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最新7篇)

心理健康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阿青给家人们整编的7篇小学心理健康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篇1

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逐步迈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高速变化期,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生共振,使他们处于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惑与外在社会群体心理矛盾冲突的焦点上,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一影响表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就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能是呼风唤雨的侠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我们观察到很多问题学生都特别依赖网络,很多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着网瘾的影子。

3.畸型教育的必然结果。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发展。(1)家庭教育缺失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有些家长其自身的心理甚至也是病态的。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许多家长简单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或者没时间陪孩子,他们能够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却没能给孩子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2)社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认识不到位。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极不科学、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他们无限扩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影响下,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针对的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部分学校心理专业教师不能发挥专业作用,或沦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无法在专业上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2.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门可罗雀,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有些心理咨询室和校� 有些心理咨询员由校医兼任,心理咨询员穿着白大褂,让学生望而却步。有些心理咨询室面积不够,功能设施不齐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有些地区负责管理和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上级领导要么是负责管理校医、要么就是负责管理德育的领导兼任,缺乏专业性,而且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和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心理健康教育有被边缘化的现象。

三、应对策略

1.上级主管部门要规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在目前有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

2.学校应端正心理健康教育观。林崇德教授认为:“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要求咨询和辅导,他们要求健康是主流。”从个人人生的意义上讲,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比发展孩子的认知更重要。对社会、国家而言,拥有健康心理的公民也是一个健康家庭、健康民族、健康社会的基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等所不能替代的。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队伍。第一级队伍是学校的广大教师,通过对广大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发现和初步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第二级队伍是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咨询。第三级队伍是校外的专业心理医生或专家,以心理� 总之,重新审视和思考学校心理健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重新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即心理健康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可以也应该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摘 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 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第17期。

[2]董靖平。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第14期。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加强情感教育,不断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才能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出质的突破。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并探讨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及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现代化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据社会效果以及目标本身的实际情况,以价值判断为主,进行客观评论简析。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经收效甚微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才能与现在的社会现状相呼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现代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科技发达,高科技能实现简单的变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其中涉及教育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有设计教育的其中某一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变化就能做好的。目前由于大学生对现有的社会普遍存在一些认知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实际生活当中,注重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当代热点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现代社会很多的新闻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各种眼花缭乱的新闻信息极大地扩充了大学生的认识层面和对于社会的了解。一些社会上思想价值观非常好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网上很多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水平的提高。如现在很多的社会阴暗面就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检举揭发的。

(二)消极影响

很多的社会热门话题并没有通过国家的相关部门的审核就直接面向社会。这其中有很多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波及。现在热门话题越来越向要吸引人眼球,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发展。而且很多的话题空穴来风。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判断。当下很多没有道德,也没有思想,甚至不好好教人做人的话题,往往受到一些学生的追捧,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是很大的'冲击,甚至严重的会波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发一些心理疾病。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把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引向了不好的一面,引入到了歧途之中。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如暴力网站对于学生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一旦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这一类网站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甚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人格,进而严重地危害社会的安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的突破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举止行为是通过情感来进行表达的,所以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相当必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感情发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把情感教育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对于有些心理健康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十分认同。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笔者为了实现塑造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目的,自始至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并不反感,而且使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改善教学的气氛。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虽然心理健康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学生思想价值观也非常好。至于当代很多大学生心理消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信息爆炸,对于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接触过多,导致信仰淡化、价值观的扭曲等等。只有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具备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最多。对于学生的教育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活动,如慰问抗战老兵等等,都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迟冯刚.关于做好高校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孟维杰,马甜语.诠释与转换: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代理解[J].心理科学,.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J].中国德育,(10).

[4]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4

《试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关键字:心理健康 赞扬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的社会严峻挑战等这些问题,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中小学校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开展。但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一些我们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重治疗,轻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矫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发展,即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忽视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如,发现某某同学情绪不稳定、某某同学爱说谎、某某同学有自卑感教师才开始矫正、补救。有时,教师只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常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而忽视了当中的灰色区域――不平衡状态(偏态),以至于笼统分类,“一刀切”。 其实,从效果来看,如果到了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碍的时候才来补救,矫正和治疗,工作的难度就大,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多,效果还不一定显著。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方面。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防重于治的新理念。

二、重个别,轻团体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经常会投放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去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心声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项目。这些都属于个别辅导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但对于整体来说,效率还不算很高,也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团体教育应受到重视。 从进行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为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类。团体教育,是指团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生活的缩影,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团体中获得正确的观念,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去尝试学习或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团体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会发展造成激烈的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只注重个别教育去消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相反地,应该是更普遍地使用团体教育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才能的最充分显示和最完美发挥。 三、重说教,轻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较为被动状态: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问题,再去做“亡羊补牢”之举。只询问症状,就事论事,做泛泛的说服教育工作,只在具体问题上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问题的来龙去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症状缓解”效果,很难根治。 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把心理教育渗透、贯穿于各育和各科教学中。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均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学过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2、注重教师的心理保健,让每一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加大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学生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中解救出来。3、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轻优生 差生出现的“自卑、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差、学习障碍”等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光晕效应”,优秀生往往因为学习优秀而“一优遮百丑。”老师们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在劳动过程中,最敢于做最脏最累活的学生中,学习优秀生所占的比例是极少数的。其实这里可以隐性地显示出:知识素质与良好的人格品质不一定成正比的。 在“群星捧月”的独特条件下,要知道优秀生在赞扬中成长,在崇拜中学习,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虚荣”等不良心理。一旦离开那些优厚的条件,就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对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不得。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5

【摘要】: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就着手培养孩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生活在21世纪初小学生,物质生活、学习条件都较为优越,但是,基于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出现紧张、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同学间关系冷漠、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对考试过分紧张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1、“厌学”心理。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许多家长把未来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社会、家庭、学校受其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极少数学生由此表现为:反应迟缓、成绩低位徘徊、厌倦考试、对学习缺乏信心。

2、“自卑”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始�

3、“柔弱”心理。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父母的荫庇之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理很重,恒心不强,缺乏“一做到底”毅力,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拈轻怕重。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如今小学生较为普遍的表现,当遇批评、委屈、挫折时,思维狭窄,不能客观对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交往时常表现出 “逆反”“小气”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不服管教,自行其是,上课时候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二)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1.教育主体模糊不清。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相当数量教师有“好生无需教,差生无法教” 的错误观点,简单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人格缺陷的个别孩子,因而在运作上僵化守旧,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化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安排一定的报告讲座就就是讲课。

2、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塑造完美人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基本理念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包括德育目标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属另一门类。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少教师将其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理论不足的问题。

目标不明。在课堂上,利用德育方法并不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少教师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健,到何种程度比较恰当,对其重要性、必要性不知所以然。

理论不足。关于德育的教育理论明显无法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现成教材及经典教法无法接使用,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指导方面无法保障。理论基础的缺位也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业余特色明显,具备专门训练的教师缺少,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人才缺乏。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基于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基础――学校环境

1、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新颖、整洁、明亮、美丽”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内在的需求。应该把学校各种建筑物以绿化环境为衬托,使学�

2、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导向,学校要有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业余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3、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在“团结、向上、积极、乐观”风气沐浴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庭环境。学校应该在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协助下,开设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们认识到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学生从小能生活在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关键――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依赖于家长与学校环境,它更需要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性格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成绩、隐私,以父母之爱对待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诚信”这词反映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教师不应把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对孩子言而有信,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

(三)保证――课堂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更需要各科老师通力合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授课原则,将其自然运用到本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同时,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谨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以诱发其保持良好情绪;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细微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干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创造,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多种策略的运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结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于学校环境、教师与课堂教学三方面的建设,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疾病 成因 作用 意义

内容摘要: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了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严峻的课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早的干预和引导,意义重大。

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篇7

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1.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认识到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对症下药,积极分析现状、总结原因,然后切实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打造高素质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早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1.3社会进步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坚持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