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工论文通用12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12篇现代化工的相关文章。

现代化工 篇1

档案工作现代化,是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行为、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目的。面对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机遇,加强协调,统一建设,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和保密,以实现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工作的改革。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将使档案信息的处理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档案馆将从保管史料的基地,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缩微技术与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将给档案的保管带来极大的方便,档案的体积大为缩小,以计算机输出缩微胶卷(片)的形式提供档案材料,能确保档案原件不受损坏,使之“延年益寿”,留传给予子孙后代。

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一)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档案事业的建设和档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科学的原理,遵循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可以做到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现代化,档案工作标准化,使档案管理与组织工作更趋于完美。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

(二)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它是指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交流、传递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实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它涉及广泛运用电讯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印刷技术、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比如: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检索、编目、库房管理、阅览管理、各种统计工作,并把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的缩微技术、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四、对策

(一)明确认识、加强研究

思想认识正确,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关于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方面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认为档案工作现代化就是买一些先进设备就可以了;或者认为档案工作搞不搞现代化无所谓;还有一些则认为要搞档案工作现代化就可以完全抛弃传统技术。这些认识都有待转变。应全面正确地认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内容,认识到信心不足、消极等待和不讲实际、急于求成的思想对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利的,现在不是要不要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档案工作现代化是一定要实现的、必须端正认识,加强对现代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到实际档案工作中。尽快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

(二)统筹规划、分工协调

档案工作现代化是一顷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分工协调,绝不可各自为政。这就要求国家统一制定档案工作现代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根据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统一安排研究项目,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模式。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因管理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各单位档案信息无法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交流的问题;另一方面,应注意减少因盲目性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力争获得较好的效益,解决无统一规划造成的顾此失彼、各行其是的问题。

(三)集中优势,组织攻关

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中有些重大科研课题和深层次的开发工作,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某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须组织科研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优势,组织攻关。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档案工作,其现代技术与设备的应用都应如此,这样才能尽快开发出实用性强、通用性好、管理水平高的成果。

(四)掌握动态、拓宽领域

掌握动态即掌握现代技术发展动态;拓宽领域是指拓宽现代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领域。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目标是阶段性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在应用现代技术设备的初期,领域较窄、项目不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档案工作现代化技术也相应得到发屁和提高。因此。应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目标的工作进程,拓宽现代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五)奠定基础、培养人才

档案基础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大力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建设,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有计划地、积极地培养出大批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主要措施。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现代化工 篇2

【关键词】营林工作;现代化;思考

0.引言

自建国以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前期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导致了过度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等现象,影响了林业资源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降低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林区逐渐采用了科学营林、科学管护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了前所为有的提高。本文就营林工作现代化谈几点思考意见

1.当前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林木良种基地培育总体滞后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培育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直接导致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未能充分与市场结合,导致林子种子类型单一、母树林更替缓慢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良种的更新步伐。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育苗生产组织形式与市场脱钩,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形势,导致种苗的投放未能跟上市场变化形势。

1.2更新造林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

由于未能真正坚持市场化导向,投机行为和跟风现象突出,导致苗木市场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从而抬高了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误区。

1.3营林与市场脱钩

由于机制或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人工造林往往未能作长远的定向培育考量,导致后期的市场投放面临供大于求的危机。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在经营管理措施上存在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思路不是很清晰。

2.促进营林工作现代化的思考意见

2.1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充分发挥营林部门职能作用,林业局党政领导应多次与营林处共同商讨营林发展大计,并在造林期间亲自深入造林现场调研指导造林工作。营林处加大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职能作用,造林期间,营林处采取技术人员包片、领导巡视的方法,要求驻点技术人员必须跑遍林业局所有的林场(所)。在监督指导过程中,技术人员都认真检查造林地是否适地适树、面积是否属实、是否有宜林地丢失等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保证造林地的充分利用。充分发挥营林部门在检查验收中的职能作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当年造林成效、森林抚育质量、苗圃积肥改土等进行检查验收。

2.2强化后备资源培育

从调查设计的审批入手,强化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设计一律返工,不合格的地块退回后不得重复上报,同时本着全年作业,设计一块审批一块的原则,随时为林业局审批抚育设计,为保证抚育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证。在森林经营上实行立体开发,复合经营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和各项技术规程执行,禁伐区,以卫生抚育为主,防止森林病虫害发生,以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对限伐区可进行抚育,进行更新性采伐、更新造林和野生植物的采集。为加速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改进对天然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急需抚育的林分实际情况,划分为抚育型、封护型、补植改造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重点公益林区实施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各种林分应有的功能。加大低质(效)林的改造力度,对于低质(效)林改造工作,本着“宜采则采,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抚则抚”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实施综合经营措施,促进森林抚育工作质量和成效稳步提高。

2.3改变营林生产标准

在我国,对于营林生产的评价标准是营林生产过程中的造林面积,而这种衡量标准并不能够体现营林生产的具体意义和价值,所以,应该以林木的生长存活率和生产量作为营林生产的主要衡量标准。将林木成活率和生产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能够杜绝林业单位的盲目植树行为,减少相关经济损失,也规范的林业局的生产行为,确保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4加强种苗基地的建设

林木良种是营林工作开展的重点,只有不断选育优秀林木种子,改善综合林木良种的质量水平,才是我国营林生产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要加强种子园的规模建设,通过研究和选育工作,挑选出能够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良木品种。其次,我们应该加大阔叶树母树林的生产比重,提高现有母树林的生产管理工作,并注意母树林的更替工作,利用较年轻的相近品种取代母树林,这样就能够改善我国母树林的基本生产机构,提高生产质量。

2.5符合实际情况治理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建设也必须要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科学、合理的考虑森林资源的协调建设问题,要按照实事求是的方法提高营林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营林本地的种植信息调查,适当的分析营林资源的稀缺与富足情况,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营林改造计划,针对适合本地生长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和大力的培育,科学开发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本职功能,积极加强林业发展与改造的能力,采取适当的发展原则。

2.6建立投资融资体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它们的稀缺程度,可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林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营林产业经营与管理水平的降低是生产管理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因此,完善营林生产的管理体系与机制是当前最大的问题。营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强经济效益实践还将表明,没有持续发展的营林,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林业。营林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营林现代化工作,要改变传统营林生产管理办法,按经济规律来管理营林生产,保证营林生产能收到较好的实效。 [科]

参考文献

[1]曹飞羽。探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J].才智,2012,06.

现代化工论文 篇3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年刚毕业第二年就教高三,是当年高三级最年轻的教师。在这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注重高三体育教学的方法和体育高考项目的研究,经过一年的拼搏,我终于取得了所教班和所指导的体育生高考成绩优异,为南海一中当年高考做出了贡献。由于本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强硬的教学能力,多年来一直担任高三级体育教学工作,并主要负责体育类高考学生的训练指导工作。具体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始终站稳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党"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指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0年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工作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不断自我进修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发展动态,追踪本学科的科研信息,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论巧妙的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胜任高中至大学及运动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在教学中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对教材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重点突出、分析难点,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讲练看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指导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人多次市级、校级、科组教学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多次在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中小学课外体育训练培训班做专题发言,主讲《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高考体育生的训练指导方法》,《体育课信息化运用方法》等,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和推广;年月承担"区教育城域网与清华同方资源库应作研究观摩课",受全区推广。

本人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课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单一呆板的教学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类推进,管教管导,全面发展,对教学中的得失能及时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体校或学校工作,都是本学科的骨干,担任辅导年青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同他们一起听课,看他们上课,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专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体育教师。本人具有较强的指导中专毕业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分别带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到中小学实习。多年来担任广州体院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研究教材、教法,组织他们试教、评教,课前课后分析,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现有几十位同学都工作在教育战线。多年来都任高三级体育教学与术科高考训练的备课组长工作。定期检查教案,集体备课,一起研究教学难题,互相听课交流评比,共同提高。本人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寓爱国主义、为国争光等思想教育于教学和训练中,做到教书同时又育人。

(二)教研工作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分别在省、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论篮球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省级刊物《学校体育》发表,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浅谈中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等分别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电化教育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我制作的体育课件《跨栏跑的技术分析》、《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原理》、《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展望2008北京奥运会》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我校体育推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

三、德育工作方面

由于体育教师的特点,历年来分别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自己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并协助其他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热爱学生,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能针对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经常与学校、级长、科任老师、家长沟通,使对学生的教育趋于同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齐下,分层推进,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艰苦努力。同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上、思想上各种实际困难,体现出教师同学生同甘共苦,肝胆相照。使他们跟上全班的进步步伐,我班有几个体育特长生,平时不注意文化课的学习,生活作风比较散漫,我对他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特别是文化课和思想教育常抓不懈。经过几年辛苦努力,他们全部考进理想大学。所带的毕业班高考上省三线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好评,使班级成为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好集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四、业绩方面

(一)教育教学业绩

1、所任班级的体育合格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均达97%以上的优异成绩。同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2、年至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获市区中学生篮球赛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3、年、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代表省参加"省、港、澳、榕"中学生埠际篮球赛获第一名。

4、年被评为市区优秀体育教师。

5、年被评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分子"。

6、年被为先进工作者。

7、年至年的几年中指导体育生高考上线率达85以上的教学成果。

(二)研究成果:本人有很强的教改能力和教改经验,在学校带头进行学科研究,取得优良成果:

1、年全校交流《如何开展快乐体育项目教学》课题,受到推广。

2、年交流的论文《初探篮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多项运用》获市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3、年交流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获市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4、年交流的论文《浅谈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获市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5、年交流的论文《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获市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现代化工论文 篇4

[论文摘要]简述了标准资料在企业科研、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企业应如何做好标准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服务工作。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同类事物达到统一,并获得最佳秩序和综合经济技术及社会效益。从这里可看出,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工程施工的依据。随着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因此标准资料的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标准化工作是三分技术,七分资料,可见标准资料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它人们可以观察和了解到整个标准化领域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各级标准每隔3~5年就要修订或复审确认一次,若不及时掌握这些动态,或随时注意新的标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企业标准化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各种技术工作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必备依据,企业必须重视标准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服务工作。现就上述工作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1做好标准资料的收集

标准资料是一个统称。它一般包括:标准正文、标准的制(修)定说明、标准贯彻的宣讲材料、标准的出版发行和更改信息、标准化期刊、标准化的论文等。标准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对以上这些文献的收集。但重点是收集标准的正文和与其相关的配套标准。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外购、与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或向对方索取,以及通过标准化信息网络进行收集。收集的前提条件是:要及时掌握标准的和更改等信息;经常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发行部门、各地新华书店和各级标准情报机构取得联系;确保收集、采购的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

标准资料的收集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并保证重点,既要收集国内外先进的标准资料,也要收集历史资料,同时还要收集标准发展的信息资料。在收集标准资料的同时,要注意捕捉信息,利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要把信息摆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中来。从标准化的角度来说,就是使信息能确保企业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并能随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勤于与各方面沟通,善于捕捉信息的源头,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

1.1信息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所掌握的大量标准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整理,汲取其中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以此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扩大营销市场,使信息变为财富,为企业增加效益。

1.2信息是标准化活动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贯彻实施各级各类标准,制(修)定本企业标准,在这些活动中,标准信息始终是其工作的基础。企业应侧重那些与产品标准化密切相关的信息,并确保其及时性、真实性、典型性和连续的规律性。

2标准资料的管理

2.1分类

根据行业特点和科研生产的需要,将标准资料按级别、类别或专业分类管理,并建卡、建账、编目、上架,以利检索查询。随着办公设备的现代化,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工作。当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时,应尽量多输入一些信息,比如标准历代替换的情况,标准在企业贯彻的情况,标准底图状况,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标准分发情况等等。这样做不仅便于检索和查询,而且可以指导设计、制造、检验等部门正确贯彻和运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在科研生产中的作用。

2.2汇编

将同一专业、同一部门、同一场合使用的标准或主体标准与配套标准汇编成册,以方便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

2.3动态管理

对已被更改、代替与作废的标准,及时地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以防止“废止”标准在生产现场使用,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标准的有效性。

3标准资料的传递和服务标准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使企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把收集整理过的标准资料按类别及时传递给不同的使用对象,使他们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标准的内容,以促进标准早日地贯彻实施。为达此目的,标准资料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有关标准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资料传递规范化、制度化,做到资料管理、借阅、查询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定期或不定期地资料信息通报,及时地将标准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通报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3)定期印发标准有效目录,确保生产现场使用的标准资料的现行有效性。

现代化工论文 篇5

杨帆,男,1968年10月出生,1993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系的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士学位。1993年7月走出上工作岗位,任教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从教10年中,一直工作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7年,1998年被评为中学体育一级教师,现申报中学体育高级教师职称。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1993年刚毕业第二年就教高三,是当年高三级最年轻的教师。在这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注重高三体育教学的方法和体育高考项目的研究,经过一年的拼搏,我终于取得了所教班和所指导的体育生高考成绩优异,为南海一中当年高考做出了贡献。由于本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强硬的教学能力,多年来一直担任高三级体育教学工作,并主要负责体育类高考学生的训练指导工作。具体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始终站稳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党"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指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0年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工作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不断自我进修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发展动态,追踪本学科的科研信息,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论巧妙的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胜任高中至大学及运动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在教学中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对教材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重点突出、分析难点,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讲练看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指导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人多次市级、校级、科组教学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多次在南海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中小学课外体育训练培训班做专题发言,主讲《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高考体育生的训练指导方法》,《体育课信息化运用方法》等,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和推广;2006年5月承担"南海区教育城域网与清华同方资源库应作研究观摩课",受全区推广。

本人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课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单一呆板的教学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类推进,管教管导,全面发展,对教学中的得失能及时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体校或学校工作,都是本学科的骨干,担任辅导年青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同他们一起听课,看他们上课,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专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体育教师。本人具有较强的指导中专毕业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分别带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到中小学实习。多年来担任广州体院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研究教材、教法,组织他们试教、评教,课前课后分析,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现有几十位同学都工作在教育战线。多年来都任高三级体育教学与术科高考训练的备课组长工作。定期检查教案,集体备课,一起研究教学难题,互相听课交流评比,共同提高。本人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寓爱国主义、为国争光等思想教育于教学和训练中,做到教书同时又育人。

(二)教研工作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分别在省、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论篮球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省级刊物《学校体育》发表,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浅谈中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等分别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电化教育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我制作的体育课件《跨栏跑的技术分析》、《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原理》、《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展望2008北京奥运会》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我校体育推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

三、德育工作方面

由于体育教师的特点,历年来分别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自己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并协助其他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热爱学生,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能针对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经常与学校、级长、科任老师、家长沟通,使对学生的教育趋于同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齐下,分层推进,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艰苦努力。同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上、思想上各种实际困难,体现出教师同学生同甘共苦,肝胆相照。使他们跟上全班的进步步伐,我班有几个体育特长生,平时不注意文化课的学习,生活作风比较散漫,我对他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特别是文化课和思想教育常抓不懈。经过几年辛苦努力,他们全部考进理想大学。所带的毕业班高考上省三线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好评,使班级成为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好集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四、业绩方面

(一)教育教学业绩

1、所任班级的体育合格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均达97%以上的优异成绩。同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2、1994年至2006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获佛山市南海区中学生篮球赛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3、1996年、1997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代表省参加"省、港、澳、榕"中学生埠际篮球赛获第一名。

4、1999年被评为佛山市南海区优秀体育教师。

5、2006年被评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分子"。

6、2006年被为先进工作者。

7、1997年至2006年的几年中指导体育生高考上线率达85以上的教学成果。

(二)研究成果:本人有很强的教改能力和教改经验,在学校带头进行学科研究,取得优良成果:

1、1995年全校交流《如何开展快乐体育项目教学》课题,受到推广。

2、1998年交流的论文《初探篮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多项运用》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3、2006年交流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06年交流的论文《浅谈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5、2006年交流的论文《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现代化工论文 篇6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1993年刚毕业第二年就教高三,是当年高三级最年轻的教师。在这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注重高三体育教学的方法和体育高考项目的研究,经过一年的拼搏,我终于取得了所教班和所指导的体育生高考成绩优异,为南海一中当年高考做出了贡献。由于本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强硬的教学能力,多年来一直担任高三级体育教学工作,并主要负责体育类高考学生的训练指导工作。具体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始终站稳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党"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指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0年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工作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不断自我进修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发展动态,追踪本学科的科研信息,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论巧妙的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胜任高中至大学及运动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在教学中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对教材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重点突出、分析难点,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讲练看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指导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人多次市级、校级、科组教学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多次在南海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中小学课外体育训练培训班做专题发言,主讲《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高考体育生的训练指导方法》,《体育课信息化运用方法》等,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和推广;2002年5月承担"南海区教育城域网与清华同方资源库应作研究观摩课",受全区推广。

本人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课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单一呆板的教学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类推进,管教管导,全面发展,对教学中的得失能及时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体校或学校工作,都是本学科的骨干,担任辅导年青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同他们一起听课,看他们上课,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专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体育教师。本人具有较强的指导中专毕业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分别带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到中小学实习。多年来担任广州体院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研究教材、教法,组织他们试教、评教,课前课后分析,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现有几十位同学都工作在教育战线。多年来都任高三级体育教学与术科高考训练的备课组长工作。定期检查教案,集体备课,一起研究教学难题,互相听课交流评比,共同提高。本人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寓爱国主义、为国争光等思想教育于教学和训练中,做到教书同时又育人。

(二)教研工作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分别在省、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论篮球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省级刊物《学校体育》发表,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浅谈中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等分别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电化教育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我制作的体育课件《跨栏跑的技术分析》、《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原理》、《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展望2008北京奥运会》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我校体育推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

三、德育工作方面

由于体育教师的特点,历年来分别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自己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并协助其他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热爱学生,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能针对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经常与学校、级长、科任老师、家长沟通,使对学生的教育趋于同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齐下,分层推进,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艰苦努力。同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上、思想上各种实际困难,体现出教师同学生同甘共苦,肝胆相照。使他们跟上全班的进步步伐,我班有几个体育特长生,平时不注意文化课的学习,生活作风比较散漫,我对他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特别是文化课和思想教育常抓不懈。经过几年辛苦努力,他们全部考进理想大学。所带的毕业班高考上省三线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好评,使班级成为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好集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四、业绩方面

(一)教育教学业绩

1、所任班级的体育合格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均达97%以上的优异成绩。同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2、1994年至2001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获佛山市南海区中学生篮球赛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3、1996年、1997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代表省参加"省、港、澳、榕"中学生埠际篮球赛获第一名。

4、1999年被评为佛山市南海区优秀体育教师。

5、2002年被评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分子"。

6、2002年被为先进工作者。

7、1997年至2003年的几年中指导体育生高考上线率达85以上的教学成果。

(二)研究成果:本人有很强的教改能力和教改经验,在学校带头进行学科研究,取得优良成果:

1、1995年全校交流《如何开展快乐体育项目教学》课题,受到推广。

2、1998年交流的论文《初探篮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多项运用》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3、2000年交流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01年交流的论文《浅谈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5、2003年交流的论文《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现代化工 篇7

关键词:现代文化;引领;基层群众文化

对于现代文化来说,它是一个国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中,人们对现今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思想理念,现代文化是现代经济、政治、社会与生态建设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有着很强的引领性,可以很好地提高文化馆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

一、现代文化的特点分析

现代文化有着很强的发展性,对于现代化文化来说,它需要人们以很强的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去进行学习、对思维的融合,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分析与看待现代文化,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念来看待现代文化。

统一性。不同类型的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彼此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统一性表现为文化市场规则的一致性、文化市场的自由流动性、同一文化市场价格的均衡性、不同文化市场间的价格关联性等。

开放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能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能够符合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及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一方面要求文化市场体系中各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各种市场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要求文化自身的发展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为此,应构建开放、多元的文化市场发展模式,保持和增强文化市场的生机和活力;把文化创新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产品、文化服务。

竞争性。这主要表现为: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众多,参与竞争的产品、服务和要素丰富,参与竞争的中介、咨询、服务等市场活动活跃等。为增强文化市场的竞争性,应支持文化市场多元化发展,打破部门、行业壁垒,加快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大企业盘活存量,鼓励个人及中小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创业;减少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准入限制,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对文化市场以指导性监督为主,鼓励生产者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有序性。文化市场的有序性,主要指市场交易和竞争具有良好秩序,包括市场主体机会与权利的对等、价格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等。有序性体现为统一的文化市场规则、健全的文化市场信用制度、强有力的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灵活多样的文化产品流通方式和渠道以及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只有建立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才能保证和维护文化市场主体的契约关系,保持文化市场交易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保证公平的文化市场竞争,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培育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市场监管必不可少。

二、加强现代文化引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

加强现代文化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引领,可以更好地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以现代人的主导性生活方式来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更好地加强现代文化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引领,就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1.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科学发展观

在现代文化发展中,科学的发展观是其基本前提,因此,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融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代文化引领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来说,其发展应该是共享性的发展,不断增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基础群众文化得到更好良好地发展。

2.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

对于现代文化来说,它是传统文化的临界点、超越点,因此,在进行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要加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的人生价值或人生意义得到更好地延伸。

3.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来说,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其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有利条件。良好的硬件设施有利于增加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支持。通过完善文化设备,也有利于体现当地的社会文明状态,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文明程度,从而更好地将现代文化引领基层群众文化体现出来。文化活动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相得益彰。不仅仅要统一到当地的城市建设,更要精确的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文明程度。要从内而外,从上到下,逐一反映出对当地历史特征的传承,使群众文化活动统一协调,别具一格,符合地方特色。

4.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工作中志愿者的参与

以现代文化引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要不断加强志愿者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参与。通过文化志愿者在基层群众文化中的参与就可以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中正能量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中所付出的爱心、做出的贡献、所进行的工作以及所带来的道德力量都更多地影响着人民大众,这种影响的力量,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更好地推进正能量的发挥。因此,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中服务的就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更多的社会影响力。文化志愿者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对广大群众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对广大群众产生的巨大的感染力,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好的无私奉献的氛围。人们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可以更好地融到道德建设环境中,同时,文化志愿者的行为可以使文化工作者在道德实践中得到思考和完善,有助于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5.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现代化工论文 篇8

关键词: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

1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回顾

1996年,中国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首次会面,共同达成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意向,开启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篇章。至今,海峡两岸已经先后共同举办了13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组织了17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考察、参访活动,两岸农田水利专家和工作人员1211人参加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两岸交流有力地加强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事业发展,提升了两岸农田水利技术及农业生产,促进了两岸农田水利业务的相互了解,更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亲情融洽,共同推动了两岸农田水利的发展。

1.1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

近20年来,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涉及农田水利灌排与节水灌溉的规划、法规政策、建设管理、改革创新和工程运营,以及农田水利现代化和关键技术、农村生态环境等。1997年10月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管理、农田水利重点技术和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3人来大陆成都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44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四川都江堰、长江三峡、葛洲坝等著名水利工程进行了参访。1999年5月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组织及营运、农业灌溉制度与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冯广志为团长一行15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0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鹿野大圳、明德水库、乌头山水库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台湾台东农田水利会、苗栗农田水利会、嘉南农田水利会等水利会进行了参访。2000年11月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灌溉管理、农村水利现代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9人来广西桂林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2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广西桂林灌溉实验中心站、灵渠,云南大理洱海灌区的茈碧湖水库、石岭泵站,丽江县白沙乡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石林县黑龙潭水库、维则供水工程等进行了考察。2002年5月召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工程和如何加强农业水资源调配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姜开鹏为团长一行22人赴台湾南投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8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乌头山水库、六甲工作站等工程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台湾高雄农田水利会、屏东农田水利会、嘉南农田水利会、桃园农田水利会、新竹农田水利会、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等水利会进行了参访。2004年6月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灌区管理组织体制与改革、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灌区信息化建设与水管理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6人来北京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9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考察了北京怀柔节水灌溉工程、翠湖湿地公园建设,赴新疆兵团对石河子垦区、吕吉州三屯河节水灌溉工程、喀什市疏附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吐鲁番市坎儿井等工程进行了考察;赴甘肃省对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考察。2007年1月召开了第六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农业水权转让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吴守信为团长一行19人赴台湾南投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4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白冷圳倒虹吸工程、乌山头水库、渠道系统、设施农业等工程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新竹、嘉南、云林、台中、七星、塯公、桃园、宜兰8个农田水利会、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田水利文物陈列馆、农业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参访。2007年12月召开了第七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议题有农村水利投入政策与管理方式、农村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农田灌溉用水与水环境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黄炳煌为团长一行22人来湖北武汉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2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考察了湖北省水利厅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樊口泵站和福建省东张水库和水库供水厂、山美灌区等水利工程。2010年7月召开了第八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节水灌溉与新农村建设。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王晓东为团长一行16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2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七星、花莲、台东、嘉南、新竹、瑠公、石门,台湾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及所辖的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生态工程、喷微灌工程、渠道绿美化工程等进行了参访考察。2011年12月召开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农田水利现代化。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杨明风为团长一行24人来北京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7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淮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参访,对茨淮新河灌区、蚌埠闸等工程进行考察,参观了中国水利博物馆。2013年3月召开了第十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节水灌溉与信息化建设。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赵乐诗为团长一行10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10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嘉南、云林、南投、新竹、七星、桃园等6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相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节水灌溉设施、水利会信息化建设、农村生态工程、水库等工程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农村水利现代化。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庄玉光为团长一行17人来广东广州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6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赴广东、广西两省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活动。考察团参观了广州市增城市小楼镇农田水利工程、东境村污水处理站、初溪拦河坝水利枢纽、增江画廊、挂绿湖等项目。2014年9月召开了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邓少波为团长一行18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0篇。研讨会后,大陆农田水利代表团参访了台湾石门水库、乌山头水库、新竹农田水利会、七星农田水利会、石门农田水利会-干线工作站等9个机构,实地考察了多处农田水利工程,召开了5次座谈会。2015年9月召开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节水灌溉技术。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林文瑞为团长一行17人来重庆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8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参观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参访了湖北省东风灌区东风三干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与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了座谈。与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张家界市水利局进行了生态水利建设的座谈会。

1.2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考察交流

近20年来,台湾水利同仁共计244人借助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平台,回到祖国怀抱,对祖国大陆16个省进行了参观学习。同样,大陆的水利专家们也多次赴台参访,足迹遍及台湾东西南北。1996年开展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商谈及座谈。4月30日,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首次来大陆在北京与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会面,研讨、协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有关事项,同年10月,大陆水利专家以顾斌杰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5人,首次赴台湾对台湾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与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进一步商订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活动方案细节,为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奠定了基础。1999年9月台湾旱地节水灌溉技术考察团以蔡运煌为团长,一行25人,来祖国大陆考察了新疆、陕西和北京两省一市的节水灌溉工程情况并座谈。2001年6月大陆农田水利建设与投资管理考察团以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高安泽为顾问,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广志司长为团长,财政部农业司张红兵副司长等7人组成的农田水利考察团,到台湾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宜兰、苗栗、新竹、桃园、花莲、高雄和嘉南等7个农田水利会及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参观了水利安闸门制造公司、绿美化工程、雨水贮蓄设施、圳路(干渠)、抽水站、乌山头水库、农田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等多处水利工程。2001年12月台湾现行农田水利技术及管理制度考察团以花莲农田水利会会长蔡运煌为团长,一行25人,来祖国大陆考察了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农田水利现代化管理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并座谈。2002年11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福建考察。以李总集会长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考察团一行23人对广东、福建两省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考察并召开了座谈会。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广东顺德北窖镇桂畔海水利排涝工程、堤防闸群自动化工程和福建泉州市的山美水库和金鸡拦河闸工程等。2003年2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交流考察。以水利部总工程师何文垣为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代鑫为团长的农田水利考察团,考察团一行8人先后考察了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桃园、新竹、嘉南、高雄、花莲、宜兰和台北瑠公、七星等8个农田水利会,听取了农田水利会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水库、渠道、田间节水等设施。2005年1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交流考察。以水利部国科司高波司长为顾问,水利部农水司李仰斌副司长为团长,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一行9人赴台湾交流访问。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新竹、台中、嘉南、台东、花莲、宜兰6个农田水利会以及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渠道绿美化工程、雨水贮蓄设施、圳路(干渠)、抽水站、乌山头水库等灌溉工程、生态工程。2005年8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考察。台湾参访团一行16人对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参访。考察大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及营运,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工程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拜访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山西省汾西灌区管理局以及夹马口引黄工程管理局等。2006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考察。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在张辉元团长的带领下,一行32人,对大陆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和江西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交流、参访。在四川都江堰管理局的都江堰博物馆和水利调度中心,团员们听取了都江堰管理局的情况介绍并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湖北宜昌参观了提供宜昌市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东风渠灌区官庄水库和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江西参访了赣抚平原灌区进行访问考察,就灌区管理、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管理和农民用水管理组织等内容进行交流。2008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参访团以嘉南农田水利会会长徐金锡为团长一行23人来大陆安徽、浙江两省考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区管理和灌区信息化等情况,参访团访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灌排总站、青弋江灌区管理局和浙江省灌溉试验站试验基地、中国水利博物馆,进行农田水利技术交流。2009年1月大陆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赴台交流考察团以部农水司李远华副司长为团长,部政法司赵伟司长为顾问的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湾交流访问。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宜兰、花莲、台东、屏东、嘉南、云林、新竹、桃园等8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有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信息化建设、渠道绿美化工程、农村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圳路(干渠)生态建设、抽水站、沉沙池、水库等工程,重点考察了新竹农田水利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09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2009年大陆参访团一行18人来大陆北京、天津、山东进行为期10天的技术交流和参访,考察团就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管理、农民用水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技术交流。2010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2010年大陆参访团以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林文瑞为团长的一行22人在北京市、重庆市和湖北省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参访。参访团一行围绕灌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灌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座谈,并结合座谈内容进行实地考察。2011年6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参访考察团以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为团长,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为副团长,一行9人组成的2011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专家参访团赴台湾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新竹、南投、嘉南、台东、台北瑠公等5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有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水利会信息化建设、农村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圳路(干渠)生态建设、水库等工程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12年10月,以屏东农田水利会会长黄信茗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大陆参访团一行18人,对河南省、陕西省的有关水利工程进行参观考察。台湾考察团考察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及交口泵站、泾惠渠管理局、李仪祉纪念馆及历代渠首等水利工程。2014年11月,以屏东农田水利会会长黄信茗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大陆参访团一行17人,赴大陆四川省,对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乐山灌区管理局,以及绵阳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参访和实地考察。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活动,为两岸农田水利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广泛接触、深入了解、沟通信息、共谋发展的平台,对于推进海峡两岸农田水利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农田水利事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成就

通过近20年的两岸技术交流活动,我们对台湾的自然环境、水土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投入政策、法规保障、制度建设、工程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等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台湾农田水利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完备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长效良性的运行机制等,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1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组织管理方式

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是唯一具有“公法人”性质的地方农田水利事业管理组织,是农民参与灌溉排水工程的有效管理组织,属于农民自治的专业协作团体,民主选举及内部运行管理制度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护充分体现和表达了农民意愿,农民主体地位突出,农田水利会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和质量高,工程运行维护好。虽然大陆目前正在加快探索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模式及途径,但仍存在政府与农民责、权、利模糊,特别是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清、建设管护主体缺位、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建议借鉴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组织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快建立健全规划统筹、政府支持、民主决策、民办公助、社会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机制,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在足额落实灌区、泵站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同时,以乡镇(流域)水利站为主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基础、专业化服务队伍为支撑,加快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水权有偿转换机制,切实落实财政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补助政策,促进农业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

2.2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政策

台湾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主要是“农民主体、公共财政支助、社会捐助、多种经营弥补”。台湾地区新建农田灌溉水源工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等公益性工程投资全部由财政承担,且投资标准、补助比例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均高于大陆总体水平。其次,台湾地区节水灌溉、田间工程配套政府资金补助对象为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农业区、保护区范围内,依法供农作使用土地的农户,农户可自愿申请,经审核列入计划后,所需经费49%由财政予以补助,另外51%由受益农户自筹,田间工程所有权归农民。再次台湾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负担政策落实较好。出于保护弱势产业、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以后,财政单列预算代替农民缴纳农田水利会的会费,农业灌排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基本上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大陆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主要是“公共财政投入主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建议大陆尽快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化层次、多渠道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及中央和省级统筹政策;进一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提高补助标准,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及财政贴息、中长期政策贷款等方式,扩大农田水利使用金融资金规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新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牧区水利等规划实施资金需求,加快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

2.3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相关法规制度体系

为了又好又快地推进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维系人与自然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存“四生”良好水环境,台湾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继1942年公布《水利法》之后,陆续制定了《农业发展条例》、《农业发展条例施行细则》、《水利法实施细则》、《河川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地下水管制办法》、《排水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包括《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农田水利会监督辅导办法》、《台湾省灌溉事业管理规则》、《推广省水管路灌溉执行作业要点》、《农田水利建设应用生态工法规划设计与监督管理作业要点》、《农田水利会灌溉排水管理要点》、《农田水利会灌溉水质监视作业规范》、《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组织章程》、《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办事细则》、《农田水利会组织规程》、《农田水利会人事管理规则》、《农田水利会会计制度》、《农田水利会财务处理办法》、《农田水利会统计规格》、《农田水利会会长遴选办法》、《农田水利会会务委员遴选办法》、《台湾省农田水利会会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农田水利会水利小组长选举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涵盖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田水利组织与管理、灌溉及排水管理、用水及水权登记管理、农田水利建筑物及设施管理、灾害应变处理、灌溉用水水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框架。这就是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事业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以农田水利会为桥梁和纽带,发动群众参与农业灌排工程的有效管理方式成为世界农田水利管理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陆仅停留在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和具体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层面,农田水利相关法律和规章尚处立法调研起草阶段。建议大陆借鉴台湾地区农田水利重视法规制度建设的经验,加快制订农田水利和节约用水方面的行政法规,逐步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总结本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同时,健全适合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农田水利的法制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生态建设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管理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一方面注重灌溉水水质监管。为保护农业及生态环境,防止工商业、都市化快速发展及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等所排放废污水影响灌溉水水质,导致农产品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土壤劣化和乡村水环境恶化。从1978年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持续支助各农田水利会和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灌溉水监测、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灌溉水水质监测站网,设立各级监测站(点)3000多个,农田水利会和工作站严格按照《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常态化开展灌溉水质监测工作,有效防治了废污水和重金属对灌溉水质的污染。另一方面,为维护农村居民生活和水田生态环境,在雨季积极利用水利设施,将多余河川径流引入灌溉田间,增加土壤渗透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据统计,每年通过灌溉补充地下水约20亿m3。同时,在引水、蓄水、渠道周边人性化地建设生态休闲场所,促进水土资源有效利用及人水和谐,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另外,台湾地区不仅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取用水情况、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特别是灌区管理具体到地块,实现了农田灌溉的精准化和实时化。同时,在农田水利实践中还妥善处理好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生产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之路。而大陆农村水系紊乱、河道堰塘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以及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用水被挤占等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另外,大陆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尚处起步试点阶段。建议大力推进农田水利信息化和现代,特别是优先推进国家灌区监测系统和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结合灌溉试验、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灌区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和效益效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与新建的全过程,统筹做好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地区严禁超采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加强大规模渠道防渗及节水后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地膜覆盖薄膜回收和残留降解研究及监测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依托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3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展望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每一次相见后依依不舍的分离,我们深深感受到两岸同种同根的亲情,感受到了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的期盼。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2015年,我们补充完善并正式签订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协议》,并积极拓展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与大陆省级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之间的经常性交流与协作,我们坚信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会越办越好。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我们将充分利用两岸农田水利交流平台,加大交流频次,进一步深化、拓展两岸农田水利交流的领域和内容,加强两岸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合作,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情谊,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认同和自豪感,为推进祖国和平进程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作者:李娜 许建中 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现代化工论文 篇9

经县委政府申报、省政府批复,2010-2012年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区为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高庙王乡四个区域近20万亩耕地。主要现状水利工程多是60年代前后建设的,现有小型水源工程182处,泵站提水灌溉工程4处,机井125眼。工程运行40多年来,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渠道衬砌率低、质量差、渗漏严重。建筑物超役运行已老化、退化失修。尤其是土质渠系损失水量较为严重。现状干级渠道衬砌率仅为15%;年均输水损失近1亿m3。支级渠系几乎全为土渠,衬砌率仅为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灌溉模式仍是传统的畦田大水漫灌、跑、冒、渗、漏及群众乱扒乱堵,乱放水的现象普遍严重。早灌一次每亩需用水80余m3。项目区内干渠、支渠、农田斗沟等输排水渠沟长期管理粗放,渠道淤积,堵塞严重。农田输、排水渠沟布局极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灌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

2现代化小农水工程设计的规划布局

项目区建设规划设计布局起点高,突出实效性。根据水资源现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优化工程设计,优选灌溉模式,全部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以管代渠、节水节地。水源依据是“靠河建站,不靠河打井”的原则,精心布局、细化设计。达到工程设计“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还能用”的目标要求。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25万亩;铺设UPVC管道700km,新挖疏浚河道172km,新修建生产路83km,新建、改建桥涵闸等建筑物302座,新打和配套改造机井943眼,新建泵站泵房36座,配套水泵、架设变压器、安装变频供水设备36台套。新建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4处。设计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管网工程系统。36座泵站采用变频自动化控制,高效节能,943眼机井采用一泵多卡管道灌溉模式,节水省电、方便操作及管护。

3工程设计模式

泵站工程模式:“一泵、一网、一卡两表多栓、一带、一畦田”。机井工程模式:“一井、一网、一卡、一表、一栓、一畦田”。一泵指泵站,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左右。选用单级双吸中开离心泵,扬程24m,功率22~185kW,流量每小时500~1866m3。泵站配置拦污栅网、闸阀、压力表、真空泵、变频柜、高低压配电设施等。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体现了新技术应用和高标准设计应用。泵室为钢筋砼结构,泵房为砖混结构,钢木套装门、塑钢窗、花园式院落。“一井”指配套机电井。为混凝土砂管井。井深60~70m,单井出水量40~60m3,设出水口(给水栓)10~20个,单井控制灌溉面积80亩左右。“一网”指输配水管网系统,从泵站、机井到田间出水口均用管网输水。“以管网代沟渠”、灌排水分设,实现田间自来水无死角无盲区。因管网系统较大,设计管道直径从Φ110~Φ500mm均用UPVC管件。系统设进气、排气阀、泄水阀、闸阀等配套设施。泵站出水口设计安置磁流量计和插入式数字流量计两种计水量器具,给水栓配备移动水表和小白龙输水软管。“一卡”指智能控制卡。用于泵站、机井启动,控制一座泵站、一眼机井灌溉。一泵一井多卡,依卡缴费,刷卡取水,实现计量用水缴费,促进了群众节水意识。“两表”或“一表”,是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固定水表安装于泵站灌区干管首端,由水管员管理。作为泵站计量用水收费依据。移动水表是将固定水表计量分配到用水户的延伸和依据。水表起止码由水管员记录,用水户确认。机井灌区仅在井池出水口设固定水表。“多栓”或“一栓”,指泵站或机井系统的给水栓。泵站系统设多栓,机井设一栓用水灌溉。大田灌溉给水栓设计采用是先进的自动排气系统,解决了原来给水栓排气困难的问题。由一体式改为分体式安装,有自动关闭功能,节水高效。由地上变为地下深埋,便于机耕,用水泥浇筑,有防盗、防晒、防老化、不易损坏的优点。一带是田间出水口以下连接小白龙输水带。给水栓通过输水带用快速接头连接向畦田内灌溉,使用方便。畦田是田间畦块。传统长畦200~300m,宽8~10m,灌溉时间长,浪费水电。设计田间支管间距100m左右,出水口间距50m左右,畦田大变小,加大了田间节水效果。泵站灌区和机井灌区核定水价为0.21元/m3和0.22元/m3,亩次灌溉成本10元左右,比传统灌溉模式节省50%.

4工程设计综合效益分析

4.1创新了灌溉模式,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项目区实现了高效节水管网化管道灌溉模式,通过现代化先进的管网工程进行农田输水灌溉。以生产路为框架,在田间铺设了纵横交织的封闭式压力管网。乡镇灌溉用水协会根据各村灌溉面积,农作物种植季节、生长情况、土壤墒情、旱情选择配水,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

4.2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保障了水利支撑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省电灌溉工程系统,全面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和充足的水源条件,使粮食及其它特色产业规模快速发展,项目区出现了一大批种粮大户,特色优质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形成了特色产业经济强镇、强村、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4.3实现了高标准现代化农田基础建设

小农水工程的设计,实现了耕地灌区节水化,工程运行科学化、长效化、灌区路网化、工程管网化。同时实现了灌溉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用水成本由以前每亩次30元左右降至10元左右,节水节电,达到设计要求。

4.4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阳谷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工程设计建设从2010年11月22日开工,至2013年3月31日完工,达到了现代化建设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极大的、全面的得到了改善。实际效益超过了当初设计效益。据统计,项目区新增年蓄水、引水、提水能力485m3,新建高效节水省电工程5处,改善、新增灌溉面积15.25万亩,年增产粮食平均202.47万kg。年均增经济效益产值548.49万元,年节水1059万m3,省工2664万个,节地1448亩,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1500元。经省市考评验收获优秀工程。工程建设后,县水务局又帮助项目区乡镇协会建立了工程轮灌、维修、管护、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水费收缴管理等相应配套的规范制度。并分期分批对基层用水协会成员、农村水管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建立了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使群众受益、政府满意。项目区工程运行完好率和水费征收率均达100%;真正实现了“惠民工程”“民心工程”。2013年9月,阳谷县以优秀的水利工程质量和数量,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五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获全省18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县名列第一的好成绩。

现代化工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精细化;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历史较长,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发展也是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无论是在相关的技术、设备上有一定的变化,在整体上也是呈现向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突出。无论是从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还是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建设质量的角度上看,优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现状以及管理基本情况

虽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已经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够止步不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就是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措施之一,可以说无论是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对于医疗、房地产建设等行业来说,完善管理工作也是能够起到比较大的积极作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从基本的人事管理、建设管理,上升到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的层面。可以说,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也是时代的需求。从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现状来看,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或者说是管理的力度、范围等有所欠缺,可以说,在这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概括来说,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是对于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改革,除了是水利工程建设所必需的之外,它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

二、对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管理目标

从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来看,缺乏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意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局限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改进。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尤其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是对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还有维修、维护等工作,总的来说,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杂,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相关材料的运输还有机器设备的维修等等,这些都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客观来说,加强管理的力度,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能够有效避免风险,及时解决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对于提高建筑质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立足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完善管理体制

树立精细化建设管理理念是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前提,在不嗤晟葡喙毓芾砉ぷ鞯耐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因素有很多,环境、天气、建设理念等等,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跨度上比较大。在水利工程建设初期,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摸索相应的环境,在管理工作上也是需要根据出现过的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对相应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以定期维修设备为例,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到各种新型建筑技术或者是专业器械,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迈进,相关的设备也是在不断磨损,因此,对机器的管理上需要制定定时维修机器的计划。这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对于延长机器使用寿命,提升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了以上所涉及到细化管理的内容之外,还需要重视制度的科学化,比如说确立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这不仅仅能够及时找出负责人,对于也能够进一步明确分工,科学划分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工作风气。为了进一步激励员工,还可以设立奖励制等等,这对于员工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建设专业团队,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中不难看出,管理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中,有不少管理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士,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理念可以说还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以及精细化,需要建设专业的管理团队,并且不断定时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建设工作的规划与管理,还是维护工作等,无论是在工作内容上,还是在工作难度上都有一定的提高,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积极借鉴优秀的理念与方法,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工作。

三、结语

从宏观的角度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反映着我国综合实力,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也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国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也推动了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之一,相信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都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件:

[1]次仁欧珠。深化水利工程管理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11).

[2]韦天成。加强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策略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3).

现代化工 篇11

【关键词】施工;现代化管理;探究

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要认清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市场需要,紧随现代化的建筑施工发展趋势,多元化、多视角的考虑施工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将传统的以为追求效益而忽略对建筑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逐渐探索与完善整个建筑施工管理,从而保障建筑行业的安稳发展趋势。

一、建筑施工现代化管理的准则

施工管理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管理的思想是把整个施工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所以它的管理不仅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控制进度,还有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中的现代化管理方法除了熟知的网络计划技术以外,还有各种运筹学模型。因此,建筑施工的现代化管理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现代化管理方法的选择必须切合实际,即管理水平应提高,但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因为一个现代化水平很高的管理系统很可能因为客观条件不足而毫无用处,倒不如设计一个水平并不很高,但能实际使用、能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管理系统。二是现代化管理的内容要全面,要进行系统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固然重要,但其他方面的竹理也不能偏废。三是在利用计算机开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要使系统有利于管理决策,不能单纯进行数据处理,即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决策支持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实现现代化管理

(一)施工质量管理

1、严格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对质量控制的弱标管理,要严格抓住制定目标、展开目标与实际目标的三个环节。制定施工质量目标,应该按照控制中未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与用户的特殊要求及意见、企业的质量目标等,把同类工程质量通病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并实施目标责任是实现目标的中心环节。

2、做好施工人员管理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进行施工时,要建立满足技术要求标准的操作规程、工艺流程与质量标准,并严格建立考核制度,逐渐对工艺水平和施工技术进行提高,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保证每个分项工程能够管理到位。通过施工人员本身状况及项目工程特点与质量通病,合理确定攻关内容与质量目标。同时根据攻关内容与质量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进行详细的攻关措施及质量保证计划的制定,保证实施内容、方法及效果能够明确。

(二)施工安全管理

为了能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准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通过和各单位各类各级人员层层落实,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的逐级落实,并按照要求及责任追究责任。还应该合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奖惩与考核制度,定期考核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在施工安全管理的深入细致上下功夫,凡发生安全事故,都要召开事故分析会,由事故链的责任人逐个剖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要坚持每天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安全部门全体人员每天到基层督查半天。要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点建立台账,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对每个进行危险作业项目都要分析论证、过程跟踪、严密监控。只有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使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手段狠抓安全,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生产活动的目的。

(三)施工成本管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盈利,这也是企业保持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施工项目成功与否,利润率是重要的指标。施工单位竞标完成后,因为估算出的成本有定额,所以项目收益已经基本固定,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成本大多是可控的。成本管理从项目招投标开始,直到项目完成,贯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能使成本不超过定额,甚至能够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所以说,成本控制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单位要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施工定额的编制,施工定额对成本最低化有要求。与此同时,还要重视降低成本的合理性,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对施工定额进行调整。在施工成本的管控上,要坚持目标管理的原则,项目施工前,要在保证目标合理的前提下,首先确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目标过高,造成浪费,目标过低,很可能难以保证施工质量。由于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所以从项目施工的开始到结束,要严格进行成本控制,施工前,进行成本目标确定;施工中,实时控制成本,及时调整偏差,在合同的范围内采取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施工完成后,全面计算成本控制情况。

(四)施工进度管理

首先是科学编制计划。应该在完全掌握工作量与工序节点的基础上,对进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编制符合建筑现状的进度计划表,按照进度计划和节点要求,对工程逐步进行建设。其次是合理确定施工周期。在招标时,建筑单位进行标底工期的提供,在施工单位参照此工期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可以得到的最大及合适的资源,以保证计划工期能够最终确定。 再次对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施监控。当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应该参照计划进行施工,还要对进度计划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采取有效的做法就是,对工程进度进行每周总结,监控其进度是否和计划存在着偏差,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赶工计划的落实。一旦确定进度计划,需要根据进度计划进行严格施工,原则上不易赶工期。因为赶工期能够使资源的投入增加,同时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投标报价,资源投入增加会减少利润、提高施工成本。

结论

总之,建筑行业施工量和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增长,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要实施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为施工单位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俞嘉第,王绍裘。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问题[J].安徽建筑,1996(Z1).

[2]来福林。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 (12).

[3]周海云,刘俊峰。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7).

作者简介:

现代化工 篇12

关键词:电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现状;完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6)03-0067-02

电子技术项目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崭新的项目,电子通信技术项目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它的足迹,体现了它的价值。它的重要性以及巨大作用正预示着它在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因为生产已经被它嵌入在很多细节中,不管是航天工程,还是精密仪器,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是我们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应该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加以发展。

1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经验的总结,虽然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我们的这项技术早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总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1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较为混乱

据调查得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人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大都是盗版产品,很多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这也是我国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1]。我国的这项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也是阻碍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因素之一,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有欠缺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想到电子信息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是怎么样的。以上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我国信息产业市场多元化不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1.2缺乏创新意识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的技术项目,所以我国大多数产品也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属于本土的东西不多,我们只有在学习并且掌握之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生出自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子信息的发展才能跟得上国外,甚至是超越国外。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独立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和框架来促进它的发展,所以我们前面的路仍然是艰巨的。

2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完善途径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应该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完善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首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在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下,其产业才能有更好的空间快速成长。所以,一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即相关政府部门能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空间和其分支渠道,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基金会奖励那些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有卓越贡献的人,鼓励产业创新,用好的政策去引导其发展[2];二是抓住企业的优点推动其发展,够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创新理念,加宽相关产品的服务的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研发环境,加大力度对核心技术研发。

2.2培养现代化技术专业人才

通过经验得出:人才的培养是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有了更好的人才电子信息工程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因此,一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对让更多的人才去国外学习和交流,不断开拓员工视野,实现以知识武装企业;二要注重加强各地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高校是人才的基地,只有在高校创建更好的空间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学校多联合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在课程的培养方便面加强创新,多给高校一些研发的机会,让企业人才与项目研发实现零距离接触,提高人才专业性[3];三要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在人才综合评价中推进人才奖惩。

2.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是方向的掌控者,只有政府的政策到位了,才能给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带来更好的环境。政府应该发现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科技实力中的作用,应当多多扶持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投资力度,合理利用技术经验,加强对技术知识的保护力度。党的“十六大”曾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率。”在这句话里面,应当明白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制约着我国科技、经济的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是相当缓慢的,但是它在我国的地位的作用又是有目共睹,所以我们应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去掌握社会各个多方面的力量去发展。政府方面需要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视,以至于能够推动其发展,以及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建设,完成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康海娥。浅电信工程发展状保措施[J].中科技(旬刊),2015,(12):87.

[2]黄,云剑。电信工程技应未来发展究[J].电脑知技,2015,(23):16.

[3]张。电信工程专教体系改探[J].求知刊,2015,(22):23-2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