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

[1]丁志伟。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D].河南大学2014

[2]苗君强。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建设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李培祥。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互动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

[4]杜微。健康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5]杨博理。香港房地产市场与关联市场间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周树高,丁元。广东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09)

[7]赵排风。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基础[J].河南社会科学。2007(05)

[8]陈瑞莲。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6(03)

[9]蔡林梅。“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土地制度变革的理论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6(04)

[10]曾国华。发达国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04)

[11]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08)

[12]陈剑波。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J].经济研究。2006(07)

[13]唐晓宏。上海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与新城融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4]何绍田。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珠三角新型城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4

[15]王振华。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4

[16]郭志仪,常晔。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03)

[17]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18]丁建定,柯卉兵。发达国家积极就业政策及其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9]郑艳婷,刘盛和,陈田。试论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特征--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3(06)

[20]张文忠,王传胜,吕昕,樊杰。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03(05)

[21]曹培慎,袁海。城市化动力机制--一个包含制度因素的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01)

[22]陈国权,麻晓莉。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温州制度变迁的轨迹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06)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2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1(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据。2011(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3(08)

[6]何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制度冲突与出路前瞻--基于江苏农民工市民化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2013(04)

[7]李璐颖。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03)

[8]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

[9]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4

[10]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10

[11]钟怀宇。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

[12]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3]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4]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15]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J].地理研究。2011(12)

[16]崔艳武,高晓红。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综述及趋势研究[J].标准科学。2013(02)

[17]王筱春,张娜。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对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01)

[18]刘辉。广东农村改革中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困境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24)

[19]姚婷,傅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兼论广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立法的积极意义[J].广东农业科学。2013(08)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3

[1]王一鸣。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与转型[J].中国金融。2010(04)

[2]刘梦琴。广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南方农村。2010(06)

[3]姜达洋。国外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05)

[4]昝剑森,刘扬。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6)

[5]晏月平,廖炼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窦金波。以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化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7]邢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浅议[J].大众文艺。2009(24)

[8]李爱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完善--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3)

[9]周小刚,陈东有。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

[10]周弘。国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面面观[J].求是。2009(22)

[11]周小辉,屈胜喆,夏沁田。论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12]鲁德银。土地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剖析[J].商业时代。2010(33)

[13]鲁德银,王习春。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新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迁与城镇化政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9(05)

[14]孟祥林。城镇化进程模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论我国存在的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15]田永坡。德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趋势[J].行政管理改革。2010(04)

[16]马旭东,邱力生。中国工薪阶层的住房应纳入公共经济政策体系[J].社会保障研究。2010(02)

[17]严亦斌,邱力生。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区动力机制--构建武汉区域产业品牌的核心动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18]邱力生,赵宁。我国跨区划公共经济管理机制形成探索--借鉴日本广域行政的经验[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4

1、赵书科,刘安全,祁成林,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企业性质分析,理论界,2006年5月

2、彭文兵,桂勇,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企业研究,财经研究,2000年 09期

3、曾一军,企业网络嵌入与竞争优势,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11月

4、江晓珊; 陈洪,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综述,桂海论丛,2005年10月

5、肖日葵,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月

6、苏春艳,经济行动的社会建构--新经济社会学对经济行动的嵌入性分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7、陆辉,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6月

8、蔡秀玲; 林竞君,基于网络嵌入性的集群生命周期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经济地理,2005年03月

9、刘崇俊; 王超,“弱嵌入性”人性预设与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月

10、林竞君,嵌入性、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经济经纬,2004年09月

11、甄志宏,网络、制度和文化: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角,江海学刊,2009年07月

12、简斯·贝克尔特; 叶鹏飞,经济社会学与嵌入性:对“经济行动”的理论抽象,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11月

13、陈斌; 张甜甜,论经济行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嵌入--对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的分析,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月

14、王霄宁; 王轶,新经济社会学视角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探索,2005年06月

15、程恩富; 彭文兵,企业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月

16、李怀斌,企业的“社会嵌入”与营销战略创新--来自新经济社会学的启示,市场营销导刊,2005年08月

17、易法敏; 文晓巍,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9年08

18、刘育新,嵌入性与产业集群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0月

19、曾一军,企业网络嵌入与竞争优势,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11月

20、兰建平; 苗文斌,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技术经济,2009年01月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5

[1]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王冬梅。福柯的权利话语与后殖民主义[J].铜仁学院学报,2008.

[3]J.F.Lyotard.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86.

[4][美]克立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M].王海龙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包国光、王子彦。后现代主义的实质与启示。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

[7]董云芳。后现代对社会工作的质疑、启示与消极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8]王瑞华,杨贵华。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缺陷与启示。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7.

[10]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乐国林。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4期。

[12]童敏。后现代语境下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3]张和清。专业的确信和后现代视角下的社会工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4]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5]徐珂。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和成就述评[J].北京社会科学,2001第3期。

[16]魏源。后与代短程心理治疗新模式:叙事疗法的特点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7]刘梦。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8]田薇。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19]欧阳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J].教学与研究,1996后第1期。

[20]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1][加]大卫莱昂著,郭为桂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22]Adrienne S.Chambon & Allan lrving:Reading Foucault for Social Work,王增勇,范燕燕,官晨怡,廖瑞华,简亿铃译。福柯与社会工作[M],2005.

[23]阮新邦。批判诠释与知识重建--哈贝马斯视野下的社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4]李艳娜,王香玉。透视: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2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