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论文(最新6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商业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成了不可少的一个专业,各位,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工商管理类论文(最新6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商管理管理论文 篇1

1.1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质量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框架结构,提升学生的工商管理知识掌握质量和灵活运用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个性和潜能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他们的优点和专长。

1.3发散学生的独特思维想法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模式和工作岗位,更好的与同事进行沟通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2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策略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是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来进行,以下为对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论述。

2.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学生普遍存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技能较差,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的理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工商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自接触事物,直观的理解各类工商管理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的时间,强化专业基础课,精选专业方向。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为教学目标,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商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创建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企业与管理的本性”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完成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的创业故事和企业管理方式。比如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通过省吃俭用,创办起了他的第一家塑胶厂。但是资金周转较为困难。1955年,李嘉诚通过阅读《塑胶》杂志,知晓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的事件,他开始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中国香港地区流行。通过实地考察,在港率先推出塑胶花,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大卖。李嘉诚正是凭借着这些对商机的敏感度,使小小的工厂逐渐变得众人皆知,并随着良好的管理制度,连续15年荣登华人首富榜……这些故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商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想法。

2.3校企结合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和一些正规的用人单位签订一些规章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工作环境当中,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在与人交往和工作的过程当中,学会团结互助,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需要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工商管理类论文范文 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活动日益系统化和专业化,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并提出多方面、高层次的培养要求。然而,目前从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存在着冲突。有关调查表明,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政治素质较好,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但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就高校而言,为了主动适应和调整人才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专业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拓宽专业的适应面。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式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环节。下面结合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对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总体目标

2.基本框架

(1)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般指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

具体的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四方面。(1)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一般以课堂为教学场所,常见的方式两种:一种是情景模拟,指设计某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开展某项营销活动,比如:模拟公司组建、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市场调查等;另一种是案例分析讨论。教师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学生先个人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交流,教师总结。(2)现场实践教学是以实习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3)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4)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细化总体目标

实际上,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在理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外关系基础上,细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具体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必须对学生实现就业所必备的能力进行分解,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划分,据此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总目标细化为基于各环节、分阶段培养各种技能的子目标,并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2.制定严格的程序规范和标准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知识涵盖了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经济及法律实践等多门学科,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程序规范和标准,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有制度可依。例如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大纲,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组织一线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编写适用的实践教学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课表、实践考核成绩、实践课程软件等,数据资料要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档保存。转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不断完善和强化对各环节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确保该体系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落实到每一个实践过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调整,将不足之处和遗留问题置于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监控循环系统中,进一步改进、优化各教学环节管理过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评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因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前期的检查结果未必明确,后期的奖惩环节又没有依据。该体系应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到“感觉器”的作用,即是确认初始目标是否实现或是否需要更新,从而驱动“控制器”作出相应调整,保持系统的稳定。

评估体系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过程式、成果式、取证式、综合式四种。过程式评估强调过程管理,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对整个过程实施定期和不定期实地检查,并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有关日常教学情况的详细记录,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抽查;成果式评估指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作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成果来检验其运用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确保成绩的真实性,还可以与一定形式的答辩相结合。取证式评估要强化实验教学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联系,学生通过实验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可折合为相应课程的成绩和学分。综合式评估是指学生实践成绩应根据阶段性成绩和综合性考核成绩,结合实践纪律综合评定,并有相应记录。

四、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1.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经费,除了学费和政府、学校拨款外,还可以寻求企业赞助,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质服务,如为目标企业优先招聘优秀毕业生,为企业提供管理人员培训和基层员工培训等;其次,有效地利用专项资金及社会各界的捐赠,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体包括:定期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及时添置适用、先进的模拟软件(如ERP系统、专业模块仿真等);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对相关教学人员进行短期模拟操作培训,以提升实验室的使用价值。第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与对口单位和部门签订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使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与社会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很多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深度不够,不能全面、系统、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因此,为保障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指导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兼职等途径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并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促进更多教师积极进行心智模式的转变,开展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应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另一方面,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设法从外面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总之,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师资队伍尽快从整体上实现结构性和功能性转变。

五、结论

总之,为了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性,培养出具有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努力方向,而主要途径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只有根据本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把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华东:深入思考教学改革中的基本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07

工商管理管理论文 篇3

(一)课程设置方面

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有明确的要求,开设了宏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小企业管理、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公司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流通概论等专业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专业课程中没有基于国际或国内的实际工商管理案例的课程,仅仅依靠教师在教学中将相关的实践知识以零散形式分布到相应的课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用书不能适应经济环境迅速变化,创意不够新颖,案例内容陈旧未能跟上时代的变迁,指导意义低、实用性能差。

(二)知识结构方面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业务决策。就业管理职位方面,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其他方面的实际操作岗位为主要方向。但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设置岗位实践操作相匹配的相关课程,只是按文字教材解课本案例,完全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环节的学习,这使得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职场中可能会出现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相脱离的现象。

(三)课程定位方面

一些学生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是希望学业完成后得到一个管理职位,有着非常高的就业期望值,不想从底层开始做起。这归因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侧重管理知识以及管理身份的培训,导致该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创新能力不够。教学过程中缺乏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学习后不能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学生认为从底层做起,就会与专业相背离,就业观造成了偏差,形成了错误的就业观念。正常情况下管理岗位需要从业人员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接受不到实际操作知识,自然不能直接从事管理工作。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个性发展

在注重人才培养的新时代,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每个学生的知识宽度、人格特质、兴趣爱好和心理的成熟度都是不同的。在共同的文化学习环境中,要重视学生个人思维方式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今天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勇于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此外,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一面,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他们的兴趣方向,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向形成不同的个性发展潜能。

(二)强化师资队伍

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不仅仅是需要鼓励学生加强自身个性发展的想法,还需要完善师资队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并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构建让学生完全参与教学的新形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正确健康的发展在其成长阶段是相当必要的,只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在学生的人格建立初期培养其创新能力,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评价体系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思维发展受到局限性,导致成僵化的思维定势。学生接受到的仅仅是模仿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但缺乏改进和创新。太多的学生缺少个性,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是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特质,发掘自己的潜力、才能够快速和社会与时俱进。我们应该注意到教学评价已从传统只看结果向过程发生转变,更注重学生通过自我心态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应从单一评价系统进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的研究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突出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管理论文 篇4

(一)基于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电子商务(EB)和客户关系管理(CRM)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能够为企业带来回报的两项独特创意。客户关系管理经历了近20年的不断演变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目前已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管理理论体系。CRM既是一种管理概念,更是一门管理技术,是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策略也是企业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模式以产品为竞争基础。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运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并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客户渴望得到进一步的咨询和服务通常要经过复杂的自行联络过程,常常无法在第一时间达成交易。但在电子商务模式中,互联网作为高附加值的工具,不仅推动在线产品销售的能力,使客户可进行各种交易,而且可以帮助搜寻产品信息或向用户提出建议和服务信息,直至交易达成,客户的服务要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电子商务具备让传统企业更有效率运作的机能,因而基于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是电子商务模式所导致的交流超越和环节精简的必然结果。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将真正成为企业全员的根本任务,这与传统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都将围绕客户这一中心展开一切活动。本文旨在从这一角度来进行探讨分析。

(二)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

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才能使企业资源运用和价值实现发挥出最大效能。企业必须把实现电子商务看作是客户关系管理整体战略的首要部分。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把握顾客的真实需求、改善企业与顾客的相互关系、培植忠诚客户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系统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

作为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策略,客户关系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方兴未艾,而我国却仅仅是处于起步和培育的初级阶段。分析、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具体的国情和不同的行业特征,尝试、探索基于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对策,用以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将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二、成功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CRM的对策

(一)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形成支持战略

高层领导对CRM项目实施的支持、理解与承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缺乏管理者支持与承诺会对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使项目在启动时就变得经举步维艰。要得到管理者的支持与承诺,首先要求管理者必须对项目有相当的参与程度,进而能够对项目实施有一定了解。高层领导必须有足够的权威来扫除通往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当进行流程改造要求人员岗位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时,当CRM涉及到跨越业务部门时,必须要得到高层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因此CRM项目又被称为“一把手工程”。

(二)建立组织良好、权责明确的实施团队

实施团队是CRM系统的原动力,他们要在CRM的实施中做出各种决策,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展开具体的实施工作。企业必须建立起组织良好、权责明确的实施团队,才能保证CRM项目的成功实施。

成功的CRM实施团队应有多方面的人员组成,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咨询公司人员、信息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应职能部门的熟悉业务流程的业务人员等。其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即决策层、核心层和职能层。三)重视业务流程改造,强化管理重组

实施CRM的关键是对业务流程和管理的重组和建设过程。CRM系统的实施应当以业务流程来驱动,而不是IT技术。要把实施的注意力放在流程上,而不是过分关注于技术。技术只是促进因素,其本身不是解决方案。

(四)灵活运用技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

在成功的CRM项目中,技术的选择总是与要改善的特定问题紧密相关。企业应根据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技术,而不是调整流程来适应技术要求。并且在选择技术时还要重视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的扩展需要。

(五)极大地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无论是CRM应用系统,还是CRM所体现的管理思想,都是用来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它永远代替不了“人类关系”。在CRM项目的各个阶段(需求调查、解决方案的选择、目标流程的设计等),都应争取最终用户的参与,使得这个项目成为用户负责的项目。如果系统的最终用户对系统不持积极态度的话,那些有最新、最有力的技术支持的最合理的业务流程也可能会产生不理想的结果。

(六)总体规划,分步实现,确保效果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是项目实施的一个总体原则。由于CRM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低端企业来说,很难也没有必要一次把CRM所有的功能都实施,而是根据成本、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优先排序,确定一个总体的CRM战略,每次只解决几个最重要的问题,然后分步来实现其各个阶段的功能。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给企业带来的太大冲击,往往欲速则不达。

(七)优化系统的整合,发挥系统性高效率

系统各个部分的集成对CRM的成功很重要。CRM的效率和有效性的获得有一个过程,它们依次是:终端用户效率的提高、终端用户有效性的提高、团队有效性的提高、企业有效性的提高、企业间有效性的提高。

工商管理类论文范文 篇5

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取胜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当前企业工商类管理人员中,许多人不能将自身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较小,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0 引言

人才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意识转变为现实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发展前景及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工商管理类人才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自身知识及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鉴于企业当前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匮乏,企业应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 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1 学生为本的原则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而对其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必须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培养。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以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制度,注重让学员在实践中习得技能,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应用能力。

1.2 灵活性原则

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培养对象的特点,灵活采用培养方式,使培养对象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3 系统性原则

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落实整体优化思想来实现。第一,应努力实现培养体系中的每种培养方式间的配合和分工,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第二,应以整个培养规划方案为出发点,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处理。

2 当前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2.1 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实际上,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这样的定位,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因为有理论型与技术型之分,结果无益于实际工作的进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而原本的人才定位已不符合当前的市场需要。

2.2 培养机制存在不足

企业制定的培养机制本身存在较多不足。第一,培养方式的结构单一,缺乏核心力;第二,理论与实践不衔接,系统设计和操作占的比例较少;第三,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特别是对一些先进管理理论的传授,结果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仅具备理论知识,但缺乏足够的应用能力。

2.3 不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几乎为零。然而,企业要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要依靠工商管理类人才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并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外部因素等进行自主研发。

3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

3.1 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术型及氛围研究型两类,这就需要企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各种类型的人才进行培养。对于理论型管理人才,应使其既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能根据企业特点进行理论的自主创新,并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生产实践,使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对于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强的实践能力,即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使理论与应用实现完美结合,才能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有先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开展一系列的行动。

3.2 合理制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合理设置培养课程。企业要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结合其他工商管理专业对课程进行设置,这样才能与各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相适应。与此同时,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可根据实际对一些不重要的学科作出删减,使培养尽量往专项能力方面倾斜。

第二,采用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较重视,且注重实现社会、科学及经济的共同发展,并注意满足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趋势。在对培养课程进行设置时,应以企业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尽可能制定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注意将相关学科和企业的实际管理联系起来,并补充相关的管理技能培养内容。

第三,采用系统的模块式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类人才是要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的,故对其的培养方式应与满足企业需求相符。在企业中,各部门的分工不同,而岗位的职能要求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应先对系统学科及专业作出合理的划分,并注重对内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实践表明,采用模块式培养方案,管理类人才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有大部分会发展为高端的专业型人才。

3.3 注重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才,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如何,与企业实现与社会、经济及科技同步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应注重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企业应有这种意识,并能有效处理及借鉴一些有用的信息;第二,设立专门的培养机制,以丰富理论为基础,注重深入实践,并能对市场中的有利信息及先进理论、概念等进行灵活运用,创设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培养制度,再根据企业中不同岗位对职能的要求,及时改进及完善各种培养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才能培养出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均较强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相应的实践应用能力,即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及变通能力等。因此,企业必须立足当前的不足,注重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帮助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求得更好地发展,创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瑞全,张合振。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J].商场现代化。2013(15):109.

[2]党玉。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86.

工商管理管理论文 篇6

1.专业培养内容和社会需求现实相脱离

目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育模式,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根据一项大型的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学生都认为学校的实践教育模式和就业之后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这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校的这个专业上的教育方向存在严重的偏差,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人沟通,交流,表达技能的培养。这些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时间教育上尤为突出,实践教育内容僵化,过程形式化,学生积极性不高,都体现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实践教育的教学目的和预设的要求渐行渐远。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就业之前,对于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的运功和了解,对于其就业的砝码的增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并无法实现和满足这一需求。

2.教育模式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生源人数的不断增加,就拿工商管理专业人数而言,逐年增加的人数给学校的教育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教育实践的教育基地和师资力量都跟不上学生的扩招数量的增长。尤其是师资力量的培养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的,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实践教育阶段中,需要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意外,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工商管理的实操阅历,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在实践教育的环节中,将社会上实际需要和会遇到的问题带给学生,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学校加大对于实践教育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针对长期以来,高校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但是对于软件的投入却相对缺乏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工商管理专业对于“教学软件”的学习的需求性是非常高的。高校应该在强化校内和校外实践教育培训基地的投入和强化的同时。加强学校软件设施的投入,尽可能满足逐年增多的学生资源的需求

2.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核心

创新教学的教育理念,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对于企业营销现实的了解和真实案例的实践,通过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沟通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实践教育推广模式,将学生的实践教育推到社会的一线实践中,而不是仅仅是学校的模拟场或者是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的跟学实践教育过程中,知识体系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作为高校而言,则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凸显教学内容和实践功能的相互协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和模拟管理能力,适当增添一些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对教学内容中理论和实践的课程进行合理西瓜的调整。做到专业技能的合理培养。

3.培养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

教学师资力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正如前面所说,工商管理师资力量不但要求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具备一定的丰富的社会实践阅历,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教室队伍的建设性而言,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过程,面对国内外目前人才大量内流的现状,可以从高要求来进行选择,避免过去仅仅从学历上来甄选教师,而需要在面试的阶段中引入适当的社会工商管理阅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实践教学阶段中带好学生,将更多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学生。同时,一线教师必须保证持有“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独立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选择时,必须保证对教学课程含有职业资格证中包含的技能和知识,区分秘书类、营销师类、人力资源师类的职业资格证持有教师的课程教学的选派。

三、小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