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改实验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并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构建新的语文认知结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
本课题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和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过分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导致工具性消弱;只注重知识与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重视阅读、写作,忽视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只强调个性,忽视了全面等,而提出的新课题。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善语文课堂教学,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1,3维目标的和谐体现,5个方面的和谐链接;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整合,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和谐发展。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3个基本观点:1,学习是1种用以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2,学习是1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1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3,学习是1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2、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效益的有效产品的能力。3、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4、每个人都可能在1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5、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1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地引导孩子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胡拓展同志为新1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106届3中全会为破解发展难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明确、系统地提出来的,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是对发展理念进行创新的1项突出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置于各种发展的核心地位,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摈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总之,考虑发展的问题首要的是了解和明确人民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者是1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和促进,而不是互相阻碍甚至破坏;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内容概述:
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用“对话型”课堂,树立“1个中心”(即以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发展为中心),做到“两性统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1),体现“3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按照“4个步骤”(目标预设、生成探究、个性整合、人文建构),围绕“5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促进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操作流程:
步骤 目标预设 生成探究 个性整合人文建构
角色定位(教师) 引导者 合作者鉴赏者 组织者
方式方法(学生) 体验学习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创新学习
智能结构 智商(IQ)情商(EQ) 创造商(CQ) 执行商(XQ)
实践平台 走进经验境界加强过程渗透 凸现多元视界 形成完整体系
思维培养 同向思维 发散思维灵感思维 聚合思维
5、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整体性原则:本课题实验是学校整体教改实验的1部分,语文教学的开放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注意学科的整合,从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主体性原则: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研究中必须尊重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研究的方法
本实验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属于准实验性质,以实验者所教的班级为实验班,实验前后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习惯等进行测评、考察,以科学的评介体系界定其实施的过程与结果。整个实验将采用教育实验法、经验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6、课题研究的实验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实验周期:2019年4月——2019年4月
(1)准备阶段:2019年4月——2019年8月
广泛收集资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论证会,修改并形成正式文本。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形成课题组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19年8月
具体研究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等和谐,形成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主要分3阶段:①探索实验阶段(2019年9月——2019年2月)
②探索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8月)
③实验深化阶段(2019年9月——2019年8月)
(3)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19年4月
整理资料,编辑“‘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改实验”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2、预期成果:实验报告、论文专集等。
7、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准备:《教育心理学》(主编:李伯黍燕国材) 《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 《安徽教育科研》等
2、研 究 经费:由学校核拨,实行实报实销。
3、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3年(2019年4月——2019年4月)、县示范初中。
4、计划访问的专家学者:费维重莫家泉 马春霖 刘典松
8、课题组成员
(1)、课题组组长单位:庐江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室
专家指导组组长:莫家泉(县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马春霖(县教研室副主任、市骨干教师)
刘典松(县教研室教研员)
(2)、课题组副组长单位:庐江县汤池镇中心学校
领导指导组组长:陈琼(汤池镇中心学校校长)
朱维胜(汤池镇中心学校主任)
(3)、课题组成员单位:庐江县汤池镇初级中学
1、领导负责组组长:沈家文王诗祥
2、课题负责组组长:唐宗海
3、课 题 参与成员:傅昌田李峰桂守明刘渊友
唐宗海 方太和 严德利张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