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论文摘要关键词【通用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已呈广泛与深远之势,把积极心理的理念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之势,而学校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与策略,更是首当其冲地结合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挖掘积极心理品质与美德的理念而展开。
本文把塞里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小学团体辅导,激发教师、家长、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对逆境的应对能力,提升幸福感,以构建积极的个人环境、组织系统与社会环境,促进师生、家校的和谐发展。
在积极心理学生团体辅导层面,我们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入手,从挖掘学生的潜能着力,让学生在积极情绪体验中发挥潜能,增加幸福,最终使学生的积极潜能与优势成为其成长的最佳助力。
在积极心理教师团体辅导层面,构建教师的积极力量,使教师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让教师体验主观幸福感,享受教师这一职业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更积极地投身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培养积极乐观的个体。
在积极心理亲子团体辅导层面,我们把家长也纳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塑造积极向上的家长力量,让家长用积极的视角去发现孩子积极的潜能,用积极的教育手段去培养孩子积极的品质,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孩子的积极健康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校;团体辅导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国高校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60万增至680万仅用了一年时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与严峻,使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始终突出。伴随这种状况而来的不仅仅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加,更有甚者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常伴有紧张、茫然、不安、心慌等症状,因此关注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焦虑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硕士研究生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其就业焦虑不仅仅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更会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稳定等。
1998积极心理学被塞里格曼博士正式提出,至今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但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还未满十年。积极心理学虽起步晚,但其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界限,研究人的积极面,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引起了各行各业人士的兴趣,加入了()研究的队伍。本文即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对广西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研,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1)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存在就业焦虑,而且处于严重焦虑层次;
(2)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各个细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细微差别,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等级的焦虑层次;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原因上倾向于归于外I因;
(4)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在面对就业焦虑时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并大多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5)积极心理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焦虑,但是,目前而言,硕士研究生对于积极心理学以及其效果的认知度比较低。
针对其存在的焦虑及原因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出发,提出通过幵设课程、建立网站等增强积极情绪体验;老师课堂引导、学校就业辅导等提升乐观品质;学校招聘会等渠道施展、国家辅助政策实施等增强积极社会组织氛围的对策建议来降低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
本文对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焦虑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硕士研究生存在的就业焦虑进行了描述,阐释了积极心理学在消除就业焦虑上的重要性,并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就业焦虑 积极心理学 对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还是主要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性功能应该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巧能提供较大的帮助。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下的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给予解释,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特征、功能进行阐释;第二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三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