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为您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年级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P94-95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牛感受数学与牛活的联系,培养学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操作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手机、玩具马、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课件出示)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彖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彖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耳朵,他说:“大象像把大大的蒲扇。”第三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第四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彖像一堵墙。”第五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绳子。”

问:同学们,同样一头大彖,为什么五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地方不一样。揭题: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一)、学习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是教室,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什么地方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主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小组内先说说,再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学习例2 。

1 、给小马拍照。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漂亮的模特(拿出动画人物小马:紫月、碧琪),想请大家帮它们拍几张照片。

(1)分组给“紫月”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紫月”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指名上台找出照片)

(2)指名给“碧琪”拍照:指名从“碧琪”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拍一张照片,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同学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碧琪”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谁在什么位置拍的。当学牛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碧琪”的左、右两边,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碧琪”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牛重新做出判断。

明确:站在小马的前面,拍到小马的正面。站在小马的后面,拍到小马的背面。站在小马的左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左。站在小马的右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右。

2 、应用实践。

(1) tB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猴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牛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三、巩固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校门口的照片)问:哪一张是学校里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能用线连一连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吗

(1)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课木上连一连。

(3)集体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飞机模型,你能用说说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吗?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刚才我们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又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才能全面观察物体。在思考问题时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千差万别,仅凭一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同学们做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再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发现本书的基本信息。

2、引导学生通过目录了解内容版块和情节设置,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应内容,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选择喜欢的章节阅读和分享,通过边读书边思考,逐步探究“淘气”的丰富内涵。

3、养成阅读、勾画、摘录的阅读习惯,随时与好朋友分享读书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书籍的内容及特色,抓住情节了解人物个性,多元认知“淘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本书图文结合的特点,能选择喜欢的章节阅读并简要复述。

准备活动:

师生准备书籍,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及微课资源

教学过程:

一、引入书目,直入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特别有趣的书,题目叫——《淘气包埃米尔》。

(板书题目)

一说到“淘气”,其近义词可以是什么?(顽皮、捣乱、闯祸、惹事······)

也许,走进《淘气包埃米尔》,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二、回顾读法,层层推进:

1、我们读一本书,都有一定的过程,先从了解基本信息开始,如书名、作者、封面等,再通过序言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通过目录了解大致内容,通过书评了解其重要价值等,那就让我们一步步走进这本书吧!

2、观察封面,初识人物:

(1)封面上有几位重要人物,请读出他们的名字。(引导学生认知文字作者、图画作者、译者,还有我们的主人公埃米尔)

(2)观察封面上的埃米尔,你认为他是个“淘气包”吗?

(学生结合其穿着、动作简单认知:衣服不够整齐,帽子飞落,不穿鞋子;走路都是空翻向前。)

谁能看出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发现其天真、灵巧之处。)

3、认识作者,亲近童话:

(1)指名读作者简介,指导抓重要信息(生卒年月、代表作品、荣誉称号等)

(2)你对哪一点印象深刻?(可以抓住作品数量之多,获奖层次之高、人们赞誉之重来了解)

(3)教师分享:我最喜欢人们称它为“童话外婆”,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给孩子们讲故事,是那么亲切、温暖。其实,这也是林格伦写作的主要目的。我们来听听她对中国小读者的寄语

(指名朗读,注意语气,读出那份期待和鼓励。)

(3)这本瑞典名著的译者也有话要说,大篇的推荐序言,请大家关注最后一部分,听听他的心里话。(学生默读,了解“童话世界”,真正理解孩子的人才能为孩子创造美好的世界!)

4、看懂目录,明确情节:

(1)一看目录,明版块,引思考:

看看,目录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大部分的布局:引入人物——看看淘气——生活依旧

这么淘气的孩子,一般人会想要远离他,但是他仍然生活在这里,而且后来的故事情节更多了,这其中又意味着什么呢?

(2)二看目录,知情节,品淘气:

看看埃米尔都干了些什么?算不算一个淘气包?

(学生结合目录尝试描述和猜想,体会其中淘气带来的哭笑不得或者妙趣横生。)

他做的事情只有淘气吗?你有没有新发现?

(引导学生结合后半部分的情节体会,他有时候也在做好事,想帮助别人。)

这么多丰富的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都有一幅生动的插图,让我们总会想起那些让人忍不住发笑的故事。

(出示插图,看图猜故事。)

5、初读故事,认识人物:

(1)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赶快翻到那一页,开始读吧!

(学生根据自主选择默读故事)

(2)谁愿意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其他同学听一听,你对“淘气”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结合学生讲述,细致了解个别故事,引导学生探究“淘气外表”下蕴含的“丰富内心”:感恩、勇敢、好奇、尝试、正义、善良、探索、帮助······

(3)回头再看这本书的第三部分,你觉得哪个词可以替换这个“淘气”?

(学生结合内容阅读、人物认知,重新选择——伟大。)

你觉得一个孩子可以称为“伟大”吗?

(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认识到他救人一命,堪称伟大!)

如果让你结合整本书来想一想,你觉得可以称为伟大吗?

(引导学生了解到:百折不挠、保持本心、遭遇误解、永葆善良,这就是“伟大”!)

三、课堂小结,指向精读:

也许小男孩难免淘气,可是在淘气的背后却是一颗无比珍贵的心,这样的好书才是佳作!能用这样的眼光去欣赏这个孩子,描述这个孩子,只有富有童心的“童话外婆”可以做到,她为全世界的儿童创造了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

就像林格伦所说,去读吧,读完就会有发现啦!我们开始读吧······

二年级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2、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

学习流程:

同学们在夏天吃过什么瓜?吃过西瓜的学生谁能说说西瓜?你家种过西瓜吗?看过瓜地吗?

1、大声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看到“四喜、水生”他们几个用“调虎离山计”,“偷瓜”很生气时,爷爷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跟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3、我”后来明白,原来爷爷种瓜的目的是不仅是也是。

4、听了爷爷的话,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5、小组合作交流,分组展示

6、演一演,分角色朗读,看谁读的语气最生动。

7、当堂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①、爷爷笑了说好哇

②、我生气了大声嚷谁偷瓜呢

(2)文中“爷爷”认为“四喜和水生”的行为是偷瓜吗?

(3)用几个词语或几句话,写一写你对“爷爷”的印象?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4

课型:欣赏新授课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雪花飞花〉及歌曲〈江雪〉

2、跟着录音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他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重点: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先跟唱再纠正。

教学具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象,教师发问:“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引发同学思考,然后吟咏“我呀本是讲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引入教学主题。

2、为录象画面配上乐曲〈雪花飞舞〉,边看边听赏。

3、单独听赏乐曲,教师应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4、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感受电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的不同。

5、教师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的情景。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

7、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动作动作绝对统一,仍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

8、初步欣赏歌曲〈江雪〉。

9、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古诗。

10、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11、用听唱法教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12、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13、。

教后反思:

为了让孩子们较容易的`背诵古诗。我国很多作曲家将古诗编成了歌曲。旋律简单,易于上口。使学生背起古诗来容易了很多。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几点以便更好的教学。发生练习有针对性;

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形象的比喻解决歌曲的难点;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上课班级了解不多;对音准不好的学生要多关注。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唱《云》

2、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云》

2、学生收集关于云的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3、通过秋虫音乐会,学生能够具有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强弱的听辩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柔和、亲切、优美地声音演唱歌曲《云》

教学难点:

通过我的创造,学生的音乐方面的一些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去风光秀丽的野外郊游去了,外面的景色真是美极了,蓝的天,青的山、绿的海,五彩缤纷的鲜花在大自然多么神奇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猜一自然界的神奇的事物。像是烟来没有火,说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有时只见一朵朵。

生: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瞧!白云姐姐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课件)小朋友听白云姐姐的歌声多美呀!

二、播放音乐《云》

师:让我们和白云姐姐一起唱起来吧!

(1)完整聆听范唱,老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拍手,点手心或拍手、拍肩等,边听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回声法学唱歌曲。

(3)体会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三、拓展小知识:美丽的云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

(讲解云的形成)云也是多姿多彩的,

让我们欣赏云的几幅图片。

四、

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师:在这么美丽的天空下,许多小动物们在野外开起了音乐会,

可热闹了。瞧!还有的小动物当起了指挥家。

(出示秋虫音乐会的图)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指挥家吧!

(老师简单地示范指挥的动作,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1)放音乐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引导学生听辩音乐的强弱变化和不同的主题重复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2)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小指挥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模仿指挥动作,老师启发他们在音乐的力度,速度发生变化时,指挥动作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不必要求学生的指挥动作规范化,重在体验乐曲的情绪。

(3)学生说说夏末初秋听到哪些昆虫的叫声,让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学一学这些叫声。选择可模仿秋虫鸣叫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表演,由音乐感觉好的学生指挥。

五、小结:

今天,我们也和小动物们一样开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会,小朋友们都当了一回小指挥家,渡过了一个快乐的音乐会。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识字游戏: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采取如下方式:开火车轮流读、小老师领读、抽字卡快速读等。

3、再读课文。

(1)通过识字练习,能把句子读通顺,准确。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采用新颖多变的方式,增强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课件出示有一定识记难点的六个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板书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