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50-20= 85-40= 79-6=

2、36+23的竖式算法 ,写出来,算一算,说一说要注意什么?举个数位不对齐的反例,讲清数位对齐,其实就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即 个位加个,十位加十…… 指着正确的式子讲解,一定要让学生彻底明白 。

二、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师:哪位同学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北京)

哪个国家赢了呢?(出示主题图,生:中国。)

2、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生:根据获得奖牌的数量)

3、根据图中美国和俄罗斯的金牌数量,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减法数学问题吗?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呈现美国和俄罗斯金牌数量表格)

生: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列式:36-23=?这个减法算式怎么计算呢?开动脑筋,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收集学生做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示。

预设:有的同学把它变成咱们过去学过的知识去算:36-20-3;30-20+6-3;36-3-20……

有的同学利用了竖式加法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什么?

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好吗?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不对齐可以吗?比如36-3(错误写法)。此处重点处理,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就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个位减个,十减十,百位减百……

最后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的新知识——不退位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尝试、思考和交流合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

三、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数学小诊所:(这样计算正确吗?)

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 布置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

[点评:让学生在拍手活动中复习已学过的方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课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点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用课堂活动的中国地图,抓住内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怎样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方位的体验。]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点评:学生根据自己介绍、发现、总结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了迁移和实践运用,并采用互相说一说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BAIHUAWEN.com}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时间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2 知道1分等于60秒。

3 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的长短,建立1分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1分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想看吗?(想)

学生观看一分《猫和老鼠》动画片

2.师:你来猜一猜这段动画片大约有多长时间呢?(学生自由猜)你想知道到底是多长时间吗?(想)就是一分。

3.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和一分交朋友,好吗?(好)(板书课题)

二、实践感知。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的时间有多长?

(听一分钟表声)

你对一分又有什么感受了呢?(感觉时间太长了)

2.(出示钟表)那你对钟表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说)

师:那一根针是秒针?你觉得秒针有什么特点呢?(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

对钟表你还知道些什么?

3.师:仔细观察,看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秒针走一个小格)

再来观察,秒针又走过了几秒呢?(3秒,5秒)为什么呢?(因为秒针走了3个小格)

4.师:可以拍一次手记住一秒(拍一声),跟老师一起来一次(一起拍一声).

你还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记住一秒?(学生介绍,全班体验)

5.分与秒有没有关系呢?就请小朋友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动一起来数一数,看看你会发现些什么?(课件演示秒针转一圈)

你发现什么了吗?(找2-3名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板书: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

1.师:1分的时间究竟能干些什么呢?(板书:能干什么)

你来猜一猜1分的时间能干些什么呢?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吧.(学生小组讨论)

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呢?(学生汇报试猜)

2.给你1分的时间你想做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谈)

其他同学把你的学具袋拿出来,选择一件你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谁的动作快.

给你们1分的时间,看看你们在1分的时间里做一件事能完成多少?(学生动手做,教师记时)

3.时间到了,给你的朋友说一说你在1分里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同学之间交流)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学生汇报,4-5名)

4.你现在对1分又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呢?(感到一分能做的事很多)

四、实践拓展.

1.估一分.

师:如果我们没有钟表,你想用什么方法来估计1分有多长呢?(指名3-4名学生)

屏幕上有一个计时器,一会你趴在桌子上,用你的方法估计到了1分,就抬起头来,看谁估计的最接近1分.(课件计时,学生估计)

师:谁来说一说,你睁开眼睛时,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是多少?

2.估两分.

师:来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估计这段音乐大约有几分?(放音乐学生估计)

想好了吗?大约有几分呢?(指名3-4名学生汇报)

其他同学呢?想说得就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吧!

实际上就是两分。

3.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1分还能做许多许多的事,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资料。(课件播放资料,师介绍)

4.师:这节课就只剩下最后的1分了, 刘 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关于时间的礼物,你想得到它吗?(师读时间名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8~p9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培养数学问题的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课(第8页至第9页),结合“动物聚会”的童话情境,发展学生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乘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它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课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图上有9只小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

6+6+6=18(个) 6×3=18(个)

生: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解决了。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应用。

1.连一连。(理解6个3和3个6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干扰信息:6+3,强调3个6和6个3)

注意:弄清题意,再连线。

2.说一说。

结合不同的情境,解释同一个算式2×3的意义。(2个3和3个2的意义,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

3.摆一摆。(一个算是可表示两种意义。)

教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

3×2表示2个3或 3个2。

(○○○ ○○○)(○○ ○○ ○○)

4.每样东西各买多少个:(提出问题——列式——含义)

生: 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

生: 12根香蕉,因为5+7=12(个)。

作业:p9实践活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直接经验,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案例点评:

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

2. 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

3. 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长大,它们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希望早点找到妈妈,回到妈妈的身边……

二、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一群小蝌蚪离开妈妈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们在池塘里四处寻找,可是忘记了妈妈的模样,怎么也找不到。请小朋友帮忙把小蝌蚪送回妈妈的身边,好吗?

1. 连一连

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你们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岸边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呢!

2. 比一比(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教育)

(1) 谈话:请观察教材中的图,两只青蛙要过河,他们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同桌之间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得到一个学习小五星,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 学生做,教师巡视

(3) 汇报订正

3. 算一算

(1)读题: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吃几只害虫?

(2)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3)汇报订正

进行环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三、提高练习

1. 完成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 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几个就填几个。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 完成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有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3、5乘法口诀的巩固课,教材通过与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背下来口诀,并运用到式子中,课堂气氛活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学反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