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优秀12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敬业的小编沉默给大伙儿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数学论文 篇1

最近,我爱上了酒心巧克力,仅一个月就吃了三盒。今天,我又缠着妈妈说:“妈妈,我的酒心巧克力快要吃完了,再在网上给我买两盒吧。”“可以是可以,”妈妈提条件了,“不过这次要你自己来挑,如果挑不到价廉物美的就不买啦。”“好!”我满口答应,跃跃欲试。

经过一番比较,有三种方案进入了最后的筛选。这三种方案都包含了我钟爱的朗姆酒巧克力和伏特加巧克力。一号信息:两盒散包装的巧克力各要39元,月销量分别是1875和3999。二号信息:两盒巧克力捆扎在一起是68元,月销量是1612。三号信息:三选二,要55元,月销量是29。光眼睛看,看不出哪个方案最好,我决定拿笔算一算。一号方案需要39+39=78(元),月销量是1875+3999=5874(盒)。三种方案的价钱比:78:65:55,三号方案略胜一筹。月售量比:5874:1612:29,一号方案最多。“同样是两盒,而一号方案花的钱比二号方案多78-65=13(元),虽然一号方案的月销量比二号方案多5874-1612=4262(盒),但月销量有1612盒的二号方案也绝不可能是假货。”我道出了自己的推断。妈妈点点头,于是,一号方案被淘汰了。

看着二号和三号方案,我犯难了,65-55=10(元),相差10元的呀!我不忍心白白扔掉10元钱,再说,月销量少一点又不一定代表巧克力是劣质产品。忽然,我看见二号方案的图片右下角有一行小字:假一赔三。我兴奋了,急忙点开三号方案,哈哈!狐狸尾巴藏不住了,卖家没敢写上这句话。再仔细看看,三号方案根本没有任何评价,而二号方案却有900多条。这下,三号被淘汰了。这时,妈妈说:“好样的,你很有头脑,很快就会收到两盒酒心巧克力的!”“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三天后,巧克力到货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伏特加巧克力,一口就是一个。“咳咳,咳咳,呛死我了!”我边咳边喊,没想到酒味这么浓!妈妈闻讯赶来:“看来,你终于吃到正宗的酒心巧克力了。”我笑了,接着打开朗姆酒巧克力。这次,我吸取了教训,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酒味差点儿把我熏醉了。我品尝着自己动脑筋购得的酒心巧克力心里美滋滋的,整个下午沉浸在酒心巧克力的醇美之中。你想吃正宗的酒心巧克力吗?请来我家吧!

小学生数学论文 篇2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比如班级收饭费,一个班共有62名同学。在校吃饭的有60名同学,每人应付85元。这样的话便要算出60人一共应付几元。应用乘法就可以很简便的算出结果。只要用85x60=全班60人应付几元。这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数学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会带50元--80元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很有计划的买东西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一个整数,如一块香皂5.60元,一双布鞋12.70元。这时,我们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总不能每一次都带着一个计算器。所以要想好了买,算好了买,要不然,钱就不够了。

如果你长大了成了一名设计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块砖的长、宽都算的一清二楚呀!连0.1的误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好数学,长大后才能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小学数学论文 篇3

摘要:

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问题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已�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转化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也明确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的现象。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和数学还是最主要的两门学科,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小学语文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很多小学生 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 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什么都学不好,面对数学更是产生了畏惧心理[1]。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大感头疼。

1.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还有少数教师只喜欢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厌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造成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再加之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最终导致学生更加难以学好数学。

1.3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都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科学和严谨,同时数学还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通常都比较好动,容易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之后利用废纸张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各一个,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和粘贴制作纸盒,制作过程中可以参照自己的铅笔盒和家中的收纳盒等。最后要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例如: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从而让学困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接受所学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为学生介绍有关数学的发展史和小故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标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3结语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艳芝、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01):120-121、

[2]赵广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心理分析[J]、林区教学,2017、(01):83-84。

小学数学论文 篇4

摘 要:

小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使用多变的策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几种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争论中碰出思想的火花;使用多种形式的鼓励,从精神鼓励到物质奖励,再到荣誉肯定,不拘形式,让学生都能感觉到尊重和肯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可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堂教学上,而不是依靠大量的家庭作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不应该总是把家长绑架在一起,把本来属于教师的责任向家长分担。课堂教学固不可少,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容易陷入单调和重复中,让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以至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调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教学小策略,和同仁一起探讨。

一、让学生碰出火花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较真”阶段,他们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甚至是错了也不认错,总要驳倒对方。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积极的一面。碰撞难免会出火花,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性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形势。对于那些表现为固执坚持己见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使用合理的论据,形成清晰的线索分明的论证过程,从而实现“坚持己见”到“据理力争”的转变。这样,尽管他们会对最终的答案存在不同结果,但是在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可以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的辩论形式,小组内的讨论要求同,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而小组间的辩论则是存异,指出对方的纰漏,树立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课堂怎样激烈,学生们的思维怎样碰撞,又是如何地各抒己见,仁者见仁,但是到了最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概括,还要进行方法性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个人情感的对抗中。

二、多种多样的鼓励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学习都不能离开学习兴趣的参与。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这种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他们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鼓励则是保持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最好的催化剂。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尤其多给予学生鼓励,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公开的口头表扬,也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还可以把优秀的试卷或者作业张贴在教室里,这些都属于精神奖励。当然,我们也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把学习本、橡皮、图书等作为奖品。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象征符号化的荣誉奖励,比如颁发锦旗。

比如,在一次口算比赛中,我随手拿起一个小木棍,并说:“这就是胜利的锦旗,只有又快又准确地算出所有试题才可以得到它。”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算了起来,其中的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孩得到了第一名,当他把小木棍拿在手里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他在拿着一面红旗。他妈妈后来跟我说,他回家就很高兴,说他得了第一名,一个晚上都手舞足蹈的。可见,奖励并不局限于形式,也和物质的多寡没有丝毫联系,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重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水平重要的体现。在很多家长看来,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算数。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小学数学成绩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是注意力集中,小学生思维虽然灵活却过于发散,很难集中注意力。而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高水平的脑力活动,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话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注意力也离不开耐心的训练,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锻炼耐心,充分利用一些儿童思维训练的书籍,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受到耐心训练,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二是独立完成。许多小学生对于自己不够自信,自己算出来了还要问其他同学,一看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就立刻否定了自己的答案,这是小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要善于鼓励学生,肯定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是要养成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不能够独立完成计算的学生往往没有验算的环节,算完就忙着和他人对答案,在答案不同的情况下,又很容易地否定自己,这也和他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有关。如果学生能够养成复查和验算的习惯,就能认真地核对自己的每一个步骤,从严密的计算中找到自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在这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良好的示范,在板书的时候不要乱画乱写,保持整洁,在写到计算步骤的时候也要严格地按照计算规范来,不可

四、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凭借其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专家在讨论多媒体的使用,笔者对此也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多媒体教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利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只是不赞同过度夸大多媒体教学,如果每堂课都毫无节制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小学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反而 适当使用多媒体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否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 张绍英。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若干基本途径[J]。中学数学,2009(8)。

[3] 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科学出版社,2001.

[4] 郎正松。中学课程辅导[J]。教育研究,2011(14)。

小学数学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小学数学论文 篇6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

看过了,可能会明白;

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

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

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再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论文 篇7

一、思考时的“宁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抽象的学科,有时非常需要师生在宁静的氛围里进行缜密的数学活动与思考,一味追求数学活动的热闹并非新课标的本意。事实上,有时候课上出现的“冷场”,并非坏事,这往往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在寻求自我解决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准确判断同时给他们留足时空。一次,我通过视频给学生展播:王老师带领7个小同学去公园踏青,到了门口看到公告栏上写着:(一)购买单人票,每张5元;(二)“团购”,10张起卖每张3元。请问同学们,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如何做才能花钱最少又能合情合理?这个题目播放完后,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动笔算,也没有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而是微笑着暗示他们多看屏幕显示的问题。此时室内鸦雀无声,过了两三分钟,有的学生摊开笔墨算了起来;有的是紧锁眉头,低头沉思;有的是一脸迷茫。又过了会儿,我问道:大家想到解法了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已经想出解法的同学把自己的思考(演算)过程说给组员们听听,实在想不出的,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大约2分钟后,就有学习组长举手表示问题解决了,大约3~4分钟,各个小组都完成了。于是我任意点几个小组,让他们汇报,都顺利说出:购买单人票需要5×8=40元,“团购”则要3×10=30元,虽然多买了2张,但毕竟省了10元。所以“团购”合算。甚至有经济头脑的学生说,想办法把剩余的2张卖掉……就此案例,倘若我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确的解法和结果肯定会找到,但在短促的时空里,学生的思维能想多深多广呢?学生们只能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去附和、去从众,表面上谈论得热热闹闹,实际上仅仅是几等优点生参与了思考。然而,我滞留的“几分钟”,留给学生宁静的思考、尝试、想象和创造的“天空”。在短时间里,学生可能是“灵光一闪,计上心来”,可能是“恍然大悟”,也可能是“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锦上添花”。

二、倾听时的“宁静”

学生要想学习,首先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在求知过程中认真专心地听取他人发言或讲解。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一要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听教师的点拨、讲解和指导,尤其是听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剖析和释疑;二要学会静心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伴间的交流,并能提出自己的设想或修正。笔者观察了现今的数学课堂发现:学生不会倾听,当教师让他们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或解法的思考过程时,往往发言的声音被淹没在七嘴八舌之中,结果众说纷纭,没有收获,教师却对此倍感欣慰,大加赞赏,认为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人人参与了。事实上,这是错的,这种做法养成学生在公开场合不尊重他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习惯,同时也是对他们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家都知道: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如果不能“宁静”的倾听他人的见解,就不会从他人发言的信息中汲取营养、发现别人的亮点和不足,又岂能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热闹”的教学,能有效吗?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个人以为:只有在相对宁静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仔细倾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

三、作业时的“宁静”

现今许多老师都把“写”纳入导学环节,这是正确的。事实上,让学生“宁静”地写,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静”的时空,让他们静静地写下课中自己的疑问和独特的`见解、思路,促进他们“知网”的自我完善与构建。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提供“反刍”的机会,让他们静静地回味自己知识的学习。此时,他们便是“毫无忌惮”,无需察言观色,无需想答老师所问或挺他人所说,而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得。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闭口”,无需唠叨。但现实的状况不尽如人意,课中总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认真专心地练习,教师边巡视边唠叨“某某的字要写好,某某,你人要坐正,同学们,要细心啊……”其实,教师这样做没有错,目的是培养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提醒他们、防止他们麻痹大意,但这往往忽视了学生需要安静的思考空间。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不时有几个“宁静”的几分钟,这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尊重、数学思维的关照。此时此刻,我们不需要给学生过分的帮助和太多的提示,相信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只是要给相对“滞后”的学生来点个别提示与帮助。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拥有一片“静空”。

小学生数学论文 篇8

今天是我舅公家的儿子俞勇舅舅的结婚大喜日子,我妈妈带我去海鸥大厦吃喜酒。我心里乐开了花。

一大早,妈妈就在家说:“我们今天要去理发店洗头做头发,还要洗车,都很费时间,要抓紧时间。”我想:“怎么样才能节省时间呢?”我动脑筋一想,有了,洗车不是就在理发店对面的街上吗,我们可以先把车开到店里,然后把车交给店里的人后,我们去洗头,洗完头再来提车。这样两件事情同时进行,时间不是就可以节省了吗?我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妈妈,结果,我们真的节省了不少时间。

晚上,妈妈笑嘻嘻的对我说:“你今天动脑筋了,那你想想,平时我们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节省时间?”“早上起床,可以一边微波炉里转早饭,一边刷牙洗脸;还有奶奶锅子里煮菜时,可以先把用过的碗收拾掉等。”我结合自己看到的事情,回答妈妈。“歆歆,妈妈告诉你,这个办法叫做统筹方法,就是让几件事情在可以的情况下一起进行来节省时间,而且这是一种数学方法。”

今天我十分高兴,知道了什么是统筹方法,并节约了时间,希望自己以后学好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让生活变得轻松又自在。

小学数学论文 篇9

摘要:

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中不断的使用多媒体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多媒 那么,要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多媒体平台;辅助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不断的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切实更新错误的教学理念。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辅助教学方法就是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之心。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知识,也不能将自己定位为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因为这只能是阻碍学生自我能动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必须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简单的数字排列以及规律中去猜测、联想、识记,去发现不同算式之间有可能存在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讲授学生乘法口诀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背诵的时候体验数字间的联系以及规律,而不是一味的背诵口诀表上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口诀表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时学生就可以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二二得四到四四十六是经过了基数翻倍,所以结果要翻四倍。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大多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东西,大部分的学生愿意接受生活中的实物,而不是虚拟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不断的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去。从学生的生活习性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尽可能的展示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比如生活中的图形、字母、数字以及数学规律等,这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学材料,不断的满足学生的实践欲望,同时,这还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多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的课件,将多边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图形,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觉得清晰、直观、明了,也就可以轻松的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教学中如果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中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引进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章时,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课件:在森林里面,有一颗苹果树,苹果树上有4个苹果,有6只小蜜蜂在采蜜,总共采了12桶蜂蜜。这时教师可以提问:(1)题目当中总共出现了多少个单位呢?(2)6只小蜜蜂总共采了12桶蜂蜜,平均每只蜜蜂采多少桶呢?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思维去学习数学,就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评价教学标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去,是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启发自己的积极思维、思维广度以及深度。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会显得好玩、好动以及好奇,这时候学生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无意间完成的,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就迎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最终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插放一些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的故事或者是情节,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这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直观、生动、形象的感觉,还能带动教师,让教师不断的改革相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最终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才星。关于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13:2.

[2]辛桂贤。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2-4.

小学数学论文 篇10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众多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式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课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针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和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基础的计算内容,占了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数学成绩的质量。而其计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例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些数学概念通过计算和分解的方式来引入;常见的应用题的应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过计算步骤来逐渐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内在含义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3]

三、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要求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年级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差别一个年级,其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要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的计算培养需要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训练时间的长短确定,老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4]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领悟知识的水平都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需要一个具有较强引导能力的老师。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整体理科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析,结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定会更加完善和科学。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182-183.

[2]师会林。浅谈小学数学中关于计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8):16-17.

[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计算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109-110.

[4]唐雄。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10):105-106.

小学生数学论文 篇11

放学回家,没书看的我笑眯眯地拽着厨房里的妈妈,企图“捞”些“好处”——去书店买书。“叮叮!”妈妈的“好”字还没说出口,手机就响了。原来是每日一题来了,妈妈看了看,眼珠骨碌一转,笑道:“你独立做对题,立刻带你去买书!还附赠一顿美餐哦~”我想了想:如果还是以前的题型,那我肯定行!还有诱人的“赠品”,便答应了。

妈妈把题写了下来,一看题,我就懵了,这是我没有接触过的题型啊:学校阅览室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4/9,后来又来了几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19.后来又有几名女生来看书?

我呆呆地盯着题目,脑子一片空白,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急忙去问在一旁偷乐的妈妈:“妈妈,有没有提示?给开个后门呗~”她清清嗓子,装着正经的样子说要我自己想题。我噘着嘴,低下头去,再次审题。

五分钟过去,我丝毫没有头绪,嘟囔着:“原有36人,女生4/9,后来变成9/19……”

十分钟过去,我一心想书,还是没有仔细思考,有些感觉,却还是不够清楚。我无奈地揪了揪头发,再次求助。我拉着妈妈的手,甩了又甩,献殷勤地说:“亲爱的母亲大人,美丽的母亲大人,行行好,救救我,给个提示?”妈妈果然动摇了,想了想,说了句:“哎呦,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告诉你吧。你想想,女生变化时,谁没变?”

谁没变?哈哈,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女生变了,总人数变了,男生人数还没变啊,那就从不变量——男生入手!

已知“阅览室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4/9”,把原来的总人数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9份,女生是其中的4份,那男生就占了原来总人数的5/9,男生有36x5/9=20(人)。又根据“后来又来了几位女生,女生人数占在总人数的9/19”,把现在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9份,女生是其中的9份,那男生就有这样的10份。虽然前后总人数发生了变化,但男生人数始终不变,由此可见:“男生20人”与“男生占现在总人数的10份”相对应,因此,只要用20÷10=2(人),就可以求出现在一份的人数。现在一份有2人,女生有9份,现在女生有2x9=18(人),而原来有女生36x4/9=16(人),用18-16=2(人)这样就求出了后来又来的女生人数。

这么简单不变量暗藏在里面,我居然没发现,真是不应啊!我在心底暗自责怪自己,但妈妈却依然很开心地说:“还不错呀,一点就通了!我还是带你去买书吧!如果下次不用点拨就更好啦!”说着,还摸了摸我的脑袋。

从不变量入手!哈哈,通过这道题,我既学到了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又如愿以偿,得到了不少爱的书籍,还吃到了一顿“必胜客”。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里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奥秘,等着我们去不断地探究发现。

小学生数学论文 篇12

在一次听课中 , 老师讲关于行程方面的应用题 , 引导学生总结出 : 路程÷速度 = 时间、路程÷时间 = 速 度、速度x时间 = 路程三个关系式。正当老师讲得津 津有味的时候 , 平时脑子不太好使又不爱发言的王刚 站起来对老师说 :" 时间÷路程行吗 "? 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不暇思索的说 :" 时间÷路程 等于什么 ? 不对 , 请坐 !" 显然老师是生气了。

我心里特别不好受。这个学生的提问多好啊 ! 平 时不爱回答问题 , 在有老师听课时他敢于提问 , 这就值得表扬。况且他的提问是多么的独道呀 !

" 时间÷路程 " 到底行吗 ? 请看下面小题 : 小明步行 2 小时走 5 千米 ,3 小时走多少千米 ?

解法1:15 ÷2x3=7.5(千米)

解法2:23 ÷(2 ÷5)=7.5(千米)

在解法 1 中 ,5 千米是路程 ,2 小时是时间 , 路程和 时间是相关联的量 , 用 5 ÷2 直接求出的是速度 (即每 小时行的千米数) 。而在解法 2 中 ,2 小时和 5 千米同 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2 ÷5, 也就是用 " 时间÷路 程 "(它表示行 1 千米路所需的时间) 。

从上可知 ," 时间÷路程 " 也是行的。教师不能只 为教知识而阻塞学生的思路 , 相反的说明我们教师的 知识尺度太短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