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来讲较为抽象,我们在写作时要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找到的14篇高中语文论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 但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又不能完全取代板书,也不能过于依赖。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多媒体技术的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
1 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角色转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 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和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陛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2 情境再现、培养思维
有专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思维的体操。尤其是高中生,其思维品质的开发应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音、形、图、文、画等综合信息,可以将语言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使学生耳听言美,眼见形美,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中,引起他们积极思维,从而起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同时,针对高中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其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投影画面所呈现的丰富教学信息,一定会引起高中生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起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目的。
3 善用文字和配乐,调动学生内心学习情感
从本质上看,多媒体就是文字、声音和图像的组合,从“视觉、听觉”上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彻底摆脱“古板沉闷”的学习环境。试想下,若教师在语文课上播放一段清脆优雅的笛声,或一首动听感人的乐曲,学生的思维神经将得到莫大的放松。拿高中第三册教材中《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两诗来说,两首现代诗反映的是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的创作思想。前者描述的是慷慨激昂的斗争岁月,后者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依依不舍的人文情怀,从文字内容上看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享受。教师若仅凭自己的阅读,是很难把诗句中的韵味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而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配乐”,在阅读诗句的同时配上一段与之相呼应的音乐,其营造出来的效果必会让人为之一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立刻被波澜起伏的诗意带动起来。
4 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科知识,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本源是生活,语文课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才会感兴趣。在当今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教材不再是由以往枯燥文字构成的固定材料,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材也呈现多样化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师能查询和搜集到全国高中语文教学最前沿的资料,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外知识素材(图片、图表、视频、高考试卷等),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整合,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崭新的知识材料,扩大了学科的知识总量,展拓了学生知识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5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语文知识不同于学习数理化知识,数理知识是一步一步进行判断推理论证,逻辑思维占着优势。语文知识的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为联想翩翩、灵感涌动、想象丰富。按部就班恰恰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从这一点上说,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恰恰真正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如:在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中,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必然趋势,确实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改观。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不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我们既不能盲目夸大多媒体的优势,无视其劣势,亦不能只看到它的劣势而无视其优势。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愿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研究中来,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成效。
一、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
部分语文教师过分注重讲授的作用,忽视了实际教学中学生意见的作用。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在学生谈论发言之后,教师通常将学生的发言归结为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意见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从而造成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成为语文学困生。
二、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人格培养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全部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阅读篇目,这些阅读内容是学生人格养成的主要来源。高中语文教材以写人的文章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正面人物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也要发挥负面人物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将负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自身性格进行对比,修正自身人格中存在的问题。
(二)领略作家魅力,自觉学习作家的优秀人格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选自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作家们通过他们伟大的作品将其人格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从而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诗歌《相信未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的人格魅力,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
语文教师是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教师“身教”比“言教”重要的说法,教师必须在学生中树立优秀榜样的作用,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格。在学生眼中,具有爱祖国、爱学生、诚实守信和良好道德情操的语文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标兵,语文教师只有自身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拥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语言不会空洞乏味,其课堂必然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树立健全的人格。
(四)注重语文教学双边活动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为培养高中语文学困生的人格素养,教师必须发挥语文教学双边活动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课堂上的互动是教师将无声的课本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列举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物,批判卑劣的人物形象。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活动。学生说的活动包括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同学之间的讨论、课文朗读以及辩论赛和话剧表演等。学生在课堂上说的活动是其人格外显的过程,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帮助,树立健全的人格。最后,教师还应注重阅读活动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内容,也可以自己主动阅读。对学生阅读启发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过程。
三、结语
总之,为培养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的人格魅力,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明确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的前提下,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如充分利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格因素、领略作家魅力以及注重语文教学双边活动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等,为培养高中语文学困生的人格魅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解读人格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曾有报告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 ”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思想上,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上,会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在人际交往上,会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能够与人愉快相处。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发现问题,并善于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需要提出人格教育。目前,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由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切都说明,语文课程改革重点定位在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更是实现语文教育“元”的价值。
2.从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角度出发,它的全面性、深入性以及发展性,需要人格教育来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统一的理论和经验,很少因材施教,虽然也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绩效不高。同时,还存在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使得学生的人格心理特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不能够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3.人格教育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 ”目前,一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常见的'有:自控能力差,思维方式极端,团队协作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差。从语文教学角度考虑,以上情况表明语文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偏离了其本质——燃烧起受教育者心底的火种,让他们生命之光焕发出炫丽的光辉,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具体措施
⒈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个人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在心理品质方面,语文教师要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在教育观念方面,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学习”、“豁达的语文观”等思想;在学习品质方面,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严于教学,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教师的形象,从而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2.把人格教育放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公平公正、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教学的过程,在互教互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还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变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3.把人格教育延续到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延续到课外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从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培养出的抽象情感力量,内化为实实在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应多采用一些课外(比如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并为学生的人格实践创造机会。
4.寓人格培养于语言能力中。把人格的培养寓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从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出发,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我们提倡自我阅读和整体感悟阅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基本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感悟文章的真谛,这样能够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我们很重视听说教学,因为听说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5.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学科的潜能。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阅读、累积、解读和使用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从感性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并以此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使人格得到升华,这些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潜能。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精华,并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以及优秀的文学人物等,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总之,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学作品中隐含着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特�
一、营造课堂氛围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视课堂教学为一门艺术,要以平等、公正的形态面对每一位学生,合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适应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注入感情因素,用心交流,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当课文教学主题显示出愉快、清晰和豪爽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当课文讲述的是哀怨与忧伤的故事时,教师应该怀着沉重的心情讲课,这样使学生受到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的感染,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深度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以面部表情有助于渲染教学气氛,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通过语境给学生传达课文信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二、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选取。一篇好的教学题材可以起到传达思想、净化心灵和积累知识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握住一篇课文中哪些段落是重点,哪些能给学生带来刺激,哪些段落没有必要细讲。教师对课文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对内容应该进行筛选、删减,抓住课文的净化部分,重点分析,重点讲解,将剩余的课堂时间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尽可能地取得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式。一些在教学上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善于控制知识量,把握主要问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优化教学结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理解,这种“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因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三个基本点:一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展;三是在课堂教学上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病梅馆记》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的属性,是一篇政治杂文,以物表达政治意思,寓意深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介绍写作的时代和作者的背景,阐述文章的写梅与政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适应了应试阅读的要求,但是违背了阅读规律,降低了文章教学的价值。因此,要根据新课改教学的要求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首先是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学生自读课文,并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读课文,解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解答,让学生深知作者写文章的用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钻研,细心品味。
语文教学不光是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为载体了解过去、谱写现在和展望未来。语言是人类的智慧,展现美的世界,将美丽的山河、美丽的故事、美丽的形象和美丽的思想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心神与内容相结合,感受文字的渲染的色彩和寓意,达到“励志移情”“以美润心育人”的最佳教学情境。
2、质疑激思,把学生引入到疑问的情境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去探索。教师要结合实际,根据教材所设置的重点难点来设置疑问,将学生引入到问题思考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的情趣,使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天地里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表达自己的宿愿。
3、精选时文,结合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语文教材内容都是通过专家评审出来的精品文章,一直沿用。虽然在语言 美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用词精准、亲切热情、生动有趣、富含哲理”,美的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把握课堂关键环节
1、精心设计,引起学习兴趣。
教学情绪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设计的作用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学好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求知热情和对新知的好奇心,就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启发引导,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把已经分析出来的成果能够深入了解,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思维能力,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启发思维。在学习中,提出一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以便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问题的设置上,依据渐进的方式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逐渐加深学习的难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当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时,提出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等。
3、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课堂练习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课堂练习能够起到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作用,更重要的是经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在课堂练习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要强调练习内容的扩展和升华,学生在做好基本练习的同时,能够衍生出新的联系内容,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创新技能。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1.以生为本,选择教学策略
农村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展现自我语文表达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通过各种教学情境把握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如,在开学初,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上互动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习作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评改能力。
2.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功课。作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放置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寻找学生能力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同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自我成长,能够在自我建构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量,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
1.合作学习促成长
高中学生的语文层次不同,要想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必须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都能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共鸣。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语文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学生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教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还要在课外阅读和习作中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合作中锻炼,在合作中成长。
2.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参与,强调个性化解读
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在语文作品的解读中有效参与进来。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多元化解读,让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语文学习途径以及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点燃学生自我解读的愿望,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感情的融合、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语文创新精神。
三、抓好阅读以及习作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延伸学生主体的'参与深度
1.教师要抓好阅读以及习作教学
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课内阅读,还要借助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内互借阅图书、班内互借阅图书以及与朋友借阅图书的形式让学生拓宽阅读量,拓展阅读量。学生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提升语文能力。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抓好习作训练,让学生不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单元系统训练,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习作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养成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的习惯。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因为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进来,强化对教学文本的感知。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发展语文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点燃对语文学习的激情,能在大量阅读、大量习作中提升学生的阅读以及习作等综合语文能力。
【摘要】新课改为什么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什么?那么,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关键又在哪里?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关键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纪律教育来维持教学秩序,以讲授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 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 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如听讲、听广播),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而有人却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还有人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家长许诺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人偏爱合作学习。那么,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文化积累,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融汇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生活积累和知识整合
阅读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所以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凄,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生活是永恒的老师,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东西。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有了生活的积累,文本的阅读才有坚实的基础。文本研习是自身认知结构与外来信息有机整合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发现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存”融合到文本中去,形成文本、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2.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文本和思想的延伸
文本探究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向深入,使文本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认识顿悟和思想飞跃。没有感性因素,哪里有情感和形象?如若这样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味。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审美积累、生活感悟和文化积淀。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把挖掘历史遗迹、搜罗文化古籍看作是比生命都重要的事。是啊,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几乎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人的文化积淀也必然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人将如何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关键又在哪里?
1.探究的内容学生能够操作,并且有兴趣
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 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困惑,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中,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着不少困惑。
一、校本课程与选修课、活动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虽然选修课、活动课在依据学校实际、满足学生兴趣需要、自主开设实施方面和校本课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大都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的状态,离课程的意义相去甚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经历情景(条件)分析、确定目标、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评价与重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进行情景(条件)的分析,这包括对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分析与明晰、学校与社区资源的分析、学生需要的调查分析、教师课程技能的分析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发展的总体育人目标与办学方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免费,从而再进行具体每一门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并在开发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地改进与提升。而以往的选修课、活动课所缺乏的正是校本课程开发所进行的前期性准备工作,造成选修课、活动课的开设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当然选修课、活动课可以走向校本课程,关键是要用课程的眼光重新审视现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筛选,对不符合课程意义上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重新开发与规范,使其获得真正的课程的意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使其真正地成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让选修课、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开发校本课程与编写教材的关系。
开发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的教材,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以使学校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也失去了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单一的国家课程资源的不足,发挥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免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与不同特点,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写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更多的是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而不能是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种种问题之中亟需解决的有以下两点:
一是语文校本课程的观念模糊,课程开发的意义不明确。首先,教师角色转变困难。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其角色只不过是“教书匠”。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教师角色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评价者。角色转变如此之快,很多语文教师难以适应。其次,教师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技能准备不足,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都缺少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这既需要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更需要增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对教师实行职前培训。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课程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校长的交流,与学生的探讨,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课程开发实践活动进行反思,逐渐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因此,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这既是对中小学教师也是对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大挑战。
二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很难判断课程开发的质量。大多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中都有评价部分,但不同的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外部评价方式来评定,更多的是要靠学校的内部评价,这样难免会出现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因此,评价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计划的实施状况,也很难成为判断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学校对课程计划执行的意识,准确落实课程比例,保证学校高质量地开足校本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适当地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不妨在高考试题中以适当的形式体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总之,评价主体要积极主动,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价结果要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语文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展开深度阅读教学拓展,教师要有观照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的教学应对策略。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情境、把握课文主旨、探知作者情感、启动教学反思,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内涵核心,以顺利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阅读认知。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经纬度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指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读者自身认知积累,形成凝练而深刻的阅读思想,完成阅读学习。高中学生有一定阅读认知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阅读时,需要给出明晰的引导路线,让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品位,进而形成更深入的人生思考。深度阅读是一种思想层面的学习行为,具有极强个性特征,需要教师做出深刻思考和个性设计。
一、梳理文本情境,明确阅读感知范畴
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后,教师常常摆出阅读任务,让学生展开个性阅读探索,在解决阅读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阅读学习。由于阅读教与学操作较程式化,学生阅读探索始终浮在表面,难有深刻认知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阅读辅助引导。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多种教辅材料,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梳理,对文本情节、人物、情感等因素有整体把握。其次,要利用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复述、演绎、讨论文本内容,以形成直观感知。再次,教师要展示明晰的阅读学习目标,矫正学生阅读方向。最后,阅读方法选择要呈现多元化特征,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展开阅读学习,可以获得不同阅读认知体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其情节设置独具匠心。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时,先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学生总结了小说的定义、三要素、分类等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以一个完整情节构建要素视角梳理小说基本内容。学生开始阅读、讨论小说主要情节,最终达成学习共识:这篇小说情节非常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构成要素清晰。开端: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加重;发展:琼珊不听大家劝阻,并以窗外藤叶落下确定生命终结,望叶等死;高潮:窗户上藤叶始终不落,点燃琼珊生的欲望;结局:琼珊因为不落藤叶支撑信念,最终脱险,而老贝尔曼却病逝了,揭开窗户上不落叶的谜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感知,首先是题解:常春藤叶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个标题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展开热议,其个性观点彰显创意和感怀:“这不落的藤叶,是老贝尔曼的生命化身,自然具有不凡的功效,琼珊的生命之所以会重新放出光彩,那是有老贝尔曼精神的力量做支撑。”最后的常春藤叶,无疑是小说展开的线索,也集中体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老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出人世间最美的图画——一片常春藤叶。这片常春藤叶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进行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然后再发动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学生有了文本梳理经历,其阅读认知明显深刻起来。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也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探索时,观照意识大大提升,阅读认知维度明顯拓宽了。
二、把握课文主旨,探索阅读纵深域度
要深入展开阅读学习,需要先把握文本的主题,教师对此要有到位认知。主旨是文本构建蓝图,只有明晰文本主旨,并围绕主旨展开阅读学习讨论,这样的阅读才有较大的操作价值。不同文本体裁,其主旨体现形式不同,教师要给学生以清晰的指引,让学生学会总结主旨。阅读文本,探索主旨,再运用主旨指导阅读,自然构成良性学习循环,在主旨指引下的阅读学习自然属于深度阅读范畴,学生从阅读学习中形成的感知会更深刻、更丰富。
《一个人的遭遇》属于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让读者近距离感知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主要故事情节。然后结合小说片段,讨论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体会作者强烈的心理体验。学生经过一番阅读讨论,对小说主题有了一定感知,纷纷给出自己的总结。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是通过索科洛夫对战争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梳理展示,让读者全面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为人类带来的创伤。索科洛夫的遭遇是悲催的。,而他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整个战争中,像索科洛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可见战争的危害是多么严重。教师让学生归结索科洛夫的遭遇示意图,然后体验他的心理变化。学生很快就给出总结:受伤被俘(沮丧悲哀)—成功逃亡(激动不已)—妻女被炸死(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悲愁的心,心震荡得厉害)……教师让学生从作者视角总结:应该如何理解战争,面对生活困境,又该如何应对?学生再次展开热议:“我们看到战争造成的灾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展开深度阅读学习,注重了主题方向的挖掘,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体验,当教师再次抛出思考问题时,学生阅读感知也快速升级。
三、探知作者情感,拓宽阅读立体体验
高中文本选择的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其思想的深刻性是毋庸置疑的,为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与文本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展开文本赏析互动。无论什么样式的文本,其思想性、情感性特征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展开深度阅读的重要取点。在发掘时,要让学生明确文本人物情感和作者自身情感的区别,这样才能理清阅读学习中情感挖掘方向,为深度阅读认知生成创造良好条件。
探索文本人物和作者情感走向时,教师要给出不同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建立情感接轨基础。如学习《金岳霖先生》时,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汪曾祺写金岳霖选择了哪些材料?学生快速给出答案: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教授,不但学识渊博,其性情还特别率真耿直。汪曾祺选择了金岳霖穿着、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斗鸡、和孩子比赛、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等内容。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金岳霖的真性情,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赏析,你会如何操作?有学生选择“斗鸡”这个片段进行赏析:金岳霖先生单身,无儿无女,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鸡经常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一有机会,金先生还要带着斗鸡和其他孩子比赛。这个细节描写非常有趣味性,一个著名大教授,居然能够和孩子一起玩斗鸡,这样的画面真让人忍俊不禁,但这就是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先生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为人是乐观豁达的。或许,这就是金先生的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人物情感角度展开阅读分析,给学生以明确思考方向。从学生阅读表现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认知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通过细节描写赏析操作,学生阅读感知由感性到理性,实现了认知跨越式成长。
四、启动教学反思,建立阅读多元认知
阅读学习方法众多,如果只是粗读、浏览,无异于走马观花,无法走进文本,也不能感受作者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反思,真正实现读思结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能促使阅读认知自然生成。为做到阅读思考的顺利融合,教师要在思考问题、思考情境、思考评估等方面做出创新设计,为学生展开创造性阅读思考提供帮助。
学习《边城》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反思性问题:边城的美无处不在,这里的人美、景美,作者为什么一边赞美歌颂它,一边又把它写成了悲剧?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课堂出现了争辩气氛。有学生认为:边城的确是很美的,它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淳朴善良的人们,但翠翠的爱情悲剧不能因为这些条件的存在而改变。边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这自然是客观现实,出现翠翠爱情悲剧这样的故事也不足为奇了。也有学生认为:边城的民情、民俗和人情人性都是美的,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覺,很显然,作者对边城的美具有渴望之情。透过小说描写,我们还可以深深感受到,生活就是生活,不能因为这些外界因素就改变了生活走向。这里的祖孙情、手足情、军民情都展示得非常到位,令人记忆深刻。也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虽然表现了翠翠的爱情悲剧,但在民情、民俗、人性、乡情等方面都呈现积极性,不能看作是悲剧小说,作者要为读者展示一种单纯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阅读讨论,是深度阅读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在争辩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体验会更为深刻,由此形成的阅读认知也会更为全面。课堂辩论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切准学生思维展开有效设计,确保课堂辩论顺利展开。
高中语文启动深度阅读学习规划时,需要教师做好全面而深入的教学调研。注意从文本情境、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内涵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毅。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J ].语文教学通讯,(01).
[2]王芳。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和实施[ J ].文学教育,2016(01).
[3]肖翠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方法探究[ J ].西部素质教育,(01).
摘要:随着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求。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要性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部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的要求,还是现代语文写作教育的重点。
一、高中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刻影响高中写作教学,在课堂上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讲述是高中写作教学中老师常用的方法。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理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写作练习与文化知识不同,它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做到的,因此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其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老师的主角地位相应地被淡化。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仍然比较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不能发挥出来,阻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最终导致其写作思维僵化,写作时难免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再者,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对老师产生影响,对教育之下的学生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习惯老师一言堂、布置写作任务,习惯老师主动和自身被动。但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学生写作优势没有被调动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导致学生不会积极写作,从而降低写作效率,制约写作能力,不利于写作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命题
在新课标背景下,老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主角,而是真正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传统文化,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命题,为写作奠定基础。比如,给学生这样一个作文命题:“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认为重要的事情,然后在发言的过程中思考重要的真实意义,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有的认为保护环境是最重要的,还有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学生的。思路。
(二)加强课堂互动交流
传统的教育课堂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虽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命题的基础上,通过互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形象的表象记忆引导下对写作命题进行拓展和延伸,优化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完成写作的构思,为其进一步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课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景物写作的指导,通过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感受夜晚下的荷塘美景,感受文章中描写美景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学习朱自清是从哪些方面写景物的,运用哪些修辞手法,都描写哪些景物等,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描写家乡的美景,使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并对文章中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是好的修辞进行积累,
(三)构建写作评改小组
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可以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将不同特点、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有利于他们之间观点的相互碰撞,促进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学生完成作文写作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批改,这样既可以增加写作课的新鲜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评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能力。比如,在完成“追忆童真、直面青春的僵化”的文章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换评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彼此对童真及青春的理解,并于无形中积累相应的素材,还能相互学习彼此写作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头,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将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完美地对接,用文字记录生活,在写作中彰显个性和特点,在生活中锻炼写作能力。综上所述,在现代语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写作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从而提高高中写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乐华。浅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xx(1):86-86.
摘要:
高中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有所区别。高中生的思想更为成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直以来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当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的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严重束缚。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为培养新的发展环境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探究式
探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谓的探究学习,是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单纯停留于老师的讲解,更多的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的见解。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一、重视积累生活素材,培养知识整合能力。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更加注重人文性。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深入理解文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精髓。语文学习是与生活联�
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为例,对待外来事务和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来体现鲁迅先生对事实的揭露与抨击。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在小组内将这种态度延伸到现阶段我们面对大量外来信息、各种各样复杂的国际关系应保持的正确的态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会对各种事物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问多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课堂之上还是在课后,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主动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质疑的学习过程,只能是对知识表层的理解。相反,把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结论,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能够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设置的精髓,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是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这是主要的目的。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探究的目的是对学生有所启发,是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供指导。通过受到的启发,能够迁移拓展。以高中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5《逍遥游(节选)》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比较艰涩,初读不易被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借助树下注释,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提出问题:
1、课文在开篇首段,写到鹏鸟,同时提到了野马、尘埃等几种事物,第二段中,提到了斥鷃,这些事物与鹏鸟之间,有哪些相同点?
2、文章第三段写到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和列子、荣子。前文所述,与这些人物有何关联?思考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得出结论,对于问题1,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凭借空气来完成自己“飞”的动作。近距离的飞行,不需要厚重的空气扶持;远距离的奔徙,要凭借的是大风,但都需要的是外在的力量。问题2,第三段所述,与前文的野马、尘埃等事物之间,存在关联性,有同类事物的共通之处;而列子与荣子,是鹏鸟一样的存在,都不是自由的,不能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所之辩”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明晰了以上两个问题,我们不难理解,“逍遥游”限于精神世界,无所依凭也无所羁绊,是精神上的绝对的自由。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合作进取精神。
探究式学习以自主学生、合作探究为核心,契合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强调了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功能逐渐消隐于无形,教师只作为课堂的主导线索人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共同进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探究”?这是很多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所面临的难题。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得到老师鼓励的时候,老师要肯定学生思考的结果;其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自己的角度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自己的创造力得到释放。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有赖于对固有思维模式的打破或推翻。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的结果与其他人交流,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提高。在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所有这些改变,都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语文教学取得新的进展及成果。综上所述,探究式学 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如何认识这种教学模式,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都至关重要。我们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其目的也是为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希望语文学习,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教学高度。
一、书法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以及现状
根据出土文物的佐证,中国最迟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发明了文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记录、交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书写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期的书写过程当中,中国人形成了许多有条理的、框架宏大的、体系完备的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经验。中国的书法,用变幻莫测却有规律可循的线条与笔画,填充了空旷的白纸,美轮美奂,异彩纷呈,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观。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在语文课中,使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进行教学的,对于书法,也是需要学生使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下的学习以及巩固。高中语文教材对于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视的,在高一语文教材必修第一册的“梳理探究”这一环节,就有大段的关于古代以及现当代书法鉴赏、学习的篇幅。所以,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对高中语文的书法教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数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而在高考试卷的评判当中,学生书写优雅与否、清晰与否,对分数的高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迹越好看,评卷老师的心情就会越舒畅,所给分数就会达到极致。反过来,在高考与其他各类型的考试中,有不少的学生学习不错,在卷面上呈现的知识点颇为精确,但就是因为书写混乱不清,阅卷的老师经过努力也认不清,最后只好按错误处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人生发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书法的训练,尤其是硬笔书法的训练,对于学生试卷的解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当将硬笔书法的教学置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书法的教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长远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可以让学生深入品味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增强中国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艺气质,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长远的积极的影响。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当今的语文课堂上对于书法的教学,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的忽视,以及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呈现出了边缘化、淡漠化的状态。其次,即使有的语文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开展书法教学,教师也大多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书法教学的培训,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这样,即使学生付出颇多的心血去学习以及练习书法,也事倍功半,从实践效果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书法教学的质量
(一)要从政策上以及态度上支持高中语文书法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首先需要的就是学校在条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师生对这件事的重视。第一是学校方面应该做的事情,学校应该首先明确书法的学习对于语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绩的重要意义,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级,安排足够数量的书法教学课时,应当积极联系出版社,为学生订购书法学习配套教材,为学生学习书法、师生之间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时,学校方面从激励学生苦学书法这一角度考虑,应当多多举办类似书法竞赛、书法节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们踊跃参加。第二,教师要对书法教学予以重视,把眼光放得长远,不能被分数的功利性牵制,应当从学生的终身素质的培养高度着眼,在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对学生书法的教学,而在布置练习题方面,应当尽量以做精题、精做题为主,避免因为学生陷于题海战术耽误了学习书法、陶冶情操的宝贵时间。另外,身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当在课余时间积极充电,学习更多书法以及高中书法教学的知识,这样书法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关于教材、字帖的选择
在高中书法教学上,光有学校方面的主动,以及教师的`辛勤奉献,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学校以及老师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书法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这是由于学生个人的书法写得怎么样,学生个人的天赋以及认知的差异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只靠对学习的激情以及长期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练就一手优美的书法,并且形成鉴赏书法的深厚素养,还是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以及训练。首先,教师要慎重选择书法教学的教材范例。当今的社会风气异常浮躁,书法出版物鱼龙混杂,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适合高中生临习的,比如说很多当世所谓名家的字帖,其实只是徒有虚名,仔细看来笔意媚俗。但是可悲之处就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学生临习的字帖不加甄别,让学生胡乱去书店买字帖临习,但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赶不上老师,往往会买一些粗制滥造的字帖,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练字的成效低下,甚至会越练字,书法越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没有为学生选择好临习的范本。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在为学生选钢笔行书字帖的时候,以邹慕白的行书字帖为最佳,因为邹慕白的行书,不仅笔画构造相对简单,而且笔意连起来看,具有藕断丝连之感,适合高中生进行答题以及快速书写。在为学生选择钢笔楷书字帖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天赋,现当代书画家的字帖,是不适合给高中生练的,因为当代的楷书字帖缺少意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们可以多为学生们选一些古代书法名家的字帖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女孩子适合学习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的硬笔化字帖。赵孟頫的楷书,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女孩子多临写赵体的硬笔楷书,可以养成柔中带刚、风姿绰约的形态。而男孩子则更适合学习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硬笔化字帖。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男孩子临习柳体楷书,不仅与男孩子阳刚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养男孩子的骨气。对书法天赋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习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的硬笔化字帖,《灵飞经》是唐代小楷的巅峰,堪称字字飘逸,字字绝妙,天赋好的学生临习《灵飞经》,可以增添飘逸峻拔之气。而对于那些较为欠缺书法天赋的学生,教师应当指导他们使用薄薄的描红纸,附着在语文教材之上,每日坚持描画印刷体的文字。因为印刷体的铅字,有着横平竖直的显著特点,既没有结构上的灵巧,又不要求写字时候的腕力,所以即使书法天赋很差的学生,只要坚持描写印刷体文字,也可以最终做到在答卷的时候字迹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码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关于学生练习书法,字帖临写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书法教学当中,即使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合适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导学生临习字帖的时候,培训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书法教学,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买字帖,不再进行学习书法方法的指导,学生也不了解学习书法的方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单纯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红纸。这样,学习书法的效果不会太好。其实学习汉字书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经成型了,古人常常这样进行书法教学,那就是描红、临摹、创作有机结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人练习书法有充裕的时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当代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还有大量的其他课程作业需要完成,因此,书法教学中的描红、临摹、创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够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可以如此布置作业,每日只练习字帖里面的两行字,在描红字帖之前,先对要描红的部分进行临摹,之后进行字帖的两行描红,描红之后再对这几个字怎么写进行反思,反思过后再一次临摹,最后进行创作,也就是自己写两行字帖以外的内容,创作的内容以规定背诵的语文文言文为主,这样的书法学习作业使得描红、临摹、创作三者有机结合,总共练字的内容只有8行,这样既不
三、总结
高中语文硬笔书法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不仅应当足够重视对学生书法技能的教学,也应当深入研究字帖的选择、学习的程序。
从本质上看,多媒体就是文字、声音和图像的组合,从“视觉、听觉”上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彻底摆脱“古板沉闷”的学习环境。试想下,若教师在语文课上播放一段清脆优雅的笛声,或一首动听感人的乐曲,学生的思维神经将得到莫大的。放松。拿高中第三册教材中《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两诗来说,两首现代诗反映的是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的创作思想。前者描述的是慷慨激昂的斗争岁月,后者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依依不舍的人文情怀,从文字内容上看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享受。教师若仅凭自己的阅读,是很难把诗句中的韵味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而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配乐”,在阅读诗句的同时配上一段与之相呼应的音乐,其营造出来的效果必会让人为之一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立刻被波澜起伏的诗意带动起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 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和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陛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职高语文课堂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而齐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娱自乐———睡觉、看课外书、听音乐;要么兴奋过度,课堂上一片嘈杂,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依旧喧哗。久而久之,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感到煎熬,老师感到束手无策。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职高语文教学革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职高语文教学出路———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职高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合理地处理教材。对于教材的处理,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这包括一些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古典小说鉴赏、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毕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教与学是互相并存的。同时还复习巩固他们初中时就没有过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正是因为学生素质低,教师才要对他们进行更多、更好的基础课的教育。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将由消极而走向积极。
4、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必须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模式。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
5、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笔者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综合评价体系要有如下特点;
①要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现状、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②要能兼顾课本知识、实践应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③试卷考试要与"才艺"展示相结合;
④课内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考查相结合;
⑤学习成绩要与学习表现相结合;
⑥教师考评要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总之,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的要素提供优质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职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