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9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本页是可爱的小编有缘人给大伙儿整理的9篇《有的人》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梦见有人杀我 篇2

梦见别人杀我,这是内心恐惧的表现,预示着对自我的内在环境比较担忧。

梦见朋友杀我,暗示你和朋友之间

梦见家人杀我,预示着凶手

梦见不认识的人杀我,预示着身体会健状,延年益寿,事业和工作都会十分的顺利。

梦见丈夫杀我,预示着近期你的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内心不安,恐慌,情绪容易焦躁不安稳,夫妻感情生活不顺。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的头像)让学生结合课文谈鲁迅(板书鲁迅人民)

2、引出课题(板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4、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读诗理解内容

1、“有的人”在诗中出现了八次,但它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另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

全诗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做了怎样的对比?

2、从哪些诗句能看出是诗人为纪念鲁迅而写呢?

3、如何理解截然不同的“有的人”

4、人民对截然不同的“有的人”的态度。

5、如何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怎样把这首诗读好。

7、你想对鲁迅说哪些心里话;你想对那些与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有的人奉献

有的人人民

有的人索取

掩耳盗铃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3、在某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⑸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a、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b、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⑹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三、围绕重点问题细读课文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①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②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③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

⑴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⑵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⑶他是怎么做的?

⑷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四、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成语意思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板书:错、蠢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3、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⑴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成语意思:捂住耳朵偷铃,现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掩耳盗铃偷走一碰发觉

2、造句:只要……就……

3、背诵课文。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北京逝世)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妥协()倾向()摧残()恶劣()

腐朽()摔垮()

2.按拼音写汉字。

狂wàng()保zhàng()坚rèn()

kuì()败yì()制zēng()恨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

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活:肉体存在。

5、《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6、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感知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第一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展示反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试概括其中的三个。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

3学了本文,�

在我们底心上!

泥水拖住我们底腿,

无花的蔷薇刺进我们底脚心,

一切肮脏的东西溅在我们底身上!

我们是一条悠长而固执的行列——

饥饿的行列,

褴褛的行列,

奴隶的行列!

那走在一切人前的背影倒了!

我们是强健的,

然而受伤了;

我们是勇敢的,

然而受伤了!

我们是固执的,

然而受伤了!

在无花的蔷薇的路上,

在风雨连天的暗夜,

没有一点伤痕的,

不在我们底行列里。

那伤得最厉害的人倒了!

他是我们中间的第一个——

第一个争自由的波浪,

第一个有自己底思想的人民,

第一个冒着风吹雨打和暗夜底一切,

在无花的蔷薇的路上,

高唱着自己底歌的人民。

这第一个人民倒了!

惊天动地的响声,

晴天霹雳般的响声,

我们中间的第一个倒了!

那高大的背影没有了,

那倔强的火把没有了!

那响亮的歌声没有了!

千万人底号哭,

千万人底喊叫,

千万人底悲痛,

赎不回这无比的损失!

高大的引路人,

你知道么?

谁在哀悼着你!

前面是平坦的路底边沿,

白天底边沿,

晴明底边沿,

能够忘记么,

你第一个向它走去的人!

安息吧,亲爱的朋友!

永别了,人民底同志!

我们要从你底尸身上走过,

踏着你底肉和骨和血,

踏着你指引过的路,

用我们底眼泪,

用我们底歌声,

用我们的脚印,

造成你底坟墓,

愿你底英灵永远和我们同在!

延伸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蔷(   )薇    高擎(    )   倔(   )强     褴(    )褛    霹(   )雳

2.诗歌的题目“跨越时空的纪念”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分析“那高擎着倔强的火把的,那用最响亮的声音唱着歌的,那比一切人都高大的背影”这句诗的深刻的内涵。

4.“我们要从你底尸身上走过,踏着你底肉和骨和血,踏着你指引过的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在暗夜,在风雨连天的暗夜!在暗夜:风吼着,拔倒参天的古木;卷起一切可以卷起的东西,打向我们底行列——”这句诗中“暗夜”指什么?这句诗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6.聂绀弩先生写这首诗时,情感强烈而复杂。请您反复吟诵全诗,尝试着体会并写出这种情感。

答案:

1.qiáng  qíng   jǘe   lán   pì  2.鲁迅先生的精神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垂不朽,人们会永远纪念鲁迅先生。诗歌的题目寄托了聂绀弩先生对鲁迅先生的逝世无限怀念、追悼之情。3.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可这样回答: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始终利用手中的笔作武器,与革命青年一道顽强地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从不退缩,永不妥协,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4.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决心继承鲁迅先生未竞的革命事业,沿着先生指引的革命方向,化悲痛为力量,与敌人血战到底。抒发了诗人对先生的逝世无比沉痛,对敌人无比愤恨的感情。5.诗中“暗夜”指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句诗揭示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镇压共产党新四军以及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对外“绝对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的卖国投降的社会现实。6.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 月

延伸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总得(    )   咽(   )   垂(   )下

2.这首诗押大致相同的韵,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和韵母。

第一节的韵脚是          ,它们的韵母是         。

第二节的韵脚是          ,它们的韵母是         。

3.试以“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为例,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

4.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首诗中的“老马”这一形象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a.吃苦耐劳(      )b.任劳任怨(     )c.忍辱负重(      )d.忍气吞声(     )

5.联系作者的写作年代及其背景,结合自己的理解,试写出“老马”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6.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借老马的形象,抒写了自己不堪重负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不平。

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既有鲜明的形象,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d、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答案:

1.děi  yàn  chuí2.话,下,  ua,  ia ;咽,面,  an,  ian 3.“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的“扣”,以被动动作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肉体上的负担之沉重与心情之悲苦以及老马主人的凶狠毒辣。“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这句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4.c 5.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揭示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和黑暗反动的国民党统治。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象征着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忍辱负重的劳苦大众。6.a

江苏海安丁所中学  丁海意

作者通联:邮编226632  联系电话:0513—8332699,0513—8016386 e-mail:

暑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篇6

这次班主任培训,我受益匪浅,感触也颇深。使我更清楚地理解到新时期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不简单。我认真地听专家讲课,积极地和各班主任老师交流,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构建和谐班级,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个人在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一。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

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通道、是教师个人知识的改造与升华;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专业理论学习。作为班主任更要强调反思学习,提出自我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计划、撰写教育笔记、经验总结或论文等等,全方位提升自己。并以《纲要》的指导思想倡导终身学习、树立教师的危机意识。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二、班主任要播撒爱心,用爱关心每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爱学生,全面公平地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三、班主任工作要用心,要有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它给了我许多启示。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就是对孩子精神的关怀。班主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无所不谈的朋友,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不容忽视的责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便成了习惯。在此期间,我们班主任需要的是“勤”和持之以恒。班主任工作要做好一天两天也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一批需要教育需要呵护的学生。

它就象一年四季,冬去春来,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换届。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心,又足够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做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尤为重要,因为转变后进生工作历来都是一项更为繁琐、也更为艰巨的工作,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后进生,就要求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时刻跟进,对后进生的一举一动都要掌握,当其有少许进步时要给与表扬、鼓励,有不对苗头时要加以指正、引导,所以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心在班主任工作中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次培训还让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更科学更有效的处理方法,把育人和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掩耳盗铃教案 篇7

一、 指导与理论依据

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能力。

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爱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

3、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4、利教利学,为教师、学生留有开发选择、创新拓展的空间。鼓励教师适当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寓言《掩耳盗铃》主要描写这位偷盗者的心理活动及行动,他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也同他一样听不见,真是愚蠢。文中的主人公的言行令人啼笑皆非。预言就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教学中不必引导学生探究是否真有掩耳盗铃这样的人或事,也不必追究掩耳盗铃的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去摘铃铛,另一只手怎么能同时捂住两只耳朵这样的问题。所以要根据指导要求,突出重难点,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体现语文实践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心奇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在一二年级时打下了一定阅读理解基础上,还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法、讲述法,使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更易领会这课文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示意图

1、 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2、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3、 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4、 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5、 揭示寓意,扩展

6、 ,作业布置

(二)教学具体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以为是的语气。

(4)、 (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扩展。

1、 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作业布置。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五、学习效果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品读语言文字,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加强训练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关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对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注重与前边所学寓言紧密衔接,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

2、大胆结合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自学热情,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的寓言故事中去,捕捉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通过教师指导要求、学生自学,最后教师再指导的过程,巩固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4、落实积累,通过表演和配音形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感悟。

5、课外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注重语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了解鲁迅入手

1、出示有关鲁迅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鲁迅)

2、讲讲你知道的鲁迅的小故事。

师述: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战斗。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

(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3、(介绍背景)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有的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来,读读这首诗。

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2、指名读,纠正、评价。

3、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录音朗诵。

4、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该怎么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谈。

2、你还有哪些发现?

交流,引导感悟。

a、发现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的诗句(如果没有发现则点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好象一次没提鲁迅啊?)

⑴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学生说后,幻灯出示《自嘲》)导读: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爱戴他,齐读第二小节。

⑵(幻灯补充《野草——题辞》)

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导读: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怀着深深地敬意赞颂他:齐读第三小节。

b、发现对比、反复的表达方法。

c、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么“摔”。

指导带着仇恨读)

3、导读5—7小节: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5、6、7小节,读中访问、指导。

4、“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道什么样的人?

2、写:模仿这首诗对比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总结教学:

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些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把感受特别深的诗句抄写下来。

2、学习对比、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有 的 人

对比

活着

↑               反复

死了

教学反思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在六(3)班上了《有的人》这首诗,这是本册书后面补充的阅读篇目,所以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诗歌的内涵和写作的特点,并且能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最后还能学习这首诗歌的对比手法,再写一节(2句)。课前布置了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

教研员曾桂英老师和教学处两位主任,以及刘日华等十来位老师莅临课堂指导,课后,他们向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首先,老师们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1、是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2、善于指导朗读,读得有层次,有进步;3、善于驾驭课堂,流畅,不拖泥带水;4、善于挖掘素材,音像的、文字的。

老师们更从帮助我角度出发,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1、讲讲鲁迅的小故事,帮助理解鲁迅的高尚品格;2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你还知道谁?”时补充“感动中国人物”——孟祥彬的故事,再写,降低写的难度。3、有些地方衔接不够自然;4、板书不够震撼心灵。

我深深感到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爱护,其实上完课,我也有自己的反思。首先,老师们所肯定的优点原本是我所追求达到的效果,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比较紧张,在自主发现的环节,其实自主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孩子们为什么紧张,其实可能是我自己不够放松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读的还不够,不够熟,所以还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地步,有点操之过急。

第二,设计的是非常流畅的过程,没有给可能突发的事情预设时间,所以时间紧,知道按原计划完不成的情况下,就做了一些舍弃,造成某些衔接的不够自然。一是开头导入对课题读法的两次纠正,二是对毛泽东评价鲁迅的话的重复读和指导,三是指名串读课文时的指导超出了预计。这反应我备学生一块做得还不够。但同时我也想,真实的课堂才应该是我所追求的,所以没有能衔接自然,就反应出我的应变能力还需要锻炼,对课的设计应该有多个方案。

经过思考,我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不贪多、贪全,求实,砍掉写的一块,将读进行到底。读出层次,读出个性,读出味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