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最新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9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一、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新思考

1、通过自主阅读感受美

在小学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文字中的美。教师要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阅读,陶冶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感悟和领会其中的美。例如:在学习《山行》和《枫桥夜泊》时,由于这两首诗自身的韵律和节奏感较强,加上诗的内容意蕴深厚,在朗读过程中,脑海里会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朗读中,具有音乐的美感,能让学生进行审美构建。通过反复和不断阅读,学生能对诗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诗中的美,并且享受美。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朗读比赛、小组间竞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不断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利用视觉形象发现美

美感主要来源于人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的审美,能陶冶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美感的构建过程是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和欣赏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最便捷和最直接的方式,如:用眼睛看和欣赏,去认识和感受美,这不仅带给学生色觉上的震撼,还能让学生感受精神愉悦。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插图的形式,促使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好的理解。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欣赏美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寻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恐龙》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恐龙图片进行介绍。通过这种直观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片,通过视觉感染,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审美建构。

3、从阅读分析中鉴赏美

小学学生语文课本中的美学形象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美学形象,同时利用语言和意境等进行分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一篇文章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时,要特别重视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可以利用以上所阐述的,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仔细揣摩,领略文章中语句的美感。此外,对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二、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要采取多元化措施为学生提供美学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本文从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特点和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新思考两个方面对小学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使拓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拓展阅读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反思与创新,使之为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奠定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而拓展阅读就是拓宽学生视野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一个平台。

一、教师要严格控制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阅读、写作等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往往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被其忽视,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最终取得了教师想要看到的成果。教师在调查学生对于拓展阅读读物的阅读完成率时得到的数据往往比学生自我统计的数据有出入,这需要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强调的不是学生“善意的欺骗”而是真正体验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过程。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备成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因为外部世界的干扰而发生一些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外阅读的质量,尽量做到对学生所读的每一本拓展读物都有所了解。部分学� 例如某乡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杜XX在课外读物中注意到有青少年利用晒干的丝瓜藤蔓体验抽烟的快感,其家里正巧有丝瓜的藤蔓,于是一经尝试便沾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健康是不利的。教师要克服班容量大学生数量多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展开了课外阅读,还要关心其课外阅读的主题,确保课外读物的主题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是根据教材上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推广,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和参考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两手空空,仅仅欣赏故事而忽略了表达方式和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做笔记。教师要向学生灌输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知到阅读课外读物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放松的娱乐,更是积累写作素材体会人情冷暖的绝佳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遵循“读书三遍法”。第一遍读书,学生要“囫囵吞枣”,不要求细致更不要求理解只需要学生将其写作主题明确,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能够一一对应,而不是“路唇不对马嘴”;第二遍读书,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行为习惯和事件的冲突原因并试图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第二遍读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跟随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猜想和预测;第三遍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细致的分析前两遍阅读时重点注意的章节内容,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手法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组成,第三遍阅读要上升到文学的层次上来,学生不能局限的停留在某一个句或者某一段话而是从文章整体出发,判断该部分内容对于整体的事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需要长久的练习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并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任务,教师在监督学生阅读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让学生经过积累、参考、对比之后有所发现,拓展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和其他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一个文本时很容易进去该文本的。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学生更快的融入作者设定的世界中冷眼旁观每件事的发生和结束,以上帝视角总结这所有的一切。但是,某些时候阅读需要参照,需要对比,只有与其他的文本世界对比碰撞,我们才能从中找寻到真正的不同吸取养分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生价值。诗歌也好,小说也罢,任何的文学作品需要参照,没有对比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品时尽管没有明确的表明该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个标杆。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同样也需要参考对比。

三、拓展阅读教学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前期,尽管还带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往往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认可,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师所看见并且认可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在班级容量较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公正且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学生一段时间的评价,关系着学生今后学习的态度和兴致,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今后会再接再厉,而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是能够吸取教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如今网络全球化,信息数据流的时代,网络极大的优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线教育日渐成熟,尽管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都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但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仍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简化了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随时随地的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漏洞。教师将学生平时的成绩数据化,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加以适当的评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经过整理分析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折线图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张雯。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策略探析[J].新教师,20xx(08):55-56.

[2]张锦美。小学语文基于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xx(35):20-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 篇3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4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阅读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足功课,深入研究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及教学规律,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教学环节设计时确保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成效。

第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形成真实教学环境。要确保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成效,重点为学生们营造利于阅读学习的环境。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一味的教,不关注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和思维的发展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们。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勇于尝试自己去阅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利用多种途径寻找答案,然后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形成真实有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们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同学们会发现蒲公英会利用风等形式将种子传播进行传宗接代。这是很多小学生会生出疑问,蒲公英到底是如火如何利用风进行传宗接代的呢?教师先让学生们自主的思考,然后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见识真真的蒲公英,然后教师再讲解这个问题。这样学生门就会明白蒲公英利用自身种子很轻,成熟后自己有一个“保护伞”,种子会随风传播,进行四处的播种,传宗接代。

第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我们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创新。在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阅读文章的段落大意、重点段落的分析等,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此外我们适当的进行句子的仿写和词语的扩展练习,促进学生们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形象、生动、丰富、直观,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大纲需求进行合理的知识拓宽,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强学生们对教材的感悟和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们自主的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教学。

第四,不过分依赖教材,适当拓展阅读范围。当前小学教材内容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局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不能盲目的相信和依赖教材。同时教材又是学生们循序渐进学习和与中学知识过度的必然前提,他的知识具有承接性,所以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又不能抛开教材置之不理。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重视教材而不过度依赖教材,重点在教材新内容开发和资源扩展方面下工夫,注重阅读内容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二、总结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做好该科教学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客观、正确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拓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 篇5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习惯培养上方法不恰当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解决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问题;对策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习惯大多是自发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期在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将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其实也是在自发状态下养成的一种阅读习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于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这一时期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还并未定型,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是模仿教师而形成的,一旦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自己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实际阅读教学现状是,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发挥好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从阅读教学内容来看,普遍过分地关注学生对于字词句包括课文的背诵和记忆上面,并没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教学的缺失。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

1、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学生“读”,除去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课文、阅读教材内容这些比较陈旧的阅读素材,时下大部分学校都已经为学生专门购买了课外阅读读物,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阅读教学初期,允许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通过查阅工具书、查稿资料等方式矫正自己,从而养成多查资料的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要学生读”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1)尊重小学生心理需要教师应该拉近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或语句给予及时的解答回应。2)确立阅读目标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对于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给他布置相对应的难度适宜的阅读内容。3)注重师生互动与上文解答学生问题不同,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喜好有基本的把握,什么学生喜欢阅读什么内容,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感。

2、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做到“读思结合”

读思结合的主要内涵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考。主要方法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1)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单纯的从抽象的书本知识中的概念难以理解本子,需要教师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达到从抽象到直观的转化,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思考的实用性不仅局限于阅读教学,而是适用于所有教学活动。读与思的结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要义。2)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应该系统全面的介绍精读、略读、速度、选读等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贵哦城中,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认真读完一篇文章而不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的话,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而且对于阅读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应该有尝试运用更恰当的阅读方式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一个环节。3)为了实现真正的“读与思”相结合,除了指导学生多运用工具书,在文章重点部分划线标记号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初、阅读之时、阅读之后都能够自我提问并自我回答。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文章中父亲突出的动作举动及感情强烈的话语标上记号,并且自我提问父亲为何会如此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在废墟之中等待父亲的救援,而儿子为何如此笃定父亲会不顾一切的冲进废墟救自己。这些都是蕴含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也是阅读主观题中经常会出现的题目,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

3、创设阅读环境,阅读联系实际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知识无法运用于实际,知识一旦脱离生活太远,就如空中楼阁,美好却触碰不到,久而久之便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后,教师应该讲阅读的意义提升到精神层面,而不是局限于理解某一句子或段落的意思。古人云:文以载道,当一个人的阅读开始实现读文中之道的时候,自然会将作品中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联系,在学习基本的常识之外,还能够体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教师应该选用较为积极的阅读素材,培养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深意的阅读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弥补课本、书本在文字展示上的单调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尽量展示贴近生活的素材,插图,充分联系实际,拉近学生阅读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过分生动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专注性,注意力的转移将对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投入度,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便捷性。针对阅读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且影响长久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黄林盛v单位:江苏省沐阳县湖东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全保。让阅� 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3(8)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论文 篇6

一、激励学生循环阅读,体会阅读素材趣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多多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循环阅读的方法扩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各类异样的需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室中时而响起的幼稚阅读童声不仅是对课文的阅读,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状态的展现,并且从某一种意义层面来说,这种循环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划精品课堂,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课堂策划包含内容十分广阔,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进度与内容提问等方面,以上内容的整体协调才可以帮助老师创设出精品课堂,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深化。就拿《画杨桃》这节课程内容来说,老师提前要规划好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其次借鉴文章精髓于课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开展提问环节等告知文章深意,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注重学生读后表达,升华阅读教学目的

经笔者研究发现,每一节阅读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文章结构和深意,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一个升华,也是保障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比如《七色花》这一篇小文章,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话,希望实现什么愿望?”等类似问题,小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答案,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且也在读后表达的过程中升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结语

总之,如今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总是归结于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7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趋势,造成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困难等问题,使小学生不能实现语文阅读有效性学习[1]。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有效性学习。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降低了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造成小学阅读有效性低的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语文阅读教学程式化[2]。我国学校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步骤程式化,既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理解不透,降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其次,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认为小学教学内容简单、自己能够完全胜任,在课前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同时也不为小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造成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语文阅读目标,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严重下降[3]。再次,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语文阅读教材选择随意,造成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缺失,同时,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讲解,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只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其他知识一概不知,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成了“走过场”,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理解不透彻,学习过程中缺乏想象力,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严重下降。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严重下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系统发展迅猛,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活跃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4]。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小鸡、小狗、小鸭以及青蛙等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和音乐,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为学生营造一个《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画家”在创作作品时的激动心情,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深入理解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从而实现语文阅读的高效率学习。

(二)在课堂上融入“互动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教师讲课速度过快、语文内容太深奥,就会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吸收语文阅读的重点内容,从而降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严重下降[5]。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运阅读学习积极性,实现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人数为6人,让小组成员分别饰演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以及青蛙,一人负责文章朗读,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互动,增加语文阅读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画画?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不用画笔就能画出一幅画?”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答案,再举手进行问题回答,从而增加学生自信心,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

教师要想实现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加强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注意他,从而增加其学习积极心。其次,教师需要对运阅读课堂时间进行严格分布,分布给学生充分時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疏通文章段落、整理文章中的生词。最后,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标记,在请教老师,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理解透彻,从而获得学习自信。总之,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文阅读技巧,还可以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总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综语文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要本着“教学与时俱进”的理念,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处于主动状态,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韩素。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xx(10):56-56.

[2] 万爱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7):41-41.

[3] 王运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20xx(13):162-163.

[4] 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5] 赵刚。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36):3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8

一、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开辟一个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来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抽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阅读体会和同学分享。例如,一个学生要推荐某本书给大家,他将他的阅读感受讲给大家,大家通过对他的阅读感受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其他的学生愿意去读被推荐的书目。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继续保持长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读书重在悟读

教师的领读与范读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所呈现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动情地读课文,用自己真实的感情品味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课文所创设的魅力情境,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在领读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领悟,不要多考虑技巧,重点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对文章的讲读式分析、填鸭式教学,而是将课堂的主体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质疑的师者转换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与学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有着平等权利的共同参与者,是阅读的主人,是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需要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教师、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通过该考评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就要积极思考,做出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和运用能力。

四、增加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不少于145万字。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为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感受生活。但多读还不行,还应多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智力以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事物尚未形成整体与完整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下工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理解,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的阅读材料,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同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材料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逐渐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水平。简单说来,阅读材料选择所应该依据的要求就是思想健康、内容与学科结合、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我们要与家长联合起来,一起为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总结

新课标下,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创新,尤其是语文阅读应与时俱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以新课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主体阅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9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着重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专业教育水平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相关读写结合的课堂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越来越看重,从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全国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这种新式的阅读课堂中通过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使得学生产生对相关课文或者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学生在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中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课文或者阅读材料,不仅充实了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文学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提优培训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此开展阅读教学并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补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他们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可以采取实用的教学手段到达这一目的。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1.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对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提高,殊不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师同时兼顾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两方面,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采用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他们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语文课本知识上的阅读教学,同时对学生课外拓展刊物的阅读教学同样适用。例如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小学阶段必读经典课外读物——《安徒生童话精选》。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冰雪女王》等著名篇目进行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对其中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终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目的。

2.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不仅需要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基础性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课堂中语文基础能力的时候同样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堂中阅读学习相关的课文知识,然后对其中的主要段落进行概括并写出文章的主题大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目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缩写文章与概括文章的基础语文技巧,从而读写结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这篇课文并教授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缩写与概括,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

三、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使得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实用的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同时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 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不好的行为,那就是检查学生所写的日记。要知道学生的日记属于他们自己的隐私,教师无权检查并阅读它们。所以教师需要努力改正这一毛病,帮助学生对写日记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读写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并知晓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际的阅读课堂中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实用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最后教师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1).

作者:邓冬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