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最新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整理的金融论文(最新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金融的论文 篇1

关键词

金融,支撑,开发,沿海,江苏,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资本发挥着“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大量资金的聚集必将携带各类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投资活动进一步加大原有资本的缺口。因此,沿海开发应建立相应的金融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资源,突破融资瓶颈,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

1、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合作

沿海开发是一项立体工程,需要政银企各方积极参与。

首先,政府部门应抢抓沿海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实施倾斜性财政金融政策,加快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的引导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体系的完善;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围绕更高发展定位,加快培育经济产业发展优势,重点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高新型、生态型、节约型的项目。围绕科学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三新”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旅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加快成为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其次,金融部门要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快步融入江苏沿海发展大局,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大对港口、城市、园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大对优质企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切实加大对“三农”和民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快推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银行深化改革,推进农发行、邮储银行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扩充资本规模、改善股权结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要把农村金融改革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再次,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政府、银行合作,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伴随着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更是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

2、拓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融资渠道

努力培植上市公司,推动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引导、帮助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扩大企业债券融资,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允许发行政府债券和中期票据产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并培育各类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设立江苏沿海开发基金。

3、引入国际资本

借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长江三角洲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东风,大力引进外资,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贷款、国际产业基金,并支持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更多优质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大胆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海外资金,为沿海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建立健全区域性金融机构体系

江苏沿海开发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亟需金融血液作为动力。且沿海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仅仅依靠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对资本的需求。上海发展有浦东银行,天津有渤海银行,江苏沿海开发中肯定要成立提供专业性服务的银行,现已确定要成立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的本地总部性金融机构。

整合江苏沿海现有城市商业银行资源,大力发展以服务沿海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积极主动邀请国际国内更多的商业银行到江苏沿海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组建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沿海开发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多元化,适应沿海开发战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5、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又是流动的,地方政府对金融的支持是决定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消除制约投资的政策和体制障碍,规范投资市场秩序,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上。人民银行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配合政府做好金融生态创建的具体组织、协调、联络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积极探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和办法

金融的论文 篇2

1、 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缺陷

目前,关于界定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交易行为和监管框架,我国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其法律规范分散存在于《民法通则》《担保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条文和司法解释中,分散的法律条文令民间金融借贷主体很难掌握,因此也难以发挥对民间金融借贷行为的规范作用。

我国民间金融监管制度存在很明显的缺陷。首先,监管主体存在重叠,《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曾将民间金融的监管权赋予了银监会,而1998 年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合法存在仍旧使人民银行享有民间金融的监管权,二者如何协调,尚无法律给予明确规定。其次,监管强度过高。根据行为模式和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而我国民间金融管制到处都有禁止性的法律规定。最后,监管措施过于简化且方式单一。在各类民间金融的监管实践中,监管机构仍然套用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和手段,总体体现为行政管理为主、刑罚为辅的基本思路,缺乏对民间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交易活动、信用制度和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的合适的监管措施。

2、 我国民间金融所受的法律桎梏

民间金融分为吸收存款类的民间金融和非吸收存款类的民间金融。我国政府对前者采取绝对禁止的态度,对后者也有很多的制度限制。这种卑微的法律地位无疑会对民间金融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首先,民间金融由于其本身管理的高成本,必须有较高的贷款利率来补给,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4 倍的利率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很多小额借贷公司纷纷退出了这个领域。其次,民间金融市场过高的资金门槛容易使民间放贷的散户无路可进,阻碍了这部分资金进入资金融通的渠道,令民间金融丧失了本身的灵活性。最后,在我国,许多民间金融组织被界定为非法,它们的违法活动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集资诈骗罪”等多项法律条文,需要承担民事、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这种刑罚不仅给民间金融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3、 我国民间金融法律扶持的对策建议

3.1 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产权的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是提高经济效率、降低交易费用的首要条件,而法律经济学家通过对92 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法律对投资者的权利保护是产权保护的决定性因素。现阶段,我国法律对投资者(尤其是民间金融)的保护非常粗糙,不利于激励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以完善民间金融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首先,废除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禁止条文,为民间金融活动构造投融资基础,贯彻宪法中对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修缮民法体系保护民间金融投资者的财产权。其次,将《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自然人,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依靠法律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放贷和中小企业及农户的还款行为。最后,修改《担保法》和《物权法》,允许农户将自家的宅基地和集体用地用于抵押,探索突破保证、抵押、质压的担保模式,如同孟加拉乡村银行一样在实践中采用小组联保的担保模式。

3.2 市场秩序维护的法律约束

目前,我国政府监管当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方式中,以禁止性条例居多。如果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吸收存款类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和非吸收存款类民间金融广泛活动的合法性,且不加以任何制度上的约束的话,就会让民间金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所以,放宽对民间金融的监管,不是单一地承认其所有活动的合法地位,而是更改其不合理的部分,变禁止为约束,一切以维护民间金融市场稳定的市场秩序为中心。为了维护民间金融市场秩序,应从以下3 个方面加以法律约束。首先,构建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新加入的民间金融组织,将可能危害金融安全与稳定的民间金融组织排除在市场之外。其次,建立最低资本金制度,确保民间金融组织的'资本充足性。最后,完善金融组织的破产制度,做好危机处理的提前准备,并对出现问题必须退出金融市场的民间金融组织进行事后监管。

3.3 自律性监管的制度框架

在契约执行中,行业协会扮演3 种重要角色。提供交易违约信息,有组织的回应违约行为,监督、仲裁和执行合适的惩罚机制来约束行业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中国民间金融市场中,已经成立了小额信贷联盟,它的会员企业囊括了数百家小额信贷机构,对维护市场秩序、控制政府干预和保障民间金融的自由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自律性组织在中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因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掣肘。为了更好地利用行业协会对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自律性监管,我国政府应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民间金融市场行业自律协会的建立,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给予其正式的法律地位。其次,对民间金融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通过行政命令的颁布和施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持,激发民间金融组织内部控制的动力。

金融的论文 篇3

金融服务升级、创新是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前提,当前我国金融服务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从金融业务、金融产品、服务观念等方面开展工作,浅谈建筑业效益提升与金融服务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快创新服务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把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建筑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成功运用到市场中去,从根本上满足我国建筑业的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升级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效益。

一、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必要性分析。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因此其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金融服务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筑业效益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是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金融服务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效益提升的关键。当前是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业融资体系,才能促进建筑业转变效益增长方式,淘汰一部分耗能高、质量不达标、技术落后的建筑业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经济效益提高,彻底改变我国建筑业完全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低成本获取发展优势的局面。资金在建筑业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也是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资金的支持,建筑业的效益提升的步伐很难前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对金融服务需求产生一种需求,同时需求的金融服务更具多样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一个金融服务平台。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建筑业要实现效益提升,必须依靠金融服务创新。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很大的压力,具体发展模式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业效益问题,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支助,需要解决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推进专营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建筑业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整合和完善我国金融信贷评审系统,把服务和融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建筑业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当前我国有90%的建筑企业需要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因此建筑企业的金融市场环境发展潜力很大,融资渠道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信贷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重点抓住建筑业企业融资对其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不断开展各种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从根本上拓展商业银行新的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目标分析。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为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建筑业的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筹资方式单一化,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当前金融资源严重短缺对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看,有70%的企业资金需求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而只有30%的建筑企业需要自筹获取,从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看,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开展工作,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非常少,通常情况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这个比例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建筑企业的间接融资达到70%。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融资结构不合理也是建筑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主要问题,具体解决方案需要对金融服务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快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建设,优化建筑企业融资结构。逐步培育多层次、多元化、充满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机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发展和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因为从我国建筑业的结构看,缺乏资金的主要是中小建筑企业,所以解决好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业效益提升。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渠道加强融资渠道建设,逐步提高融资的规模和水平。

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核心,需要逐步放宽质押和抵押范围,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拓展建筑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融的论文 篇4

一、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现状、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科技化、信息化世界的到来,农业对于促进金融发展的作用逐渐弱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占了较大的比重。目前,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不足,进而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农业是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会弥补农业发展的不足,进而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实际上,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会使得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导致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

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虽然存在不平稳现象,但总体来说,是一种平衡关系。也就是说,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金融是否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不完全呈现正比例的关系,但是前者的增长会对后者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与农村金融发展相比,农业经济的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的需要,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从而阻挡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若想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解决现有的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

(三)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较为落后,以至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农村的金融机构最初是由政府扶持与当地支持相结合的金融体系,但由于农村经济以及金融观念的落后,导致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减小,农村金融机制的稳定性失调。加上农村金融服务形式单一,金融发展偏向边缘化,这些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经济结构不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区域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较为密集,西部较为稀疏。同时,不同地区不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进程以及发放条件没有统一。

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由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目前农村金融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落后的问题,需要做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用以解决。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善时,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只有构建好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有较好的发展。因此,在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构建时,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如利用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等,对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定期进行规划整理,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的体制,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从而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体系的现代化、科技化目标。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搭建农村金融体系,将信贷等金融业务与网络相连,达到构建信息化农村金融体系的目的。

(二)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

在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进行提升时,尤其要关注区域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的落实。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农村各地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科学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投入,让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提升其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及金融业务的处理水平,这对整体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水平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政府科学合理干涉

加强政府科学合理干涉,主要是让政府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干预,而不是忽略市场因素和农村实际金融情况,让政府进行强制性的干预。在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政府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到政府干预的优点与缺点。在清楚政府干预的特点之后,要尽量避免其弊端,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活化农村金融资本,顺应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从而提高整个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四)加大农村金融信用改革

在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的同时,要充分的带动当地农民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加以肯定。在推动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时,要对农村金融信用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化改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是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信用制度改革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不断地对已有的农村信用制度进行完善,使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具有明确的债权关系,完善金融信用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我国农村金融信用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金融的论文 篇5

银行财务会计管理在新金融体系形成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银行财务会计管理并不完善,还有许多地方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也不仅与发达国家的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有差距,甚至与亚洲一些国家的银行财务会计管理也有一定差距。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存在的会计问题,在我国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1.帐外有帐,弄虚作假。银行会计“三铁”的好传统没有坚持。

当前我国银行财务会计管理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搞帐中帐、帐外帐。搞虚假利润、虚假存款、虚假帐表,银行会计信息失真总是与其他违规行为结合在一起。比如,乱拆借、高息揽储、帐外经营等问题都与会计上的弄虚作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些问题涉及的金额和影响面都相当大,严重影响金触体系的稳定。银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还影响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建立在失真数字基础上的宏观经济政策显然难以起到好的效果。会计信息失真还为银行监管设置了障碍。比如,乱用真实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比较容易,而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必须将很大精力放在合规性监管上。此外,银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还影响到银行声誉,对银行经营活动带来潜在的损害。

2.经营思想不成熟,银行财务会计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尚未确立。

根据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然要求将财务会计管理作为其经营管理的核心。这是因为,财务会计管理既是银行经营管理的起点(筹资、投资),又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归宿(盈利、分配),同时它还是对银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管理者经营思想不成熟。―沖思想是受有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没有把银行看作企业,而是看作事业单仏用机关管理那1管理银行,忽视经济效益。另―沖思想是急功近利,希望通过搞违规经营,回避管制以获得短期的效益,按照这种经营思想,银行财务管理职能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还会对违规活动起到助推作用。因此,忽视银行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作用,必然对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危害。

3.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尚待完善。

我国的银行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存在与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类似的问题,甚至问题更为严重。某些金融机构甚至出现了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从银行发生的大要案看,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银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不严所致。银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不严,不仅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也给银行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4.银行财务会计工作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需要改进。

银行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对内管理工作,而且也具有对外服务的功能,为客户提供清算服务。我国银行清算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①技术手段先进,不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使得银行失去了稳定存款来源,

②银行结算管理不严,造成银行大量垫款难以收回,

③压票、压汇现象还时有发生,损害客户利益,也影响银行声誉。此外,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滞后也常常影响银行其他金融服务工作开展。

5.有关法规不完善。

由于目前税法和财务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银行利润存在虚假成分。各项准备计提不足,应收利息大量增加等问题,削弱了银行抗风险能力,

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的上述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举设置了障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金融波动和一些重大金融事件充分地说明了这点。因此,改进和完善银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成为我们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1.充分认识银行财务会计管理重要性,将财务会计管理作为银行经营管理核心,将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提高到维护金融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切实提高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2.树立正常的银行经营理念,将长期稳定合规的真实效益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但不能以短期效益为目的。只有长期稳定合规的真实效益才是可持续的效益。

3.改进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改进结算服务来支持经济发展,同时为经济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另一方面配合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积极制定有关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使得金融服务更规范、更安全。

4.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切实防范各种经营风险。目前,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触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财务会计控制。

5.改进核算方法,贯彻稳健性原则。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改进各种效益的核算办法,提足税前准备,根据银行实际情况,在税后补提一部分准备金。

6.发挥会计信息优势,加强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预警信息。

金融类论文 篇6

[ 摘 要 ]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呈现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市场经济,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金融风险防范中,金融审计发挥作用的依据,并对如何在金融风险防范中加强金融审计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审计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也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不良贷款现象时有发生,金融资产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自有资金占有很低的比例,有些金融机构也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使得到期债务无法正常支付等。而上述问题,一旦没有及时有效解决,就很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严重危害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关于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的关系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风险防范中,金融审计发挥作用的依据

1、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金融审计来进行外部监管。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它客观上要求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市场法则来规范各方的行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尤其需要独立的外部监管。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治经济,它客观上要求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市场法则来规范各方的行为,以利于市场的良性运行。

2、审计自身的工作方式与程序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提供了基础。一般情况下,检查会计账目是审计的工作方式,其中的会计账目主要包括会计账簿、会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而金融机构的。具体经济活动应该通过各自单位的会计账目予以反映和揭示。而金融审计的整个过程,主要就是通过对上述几种会计账目的检查,来了解被审计单位概况。

金融审计应注意审计实施★WWW.BAIHUAWEN.com★的基本程序,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符合性测试,即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考察,评估其效能;第二,实质性测试,即通过符合性测试,对特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评估,找出比较完善的环节,以及不够完善的环节,分析存在明显漏洞的环节,从而确定重点检查的环节和内容,并着手进行详尽的审查。上述两个步骤以上两个方面特别是后者,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并发挥作用提供了直接途径和可靠基础。

3、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之间的因果关系。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之间还有着因果关系,这主要是表现在二者的目标和手段方面。通常情况下,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是宏观调控方面存在问题,或者是缺乏调控能力,或者是缺乏央行的监管,从而导致相关政策措施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金融审计的加强,有利于财政经济秩序的维护,不仅可以满足审计法的要求,也为审计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立足点、出发点。监督金融机构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情况,保障国家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是金融审计根本目标之一。同时,审计监督直接接触金融业的不同环节,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宏观调控措施在各个环节的传导过程和效应,并能将审计过程中所见所得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反馈,必然有利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完善及其传导效果。

4、金融审计工作对于金融风险防范起着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够健全,因而容易引起经济秩序混乱局面,对于财经领域来说,其中的造假与违法现象比较多见的。由此可见,当前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将审计监督的重点凸现出来,时刻关注金融案件,并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从而实现维护我国经济秩序的目的,同时也能够相应地减少经济方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上发挥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如何在金融风险防范中加强金融审计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在金融风险防范中,金融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正确监督理念的树立。审计部门应以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金融监管为根本目标,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才有利于审计成本的节约以及审计效益的提高。

2、突出金融审计的重点。金融审计重点的突出应该围绕金融风险的防范进行。审计部门应首先将分析哪些环节和因素易引发金融风险,再以此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重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金融资产运营状况;或有负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的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状况;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3、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主要是由于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手段等因素决定的。而在金融形势变化的同时,部分金融衍生品不断涌现。因此,审计部门必须使审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并改进现行的审计手段,从而使得金融审计真正具备揭示金融风险的能力,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4、加大执法力度。只有加大执法力度,才能对当前发生的金融案件进行依法揭露与查处。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对于金融案件的重视程度。全面落实审计法,做好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工作的深化,使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2)培养发现金融案件的意识。针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和已经发现的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必要的延伸检查,将可能存在的全部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揭露。

(3)严格执法。如果遇到重大违法问题,或者在整个关于违法犯罪线索搜集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不畏强权,勇于突破。一旦发现重大线索,就应该一查到底,并如实进行披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金融风险防范中,金融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审计部门应正确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并采取一定的举措,来加强金融审计的作用,以实现关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金融学论文 篇7

一、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增长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许多学者专家认为,两者是存在正比例关系的,一定程度上股市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建设的增长。但就我国目前发展状态而言,由于

股市的大幅度增长,受众群体的储蓄意识开始下降,很多储蓄者将大量的资金进行炒股,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我国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增长并不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其影响规律也是无从查找的。第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股市发展较好的地区而言,由于他们的股市发展时间较早,且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第二,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借鉴了发达地区的股市发展模式,总结了其经验教训,但是依旧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第三,股市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不单单就是股票的参与者与竞争者,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以及现象,这些都是非预测性的。最后,股票的投资获利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进行监督与掌控,一般都将在一年之后,才能看见相应的效果,这也就是说它对于经济的增长短时间内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的。

二、间接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

金融中介机构是指从资金的盈余单位吸收资金提供给资金赤字单位以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经济体。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主要有信用创造、清算支付、资源配置、信息提供和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最近几年,金融单位获取了非常多的成就,其面对着一些创新,行业之后总有了大面积的综合化的发展,而且由于跨国单位的存在,此时的金融单位也开始不断的朝着海外来发展。在这些要素的带领之下,中介单位的发展也面对着很多全新的内容。如今的中介单位的类型非常多,像是商业银行、信用社、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当前国际上的很多专家对于这两者的思想是一样的,也就是认为其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带动的联系。通过分析学术领域的探索意义,我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即在我们国家,因为金融中介本身就具有信用创造之类的功效,其对于经济进步肯定会有着非常强大的带动意义,许多的信息要素也证实了其彼此的关联。通过分析该项内容得知,比对于那些经济发展速率较快的国家可知,我们国家的金融中介本身的发展速率不快,而且有一些缺陷,此时就会干扰到经济的进步,因此要积极的带动存款货币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改革。

三、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此类政策的关键目的就是经济进步。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此类政策具体的说是国家或是央行为了作用于经济事项而设定的方法,特别是说掌控货币供给等相关的多个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来实现设定的目的,像是控制通胀等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货币政策一般分为:积极型(扩张型)和消极型(紧缩型)。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反的,经济发展太快的时候,央行要设置很多的方法来降低供给,提升功效,抑制消费,此时就可以确保总的产出降低,或是将增速减弱,确保物价水平是优秀的,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分析得知,金融的进步的确是可以带动经济进步的,通过分析它的本质得知,金融的进步要将经济的进步当成是关键的背景。因此,假如把关键点放到利率市场化、证券保险改革创新等金融深化、自由化的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很显然其无法获取设定的意义。反之,要不断的调节当前的经济结构,要带动科技发展,要做好创新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从基础中带动经济进步。像是在欧债现象的干扰下,要更为积极的分析自身的结构以及体系等,并非是单一的分析金融内容。换句话讲,在我国经济获取此类成就的时候,要形成精准的发展思想,并不应该单一的经由金融扩张之类的措施来确保经济的进步,要关注其内在的品质。第一,我们国家的股市的规模还处在发展之初。由于其规模扩张,吸收的储蓄不断的增加,它对于经济的意义将会更为显著,贡献也就更多。期待经由发展股市来带动经济进步,要切实地提升市场的功效,必须不断地配置资源,确保行业运作有序才可以带动经济进步。第二,当前的银行业对于经济的带动意义要超过股市,要积极的分析实施有序的货币体制和维护所在区域的经济稳定进步间的关联。提高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积极地扶持中小规模单位,提升此类单位的有效资金相关的需求力度。强化和国家机构间的交流,切实地体现出信贷费用的意义,扩大货币政策效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评估和反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要积极地强化央行的功效,认真论述货币内容。如此才可以确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确保经济进步。

金融的论文 篇8

金融危机的蔓延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农民在经济舞台上本就处于劣势,金融危机的出现更加增加了农民的就业难度,农民阶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经济挑战。农民是我国人民组成中的重点,农村经济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而农民的稳定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深入地研究金融危机,对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1金融危机对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1.1农产品产销矛盾突出

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金融危机出现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水产品及制品出口同比降低了11%以上;果蔬类产品出口同比降低了12%以上;肉类及制品出口同比降低了24%以上;粮食出口同比降低了66%以上。农产品价格被大幅度压制,农产品的生产效益不断降低,农民的经济利益难以保障,社会不稳定因素随即出现。农产品产销矛盾突出的社会现状背后反映出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能力弱的本质,政府部门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市场调控。

1.2农民工就业难度增加

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产销矛盾突出,农民“抛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大批量地向城市转移,相对来说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在经济环境中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就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难度,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突出:第一,城乡差距仍未有效缩减,农村的基建设备、能源物资、文化医疗等仍然滞后且发展缓慢;第二,户籍制度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劳动力转移后没有与之配套的福利和保障,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市环境中稳定发展。

1.3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加重

金融危机使我国乡镇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企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长久以来我国的经济对外贸易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出口量的增加有利于扩宽城乡企业的发展空间、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也使得城乡企业更易被国际市场影响。加之城乡企业缺少政府的专门扶持,在遭遇风险的时候也没有更好的应对、解决办法。

1.4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首先,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粮食、农作物的销售。然而现阶段粮食的产量很难实现突破,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产品价格被压制,想要利用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极其不现实。其次,能够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有限,在推动农民经济持续增收方面难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最后,政府补贴有限,加之农民转移、有限的补贴难以落实到位,因此农民持续增收受到了经济规律以及体制因素的双重制约。

2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策略分析

第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首先,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在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帮助农民及时地调整粮食生产工作。其次,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提升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及时解决粮食市场的供求矛盾。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在税收、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民扶持,引导农民自主进行大规模的特色农业,培养农产品生产大户以及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改善农村的基建设备、能源物资、文化医疗等,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农民工重返农村,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第四,加大工业品下乡的力度,搞活农村的商品流通工作,利用工业品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进行代销、代售工作,改变落后的农村商业结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五,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第六,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投入,让农业科技与农产品挂钩,发展特色农产品,利用农产品特色促进销售工作,实现发展、带动经济的终极目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委派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用先进的知识解决农业科技队伍薄弱的问题,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好铺垫;启动能够快速增产增效的农业科技项目,提升与农产品相关的抗风险性能力,鼓励农民在接受国家经济补贴的同时以农业科技风险投资者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

金融的论文 篇9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逐渐成为经济的核心部分,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导致一国甚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同时,金融业的职能范式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金融学教学模式都呈现出与实际脱钩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基于金融职能范式转变的视角,分析目前金融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现状与问题,对金融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金融学;教学模式改革;金融职能范式转变;模拟银行;操作实训

一、前言

自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之后又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及非核心政府部门关门的事件,都说明金融职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范式上进行拓展与转变。2013年新公布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均是从事金融学方向研究,更说明金融学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大规模兴起,其业务职能不断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业务范围和业务深度也不断的进行拓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虽然在现实社会中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与现实脱钩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学占据课程安排的绝大部分,而实践教学的比重则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当扎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捉襟见肘,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虽然实践教学已经引起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安排上还存在较大欠缺。

因此,为了适应金融职能范式的转变,当前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学模式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亟待改革。

二、目前金融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对金融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要立足于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因为只有通过对其现状的准确把握与判断,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大班授课,理论为主

随着高校普遍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师资数量相对较少,且其增度也相对较慢,因此,少量的师资无法满足迅速增加的大量学生的需求,导致大部分高校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大班授课的现象。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通过PPT演示或板书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基本理论,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等。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通过对全国大部分高校从事金融学教学方面的教师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金融领域的实践操作经验。这些教师们从自身学习金融学知识开始,就一直身处于大学内,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而很少有人直接从事过一线岗位的工作。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理论功底强劲,但对具体业务操作流程与细节不慎了解。这也是导致课程安排上以理论为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学生参与度低

对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观察同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这既包括出勤率,同时也包括课堂问答的主动回答率以及课下作业的独立完成情况、及时上交情况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包括上面论述的大班上课,对出勤率的考核成本较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授课为主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等。

4、课程设置滞后

课程设置上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与理论发展的滞后,与实践操作的滞后。在理论发展方面,忽略了国际上新近取得重大研究突破的金融学分支领域,如行为金融、绿色金融等。实践操作方面则是课程设置滞后的最突出问题,学校及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接触金融业务实际操作的机会,即使安排实习周等实践课程,但是对学生的完成方式的考核也不合理。

5、考核方式有待改善

在目前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80%,其余的20%—40%则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以及课堂参与率三项。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不合理的方面。首先,学生可以通过PPT、考试范围等“突击”复习考试内容。其次,由于学生基数大,对出勤率的全面考察难度较高;教师无法批阅全部学生作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还因为教师缺乏随堂记录的助教,无法随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