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几评课稿(汇编七篇)

十几减几评课稿(精选7篇)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

“10的加减法”这课时,刚才余老师和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课堂,现在就这两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课始,两位老师均以对口令的方式复习了10的组成。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很熟练,看得出两位老师平时的教学很扎实。

二、新授环节她们各自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余老师以我校“以学为主、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前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一图四式,且理解了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同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具体的小花到半抽象的三角形,再到直接出示抽象的组成,由图列式、看数想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促使逆向思维的培养。整个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润物无声中将目标落实。

薛老师则先引导学生对点子图的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抽象、表达、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由形到数、式的思维过渡,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的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余老师的一问“两道加法都表示总个数,可以只写一道,那两道减法能只写一道吗?”;薛老师的一题“如果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怎么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均能自然地引导学生从一图四式到一图三式过渡。

三、练习设计环节,两位老师均精心进行了设计,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余老师的最后一道,既有对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薛老师的10=( )+( ),及最后那道恒等式,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想和函数思想。

淡妆浓抹总相宜,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两堂精彩的同课异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后,我对这两堂课稍微提些自己的小看法。

薛老师的新授部分走得是由形到数、式,是否可以穿插由数、式想图,让数形结合做得更深入。另外,在练习部分,偏于数学味,生活味较为欠缺,适当添加解决问题的题型,让练习更加全面有效。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2

今天上午听了朱丽娜老师执教的《十几减9》,“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朱老师设计的猜灯谜活动是学生刚刚经历过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朱老师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体现了课标精神。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归纳如下:

1、通过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猜灯谜的活动引出十几减9的算式,这一情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剩多少个条灯谜?”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另外对本课这些地方有些建议:

1、对破十法的探究是不是应该让全班学生摆小棒,13根就是1捆3根,拿走9根,怎么拿?通过操作学生会发现可以把1捆打开从13根里拿走9根,也可以从1捆里拿走9根,剩下1根加3根是4根。低年级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是在具体事物、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的,所以我们觉得在教学13—9时让学生亲自摆小棒是不是好一些?

2、教师在让学生总结算式的共同点后,应该进一步让学生寻找结果和被减数的规律,十几减九的结果等于被减数的个位加1,如12—9=3,3等于2加1,15—9=6,6等于5加1……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破十法。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3

上周三听了杨老师的《十几减9》的一节课。我认为杨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课的设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让学生完成“13-9”计算后在同桌间或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可以怎样算?”“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几点想法。课中杨老师出示主题图后,问学生:“图上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一年级学生可能还不懂“数学信息”的意思,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直接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或许孩子能懂得老师提问的意图。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适当提出算法最优化,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哪种算法比较方便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在课中有一学生在说16-9的算法时就说到了他是想的加法,这时,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发现利用以前学过的加法做减法比较方便。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4

X老师执教的《十几减几》,我们年级组讨论了本课的'几个特点:

1、通过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元宵节的活动引出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另外对本课这些地方有些建议:

1、对破十法的探究是不是应该让全班学生摆小棒,14根就是1捆4根,拿走9根,怎么拿?通过操作学生会发现可以把1捆打开从14根里拿走9根,也可以从1捆里拿走9根,剩下1根加4根是5根。低年级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是在具体事物、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的,所以我们觉得在教学14—9时让学生亲自摆小棒是不是好一些?

2、教师在让学生总结算式的共同点后,应该进一步让学生寻找结果和被减数的规律,十几减九的结果等于被减数的个位加1,如12—9=3,3等于2加1,15—9=6,6等于5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破十法。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5

听了雷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受益匪浅。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雷老师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雷老师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说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及分数单位的个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进行口算,观察比较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

3.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本节课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及时鼓励、随机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使学生保持积极探究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思维,自主参与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6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它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浅谈我的听后感。

1、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算理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和从个位算起的优越性。

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探究算法。

教师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索过程,比如教学例题列出算式,允许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时的探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个位不够减,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0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教师还要求学生在交流计算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算理。

3、加强数学语言和估算意识的培养。

通常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对于第一个孩子的回答,老师要给与正确的导向,尤其注意完整地叙述,这样可以让后来回答的孩子有个明确的方向。估算60—35的结果是二十几还是三十几。在探究完算法后,教师再次强调退位减法的计算结果不能只看十位数字。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7

今天有幸听了一年级龙老师执教的《十几减几》这节课,感受颇深。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摘苹果的情景引入,这样复了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十几减9的算理。这为今天这节课的十几减几的学做好了铺垫,激起学生学兴趣。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教师在整堂课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算一算,抢答,给小动物排队,吃食物游戏及最后的拓展题。通过独立思考,观察,逐步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数学思想。

我有一点看法:当老师出示计算练题时,老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的算。可有的学生没有一组一组的做,老师急着让学生停下来师示范一组再让学生继续按要求做。其实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再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这么快就做好了,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一定发现了什么。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思考、探究的过程,也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