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优秀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优秀13篇】,欢迎参考阅读。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四、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的加法 篇2

收藏 分享 -4-2 21:09| 发布者: 刘炳霞| 查看数: 9| 评论数: 0|原作者: 刘炳霞|来自: 寿光营里镇岔河幼儿园

将本文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活动课题:6的加法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教具,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进行口头加法练习,理解6的加法

的意义。

2、培养幼儿计算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3、理解6的加法的互换、互不规律。

教学重点:让幼儿加强练习6的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雪花片、作业纸、贴图。

2、6以内的数字头饰、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老师戴6的数字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数字娃娃6跟我们一起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  基本部分:

(一)      以对歌的形式来复习6的分成,先按互补关系,再按互换关系。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7……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6有几种分合法?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6有5种分合法。

(二)      学习6的加法

1、 老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边观察边列出加法算式:

图上有1朵黄花5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1+5=6

图上有2朵小花,4朵大花,一共有几朵花?

2+4=6

图上有3朵圆形的花,3朵椭圆形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3+3=6

2、  实物练习

分给幼儿每人6个雪花片,让幼儿边数雪花片,边填写上作业纸上相应的数字。

3、 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图,差的幼儿加强指导。

4、 游戏:找朋友

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数字头饰,音乐想起来,小朋友们去找和自己合起来是6的数字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交换头饰进行。

5、引导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来是数字6,回家后也可练习运算,如:糖、苹果、饼干、玩具等等。

三、  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上课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差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结束本节课。

的加法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 和发展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

活动目标

1.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分解画面,感知分合式,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6的加法。

2.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讲述算数所表达的用以。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6的5种加法;

2、学习感知分合式;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图(一颗大树,6个苹果,1个大,5个小;2个红色,4个黄色;3个有叶子的,3个没叶子的)。

装有6的5组加法算式礼物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老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6”。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在黑板上的一边写好6的分合式)。

二,学习6的加法。

1.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2.集中交流。

3.带领幼儿读6的5种加法算式。

老师:“我们把6的5种加法算式用好听的声音来读一读吧”。

三,“小动物们送礼物”的游戏。

1.老师:“我这里有一个礼物盒,这礼物盒里有着很多漂亮的礼物,但是你们要先读出老师出示的算式并回答问题才能得到很漂亮的礼物。(交代游戏要求)。

2.老师口报应用题,幼儿口列算式。

3.评价幼儿游戏结果。

4.收拾学具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的加法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的加法 篇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加法的意义,会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2)过程和方法: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运用这种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利用转化思想,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依据法则做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准确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  小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1)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东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2)若先向西走了20米,又向东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你能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的所有情况设想完整吗?二、自主探索  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蠃了3球,在客场以1∶3输了2个球,那么两场累计净胜1球。  若蠃3球记作“+3”,输2球记作“-2”,则累计得球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3)+(-2)=+1  对于情境问题,可讨论如下:设向东为正,则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他一共向东走了50米。   可表示为:(+20)+(+30)=+50,即小明在原来的位置的东方50米处。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由实验可知,小明位于西方50米。  可表示为:(-20)+(-30)=-50,  (3)若第一次向东,第二次向西,通过实验可知,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可表示为:(+20)+(-30)=-10  (4)若第一次向西,第二次向东,通过实验可知,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米处。  可表示为:(-20)+(+30)=+10  总结与归纳:          (1)(2)是同号两数相加,(3)(4)是异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能探索出两数相加的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addition)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1)(-180)+(+20)                 (2)(-15)+(-3)(3)  5+(-5)                        (4)0+(-2)   例2、一个水利勘察队,第一天沿江向上游走了10千米(就地驻扎),第二天又向上走了15千米,第三天向下游走了30千米,问此时勘察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还是下游,距出发点多远?

0

1

b

a

例3、有理数a,b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能判断下列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吗?   (1)a+b   (2)  a+(-b)   (3)  (-a)+b    (4)  (-a)+(-b)三、学习小结  四、随堂练习a类1、计算:(1)(+3)+(+4), (2)-2.6+8.6(3)(-1.75)+1.75  (4)-(-5)+(-6)(5) 0+(-2)         (6)( -10)+(-1)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计算:(1)潜水艇在水下800米,上升400米后,又下降300米,这时潜水艇在水下多少米?(2)上午气温是4℃,中午上升了5℃,傍晚又下降了10℃,傍晚的气温是多少?3、三个数-12、-2、+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a、-4  b、4   c、-28   d、2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和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b、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较大加数的符号相同。c、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d、如果两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数一定互为相反数5、若两数的和是负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两数都是负数                b、只有一个是负数  c、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d、两个都是非负数6、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a、0    b、-8   c、10   d、207、某次数学测验,以90分为标准,超出分数记为正分,不足记为负分。老师公布成绩为:小华+10分,小红-3分,小胖+5分,小敏+8分,试用两种方法求他们四个人的平均分。b类已知∣a∣=2, ∣b∣=3,求a+b的值

板书设计

教后感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7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的加法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2、学习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制作。

2、学具练习纸若干,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加法,复习加号,等号。

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六只小兔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单击)出示一只小兔。“来了几只小灰涂?”(一只)。(单击)“又来了几只小白兔?”(5只)。(单击)出示问号:“现在有几只小兔?”幼儿学习讲述图意。“我们来把刚才的事情记录下来。”(依次单击)用一个算式来表示,那就是(单击)

15=6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讲述图意。

再依次讲解:

24=6、33=6、42=6、51=6

(2)学习6的减法

我们再来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单击)鲜花把谁给引来了?(蝴蝶)飞来了几只?(六只)再继续看。(单击)飞走了一只蝴蝶。我们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讲述一遍。(依次单击)草地上飞来了六只蝴蝶,飞走了一只蝴蝶,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蝴蝶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单击)

6—1=5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讲述图意。

依次学习算式:6—2=46—3=36—4=26—5=1

2、小组活动。

3、活动评价。

通过幼儿自己展示操作材料,讲述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4、活动延伸。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2+4=63+3=64+2=65+1=6活动准备;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

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请看这里,61+5=6、5+1=6156-1=5、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4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的加法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2+4=63+3=64+2=65+1=6活动准备;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请看这里,61+5=6、5+1=6156-1=5、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

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4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7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学习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列算式。

3、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磁性数字1~7若干;磁性符号“+”、“-”、“=”若干;教学背景图片3幅;水果动物图片每种7个;游戏卡片6张;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7的组成。

师:今天小狗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猴也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羊该怎么办呢?出示7只小羊,幼儿自由探索讨论小羊分成两部分有几种方法,老师请幼儿在黑板上列出7的分合示。

(二)、基本部分,学习7的加法。

1、学习7的加法,看图列出加法算式。

(1)、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花园里飞来了1只蝴蝶,又飞来了6只蝴蝶,花园里一共几只蝴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1+6=7、并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题6+1=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2)、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2+5=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5+2=7,依次学习列加法式题3+4=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4+3=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二)、游戏《快乐数学大本营》,竞赛活动,复习巩固7的加法。

1、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我来说你来算》,男队看图编应用题,女队回答,拿学具雪花片辅助计算,把正确的数字卡举起来,然后交换。

2、第二关抢答题《看图列算式》,两关过后看一看那一队的标记多,选出优胜的一队,分发奖品。

(三)、游戏《去郊游》,复习7的加法。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玩法及注意事项。

2.教师逐一出示算式,幼儿口算出得数并快速站到相应数字的汽车那,教师表扬动作快且准确的幼儿。

3.游戏若干次,结束。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 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小组操作(1)

小组操作(2)

小组操作(3)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 “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学习并理解6、7的加法,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掌握6、7的加法,并完成6、7加法算式。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并理解6、7的加法

难点:掌握6、7的加法,并完成6、7加法算式

活动准备:

事先把《救救地球》幼儿用书第12页的树木、花朵、蜜蜂、小鸟、松鼠和蜗牛等图片制成头饰。

活动过程:

请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树木、花朵、蜜蜂、小鸟、松鼠和蜗牛,想象大家正一起在公园里玩。

扮演树木和花朵的幼儿,听到音乐便慢慢站起来,踮起脚尖,尽量伸展身体,长成树或花。

当老师说:“树木和花朵能使空气清新,有一只蜜蜂飞到红色的花朵上面采蜜。”一只“蜜蜂”便要飞到红色的“花朵”旁边,当老师说:“有另外5只蜜蜂飞到黄色的花朵上采蜜。”另外的5只“蜜蜂”便要飞到黄色的“花朵”旁边。

请幼儿说出分别在两朵花旁的“蜜蜂”数量,老师在白板写上:1口5=口。

向幼儿提问:

公园里共有多少只蜜蜂?怎样计算出来?

请一位幼儿在方格里写上符号和数字,请其他幼儿看一看答案是否正确。

活动依此类推,让幼儿运算6、7以内的加法。

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加法练习。

活动反思:

在读题时,教师口齿要清楚,速度要适中,先进行初读,使幼儿对题目形成一个总的初步的印像,能说出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其次,再进行强化,使幼儿在头脑中把题目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理解它们,能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突出主要信息;最后使幼儿能把信息综合起来,在头脑中把题目的各部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要素、数据和问题寓于口述应用题的情节中,情节蕴含着数据和问题的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中认识部分,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把握整体。在最后把应用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算式。

在完成了这个知识点后,最后安排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加法练习。我出示作业本上的。一道题目在黑板上示范、讲解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幼儿知道作题的要求,这对幼儿做题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讲解后再让幼儿独立地完成作业。在这一环节后我提示幼儿“轻轻地翻开作业本先静静地、仔细地观察、思考,再慢慢地做”。这个要求对幼儿提的恰到好处,因为有的教师会让幼儿快点做,忽略孩子做题时的准确率等,但这其实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动作快并不是最基本的,我们教师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独立思考动脑的好习惯,而且对于大班幼儿更是需要的,面临“幼小衔接”这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