类与树木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 课件 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请你们欣赏后告诉老师歌曲唱的是什么?播放课件(小白杨)。多么动听的歌呀,快来告诉大家,唱的`是什么?(生答)对,歌里唱的就是这些白杨树。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小诗《杨树之歌》(板书课题,“之”用绿笔)。齐读课题,谁能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答)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识字效果。
过渡:同学们快打开书读一读小诗,找一找答案吧。
1、自由读课文。(教师将带有生字的树叶贴贴在黑板上)
2、课下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小诗,预习了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齐读生字。
4、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谁到前面来说一说?
5、游戏:贴绿叶
请看黑板上的生字,你认识哪个,就来拿哪个,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它的,读出音节,读对了,请你将树叶贴在大树上,给它增加一片绿意。(同学们上来拿树叶)
6、(生字:杨 之 蝴 蝶 聊 染 ) 摘到后站成一排,读音 组词(可以指名组词当小老师)。
用“陪伴”说话。
大家都认识了吗?小老师来考考吧。
过渡:只要我们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可以识字。字我们认识了,而且让杨树的叶子更加茂盛了,你们真棒。下面我们再来读读小诗吧。
三、品赏朗读,体会意境。
(一)、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读小诗,看看自己读得通顺吗?
2、选一小节读得流利的,读给同桌听,让他评评你。
3、把你读得最流利的小节读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指名读。
(二)、默读小诗,想想你喜欢哪小节?为什么?读完以后自己先说一说。
1、喜欢第一小节。
(1)、读一读,评议。
过渡:你听过杨树唱歌吗?它都在什么时间会唱歌呢?怎么唱呢?
(2)、请你边读边想象,自己读一读,同桌交流一下。
回答:刮风时欢快地唱,下雨时响亮地唱,没有风雨时悄悄地唱。
随机板书:歌唱
(3)、再读读,指名读。它们唱的是什么呢?(播放课件A两遍)
(4)、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就怎么读,体会。指导朗读,感受快乐的心情,体会:“成天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的语气。
过渡: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他们在唱;下雨时唱得响亮,他们在唱;没有风雨他们也在唱……他们此时唱给谁呢?
1、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课文的插图)
生答:都唱给谁。随机板书: 唱给 小宝宝 老奶奶 老爷爷。
过渡:看看小诗中是怎么写的?
自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2、过渡:我们知道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在杨树下乘凉。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小结,观察插图(播放音乐)想象你也和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在一起,他们都会说什么?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①汇报。
②说得真好,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小诗好吗?师生轮读:没有风雨杨树唱给……
③想想他不光是唱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还会唱给谁听?我们再来读读。在四人小组说一说,编一编。(知了 小鸟 蓝天……)
过渡:是啊,大叶杨成天地哗啦啦地歌唱。(播放课件)
大叶杨是什么样的呢?读一读第三小节。
3、品读第三小节。
自由读。 回答。(拉起手来唱的)
指名读。歌中还唱了什么?(唱了感谢太阳之情)
板书:感谢
想象画面朗读,让我们为大叶杨唱出心中的感谢,感谢阳光雨露。(齐读三小节)
朗读体会,大叶杨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回答。
(三)、你们想要为大叶杨做这么多的事情,你们真是有爱心、讲环保的好孩子。让我们饱含感情地读读小诗吧,大声的读,读出对大叶杨的感谢之情。(播放音乐)
(四)、我们知道了杨树唱的是什么歌了,有谁能试着背背课文呢?
(老师带大家背诵。播放课件)
作业:
将自己喜欢的树唱的歌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一)自学自测
(1)出示本课生字
梧 桐 掌 枫 松 柏 装 桦 耐 守 疆 银 杉 化 桂
(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绿装 桦树 耐寒 守边疆
银杏 水杉 化石 金桂
(二)小组纠错
(1)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耐寒:经得起寒冷
北疆:北方的边疆
银杏: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落叶乔木。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3)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有几句话?
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第一句话: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自学指导:
1.出示本课的生字“杨、壮、桐、枫、松”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
2.完成课后的描红。
(1)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师强调书写姿势
(2)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3)质疑拓展
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学生把字写好,师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订正。
三、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达标训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梧桐(wú wǔ) 手掌(zǎng zhǎng) 松柏(bó bǎi)
桦树(huá huà) 银杉(shān sān) 金桂(guī guì)
2.辨字组词。
杨( ) 棉( )
场( ) 绵( )
桂( ) 桐( )
挂( ) 铜( )
3.按原文内容填空。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满院香。
四、日清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所学生字写一遍,默一遍。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美妙的歌声,你们想欣赏吗?(欣赏有关杨树的课件)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你们想不想再听一听她唱了什么呢?(欣赏课件。)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四、深入感悟,读透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2、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时杨树怎么唱?
3、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快乐的白杨树,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第一段,请读出大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讨论:杨树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交流,品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杨树有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讨论,交流。
(四)放欢快的音乐,同杨树一起歌唱:美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大杨树把歌唱给了学步的小宝宝、聊家常的老奶、悠闲的老爷爷,那它还会把歌唱给谁听呢?我们也来编一编吧。
2、交流、汇报。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时间设计不合理,读课文占用了书写的时间,导致书写时间过少。
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在多关注一下备学生,减少一位学生的原因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杨树之歌》是以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诗句赞美杨树,赞美了杨树的优美普通、活泼、欢快。它歌颂了树木为人类提供美好环境做出的贡献,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其中也蕴涵着颂扬奉献精神,并表明“为他人,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自身也是欢乐的”深刻意义。插图中高大挺拔的杨树也给孩子们以正直,伟岸的“杨树性格”的直感。诗歌意境美,韵律强,朗朗上口。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15个:杨、之、亮、蝴、蝶、陪、聊、染。写会9个字:
杨、之、亮、陪、伴、爽、掌、感、谢。
课后思考题: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他在歌中唱了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展开想象,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悟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2、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字。能找出自己书写中形体较美的字。
3、在感悟诗意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会背诵全诗。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树的资料,或者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认识一些树种,想想自己喜欢哪些树,为什么?
2、上课开始可以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树,并说说理由。然后指名几名学生到前台说说。
3、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中,可组织小组学习,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读明白了什么?着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评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4、课文虽然写杨树,但不拘泥于写杨树,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像杨树那样的树,那样的人,虽然都是普普通通,却在默默的奉献、为人们提供方便、带来快乐。
拓展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pei ban yang shu gan xie liang shuang gu zhang
( ) ( ) ( ) ( ) ( )
二、照样子接词。
例:杨 (杨树) (树叶) (叶子)
爽 ( ) ( ) ( )
陪 ( ) ( ) ( )
三、按照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我的名字叫大叶杨,成天喜欢________(哗啦啦 、啥啦啦)地歌唱。
2、刮风时唱得________(欢快、高兴),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______(悄悄、俏俏)地唱。
相关资料: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器具、造纸等用。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课件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生生互动,激发情感。
1、同学们课前已经观察了周围环境中自己喜欢的树木,老师还希望你们画一画喜欢的树木,你们的画带来了吗?当然搜集有关树木的图片也可以。
2、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的画或图片,请作者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木,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组内交流:我喜欢的一课树。
4、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树:杨树。板课题:杨树之歌,齐读课题。
5、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例如:树怎么会唱歌?它会唱什么歌?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同桌相互展示,纠正字音。
三、表情朗读,体验意境。
(一)师生品赏第一小节。
1、杨树高大挺拔,多么有精神,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唱边笑的动画形象。
读读第一节,读出杨树快乐的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引导: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对个别词语的个性化处理。
(二)小组合作,品赏第二、三小节。
1、下面两小节,请同学们自选一节在小组中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小节,读明白了什么?
2、小组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第三小节时,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美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积累词语:金色的( ) 翠绿的( ) 金黄的( )
(2)当学生汇报到第二小节时,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课文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播放优美音乐,教师范读本小节后引导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结合看图,朗读理解“聊家常、 悠闲”的意思之后再自由练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想象: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他们默默的为人类贡献关爱和快乐。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歌,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爱之情吧。
2、配乐朗读。
五、自编儿歌,展示自我。
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在小组内交流。
六、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少,以鼓励学生自
杨树之歌(二)
教具准备:
录音带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树呢?能把它画下来吗?
2、学生画完之后展示。学生展示大叶杨,如果没有出示老师准备好的。
老师介绍:大叶杨是柞树的一种,叶子是心形的很大,树干也很直。大叶杨的歌声其实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这首《柞树之歌》。
3、板书课题:柞树之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2、大叶杨的歌声伴随着小宝宝、老爷爷等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现在,也让大叶杨的歌声伴随着我们一道快乐地学习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解决生字词。
3、小组内检查字、词的读音,然后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老师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细读课文,领悟感情。
1、我们已经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再读读这首小诗,你一定会读得更加流利,想试试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3、你最喜欢这首小诗中的哪一节呢,读给同学们听好吗?(学生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边读边理解。
如:
(一)学生读第一节:
1、读了这节你知道了什么?
(大叶杨是怎样唱歌的……)
2、大叶杨就是这样唱个不停,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快乐呀!谁能快乐地读读?指名朗读这一节。
3、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也想读读,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老师范读第一节。
4、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比老师还好,自己试着读读好吗?
5、再指名朗读这一节。
(二)第二节。
1、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读读这一节,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大叶杨的歌是唱给谁听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大叶杨在快乐地唱歌时,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在树下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觉得人们生活的怎么样?(生: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3、你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这一节。
(三)学习第三节
1、大叶杨不仅唱歌给老爷爷、老奶奶听,它还唱给谁听呢?谁想读读第三小节?
2、大叶杨为什么要感谢太阳呢?
(生:因为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今黄)
3、同学们,大叶杨把歌送给树下的人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太阳的感谢,多懂事可爱。你喜欢它吗?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这一节。
四、品读课文。
1、同学们,课文写的这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吧,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你能把它背下来吗?学生试着背诵。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大叶杨会在歌声中唱什么呢?你想对大叶杨说什么?
2、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大叶杨这样用歌声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动植物,想想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为你唱过什么歌?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